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F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周勇;陈佳佳;蒋亚岚

关键词:MIF, NF-κB信号通路, 肺癌, 增殖
摘要:目的 探究siRNA特异性降低肺癌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量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siRNA-MIF或siRNA-NC转入肺癌细胞中,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siRNA-NC组、siRNA-MIF组,噻唑蓝(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F、p65、磷酸化p65(p-p65)、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iRNA-MIF组细胞中MIF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iRNA-MIF组细胞的增殖显著下降(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siRNA-MIF组细胞中p65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p-p65(P<0.05)、cyclinD1(P<0.05)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下调MIF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下游靶基因的表达.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76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 vs 78.9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发热、紫绀、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和ICU留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SP-A和SP-D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的降幅为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具有的较高临床疗效,并可以有效调节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

    作者:郑雪莹;张余转;游海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诊治肺结节中的新进展

    通信作者:束余声,Email:yushengshusbyy@163.com随着先进的影像检查方法和肺癌筛查项目的发展并普及,肺结节的诊断率也持续上升.与过去总是治疗晚期肺癌的时代相去甚远,现在的胸外科医生正面对更多各种成像方式偶然发现的肺结节患者.因此,对于用来诊断和治疗这些可疑肺结节的胸部手术的需求也迫在眉睫.对于不明性质的可疑结节,应推荐患者进行图像引导活检或手术活检,而手术活检可产生更可靠、更具代表性的标本用于诊断.然而这个事实常常被忽略,因为仅仅为了诊断而进行长切口的大手术往往会使患者恐慌而放弃手术,同时也就失去了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治疗的机会.此外,手术切除活检能更容易且准确地提供诸如腺癌的亚型及特异性特征等具有显著预后意义的信息.胸部麻醉、微创外科手术、术中活检技术的新进展都有助于小型肺结节手术治疗模式的转变.二十多年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的出现已经开始了这一演变.与开胸术相比,VATS具有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肺功能损伤小及肺部感染率低等优点.此外,VATS已被证明具有不逊于传统开放性入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的长期生存率.近,医疗仪器,麻醉技术和围术期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 VATS 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介绍VATS肺结节诊疗技术近的创新发展和新的研究观点.

    作者:叶敬霆;孙超;陆世春;吕小夏;邹辉;束余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联合检测对于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支气管舒张试验及小气道功能检测对于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门诊93例慢性咳嗽患者,均予以 FeNO、肺功能(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小气道功能)检测,分析FeNO、支气管舒张试验及小气道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者48例,阴性者45例,阳性组 FeNO 水平(47.75 ± 35.22)ppb 高于阴性组(27.73 ± 18.13)ppb,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患者小气道指标在舒张试验后明显改善,FEV1改善率与舒张试验前小气道指标之间呈负相关;小气道功能减退患者当FeNO水平大于34ppb时,可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此时其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75.56%.结论 FeNO水平升高、小气道功能减退的疑似哮喘的慢性咳嗽患者,即使通气功能正常,也应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助于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

    作者:杜丽艳;庞桂芬;于国云;曹立杰;李金玲;张勃;陈文丽;强佳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胎盘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I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117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对PI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117例患者中,按照PIGF表达结果分为PIFG阳性组51名,PIFG阴性组66名,PIFG阴性组患者的胸腔积液治疗效果优于PIFG阳性组,PIFG阴性组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值低于PIFG阳性组患者,PIFG阳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均低于PIFG阴性组患者(P<0.05),年龄,TNM分期,淋巴转移,手术切除和PIGF表达是否阳性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胎盘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而胎盘生长因子表达阳性也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以作为精准医疗的一个新靶点进行开发.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支气管镜在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了解支气管镜技术在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住院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210例.对210例侵袭性肺真菌病病例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210例,其中确诊患者30例(14.3%),临床诊断患者79例(37.6%),拟诊患者101例(48.1%);男139例,女71例,平均年龄64岁.210例中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9例,未行支气管镜患者101例,在支气管镜组确诊患者占20.2%(22/109),非支气管镜组确诊患者占14.3%(8/101).两组的确诊率比较,支气管镜组确诊率高于非支气管镜组(P<0.05).210例患者中痰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以下简称痰检)阳性率29.8%(59/19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阳性率7.9%(8/101);G试验阳性率13.3%(22/166);支气管黏膜活检(EBB)阳性率22.1%(15/68);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NB)阳性率47.4%(9/19).同时行痰检 +G 试验阳性率41.1%(65/158);同时行痰检+G试验+BALF+EBB检查阳性率57.1%(28/49).痰检+G+BALF+EBB组的阳性率高于痰检+G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检+G+BALF+EBB组的阳性率与PCN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IPFD患者确诊率的提高,联合应用包括支气管镜在内的多种检查手段有助于IPFD患者获得微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的诊断依据.

