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肺鳞癌二线化疗的临床分析

陈玮;邵菲;陈婷婷;刘铭;李超;陈振东

关键词:肺鳞癌, 二线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二线方案化疗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接受二线化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亚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二线化疗的客观有效率5.6%,疾病控制率57.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0个月,中位生存期8.0个月.1年生存率为29.2%.生存分析显示,ECOG 0分、一线或二线治疗后疾病控制、双药组的患者有更长的PFS和OS,而二线基线TNM分期ⅢB期的患者有更长的OS.结论 二线化疗疗效、二线基线TNM分期是影响二线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与标准单药方案比较,双药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肺鳞癌二线治疗的疗效.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 探讨本市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本市支气管哮喘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呼吸科门诊219例成人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平均ACT得分(18.14 ± 4.83)分,完全控制和控制良好共87例,控制率39.73%,未控患者132例,占60.2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民族、饮食习惯、饮食摄入、饮酒不是影响本地区支气管哮喘未控的因素(P>0.05),性别、吸烟、家族史、二手烟、预防感冒措施、病程、文化程度、经常食用海鲜、体质量指数、职业、用药管理方式、居住处空气污染、费用承担方式、SDS、哮喘知识掌握、体育锻炼、居住地、每天开窗通风、家庭收入、SAS、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用药依从性、用药技术掌握、定期门诊分查、可辨别何时就医是影响本市支气管哮喘未控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居住处空气污染、SAS≥50分、SDS≥53分是本地区支气管哮喘未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用药依从性良好是本地区支气管哮喘未控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本市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仍未达理想标准,哮喘控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危险因素做好支气管哮喘的防控工作,以提高本地区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水平,改善本地区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

    作者:韩曙光;赵弘卿;吕蕾;冯金萍;王昕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部巨大节细胞神经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患者在当地医院体检胸片示右下肺阴影,并伴有胸部针扎样痛,行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下叶占位,考虑:①肺隔离症,②食道囊肿,③错构瘤.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右下肺呼吸音低,叩诊呈实音,局部无压痛.

    作者:陈志祥;居来提·艾尼瓦尔;伊力亚尔·夏合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垂体后叶素治疗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对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06月到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ARDS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垂体后叶素治疗组33例,均在我科接受ARDS常规治疗和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疾病危重度评分,入科时、治疗24h、72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应的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及液体平衡,并记录上述三个时间点的血肌酐(Scr)、血乳酸(Lac)和氧合指数(PaO2/FiO2).主要研究终点为28d病死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垂体后叶素组治疗24h时HR减慢,NE用量减少,P<0.05;治疗72h时,垂体后叶素组HR减慢,氧合改善,NE用量减少,液体负平衡增多,P<0.05.垂体后叶素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为28d,病死率均小于常规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ARDS患者,与单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相比,联合使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可以减慢心率,减少NE的用量,减轻液体过负荷,改善氧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李均;徐俊贤;林金锋;曹志龙;黄晓英;韩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留置胃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的留置胃管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就诊我院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进行留置胃管且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8例,对患者送检痰液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送检的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96株,检出率88.89%.革兰阴性菌69株,占71.87%,前三位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0株,占10.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7株,占17.71%,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于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其次是阿米卡星;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100%,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无耐药.结论 留置胃管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上针对该类患者应规范抗生素的应用,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杨欢欢;艾志勇;樊兴海;许秀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与EOS、FEV1关系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疗中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与EOS、FEV1关系.方法 选取患有喘息性疾病的患儿45例作为哮喘组,支气管肺炎35例作为肺炎组,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幼儿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儿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和肺功能检测,对FeNO、EOS、FEV1%、sIgE水平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细胞分化抗原(Mac-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γ(IFN-γ)及鸟白三烯E4(LTE4)水平情况.结果 三组患儿FeNO、sIgE、EOS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sIgE和EOS呈正相关(r=0.682,P=0.017),FeNO水平与FEV1%、EOS和FEV1%、FEV1%和sIgE都没有明显相关性(r=﹣0.105、﹣0.019、﹣0.867,P=0.154、0.206、0.118);哮喘组患儿外周血LFA-1与Mac-1表达水平均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儿血清LTE4、IL-4水平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 INF-γ水平低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哮喘患儿的FeNO、sIgE、EOS、FEV1%水平不仅可以鉴别过敏性感染和普通感染,而且给哮喘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李军文;周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联合手法肺复张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手法肺复张,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肺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通气组(C组)和保护性通气组(L组),每组30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术前及术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力,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检测术前及术后1、3、5天肺功能.结果 两组术前PaO2组间比较无差异,而术后PaO2均明显低于术前,但L组明显高于C组[(80.2 ± 3.4)mmHg(1 mmHg=0.133kPa)比(74.1 ± 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7, P<0.05).两组患者术前FEV1、FVC、FEV1/FVC组间比较无差异,术后1、3、5天 FEV1、FVC、FEV1/FVC 组内比较均较术前降低,而术后L组以上指标则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应用小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联合手法肺复张可以改善老年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雁楠;沈启英;王义桥;方卫平;李元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损害与气道炎症因子表达

