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pert MTB/RIF联合T细胞斑点试验用于检测涂阴肺结核的价值研究

蔡向敬;王桂英;段月庭

关键词:
摘要:目的 探讨Xpert MTB/RIF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用于检测涂阴肺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经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确诊为肺结核患者8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分为涂阳组514例与涂阴组3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涂片镜检、液体快速培养、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等检测.结果 514例涂阳肺结核中,涂阳培阳510例,涂阳培阴4例;317例涂阴肺结核中,涂阴培阳114例,涂阴培阴203例;831例肺结核患者中,Xpert MBT/RIF+ T-SPOT. BT联合检测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Xpert MBT/RIF、T-SPOT. BT单独检测(92.74% vs 82.02% vs 76.66%, 95.67% vs 89.62% vs 87.22%)(x2=16.537,14.410,31.658,24.794,P<0.05);317例涂阴结核患者中,Xpert MBT法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T-SPOT. BT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SPOT. BT法(61.40% vs 85.96%,81.20% vs 90.06%, 93.60% vs 71.43%,84.34% vs 62.82%)(x2=17.733,5.819,34.566,12.011, P<0.05, P<0.01);Xpert MBT/RIF+ T-SPOT. BT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Xpert MBT/RIF,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SPOT. BT(89.47% vs 61.40%, 94.12% vs 81.20%, 94.58% vs 71.43%, 90.27% vs 62.82%)(x2=24.239, 16.317,38.570,25.882,P<0.01).结论 Xpert MBT/RIF联合 T-SPOT. BT检测能够弥补Xpert MBT/FIR灵敏度、T-SPOT. BT特异度不足的缺陷,可为确诊涂阴肺结核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病原菌分布及咯血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咯血与支气管扩张类型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确诊的19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痰培养结果、影像学特征等资料.结果 痰培养致病菌以G-菌为主(64.5%),真菌占29.0%,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65.0%);有并发症组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组及有合并症组(P<0.05);咯血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胸部CT或HRCT支气管扩张形态学改变中,囊状型为常见(71.6%),其次为混合型(19.8%);病变部位以多肺叶、两肺病变为主,以左下肺为常见(63.0%),其次是右下肺(54.3%).结论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培养致病菌以G-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但真菌不易忽视,应依据痰培养+药敏结果,有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咯血,其相对临床状况重,预后较差,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孙洪岩;齐保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对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8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采用2HRZE/4HR+拉米夫定方案,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比较两组痰涂片检查结果、病灶吸收、空洞转归、肝功能指标、血清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DNA分别为(47.62 ± 16.14)U/L、(39.71 ± 14.39)U/L、(4.58 ± 0.49)1g拷贝数/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02 ± 21.37)U/L、(52.30 ± 13.16)U/L、(6.96 ± 0.55)1g拷贝数/mL(P<0.05).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分别为(42.95 ± 8.37)%、(1.79 ± 0.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51 ± 8.76)%、(1.44 ± 0.69)(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具有较佳抗结核效果,同时可以增强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组织损伤,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曹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对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转归有无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MRSA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根据检测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5例和对照组51例.评估两组给予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抗炎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 糖尿病组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临床治疗与痰液细菌学检测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P=0.045与P=0.029).第30天的全因死亡率,糖尿病组患者高于对照组(16.9%与9.8%,P=0.040).结论 糖尿病可使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30天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给予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转归优于万古霉素.

    作者:孟波;牛世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儿童肺炎反复发作原因前瞻性调查及防控对策研究

    目的 前瞻性调查儿童肺炎反复发作原因及研究防控对策.方法 选取儿童肺炎患儿130例,其中肺炎反复发作患儿23例,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儿童肺炎反复发作原因,引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总结归纳防控对策.结果 年龄、是否早产、母乳喂养、家族史、二手烟史、入托或上学、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父母大专以上学历、贫血和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是否阳性、CD4/CD8<1及锌、铁、钙水平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家族史、二手烟史、抗菌药物过度使用、CD4/CD8<1是儿童肺炎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肺炎反复发作原因多样,明确风险,早期采用防控对策,能大限度降低儿童肺炎发作率.

    作者:田大伟;王薛平;吴春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NLRP3、IL-18表达及意义的探讨

    目的 观察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NLRP3、IL-18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将45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组)、博来霉素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每组大鼠各15只,B组及D组大鼠给予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4mg/kg制作肺纤维化模型,N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D组大鼠于肺纤维化造模基础上第2天每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mg/kg,N、B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7、14、28天处死,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碱水解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NLRP3含量,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18mRNA表达量.结果 (1)HE染色示B、D组大鼠第7天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此后炎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逐渐发展为晚期纤维化性变;B、D组HYP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以28天为著,P<0.05;(2)B、D组NLRP3、IL-18mRNA表达于第7天升高至高点,后逐渐降低,至28天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NLRP3、IL-18mRNA表达在同一时间均低于B组,P<0.05.结论 NLRP3、IL-18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病早期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发生与发展.

