赵晓溪;薄小萍;鲍小京;马兵兵
目的:观察麦粒灸内关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非特异性应激的影响,探讨麦粒灸防治急性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K)、模型组(M)、麦粒灸1 d组(A)、麦粒灸2 d组(B)、麦粒灸3 d组(C)和麦粒灸5 d组(D)。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K 组:不做任何处理;M 组:不做任何干预,直接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麦粒灸各组灸内关穴,1次/d,6壮/次,分别连续灸1d、2 d、3d、5d,并于末次麦粒灸结束后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各组均于造模前后取血制备血清并分离心脏制备心脏切片行TTC染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皮质醇(Cort)含量,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激酸肌酶同工酶(CK-MB)含量,ELISA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T)含量。结果与K组相比,麦粒灸各组造模前血清Cort水平均增高(P<0.01);M组、A组造模前血清 CK-MB、cTnT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造模前血清CK-Mb、cTnT均升高(P<0.05)。与K组相比,各组造模后血清Cort水平均增高(P<0.01),血清CK-MB 均升高(P<0.01),血清cTnT均升高(P<0.05)。与M组造模后相比,麦粒灸各组造模后血清 Cort水平均增高(P<0.05),A组造模后血清CK-MB、cTnT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 组造模后血清 CK-MB、cTnT 均升高(P<0.05)。 A、B 两组心肌缺血面积比值与 M 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E组心肌缺血面积比值与B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麦粒灸内关穴预处理对防治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有效性,其机制与改变非特异性应激反应的程度有关。
作者:白桦;张宏如;卢圣锋;张皓然;顾一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表达与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erBb-2等标记物间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34例的乳腺癌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染色测定雄激素受体、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并依据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病理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高达60.4%,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PR、CerBb-2有相关关系( P<0.05)。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可以将雄激素受体作为老年乳腺癌临床分期、肿瘤转移、组织学分级的重要检验学指标,有助于提高标志物检查的准确率。
作者:屈海鸥;李小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减压疗法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表达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318例以高血压就诊的老年患者。使用Morisky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体检健康人群168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减压疗法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CTGF表达水平。结果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一般与服药种类和患病年限呈负相关( P<0.05);与非医保患者相比,医保患者的依从性明显较高( P<0.05);此外,经济条件较好患者及城市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经济条件较差及非城市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服药依从性一般与服药种类和患病年限呈负相关,回归方程 Y=-1.07X+2.387,R2=8.27, P=0.002。高血压患者血清CT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使用减压疗法治疗后,血清CTGF水平明显减低( P<0.05),但血清 CTGF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依从性好308例,依从性差10例,较治疗前(依从性好257例,依从性差61例)明显改善(χ2=41.24,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CTGF水平比血压正常者明显增高,减压治疗后,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清CTGF水平,且服药依从性增加。随着患病年限加长,服药种类增多,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逐渐减弱。通过有效措施提供医疗保险覆盖率,可以增加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施小花;孙晓光;于卫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光敏剂喜泊分对H22肝癌小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效果。方法建立H22肝癌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放疗1组、联合治疗1组、放疗2组、联合治疗2组、放疗3组、联合治疗3组,观察第14天瘤体积、抑瘤率、增敏系数、小鼠生存时间、病理、细胞凋亡等指标。结果喜泊分联合放疗能够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尤其联合治疗2组,第14天瘤体积明显减小、增敏系数>1,有佳增敏效果,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时间,病理HE染色显示,联合治疗2组肿瘤细胞坏死数量多,坏死范围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显示联合治疗2组凋亡率高。结论喜泊分联合放疗可以有效减小瘤体积,提高抑瘤率,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促使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放射增敏效果。
作者:刘伟;徐鑫;王英芳;许文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胰腺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HIFU+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23例和单纯化疗组(吉西他滨+奥沙利铂)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疗效、临床收益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客观疗效:两组治疗后 CR均为0.00%,其中联合治疗组 PR 为47.8%,SD 为30.4%,PD 为21.7%, DCR为78.2%;单纯化疗组PR为22.7%,SD为27.3%,PD为50.0%,DCR为50.0%,联合治疗组的DCR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P<0.05)。