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盘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

王静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I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117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对PI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117例患者中,按照PIGF表达结果分为PIFG阳性组51名,PIFG阴性组66名,PIFG阴性组患者的胸腔积液治疗效果优于PIFG阳性组,PIFG阴性组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值低于PIFG阳性组患者,PIFG阳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均低于PIFG阴性组患者(P<0.05),年龄,TNM分期,淋巴转移,手术切除和PIGF表达是否阳性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胎盘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而胎盘生长因子表达阳性也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以作为精准医疗的一个新靶点进行开发.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6年4月上海市杨思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同期体检中心150例健康人群资料.检测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2、IL-23、TNF-α水平,统计分析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不同人群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1)与健康人群相比,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慢阻肺,Thl7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2、IL-23、TNF-α在NSCLC患者体内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SCLC患者组内,慢阻肺组与非慢阻肺组患者IL-17A、IL-17F、IL-22、IL-23、TNF-α的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显示, IL-17A、IL-17F、IL-22、IL-23、TNF-α血清水平两两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0.608

    作者:程炜炜;朱建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静脉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在晚期鳞状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4例ⅢB-Ⅳ期肺鳞癌患者,采用恩度持续静脉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具体方案:恩度15mg/m2每天持续24h静脉泵入,连续7d;在第4天窗口期接受含铂两药方案化疗,21天为1周期.治疗2-6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4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5例,进展6例;2、4、6周期有效率(RR)分别为38.24%、45%、4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9.4%、85%、80%.治疗过程中与恩度相关的主要副作用有心电图S-T改变1例,高血压2例,未有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恩度静脉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近期治疗4周期时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有明显增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胡代菊;胡晓文;汪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桑杏清肺汤加减治疗CAP疗效评价及其对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桑杏清肺汤加减治疗C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桑杏清肺汤加减口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痰致病菌转阴、胸部X线病灶吸收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d的血常规、CRP、PCT及治疗前后、随访1月IgA、IgM、IgG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痰致病菌转阴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治疗组WBC、N%、CRP、PC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胸部X线病灶吸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随访1月IgM、IgG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治疗组IgM、Ig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桑杏清肺汤加减治疗CAP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痰菌转阴及胸部X线病灶吸收,并能缩短病程,其作用机制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体液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孟泳;王璐璐;甘德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作用

    目的 研究并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 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观察组35例采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随访3年,两组1年和3年存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NSCLC切实可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既可充分发挥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优越性,又可达到与传统手术治疗相当的远期效果.

    作者:张舸;张哲峰;赵晓龙;杜海荣;马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泡B淋巴细胞微粒在慢阻肺进展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肺泡B淋巴细胞微粒(BLMPs)在慢阻肺发生、发展中的含量变化,分析二者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影响该微粒水平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符合条件的87例慢阻肺患者及20例志愿者进行实验,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微粒数量,并分析其含量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能够影响 B淋巴细胞微粒含量的因素.结果 志愿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LMPs数目为(238.5 ± 10.6)个/100μL,急性进展组为(45.3 ± 5.3)个/100μL,稳定期组为(113.4 ± 9.7)个/100μL.急性进展组及稳定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LMPs数目较志愿组少;稳定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LMPs数目较急性进展组多.年龄≥65岁组患者 BLMPs 数目为(76.9 ± 5.4)个/100μL, <65岁组患者BLMPs数目为(115.9 ± 6.7)个/100μL,年龄越大数目越少.体表面积≥1.7 m2组患者BLMPs数目为(115.1 ± 5.3)个/100μL,体表面积<1.7 m2组患者BLMPs数目为(78.9 ± 6.1)个/100μL,体表面积越小数目越少.经分析,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吸烟组患者BLMPs数目为(85.9 ± 5.6)个/100μL,不吸烟组患者BLMPs数目为(84.9 ± 6.8)个/100μL.经分析,不具统计学意义(t=0.7,P>0.05).结论 B淋巴细胞微粒数量变化与慢阻肺疾病进展存在关联,疾病急性发作期其含量降低,至稳定期后其水平又会有所回升.年龄及体表面积可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年龄增加及体表面积下降均可造成其含量的降低,故可推测年龄增加及肥胖对慢阻肺产生促进作用.吸烟未对B淋巴细胞微粒数量产生影响.

    作者:杨再兴;熊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IF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究siRNA特异性降低肺癌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量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siRNA-MIF或siRNA-NC转入肺癌细胞中,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siRNA-NC组、siRNA-MIF组,噻唑蓝(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F、p65、磷酸化p65(p-p65)、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iRNA-MIF组细胞中MIF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iRNA-MIF组细胞的增殖显著下降(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siRNA-MIF组细胞中p65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p-p65(P<0.05)、cyclinD1(P<0.05)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下调MIF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下游靶基因的表达.

