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孟杰;肖航;曾宪伟;陈辉

关键词:前锯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ASA分级Ⅰ-Ⅱ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n=30)和对照组(C组,n =30).手术完成后超声引导下穿刺至前锯肌平面,SP 组推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推注生理盐水20mL.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ICA).记录术后2h (T1)、术后4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患者的静止时和咳嗽时疼痛评分,术后24h镇痛用舒芬太尼的量,记录患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手术完成时(T0)、术后2h(T1)、术后4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10的浓度.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记录不良反应时观察者和患者均采用盲法.结果 SP组静止时T1、T2、T3、T4疼痛VAS评分和咳嗽时T1、T2、T3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C组(P<0.05),SP组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C组(P<0.05);与手术完成时(T0)比较,T1、T2、T3、T4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浓度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T1、T2、T3、T4时SP组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病位居全球死因谱第4位[1],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将升至第3位[2].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的常见合并症,是慢阻肺除其自身疾病所致死亡的第二大死亡原因[3].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3].早期识别并治疗慢阻肺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必要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Agatston等[4]自1990年引入的Agat-ston积分、半定量地评估CAC,至今仍是常用的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CACS)的方法,可重复性高.CACS 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相关.本文就CACS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作者:马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群的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成年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3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标本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183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0株(65.6%),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63株(34.4%),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耐药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明显,而对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及碳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鲍氏不动杆菌仅对碳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有一定活性;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耐药明显,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较敏感,头孢吡肟也保持一定抗菌活性.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较严重,应结合患者耐药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用药.

    作者:杜方兵;吕志;杨万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107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肺癌的临床特征变化.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110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41.55%),其次为鳞癌(28.82%)、小细胞癌(16.53%).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性别比例为2.91 : 1,性别差异大的是鳞癌,男女比例为13.5 : 1,差异小的是腺癌,男女比例为1.21 : 1.不同性别之间,病理类型分布有差异,男性以鳞癌居多,其次为腺癌、小细胞癌,女性以腺癌为主.本组肺癌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肺癌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其中不同病理类型比较,腺癌易出现胸闷气短,鳞癌易出现痰血或咯血.胸部CT表现以肺部肿块为主,其他常见表现有胸腔积液、阻塞性肺炎、多发结节影、阻塞性肺不张.不同病理类型比较,腺癌出现胸腔积液、多发结节影的比例高于鳞癌、小细胞癌,而鳞癌、小细胞癌出现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的比例高于腺癌.气管镜下表现以增生型多见,鳞癌、小细胞癌以增生型为主,腺癌以浸润型为主.结论 1.与既往相比,近年来我院肺癌新发病例中,腺癌已超过鳞癌上升至第一位.男性病例仍明显多于女性.2.发病高峰年龄段较前上升至60-79岁.3.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临床特征可有所不同,部分有一定临床鉴别价值.因此应加强对肺癌临床特征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李靖康;徐爱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NSCLC对疾病控制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疾病控制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序贯放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89% vs 44.44%,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0.00% vs 60.00%,P<0.05);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4.44% vs 42.22%,P<0.05);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改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包括外周静脉炎、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NSCLC的疗效更为显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迟患者生存期,且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华;王艳美;张晕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根据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PaO2和PaO2/FiO2值都有明显上升,PaCO2值都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与TNF-ɑ值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恶心呕吐、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促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唐小卿;王春全;俞丽;邓宁;熊白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核性脓胸患者治疗前后胸腔积液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观察

    目的 探究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腔积液中炎症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IL-1β)、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 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等炎症因子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结核性脓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为了实现预期实验目的,将上述患者进行如下分组:结核性胸膜炎组(n=33),结核性脓胸组(n=29),闭式引流组(n=17),手术组(n=12).通过压阀式胸腔穿刺针对胸腔积液进行取样,通过酶联反应试剂盒对相关炎症因子进行测定.结果 IL-1β、TNF-α和PAI-1水平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显著升高,IL-8和t-PA水平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显著降低.当给予29例结核性脓胸患者接受治疗时,其中17例患者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1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在闭式引流治疗组中IL-2、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IL-1β和PAI-1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IL-1β、IL-8、TNF-α、PAI-1和t-PA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在结核性胸膜炎与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从炎症因子水平判断,在结核性脓胸患者治疗中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优于手术治疗,闭式引流术对于机体免疫功能损伤程度更小.