(2)临床受益率:联合治疗组中有阳性反应者18例,CBR阳性率为78.3%,单纯化疗组中阳性反应者10例,CBR阳性率为45.5%,联合治疗组的CBR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3)肿瘤标志物浓度: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血清CEA水平于治疗前、3、6个月时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CA199水平3、6个月时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同期单纯化疗组( P<0.05),单纯化疗组血清CA199水平于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远期疗效: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6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73.9%,单纯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63.6%,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截止随访至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出现8例疾病进展,单纯化疗组11例疾病进展,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U联合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可提高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未见增加副作用。
作者:刘瑞琦;杜敏娟;徐晓光;曹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在该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3例高龄患者为对象,采用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GQOL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为98.41%。术后患者GQOLI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SSRS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r=0.403、0.371、0.342、0.112,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高龄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正相关,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
作者:师英梅;梁静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基质相互作用分子(STIM)1在红藻氨酸(KA)致癫大鼠的表达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雄性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癫痫组,治疗组1(地西泮治疗组),治疗组2(地西泮+依达拉奉治疗组)。癫痫组在大鼠右侧海马以每公斤体重注射1.5μg/μl KA,PBS组采取同样的方法在相同部位注入等量PBS,治疗组1在癫痫模型成立后给予10 mg/kg地西泮终止癫痫,治疗组2在治疗组1的基础上1 h后再给予依达拉奉30 mg,12 h一次,正常组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癫痫组STIM1的表达密度显著高于PBS组及正常组( P<0.05),治疗组较正常组、PBS组及癫痫组表达增高( P<0.05)。治疗组1较治疗组2表达增高( P<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酯胺凝胶( SDS-PAGE)分析显示STIM1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46 kD,并且发现其在癫痫组的表达较正常组及PBS组增加,治疗组较癫痫组相比降低,所得结果与激光共聚焦的结果相一致( P<0.05)。结论 STIM1表达增加对大鼠癫痫后海马的神经元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臧兆萍;李志茹;刘忠锦;杨晓华;高巍巍;齐宝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家族型帕金森病(PD)α-突触核蛋白(α-Syn)突变体 A53T和 A30P聚集体对大鼠原代神经元的神经毒性。方法取大鼠前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体外孵育的α-Syn聚集体。培养14 d后,MTT法和神经元流式细胞术观察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聚集体的分布。硫磺素S染色观察细胞内包涵体的形成。结果加入α-Syn聚集体各组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加入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下降较野生型α-Syn聚集体显著(P<0.05)。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在1~14 d内随培养时间而增加(P<0.05);在1~1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毒性增加(P<0.05)。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可以进入原代神经元内,并可在细胞内聚集而形成硫磺素S染色阳性的斑块。结论家族型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对原代神经元具有神经毒性,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这一现象对阐明家族型PD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鹏;历春;王海鹏;盖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积雪草苷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室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积雪草苷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心肌梗死模型+积雪草苷组。造模当天给药,早晚各1次,2 w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脏左心室重量与体重之比、左室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组织非梗死区TGF-β1、ColⅠ、ColⅢ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模型组和心肌梗死模型+积雪草苷组左室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异( P>0.05)。心肌梗死模型+积雪草苷组的左心室重量/体重低于心肌梗死模型组(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心肌梗死模型组比,心肌梗死模型+积雪草苷组非梗死区心肌TGF-β1、ColⅠ、ColⅢ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梗死组织ColⅠ、ColⅢ表达与心肌组织 TGF-β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积雪草苷可减少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TGF-β1的表达,从而减弱非梗死区心肌组织ColⅠ、ColⅢ异常合成与沉积,减轻心肌梗死后左室心肌纤维化程度,延缓左室重构的发展。