    目的 通过比较存在不同程度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诱导痰IL-8、IL-1β、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探讨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损害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85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根据FEV1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FEV1≥80%预计值组29例(A组),FEV1占50% -79%预计值组31例(B组),FEV1<50%预计值组25例(C组).通过诱导痰检查留取痰液,进行细胞计数分类,取上清液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8、IL-1β、TNF-α、IL-6水平.结果 C组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例数为11例(44%)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其病变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的例数为20例(80%),也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C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C组诱导痰IL-1β、IL-6水平高于A组(P<0.01;P<0.05);B组诱导痰IL-8水平高于A组(P<0.05).将C组分为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组和非定植组,两组诱导痰中IL-8、IL-1β、TNF-α、IL-6水平无显著差异(均P>0.05).FEV1占预计值%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异常高表达的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环境是导致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作者:施宇衡;马佳韵;梁丽;申海霁;李尧;张杰;陈艳艳;陈振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入选的60例患者首先严格根据2013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推荐抗菌药物指征确定使用抗生素.将所有患者分2组,A组: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B组: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每组内平均再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血常规、CRP水平确定抗生素使用时间,另一组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血常规、CRP水平及降钙素原水平确定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各组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结果 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观察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2.13 ± 1.45)d,对照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8.63 ± 1.35)d,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5.06 ± 1.65)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3.16 ± 1.08)d;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观察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2.27 ± 2.12)d,对照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9.78 ± 1.64)d,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6.75 ± 2.43)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4.45 ± 1.82)d;两组结果对比,对照组指标均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使用有一定指导价值.

    作者:贾伟;钱晓君;赵世光;荣光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探讨不同肺腺癌标本中EGFR突变和TTF-1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不同肺腺癌标本中EGFR突变和TTF-1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肺腺癌标本603例(手术标本343例、小活检176例及胸水细胞块86例),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1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EGFR的突变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TF-1表达.结果 EGFR突变在手术组织172例(50.1%)、小活检90例(51.1%)及胸水细胞块48例(57.1%).TTF-1阳性在手术组织中206例(60.1%)、小活检98例(55.7%)及细胞块50例(59.5%).所有标本中EGFR突变310例(51.4%),TTF-1阳性356例(58.7%).所有突变中19外显子157例(50.6%)、21外显子143例(46.1%)、18外显子10例(3.3%).结论 胸水细胞块标本检测EGFR 突变与组织标本具有同样的效果.肺腺癌患者TTF-1表达与EGFR的突变在手术标本、小活检及胸水细胞块中都有高度相关性.TTF-1对EGFR突变也有比较好的提示作用.

    作者:邹珏;张倩倩;沈丽华;徐春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百令胶囊治疗对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和百令胶囊联合治疗,对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和血清MMP-9、白介素族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缓解期患儿72例,随机分对照组(36例)和联合治疗组(36例),分别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与布地奈德粉吸入剂联合百令胶囊联合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MMP-9、白介素族(IL-6、IL-8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 vs. 72.22%,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MMP-9和TIM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MP-9/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IL-6、IL-8和IL-17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血清MMP-9、TIMP-1和白介素组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郑雪莹;张余转;游海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NSCLC对疾病控制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疾病控制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序贯放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89% vs 44.44%,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0.00% vs 60.00%,P<0.05);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4.44% vs 42.22%,P<0.05);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改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包括外周静脉炎、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NSCLC的疗效更为显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迟患者生存期,且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华;王艳美;张晕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比较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正常受试者中枢驱动水平

    目的 比较正常受试者与慢阻肺患者的中枢驱动水平.方法 选择2016年6-12月广州10名正常受试者与10名重度以上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利用经食道电极管检测静息状态下的中枢驱动水平,同时分析中枢驱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静息状态下,正常受试者与慢阻肺患者的中枢驱动分别为13.64 ± 4.96%与57.26 ± 15.45%(P<0.01),其与FEV1% pred、FVC% pred、FEV1/FV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42、-0.672、-0.716(P均<0.01).结论 慢阻肺患者中枢驱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受试者,且与患者肺功能呈明显负相关.