    作者:张翠云;李养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玉屏风颗粒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科SMP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在发热消退后加玉屏风颗粒治疗2周,对照组3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亚群.选择同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组.结果(1)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总NK细胞低于健康组,P<0.05;急性期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CD+19细胞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2) 观察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急性期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的恢复期淋巴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总NK细胞高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期CD+19水平低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CD+3、CD+4、CD+4/CD+8比值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期CD+19水平与对照组恢复期CD+19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62例,2个月末失访3例,纳入研究59例;观察患儿29例,对照组患儿30例.病情追踪2月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率观察组(1例)较对照组(3例)低(3.45%比10%).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卫照;潘永健;罗嘉敏;刘东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外泌体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由细胞膜内陷后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生成的直径约30 -100 nm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早于1987年由Johnstone等在绵羊的网织红细胞中发现并经过超速离心提取.这种囊泡的直径在30-100 nm,是由细胞膜内陷后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形成的多胞体(multivesicular body, MVBs)发展而成[1].类似的胞外囊泡还有微体(microvesicles)和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与外泌体在直径、生成机制与作用上有明显不同[3].

    作者:赵越;王超;陈和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 ± 15.96)min vs(151.31 ± 19.07)min,P <0.001]、术中出血量[(164.31 ± 72.43)mL vs(187.71 ± 110.97)m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 ± 2.66)枚vs(12.79 ± 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 ± 55.32)mL vs(165.00 ± 32.42)m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 ± 0.85))d vs(4.77 ± 0.95)d,P=0.002]、住院时间[(6.83 ± 1.36)d vs(8.02 ± 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为超;葛阳;顾江魁;曹冠亚;张忠义;孙涛;陈春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联合手法肺复张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手法肺复张,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肺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通气组(C组)和保护性通气组(L组),每组30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术前及术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力,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检测术前及术后1、3、5天肺功能.结果 两组术前PaO2组间比较无差异,而术后PaO2均明显低于术前,但L组明显高于C组[(80.2 ± 3.4)mmHg(1 mmHg=0.133kPa)比(74.1 ± 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7, P<0.05).两组患者术前FEV1、FVC、FEV1/FVC组间比较无差异,术后1、3、5天 FEV1、FVC、FEV1/FVC 组内比较均较术前降低,而术后L组以上指标则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应用小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联合手法肺复张可以改善老年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雁楠;沈启英;王义桥;方卫平;李元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表现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D-ILD)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肺部CT表现与肺功能相关性,为指导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37例确诊为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的患者,并对胸部CT影像表现、肺功能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1)胸膜下线影96例.(2)小叶间隔增厚64例.(3)不规则纤维索条影119例.(4)磨玻璃影91例.(5)牵拉性支气管扩张21例.(6)蜂窝样灶39例.肺功能结果:137例患者中,5例患者肺功能正常,余患者均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肺功能损伤患者58例,中度肺功能损伤43例,重度肺功能损伤31例.经相关性分析,CT评分结果与肺功能DLco、FEV1、FVC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的表现与肺功能有相关性.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肺功能损伤的程度.

    作者:宋龙霞;王越;张丹;王立民;王红阳;黄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2DM患者高血糖状态下肺功能变化特征

    目的 探讨高血糖状态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肺功能异常特点.方法 根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将确诊的T2DM患者82例分为重度T2DM组(39)、普通T2DM组(43)以及高HbAlc组(46)和低HbAlc组(36),健康志愿者4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出气容量(FEV1)、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和弥散功能(DL)的差异.结果 普通T2DM组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DL)测定值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T2DM组上述各项肺功能指标值则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低HbAlc组(VC、FEV1、MVV、TLC、DL)测定值与健康对照组水平近似(均P>0.05),高HbAlc组VC、FEV1、MVV、TLC、DL等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结论 血糖水平增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刘再玲;王超;徐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IL-35、Th17/Treg细胞失衡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IL-35、Th17/Treg失衡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随机将60只健康雌雄各半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30只(生理盐水组)、肺纤维化组30只(博来霉素组),分别于实验第7天、第14天、第28天处死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大鼠,留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灌洗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支气管冲洗液及肺组织中Treg、Th17细胞,IL-35、IL-17表达水平,并分析IL-35与Th17/Treg的相互关系.结果 1.肺纤维化组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炎症程度、肺纤维化程度显著,肺部炎症以造模第7d明显.2.两组相比,肺纤维化组IL-35、Treg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Th17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肺纤维化组IL-35与IL-17表达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 -0.378,P<0.01),IL-35与Treg细胞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1,P<0.01),IL-35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0.386,P<0.01).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鼠肺纤维化组、对照组IL-35、IL-17、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相关性分析;提示IL-35可能参与肺纤维化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对IL-35的调控有可能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新的靶点.

