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民;鲍文华;赵艳景;马雪梅;杨晓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病位居全球死因谱第4位[1],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将升至第3位[2].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的常见合并症,是慢阻肺除其自身疾病所致死亡的第二大死亡原因[3].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3].早期识别并治疗慢阻肺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必要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Agatston等[4]自1990年引入的Agat-ston积分、半定量地评估CAC,至今仍是常用的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CACS)的方法,可重复性高.CACS 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相关.本文就CACS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作者:马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及死亡风险,探讨心血管疾病对老年慢阻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分为A、B组,A组合并心血管疾病100例,B组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症31例,A组根据不同心血管疾病分为四个亚组A1冠心病组(n=27)、A2心力衰竭组(n=24)、A3心律失常组(n=20)、A4高血压组(n=29),随访1年,比较不同组之间死亡率等.结果 A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死亡率在A组四个亚组间比较,A2组>A1组>A3组>A4组(P<0.05).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有可能增加老年慢阻肺患者1年内死亡率,其中心力衰竭的影响为明显.
作者:蒋宏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Xpert MTB/RIF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用于检测涂阴肺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经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确诊为肺结核患者8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分为涂阳组514例与涂阴组3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涂片镜检、液体快速培养、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等检测.结果 514例涂阳肺结核中,涂阳培阳510例,涂阳培阴4例;317例涂阴肺结核中,涂阴培阳114例,涂阴培阴203例;831例肺结核患者中,Xpert MBT/RIF+ T-SPOT. BT联合检测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Xpert MBT/RIF、T-SPOT. BT单独检测(92.74% vs 82.02% vs 76.66%, 95.67% vs 89.62% vs 87.22%)(x2=16.537,14.410,31.658,24.794,P<0.05);317例涂阴结核患者中,Xpert MBT法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T-SPOT. BT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SPOT. BT法(61.40% vs 85.96%,81.20% vs 90.06%, 93.60% vs 71.43%,84.34% vs 62.82%)(x2=17.733,5.819,34.566,12.011, P<0.05, P<0.01);Xpert MBT/RIF+ T-SPOT. BT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Xpert MBT/RIF,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SPOT. BT(89.47% vs 61.40%, 94.12% vs 81.20%, 94.58% vs 71.43%, 90.27% vs 62.82%)(x2=24.239, 16.317,38.570,25.882,P<0.01).结论 Xpert MBT/RIF联合 T-SPOT. BT检测能够弥补Xpert MBT/FIR灵敏度、T-SPOT. BT特异度不足的缺陷,可为确诊涂阴肺结核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蔡向敬;王桂英;段月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正常受试者与慢阻肺患者的中枢驱动水平.方法 选择2016年6-12月广州10名正常受试者与10名重度以上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利用经食道电极管检测静息状态下的中枢驱动水平,同时分析中枢驱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静息状态下,正常受试者与慢阻肺患者的中枢驱动分别为13.64 ± 4.96%与57.26 ± 15.45%(P<0.01),其与FEV1% pred、FVC% pred、FEV1/FV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42、-0.672、-0.716(P均<0.01).结论 慢阻肺患者中枢驱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受试者,且与患者肺功能呈明显负相关.
作者:林琳;陈荣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接受二线方案化疗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接受二线化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亚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二线化疗的客观有效率5.6%,疾病控制率57.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0个月,中位生存期8.0个月.1年生存率为29.2%.生存分析显示,ECOG 0分、一线或二线治疗后疾病控制、双药组的患者有更长的PFS和OS,而二线基线TNM分期ⅢB期的患者有更长的OS.结论 二线化疗疗效、二线基线TNM分期是影响二线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与标准单药方案比较,双药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肺鳞癌二线治疗的疗效.