    作者:林琳;陈荣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与儿童重症肺炎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究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与重症肺炎患儿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4月我院重症肺炎患儿11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轻症肺炎患儿7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是否为早产儿、人工喂养,是否伴有贫血、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性气道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对儿童重症肺炎影响因素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与重症肺炎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相关影响因素(P<0.05);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发病危险因素(P<0.05);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均与儿童重症肺炎呈正相关(P<0.05).结论 年龄≤3个月、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均为儿童重症肺炎发病危险因素,且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均与儿童重症肺炎呈正相关.

    作者:马冬雪;张慧娜;翟英菊;刘会玲;段永暖;刘彦平;刘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玉屏风颗粒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科SMP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在发热消退后加玉屏风颗粒治疗2周,对照组31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亚群.选择同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组.结果(1)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总NK细胞低于健康组,P<0.05;急性期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CD+19细胞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2) 观察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急性期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的恢复期淋巴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总NK细胞高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期CD+19水平低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CD+3、CD+4、CD+4/CD+8比值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期CD+19水平与对照组恢复期CD+19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62例,2个月末失访3例,纳入研究59例;观察患儿29例,对照组患儿30例.病情追踪2月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率观察组(1例)较对照组(3例)低(3.45%比10%).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卫照;潘永健;罗嘉敏;刘东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化疗在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化疗在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支气管结核常规2RHZE/10RHE化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进行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射辅助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痰菌转阴情况、浸润病灶吸收效果,进行特异性指标检测,并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痰菌转阴率为44.44%、75.56%、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7%、53.33%、77.78%(P<0.05).实验组浸润病灶吸收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5),且两组浸润病灶吸收效果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ADA、LDH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ADA、LDH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均较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支气管镜局部注射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提高患者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庆伟;孔祥臣;刘莹;张会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住院的明确诊断婴儿支气管肺炎、上消化道钡餐(GI)明确胃扭转13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婴儿支气管肺炎、GI为阴性48例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影像学的表现.结果 (1) 132例婴儿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与对照组相比,多发生于3月(2.64 ± 1.70月),住院前病程较长(10天),住院时间延长,临床表现多样,奶后呛咳达23.3%,器官轴型占100%;(2) 胃扭转致胃食管返流是触发因素,给予正规体位治疗可快速缓解支气管肺炎病情,无手术病例.结论 婴儿支气管肺炎合并胃扭转多发生于3月大婴儿,是婴儿肺炎病程迁延难治的原因之一,奶后呛咳是其特征表现,体位疗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周菁;郝创利;王宇清;范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1例并文献复习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临床症状多样,可以从无症状、隐匿,到出现胸闷、胸痛、咯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部分患者发生猝死,但均缺乏特异性.尤其以晕厥为唯一或首发症状的患者,常常就诊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而延误诊治,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作者回顾性我科近期收治1名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祥;黄娴;倪殿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对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转归有无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MRSA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根据检测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5例和对照组51例.评估两组给予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抗炎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 糖尿病组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临床治疗与痰液细菌学检测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P=0.045与P=0.029).第30天的全因死亡率,糖尿病组患者高于对照组(16.9%与9.8%,P=0.040).结论 糖尿病可使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30天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给予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转归优于万古霉素.

    作者:孟波;牛世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AECOPD患者血清IL-6,TNF-α,G-CSF,CRP,PCT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反应蛋白( 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与病情程度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的AECOPD患者217例,根据患者有无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呼吸衰竭组(87例)和非呼吸衰竭组(130例),同期选择100例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并比较其在各组研究对象中的差异,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炎症因子与病情指标相关性.结果 呼吸衰竭组的血清IL-6、TNF-α、CRP、PCT及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AECOPD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PCT及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衰竭组的FEV1%、FEV1/FVC、PaO2均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SGR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FEV1%、FEV1/FVC、PaO2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SGRQ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指导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小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会导致右心衰竭或死亡的慢性进行性肺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尽管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对于晚期PAH患者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肺移植仍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本文对肺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刘怡;周学欣;周璐茜;王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