    作者:李树民;鲍文华;赵艳景;马雪梅;杨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影响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 探讨本市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本市支气管哮喘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呼吸科门诊219例成人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平均ACT得分(18.14 ± 4.83)分,完全控制和控制良好共87例,控制率39.73%,未控患者132例,占60.2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民族、饮食习惯、饮食摄入、饮酒不是影响本地区支气管哮喘未控的因素(P>0.05),性别、吸烟、家族史、二手烟、预防感冒措施、病程、文化程度、经常食用海鲜、体质量指数、职业、用药管理方式、居住处空气污染、费用承担方式、SDS、哮喘知识掌握、体育锻炼、居住地、每天开窗通风、家庭收入、SAS、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用药依从性、用药技术掌握、定期门诊分查、可辨别何时就医是影响本市支气管哮喘未控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居住处空气污染、SAS≥50分、SDS≥53分是本地区支气管哮喘未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用药依从性良好是本地区支气管哮喘未控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本市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仍未达理想标准,哮喘控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危险因素做好支气管哮喘的防控工作,以提高本地区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水平,改善本地区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

    作者:韩曙光;赵弘卿;吕蕾;冯金萍;王昕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入选的60例患者首先严格根据2013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推荐抗菌药物指征确定使用抗生素.将所有患者分2组,A组: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B组: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每组内平均再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血常规、CRP水平确定抗生素使用时间,另一组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血常规、CRP水平及降钙素原水平确定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各组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结果 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观察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2.13 ± 1.45)d,对照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8.63 ± 1.35)d,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5.06 ± 1.65)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3.16 ± 1.08)d;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观察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2.27 ± 2.12)d,对照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9.78 ± 1.64)d,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6.75 ± 2.43)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4.45 ± 1.82)d;两组结果对比,对照组指标均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使用有一定指导价值.

    作者:贾伟;钱晓君;赵世光;荣光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1例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是指具有β片层结构的淀粉样物质异常沉积于气管支气管黏膜,而无系统性淀粉样变证据的一组罕见疾病.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并复习相关文献.

    作者:杨雪;童翔;白敏;范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6h两组患儿PaO2、PaCO2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通气后24h则较通气后6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通气后各时间段PaO2、PaCO2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符晓虹;轩妍;钟丽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住院的明确诊断婴儿支气管肺炎、上消化道钡餐(GI)明确胃扭转13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婴儿支气管肺炎、GI为阴性48例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影像学的表现.结果 (1) 132例婴儿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与对照组相比,多发生于3月(2.64 ± 1.70月),住院前病程较长(10天),住院时间延长,临床表现多样,奶后呛咳达23.3%,器官轴型占100%;(2) 胃扭转致胃食管返流是触发因素,给予正规体位治疗可快速缓解支气管肺炎病情,无手术病例.结论 婴儿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多发生于3月大婴儿,是婴儿肺炎病程迁延难治的原因之一,奶后呛咳是其特征表现,体位疗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周菁;郝创利;王宇清;范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NLRP3、IL-18表达及意义的探讨

    目的 观察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NLRP3、IL-18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将45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组)、博来霉素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每组大鼠各15只,B组及D组大鼠给予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4mg/kg制作肺纤维化模型,N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D组大鼠于肺纤维化造模基础上第2天每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mg/kg,N、B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7、14、28天处死,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碱水解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NLRP3含量,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18mRNA表达量.结果 (1)HE染色示B、D组大鼠第7天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此后炎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逐渐发展为晚期纤维化性变;B、D组HYP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以28天为著,P<0.05;(2)B、D组NLRP3、IL-18mRNA表达于第7天升高至高点,后逐渐降低,至28天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NLRP3、IL-18mRNA表达在同一时间均低于B组,P<0.05.结论 NLRP3、IL-18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病早期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发生与发展.

    作者:孙云晖;王一新;马雪梅;杨晓东;李树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对我院2011年1月 到2017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的致病菌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共有92名,存活57名,死亡组35名,老年重症肺炎的病死率为38.0%,致病菌主要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死亡组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为48.6%,显著高于存活组的21.1%(P<0.05);死亡组合并真菌的感染率为37.1%,同样显著高于存活组的7.0%(P<0.05).两组在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在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多肺叶病变和APAECHE Ⅱ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合并高血压和胸腔积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APAECHE Ⅱ评分和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较广,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合并真菌感染预后较差;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APAECHE Ⅱ评分和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路兴志;周雪玲;单魁中;顾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