    作者:宋杰;徐莉莉;王晓娟;伍燕兵;童朝晖;王臻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SCT对2 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2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以及临床检查确诊为2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6例与炎性结节患者32例.对比不同CT征象表现及CT增强表现.结果 7mm重建征象中肺癌组小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小棘突征、血管集束征占比显著高于炎性结节组(P<0.05).1mm HRCT重建征象中肺癌组的上述征象占比均显著高于炎性结节组(P<0.05).肺癌组CT增强表现为均匀强化,人数占比显著高于炎性结节组,而强化幅度>20Hu人数占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 MSCT对2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上鉴别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案.

    作者:郝丽芳;李素文;樊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沙利度胺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实验组在放疗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观察2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实验组客观有效率为71.4%,对照组客观有效率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疾病控制率为92.9%,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82.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8.2和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神经毒性、乏力、嗜睡等,其中骨髓抑制和乏力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放疗较单独应用放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显示出更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建刚;施朕善;徐珊珊;荣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小儿重症肺炎93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基础治疗+大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1g/kg.d),B组采用基础治疗+小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400mg/kg.d),C组采用基础治疗+等量安慰剂,比较三组患者总体治疗疗效;对比三组患者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观察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 B 组(80.65%)、C组(7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促、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IgG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1441108 均明显高于B、C组,明显高于治疗前,1441108 明显低于B、C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人丙种免疫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免疫力,可有效缓解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症状,缩短治疗周期.

    作者:阿衣吐拉·阿不热衣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为降低其发病率提出相关措施.方法 调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6岁上呼吸道感染儿童3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反复发生感染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析引发患儿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引发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包括孕期健康状况、新生病史、早产、过敏史、父母过敏史、哮喘史及厌食(P<0.05),另外妊娠期健康状况、有无哮喘、早产、是否厌食、父母过敏史5项指标与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 引发3-6岁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多因素共同作用,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对儿童进行防治.