作者:陈玮;邵菲;陈婷婷;刘铭;李超;陈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是一种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即具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部分临床特征,又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或慢阻肺)的部分临床特征.大量研究发现ACO患者具有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更加频繁,生活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快等特点[1-2].目前ACO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其诊断缺乏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因此,对于哮喘-慢阻肺重叠的特异性血及痰液标志物的探索成为了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ACO的血及痰液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ACO的诊断及其相关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吕化杰;蒋幼凡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 ± 15.96)min vs(151.31 ± 19.07)min,P <0.001]、术中出血量[(164.31 ± 72.43)mL vs(187.71 ± 110.97)m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 ± 2.66)枚vs(12.79 ± 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 ± 55.32)mL vs(165.00 ± 32.42)m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 ± 0.85))d vs(4.77 ± 0.95)d,P=0.002]、住院时间[(6.83 ± 1.36)d vs(8.02 ± 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为超;葛阳;顾江魁;曹冠亚;张忠义;孙涛;陈春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NLRP3、IL-18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将45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组)、博来霉素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每组大鼠各15只,B组及D组大鼠给予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4mg/kg制作肺纤维化模型,N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D组大鼠于肺纤维化造模基础上第2天每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mg/kg,N、B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7、14、28天处死,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碱水解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NLRP3含量,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18mRNA表达量.结果 (1)HE染色示B、D组大鼠第7天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此后炎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逐渐发展为晚期纤维化性变;B、D组HYP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以28天为著,P<0.05;(2)B、D组NLRP3、IL-18mRNA表达于第7天升高至高点,后逐渐降低,至28天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NLRP3、IL-18mRNA表达在同一时间均低于B组,P<0.05.结论 NLRP3、IL-18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病早期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发生与发展.
作者:孙云晖;王一新;马雪梅;杨晓东;李树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临床症状多样,可以从无症状、隐匿,到出现胸闷、胸痛、咯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部分患者发生猝死,但均缺乏特异性.尤其以晕厥为唯一或首发症状的患者,常常就诊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而延误诊治,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作者回顾性我科近期收治1名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祥;黄娴;倪殿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与重症肺炎患儿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4月我院重症肺炎患儿11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轻症肺炎患儿7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是否为早产儿、人工喂养,是否伴有贫血、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性气道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对儿童重症肺炎影响因素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与重症肺炎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相关影响因素(P<0.05);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发病危险因素(P<0.05);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均与儿童重症肺炎呈正相关(P<0.05).结论 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发病危险因素,且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均与儿童重症肺炎呈正相关.
作者:马冬雪;张慧娜;翟英菊;刘会玲;段永暖;刘彦平;刘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前瞻性调查儿童肺炎反复发作原因及研究防控对策.方法 选取儿童肺炎患儿130例,其中肺炎反复发作患儿23例,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儿童肺炎反复发作原因,引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总结归纳防控对策.结果 年龄、是否早产、母乳喂养、家族史、二手烟史、入托或上学、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父母大专以上学历、贫血和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是否阳性、CD4/CD8<1及锌、铁、钙水平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家族史、二手烟史、抗菌药物过度使用、CD4/CD8<1是儿童肺炎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肺炎反复发作原因多样,明确风险,早期采用防控对策,能大限度降低儿童肺炎发作率.
作者:田大伟;王薛平;吴春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在卒中后反复肺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IL-4和IFN-γ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实验所有患者试验前测定血 IL-4及 IFN-γ,然后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每天一次,每次0.25,,每星期服用3日,持续治疗26周,再次测定血IL-4及IFN-γ,对比治疗期间与治疗前26周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L-4及IFN-γ变化情况,以及监测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治疗期间26周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较治疗前26周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IL-4变化不大(P>0.05),而血IFN-γ水平则有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药物反应.结论 小剂量阿奇霉素可改善卒中后反复肺炎患者的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可提升血IFN-γ水平,对血IL-4则影响不大.
作者:邓智强;冯雪影;李铺;龚仕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6h两组患儿PaO2、PaCO2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通气后24h则较通气后6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通气后各时间段PaO2、PaCO2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符晓虹;轩妍;钟丽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成年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3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标本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183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0株(65.6%),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63株(34.4%),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耐药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明显,而对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及碳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鲍氏不动杆菌仅对碳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有一定活性;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耐药明显,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较敏感,头孢吡肟也保持一定抗菌活性.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较严重,应结合患者耐药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用药.