    作者:周勇;陈佳佳;蒋亚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1例

    肺隐球菌病为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可形成局部肺肿块,由于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收治1例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的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余小平;易云峰;焦昌结;钟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种评分系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和简化CURB-65评分(CRB-65)三种评分系统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CAP)患者死亡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SCAP患者共164例,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统计每例的qSOFA、CURB-65与CRB-65评分,比较各评分系统不同分值的患者间死亡率的差异,患者28天预后作为临床观察终点,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分析三种评分系统对SCAP 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 终纳入164例患者,28天死亡60例,死亡率为36.6%.三种评分系统中死亡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各评分系统中随着评分数值的升高SCAP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qSOFA、CURB-65、CRB-65评分三种评分系统均能预测SCAP患者28天的死亡风险,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4 (95% CI 0.63-0.84)、0.76 (95% CI 0.66-0.87)、0.74(95% CI 0.63 -0.85),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评分系统qSOFA也可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其预测效能与CURB-65、CRB-65评分相当,值得推广.

    作者:梅静;杨进;蒋建军;陆友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4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研究组中存活和死亡患儿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例患儿中,存活30例,死亡10例,存活率、病死率分别为75.0%、25.0%,其中死亡患儿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患儿(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具有较高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工作.

    作者:李雅玲;何勤;黎惟广;蒋红斌;刘滢;甘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种结核性脓胸分期新方法——CT分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变化特点,为CT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 CT特点将2014.11 -2016.11我院收治的83例经手术治疗的结核性脓胸分为初期组(27例)、进展期组(23例)、稳定期组(33例),对各组病程、术前抗结核时间、ESR、CRP、病理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初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短,ESR、CRP等炎性指标高,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病理以纤维素及纤维素坏死改变为主,胸腔镜病灶廓清术手术100%治愈.进展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较初期显著延长(P<0.05),ESR有所下降,但CRP下降更明显(P<0.001),病理有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等多种改变并存,纤维板剥脱术手术治愈率26.1%.稳定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长,ESR、CRP指标进一步下降,除新发少量钙化外(15.2%),其它病理类型与进展期相同,但稳定期干酪样坏死(39.4%)比例显著低于进展期(82.6%,P=0.003),而玻璃样变及坏死(84.8%)明显高于进展期(30.4%,P<0.001),纤维板剥脱术治愈率84.8%,显著高于进展期(P<0.001).结论 结核性脓胸CT分期的依据较充分,可为临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刘小玉;盛健;蒋钰辉;戴希勇;雷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脂多糖结合蛋白联合CURB-65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联合CURB-65评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CAP患者127例,根据其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56例)和非重症组(71例),同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107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Ⅱ评分,比较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以及死亡组和非死亡组的血清LBP水平和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重症组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1),死亡组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BP水平和CURB评分均与APACHE 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3.181, 4.723;P<0.01).结论 血清LBP水平、CURB-65评分与CAP患者病情呈明显正相关,能够一定程度提示死亡风险,对患者病情和治疗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成苏杭;吉泽;黄娴;朱祥;倪殿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阻肺患者心电监护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慢阻肺患者心电监护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纳入我院呼吸内科慢阻肺住院行心电监护患者60例,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处理组(左侧)和改良处理组(右侧),观察两组皮肤损伤发生差异.同时收集纳入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改良处理方法可显著降低电极片相关损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皮损组间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激素使用量、监护使用时间等因素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皮损组患者的性别、慢阻肺病程、吸烟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皮损组及轻度皮损组的年龄、激素用量及持续监护使用时间、营养不良患者比例均高于正常组,且中重度皮损组的上述指标高于轻度皮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及监护使用时间与皮肤损伤呈正相关( 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心电监护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年龄、监护使用时间及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使用改良方法处理可有效预防皮肤损伤发生.