    作者:孙云晖;王一新;马雪梅;杨晓东;李树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ASA分级Ⅰ-Ⅱ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n=30)和对照组(C组,n =30).手术完成后超声引导下穿刺至前锯肌平面,SP 组推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推注生理盐水20mL.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ICA).记录术后2h (T1)、术后4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患者的静止时和咳嗽时疼痛评分,术后24h镇痛用舒芬太尼的量,记录患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手术完成时(T0)、术后2h(T1)、术后4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10的浓度.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记录不良反应时观察者和患者均采用盲法.结果 SP组静止时T1、T2、T3、T4疼痛VAS评分和咳嗽时T1、T2、T3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C组(P<0.05),SP组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C组(P<0.05);与手术完成时(T0)比较,T1、T2、T3、T4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浓度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T1、T2、T3、T4时SP组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作者:孟杰;肖航;曾宪伟;陈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与儿童重症肺炎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究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与重症肺炎患儿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4月我院重症肺炎患儿11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轻症肺炎患儿7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是否为早产儿、人工喂养,是否伴有贫血、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性气道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对儿童重症肺炎影响因素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与重症肺炎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相关影响因素(P<0.05);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发病危险因素(P<0.05);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均与儿童重症肺炎呈正相关(P<0.05).结论 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发病危险因素,且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均与儿童重症肺炎呈正相关.

    作者:马冬雪;张慧娜;翟英菊;刘会玲;段永暖;刘彦平;刘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表现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D-ILD)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肺部CT表现与肺功能相关性,为指导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37例确诊为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的患者,并对胸部CT影像表现、肺功能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1)胸膜下线影96例.(2)小叶间隔增厚64例.(3)不规则纤维索条影119例.(4)磨玻璃影91例.(5)牵拉性支气管扩张21例.(6)蜂窝样灶39例.肺功能结果:137例患者中,5例患者肺功能正常,余患者均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肺功能损伤患者58例,中度肺功能损伤43例,重度肺功能损伤31例.经相关性分析,CT评分结果与肺功能DLco、FEV1、FVC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的表现与肺功能有相关性.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肺功能损伤的程度.

    作者:宋龙霞;王越;张丹;王立民;王红阳;黄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住院的明确诊断婴儿支气管肺炎、上消化道钡餐(GI)明确胃扭转13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婴儿支气管肺炎、GI为阴性48例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影像学的表现.结果 (1) 132例婴儿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与对照组相比,多发生于3月(2.64 ± 1.70月),住院前病程较长(10天),住院时间延长,临床表现多样,奶后呛咳达23.3%,器官轴型占100%;(2) 胃扭转致胃食管返流是触发因素,给予正规体位治疗可快速缓解支气管肺炎病情,无手术病例.结论 婴儿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多发生于3月大婴儿,是婴儿肺炎病程迁延难治的原因之一,奶后呛咳是其特征表现,体位疗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周菁;郝创利;王宇清;范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会导致右心衰竭或死亡的慢性进行性肺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尽管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对于晚期PAH患者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肺移植仍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本文对肺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刘怡;周学欣;周璐茜;王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NSCLC对疾病控制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疾病控制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序贯放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89% vs 44.44%,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0.00% vs 60.00%,P<0.05);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4.44% vs 42.22%,P<0.05);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改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包括外周静脉炎、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NSCLC的疗效更为显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迟患者生存期,且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华;王艳美;张晕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损害与气道炎症因子表达