作者:王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时间内降钙素原( PCT)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不伴感染的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血清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0.05 ng/ml)和PCT正常组(≤0.05 ng/ml),分别观察两组24 h及48 h PCT水平和患者的出血量。结果 PCT增高组22例,正常组28例,入院24 h和入院48 h两个时刻PCT水平增高组分别为(0.078±0.032)、(0.076±0.031)ng/ml,正常组分别为(0.045±0.016)、(0.043±0.014)ng/ml,组间差异显著(均P<0.01)。将基底节区脑出血分为 A组10 ml以下出血组,B 组10~20 ml 出血组及C组20~30 ml出血组,在入院24 h和入院48 h PCT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时间内PCT水平虽然升高,但数值往往<0.1 ng/ml,和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将PCT作为鉴别急性脑出血是否合并感染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建;马琳;孙艳军;李淑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及相关性。方法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社会支持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躯体角色、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心理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呈正相关( P<0.05)。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较低,且相互呈正相关关系,应给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留平;李梦婷;谢庆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比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与常规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出现平衡障碍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疏经调脏(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每组18例者。疏经调脏治疗穴位:焦氏头皮针的平衡区、足运感区、运动区,双侧风池、天柱、完骨,针刺后留针行平衡协调训练30 min;艾灸取穴:五脏俞及膈俞。常规针刺穴位:以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为主,辨证加减。两组于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的平衡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作者:朱杰彬;古志林;徐振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高脂诱导肥胖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作为研究动物并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饮食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4 w、8 w、12 w 后采集血清并测定游离脂肪酸( FFA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喂养8 w、12 w时,高脂饮食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普通饮食组(t=3.120,4.528,均P<0.05);喂养4 w、8 w、12 w时,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中FFA均明显高于普通饮食组(t=5.995,8.175,13.942,均P<0.05);两组FP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869,0.496,0.827,均P>0.05),高脂饮食组血清 FINS、HOMA-IR、HOMA-β均明显高于普通饮食组(t=5.152,7.411,6.638;5.868,9.770,8.858;2.517,2.890,4.390,均P<0.05);血清 FFA含量与 FINS、HOMA-IR、HOMA-β呈正相关( r=0.724,0.668,0.637,均P<0.05)。结论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血清FFA含量显著升高且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FFA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陈兴国;李庆新;李东阳;杨静;李英;康之裔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药效、药动学优化导航系统( Smart Pilot)在老年患者全静脉麻醉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静脉麻醉行气管插管的择期肩关节镜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61~80岁)患者共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 T组)和药效、药动学优化导航系统组( S组),每组60例。术前均予静注咪达唑仑0.02 mg/kg。 T组予瑞芬太尼血浆效应室浓度3~4 ng/ml,丙泊酚血浆效应室浓度2.5~3μg/ml;S组根据优化导航系统实时计算出来的镇痛镇静药相互作用曲线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和术中维持。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缝皮前5 min停用所有全麻药物。记录时点:基础值(T1)、诱导后2 min(T2)、插管前1 min(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 min(T5)、切皮时(T6)以及切皮30 min后至手术结束前30 min随机取间隔时间>20 min的三个时点(T7、T8、T9)。监测指标:BIS、镇痛/伤害性刺激平衡指数监测(AN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诱导用量、诱导阶段平均血浆效应室浓度和总用药量和术中平均血浆效应室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ETCO2)、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0.5 h视觉模拟评分( VAS)。于术前1 d、术后第1、2、7天清晨收集患者尿样测定甲醛浓度。术前1d及术后第7天行神经心理测试量表测试。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期间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组间比较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S组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少于T组( P<0.05)。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S组丙泊酚血浆效应室浓度小于T组( P<0.05),瑞芬太尼的血浆效应室浓度诱导时大于T组( P<0.05)。术中两组BIS无明显差异;S组ANI明显>T组( P<0.05)。术后两组间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在术后1~2 d尿甲醛浓度比术前显著升高,术后第1天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第2天两组间尿甲醛浓度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第7天 T组甲醛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1)。心理测试评分T组的POCD发生率为32.1%,S组的发生率是13.6%。结论药效、药动学优化导航系统能够指导麻醉诱导及维持阶段的合理用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发生率。
作者:王晖;吴安石;岳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化瘀开窍解郁颗粒(HY颗粒)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对大鼠 MCAO处理,再进行慢性应激刺激两步完成PSD模型的复制,给药后观察HY颗粒对大鼠糖水消耗、开场活动情况的影响,以及对水迷宫实验中游泳时间、游泳距离、游泳速度、近站台区游泳距离、远站台区游泳距离、近/远站台区距离比、近站台区时间、远站台区时间、近/远站台区时间比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HY颗粒对海马和皮层(额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表达的影响。结果 HY 颗粒治疗后可显著增加 PSD大鼠体重、糖水消耗体积、水平活动次数、垂直活动次数,缩短总游泳距离、近站台区的游泳距离、远站台区的游泳距离、游泳时间、近站台区游泳时间、远站台区游泳时间,增加近/远站台区游泳距离比和时间比。 HY颗粒还可剂量依赖性增加海马和皮层脑区中 BDNF和 NGF 蛋白的表达。结论HY 颗粒能促进PSD 大鼠行为学改善,其机制涉及BDNF 和NGF 表达量的增加。