    作者:修杨;张会;苏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呼吸专科医师如何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民健康事业的需求,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具备了合理的专业结构,并掌握了必要的技术、技能,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科研实践,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时,既要考虑到其知识结构的全面完整性,又要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其他,同时还要根据科学发展及时更新和调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工作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设计自己的阅读计划.网络时代的读书策略应当是——越界阅读,即不能只限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只读那些目前认为有用的书,具体说来可以包括以下若干层面.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沉默Bmi-1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沉默原癌基因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 1)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34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NCI-H345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Bim-1 NC组(转染转染Bmi-1基因阴性对照序列)和Bmi-1转染组(转染转染Bmi-1基因序列)3组,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上述各组细胞,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Bmi-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i-1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转染Bmi-1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mi-1转染组NCI-H345细胞中Bmi-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im-1 NC组和对照组相比,Bi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mi-1 NC组细胞中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转染组中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S期和G2/M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mi-1 NC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Bmi-1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mi-1转染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mi-1 NC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Bmi-1基因沉默能诱导NCI-H345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G0/G1期和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轩斌;金博;彭飞;刘培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早期发现IP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出院诊断80例IPA患者(包括确诊20例)作为感染组,按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同病区并有发热和/或伴呼吸道症状的非IPA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CT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基础疾病,应用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IPA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均可出现发热、咳嗽和肺湿啰音等症状和体征,IPA患者胸部CT可有曲霉球、空洞、新月征和晕轮征等相对特异性表现,且易合并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广谱抗生素应用、长期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低蛋白血症、免疫抑制剂应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多次住院、粒细胞缺乏是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多次住院、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粒细胞缺乏是IP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接受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多次住院、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是I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金文芳;桂淑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部CT磨玻璃影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对部分间质性肺病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胸部CT磨玻璃影(GGO)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对部分间质性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鼓楼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包括间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PAP)及百草枯中毒性肺炎,分析比较GGO及其他影像学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69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入选,其中胸部CT上表现有GGO者392例,占56.2%.共38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入选,胸部CT有GGO者比例高达100%.共14例百草枯中毒入选,其中6例胸部CT有GGO,比例为42.9%.GGO伴铺路石征在PAP组高达94.7%,而间质肺炎组中仅为0.5%,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则未有发现.GGO胸膜下带状分布在百草枯中毒肺炎胸部CT上具有GGO的患者中占83.3%,而在PAP及间质肺炎胸部CT上具有GGO的患者中分别为18.4%和5.6%,均显著低于百草枯中毒肺炎(P<0.05).PAP组患者GGO呈胸膜下带状分布同时均可发现并存铺路石征,而在间质肺炎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均未发现并存铺路石征.GGO伴蜂窝样改变及GGO伴胸膜下线在间质肺炎组中分别占22.7%和11.2%,而在PAP组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均未见有并存蜂窝样改变和胸膜下线.结论 胸部CT上GGO改变是间质性肺炎、PAP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的常见影像学改变.结合包括其胸膜下带状分布、铺路石征及胸膜下线等其他影像学特征对间质性肺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张修建;葛德海;肖永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FeNO、FEV1/FVC%、BPT在小儿CVA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106例,其中CVA患儿41例,非CVA患儿65例,所有患者均行FeNO、肺功能及BPT检测.结果 CVA组FEV1/FVC为(76.10 ± 6.29)%,明显低于非CVA组(P<0.05),而FeNO为(35.10 ± 16.29)ppb,明显高于非 CVA 组(P <0.05);CVA 组 BPT 阳性率为85.37%,明显高于非 CVA 组(P <0.05),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时乙酰甲胆碱累计剂量(PD20)为(0.32 ± 0.13)mg,明显低于非CVA组(P<0.05);FEV1/FVC诊断CV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P<0.05,截断值为79.74%时,FEV1/FVC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9.20%和85.37%;FeNO诊断CV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P<0.05,截断值为27.64ppb时,FeNO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8.22%和85.37%;BPT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7%和78.36%.结论 FeNO与BPT试验在小儿CVA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晓娜;谭淑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76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 vs 78.9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发热、紫绀、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和ICU留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SP-A和SP-D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的降幅为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具有的较高临床疗效,并可以有效调节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

    作者:郑雪莹;张余转;游海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在肺癌伴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在肺癌患者中诊断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入院第一天或发热24小时内采集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且确诊肺癌的患者164例.将患者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组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结果 非感染的SCLC患者的基础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的NSCLC患者的基础PCT水平(PCT的中位数=0.151 ng/mL vs 0.038 ng/mL;P=0.017).SCLC组中PCT诊断感染的佳截断值为0.268 ng/mL(敏感性87.5%,特异性72.4% ),NSCLC组中PCT诊断感染的佳截断值为0.154 ng/mL(敏感性84.8%,特异性79% ),均低于推荐的截断值0.5ng/mL.48.3%的非感染的SCLC 患者CRP水平超过5mg/L,42.0%的非感染的 NSCLC患者CRP水平超过5mg/L,当使用截断值5mg/L判断感染时,在SCLC患者和NSCLC患者中特异性分别是51.7%、58.0%.结论 PCT在诊断肺癌伴感染方面的价值优于CRP,当应用PCT监测肺癌患者的感染时,应考虑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影响.肺癌患者出现发热伴PCT升高时,除考虑感染外需警惕肿瘤热.

    作者:叶开婷;孙耕耘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细胞蜡块结合CDX-2、CK20、CA199在胸水转移性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常规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标记CDX-2、CK20、CA199对胸水转移性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4例可疑异型细胞且有肠腺癌病史的胸水,行液基细胞学涂片、沉渣蜡块切片,对比组织学诊断腺癌阳性率;并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行评估.结果 细胞涂片及细胞蜡块腺癌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0%(12/24)、87.5%(21/24),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CDX-2、CK20、CA199在腺癌细胞蜡块中表达率分别为90.5%(19/21)、71.4%(15/21)、61.9%(13/21),而均不与TTF-1和napsinA表达重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较传统细胞涂片有助于提高腺癌的诊断阳性率,CDX-2、CK20、CA199联合检测对肠腺癌肺转移胸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甘星;周兵;刘浩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