    目的 通过比较存在不同程度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诱导痰IL-8、IL-1β、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探讨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损害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85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根据FEV1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FEV1≥80%预计值组29例(A组),FEV1占50% -79%预计值组31例(B组),FEV1<50%预计值组25例(C组).通过诱导痰检查留取痰液,进行细胞计数分类,取上清液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8、IL-1β、TNF-α、IL-6水平.结果 C组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例数为11例(44%)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其病变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的例数为20例(80%),也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C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C组诱导痰IL-1β、IL-6水平高于A组(P<0.01;P<0.05);B组诱导痰IL-8水平高于A组(P<0.05).将C组分为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组和非定植组,两组诱导痰中IL-8、IL-1β、TNF-α、IL-6水平无显著差异(均P>0.05).FEV1占预计值%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异常高表达的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环境是导致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作者:施宇衡;马佳韵;梁丽;申海霁;李尧;张杰;陈艳艳;陈振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玉屏风颗粒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科SMP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在发热消退后加玉屏风颗粒治疗2周,对照组3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亚群.选择同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组.结果(1)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总NK细胞低于健康组,P<0.05;急性期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CD+19细胞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2) 观察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急性期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的恢复期淋巴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总NK细胞高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期CD+19水平低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CD+3、CD+4、CD+4/CD+8比值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期CD+19水平与对照组恢复期CD+19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62例,2个月末失访3例,纳入研究59例;观察患儿29例,对照组患儿30例.病情追踪2月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率观察组(1例)较对照组(3例)低(3.45%比10%).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卫照;潘永健;罗嘉敏;刘东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吸入性过敏原过筛试验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吸入性过敏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Phadia100全自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IgE检测.结果 对77例患者进行Phadiatop检测,阳性44例,阳性率57.1%.Phadiatop阳性患者中,屋尘螨和真菌混合阳性率分别是77.3%和22.7%.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合并慢阻肺患者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比较,Phadiatop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429).过敏性疾病患者与非过敏性疾病患者比较,Phadiatop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1),过敏性疾病患者与非过敏性疾病患者比较,TIgE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1).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合并慢阻肺患者与慢阻肺患者比较,Phadiatop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5),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与慢阻肺患者比较,Phadiatop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Phadiatop是一种过敏原体外试验的补充诊断方法,对过敏性疾病临床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魏雪;钱晓君;仇煜;张雪;赵世光;荣光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对我院2011年1月 到2017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的致病菌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共有92名,存活57名,死亡组35名,老年重症肺炎的病死率为38.0%,致病菌主要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死亡组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为48.6%,显著高于存活组的21.1%(P<0.05);死亡组合并真菌的感染率为37.1%,同样显著高于存活组的7.0%(P<0.05).两组在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在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多肺叶病变和APAECHE Ⅱ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合并高血压和胸腔积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APAECHE Ⅱ评分和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较广,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合并真菌感染预后较差;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APAECHE Ⅱ评分和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路兴志;周雪玲;单魁中;顾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淮安地区复发性肺栓塞原因、治疗及预后调查

    目的 调查淮安地区复发性肺栓塞患者的原因、治疗、预后.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急诊ICU、呼吸科、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65例复发性肺栓塞患者为实验组,同期首次诊断肺栓塞患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复发性肺栓塞组与急性肺栓塞组的原因、治疗及预后的差别.结果 复发性肺栓塞组常见的原因治疗依从性差(中途停药或未检测INR)、特发性PTE、慢性心肺脑疾病、大手术及重大创伤、DVT、恶性肿瘤.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次PTE事件时间间隔为2个月-35个月.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有11例,随访期间死亡20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复发性肺栓塞组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前壁较非复发组明显增宽(P<0.05).结论 复发性肺栓塞的常见危险因素是深静脉血栓、治疗依从性差、恶性肿瘤、慢性心肺脑疾病.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是复发性肺栓塞患者组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孙传福;杨乃全;彭易根;石岩;朱源生;杜叶平;万玉峰;刘天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手术在ⅢB期肺鳞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ⅢB期肺鳞癌放化综合治疗已是共识,手术介入是否致临床获益,报道不一,本研究目的是评价手术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并验证8版TMN分期对其影响.方法 将5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放疗+化疗组( 25例)、B组:手术+放化疗组(25例).采用 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0月(95% CI 5.239-8.761),而B组手术组中位PFS为12.0月(95% CI 7.934 -16.066).B组的PFS显 著 高 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对FPS影响有统计学意义(HR =0.468 P <0.01)对于手术组,年龄对 PFS 有影响因素(HR =2.475,P=0.013).按照8版新TNM分期,ⅢC期患者中位PFS为9.0月(95% CI 5.893-12.107)低于新分组为ⅢB期的患者中位PFS为10.0月(95% CI 8.490-11.510),但未得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ⅢB期鳞癌治疗要以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可使生存受益,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作者:方启宇;孟淑燕;郁佳;吕梅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根据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PaO2和PaO2/FiO2值都有明显上升,PaCO2值都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与TNF-ɑ值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恶心呕吐、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促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唐小卿;王春全;俞丽;邓宁;熊白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 ± 15.96)min vs(151.31 ± 19.07)min,P <0.001]、术中出血量[(164.31 ± 72.43)mL vs(187.71 ± 110.97)m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 ± 2.66)枚vs(12.79 ± 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 ± 55.32)mL vs(165.00 ± 32.42)m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 ± 0.85))d vs(4.77 ± 0.95)d,P=0.002]、住院时间[(6.83 ± 1.36)d vs(8.02 ± 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为超;葛阳;顾江魁;曹冠亚;张忠义;孙涛;陈春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慢阻肺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其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将56例慢阻肺病患者按FEV1/预计值%、CAT评分、年急性加重次数、肺动脉压及综合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患者 SDNN 值差异,并分析 SDNN 值与各项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CAT 评分 <10分、FEV1/预计值%≥50%及肺动脉压<40mmHg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值分别显著高于CAT≥10分、FEV1/预计值% <50%及肺动脉压≥40mmHg者;综合评估后D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与患者CAT分值、年急性加重次数、分组、肺动脉压、颈椎病均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阻肺患者的肺动脉压力、颈椎病病史、年急性加重次数是SDNN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慢阻肺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异常下降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与肺动脉压、急性加重次数相关;可用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朱代峰;钱晓君;张雪;赵世光;荣光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