作者:杜方兵;吕志;杨万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我院2011年1月 到2017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的致病菌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共有92名,存活57名,死亡组35名,老年重症肺炎的病死率为38.0%,致病菌主要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死亡组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为48.6%,显著高于存活组的21.1%(P<0.05);死亡组合并真菌的感染率为37.1%,同样显著高于存活组的7.0%(P<0.05).两组在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在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多肺叶病变和APAECHE Ⅱ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合并高血压和胸腔积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APAECHE Ⅱ评分和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较广,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合并真菌感染预后较差;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APAECHE Ⅱ评分和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路兴志;周雪玲;单魁中;顾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IL-35、Th17/Treg失衡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随机将60只健康雌雄各半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30只(生理盐水组)、肺纤维化组30只(博来霉素组),分别于实验第7天、第14天、第28天处死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大鼠,留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灌洗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支气管冲洗液及肺组织中Treg、Th17细胞,IL-35、IL-17表达水平,并分析IL-35与Th17/Treg的相互关系.结果 1.肺纤维化组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炎症程度、肺纤维化程度显著,肺部炎症以造模第7d明显.2.两组相比,肺纤维化组IL-35、Treg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Th17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肺纤维化组IL-35与IL-17表达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 -0.378,P<0.01),IL-35与Treg细胞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1,P<0.01),IL-35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0.386,P<0.01).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鼠肺纤维化组、对照组IL-35、IL-17、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相关性分析;提示IL-35可能参与肺纤维化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对IL-35的调控有可能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新的靶点.
作者:李树民;鲍文华;赵艳景;马雪梅;杨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肺腺癌标本中EGFR突变和TTF-1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肺腺癌标本603例(手术标本343例、小活检176例及胸水细胞块86例),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1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EGFR的突变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TF-1表达.结果 EGFR突变在手术组织172例(50.1%)、小活检90例(51.1%)及胸水细胞块48例(57.1%).TTF-1阳性在手术组织中206例(60.1%)、小活检98例(55.7%)及细胞块50例(59.5%).所有标本中EGFR突变310例(51.4%),TTF-1阳性356例(58.7%).所有突变中19外显子157例(50.6%)、21外显子143例(46.1%)、18外显子10例(3.3%).结论 胸水细胞块标本检测EGFR 突变与组织标本具有同样的效果.肺腺癌患者TTF-1表达与EGFR的突变在手术标本、小活检及胸水细胞块中都有高度相关性.TTF-1对EGFR突变也有比较好的提示作用.
作者:邹珏;张倩倩;沈丽华;徐春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科SMP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在发热消退后加玉屏风颗粒治疗2周,对照组3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亚群.选择同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组.结果(1)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总NK细胞低于健康组,P<0.05;急性期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CD+19细胞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2) 观察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急性期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的恢复期淋巴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总NK细胞高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期CD+19水平低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CD+3、CD+4、CD+4/CD+8比值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期CD+19水平与对照组恢复期CD+19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62例,2个月末失访3例,纳入研究59例;观察患儿29例,对照组患儿30例.病情追踪2月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率观察组(1例)较对照组(3例)低(3.45%比10%).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卫照;潘永健;罗嘉敏;刘东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入选的60例患者首先严格根据2013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推荐抗菌药物指征确定使用抗生素.将所有患者分2组,A组: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B组: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每组内平均再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血常规、CRP水平确定抗生素使用时间,另一组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血常规、CRP水平及降钙素原水平确定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各组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结果 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观察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2.13 ± 1.45)d,对照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8.63 ± 1.35)d,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5.06 ± 1.65)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3.16 ± 1.08)d;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观察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2.27 ± 2.12)d,对照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9.78 ± 1.64)d,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6.75 ± 2.43)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4.45 ± 1.82)d;两组结果对比,对照组指标均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使用有一定指导价值.
作者:贾伟;钱晓君;赵世光;荣光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对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06月到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ARDS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垂体后叶素治疗组33例,均在我科接受ARDS常规治疗和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疾病危重度评分,入科时、治疗24h、72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应的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及液体平衡,并记录上述三个时间点的血肌酐(Scr)、血乳酸(Lac)和氧合指数(PaO2/FiO2).主要研究终点为28d病死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垂体后叶素组治疗24h时HR减慢,NE用量减少,P<0.05;治疗72h时,垂体后叶素组HR减慢,氧合改善,NE用量减少,液体负平衡增多,P<0.05.垂体后叶素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为28d,病死率均小于常规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ARDS患者,与单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相比,联合使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可以减慢心率,减少NE的用量,减轻液体过负荷,改善氧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李均;徐俊贤;林金锋;曹志龙;黄晓英;韩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