作者:喻斌;张臻年;黄仕文;杨丽;邹杰;程海波;沈祥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新确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34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资料,并对患者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按 TSH水平分为三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 T2DM 患者NAFLD与TSH水平的关系及 TSH 水平与血脂的关系。结果新诊断的 T2DM 患者中 NAFLD 与非 NAFLD 患者 BMI、TSH、TT3、TT4、FT3、FT4、HbA1C、FPG、TC、LDL-C、HDL-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NAFLD 与 BMI、TSH、HbA1C、TG、LDL-C 成正相关(均 P<0.05),与TT3、HDL-C成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SH升高提高了 NAFLD的发病风险;NALFD 患者中 TSH低、中、高水平 TC、TG、LDL-C、HDL-C、FPG、FT3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NALFD患者TSH水平与TG、TC、LDL-C、HbA1 C水平成正相关,与 HDL-C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NAFLD与TSH水平成正相关,且T2DM 合并NAFLD患者血脂水平与TSH水平有关,测定TSH水平有属于对新诊断T2DM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琦;蒋晓红;华飞;王龙;唐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3(G-Rb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Rb37、14、28 mg/kg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均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kg,人参皂苷Rb3的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G-Rb37、14、28 mg/kg,连续3 d。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 h和24 h分别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于缺血再灌注24 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经TTC染色观察大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b314、28 mg/kg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P<0.05或P<0.01),可使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并降低脑组织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5或 P<0.01)。结论人参皂苷Rb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曲莉;于晓风;徐华丽;睢大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降钙素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均常规补充碳酸钙D3片,降钙素组加用鲑鱼降钙素。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检测腰椎部骨密度与肩关节Neer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除对照组有2例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1、2年,所有患者腰椎骨密度T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但降钙素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降钙素组术后1、2年的肩关节Ne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期间,降钙素组未发生影响治疗进程的并发症。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高骨密度,改善患肢肩关节功能。
作者:徐志文;陈有芬;朱家骏;范顺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在晚期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NRS2002对84例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根据NRS2002评估结果分为A组无营养风险组( NRS2002<3分, n=48)及B组存在营养风险组(NSR2002≥3分,n=36),分别于手术前测定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NK)。观察患者术后近远期生存状况。结果 A 组患者年龄小于 B 组(P<0.05),BMI、ALB、IgA、IgG、IgM、CD4+、CD8+、NK高于B组(P<0.05)。 A组手术后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B组(72.22%)(P<0.05)。手术后对患者随访6~24个月,A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低于B组(P<0.05),生存率高于B组(P<0.05),中位生存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营养状况可影响患者免疫功能进而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及远期生存状况。术前营养不良患者预后差,提示手术前应注意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状况。
作者:魏立君;安广权;王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初发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与血脂变化和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初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减组)、45例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亢组)和5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对甲减组患者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甲亢组患者服用甲巯咪唑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围/臀围比值(WHR)、血压、肝功以及血清中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脂〔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的水平;并对各组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结果甲减组患者 BMI、WC、WHR、TC、TG、LDL-C、TSH、TGAb、TPO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甲亢组患者 BMI、WC、WHR、TC、TG、LDL-C、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T3、FT4、TGAb、TPO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相比 BMI、WC、WHR、TC、TG、LDL-C、TSH、FT3、FT4相比差异显著(P<0.01)。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WC、WHR与TPOAb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甲状腺自身抗体与腹型肥胖存在关联。
作者:李会会;姜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