    作者:彭丽琨;张翠香;董宇莹;严家威;马稚强;王晓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iR-7-5p通过靶向抑制EGFR表达减弱人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目的 探讨miR-7-5p是否通过调控EGFR的表达而影响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方法 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证明EGFR为miR-7-5p的下游靶基因,miR-7-5p及其阴性对照(miR-N. C.)转染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1975,观察细胞中EGFR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然后通过MTS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NCI-H1975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iR-7-5p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70.6% vs 100%,χ2=28.3,P<0.01).miR-7-5p靶向作用EGFR可使NCI-H1975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下调78.9%(χ2=114.9,P<0.05),而蛋白水平则下调了71.4%(χ2=113.3,P<0.05).miR-7-5p处理后第3天,NCI-H1975细胞的增殖能力比对照组细胞降低了32.6%(χ2=27.1,P<0.05).而细胞周期实验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miR-7-5p处理组的NCI-H1975细胞,其S期所占比例显著下调(19.2% vs 32.7%,χ2=5.2,P<0.05),而G0/G1期所占比例则显著增加(67.8% vs 55.1%,χ2=2.9,P<0.05).相比对照组,miR-7-5p可将NCI-H1975细胞的侵袭能力下调约47.3%(χ2=48.9,P<0.05).结论 MiR-7-5主要是通过靶向抑制EGFR表达减弱人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作者:胡洪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部CT磨玻璃影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对部分间质性肺病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胸部CT磨玻璃影(GGO)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对部分间质性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鼓楼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包括间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PAP)及百草枯中毒性肺炎,分析比较GGO及其他影像学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69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入选,其中胸部CT上表现有GGO者392例,占56.2%.共38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入选,胸部CT有GGO者比例高达100%.共14例百草枯中毒入选,其中6例胸部CT有GGO,比例为42.9%.GGO伴铺路石征在PAP组高达94.7%,而间质肺炎组中仅为0.5%,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则未有发现.GGO胸膜下带状分布在百草枯中毒肺炎胸部CT上具有GGO的患者中占83.3%,而在PAP及间质肺炎胸部CT上具有GGO的患者中分别为18.4%和5.6%,均显著低于百草枯中毒肺炎(P<0.05).PAP组患者GGO呈胸膜下带状分布同时均可发现并存铺路石征,而在间质肺炎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均未发现并存铺路石征.GGO伴蜂窝样改变及GGO伴胸膜下线在间质肺炎组中分别占22.7%和11.2%,而在PAP组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均未见有并存蜂窝样改变和胸膜下线.结论 胸部CT上GGO改变是间质性肺炎、PAP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的常见影像学改变.结合包括其胸膜下带状分布、铺路石征及胸膜下线等其他影像学特征对间质性肺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张修建;葛德海;肖永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脂多糖结合蛋白联合CURB-65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联合CURB-65评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CAP患者127例,根据其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56例)和非重症组(71例),同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107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Ⅱ评分,比较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以及死亡组和非死亡组的血清LBP水平和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重症组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1),死亡组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BP水平和CURB评分均与APACHE 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3.181, 4.723;P<0.01).结论 血清LBP水平、CURB-65评分与CAP患者病情呈明显正相关,能够一定程度提示死亡风险,对患者病情和治疗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成苏杭;吉泽;黄娴;朱祥;倪殿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检出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18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资料.呼吸道病毒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果 共检出病毒检测阳性42例,阳性率为22.2%;检出病毒49株,其中鼻病毒感染检出率高,占26.5%,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1株,占22.4%,肠道病毒6株,占12.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MNA评分、m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aO2、PaCO2、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吸烟、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多于病毒感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87、5.612、6.532、4.369,P<0.05).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呼吸道病毒感染,鼻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预防措施,防止病毒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丽;张春燕;邱镞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静脉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在晚期鳞状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4例ⅢB-Ⅳ期肺鳞癌患者,采用恩度持续静脉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具体方案:恩度15mg/m2每天持续24h静脉泵入,连续7d;在第4天窗口期接受含铂两药方案化疗,21天为1周期.治疗2-6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4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5例,进展6例;2、4、6周期有效率(RR)分别为38.24%、45%、4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9.4%、85%、80%.治疗过程中与恩度相关的主要副作用有心电图S-T改变1例,高血压2例,未有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恩度静脉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近期治疗4周期时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有明显增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胡代菊;胡晓文;汪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抗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两组均进行疗效评价,检测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PCT客观检查指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疗效明显,能改善相关检测指标,可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杨程;童佳兵;方莉;童祥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EAF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AF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03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EAF2蛋白表达,所有患者随访截至2017年3月31日,随访中出现7例失访,随访率93.2%,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对患者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NSCLC组织中 EAF2蛋白阳性表达率39.8% (41/103),癌旁组织中EAF2蛋白阳性表达率76.7%(7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24,P=0.000);NSCLC组织中EAF2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AF2蛋白阳性表达组和EAF2蛋白阴性表达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0.5个月和7.50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P=0.038),EAF2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45.01个月,EAF2蛋白阴性表达组为32.47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5,P=0.018).结论 EAF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能参与了NSCLC发生及进展过程.

    作者:刘玉玲;黄宝和;杨春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后胸腔积液细胞块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块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4例.两组均在B超定位下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收集200mL胸腔积液立即离心后弃去上清,取部分沉淀物直接涂片行细胞学检查,余沉淀物制作成细胞块行组织学检查.试验组胸腔内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20万IU,保留24小时后再收集胸腔积液,余处理方法同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送检标本细胞涂片阳性率57.14% (8/14),组织块技术阳性率78.57% (11/14),总阳性率达85.71%,且明确病理类型8例( vs对照组2例),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同时胸腔积液总引流量明显增多,未发现明显相关并发症.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能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

    作者:史海广;陈晓坤;熊震;阳光辉;艾煊;尹显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肺运动试验与肺功能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常规肺功能检查(PF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记录相关的参数对其进行严重程度的评价,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结果;并对其2年后再进行肺功能检查,对比前后诊断结果严重程度的比较.结果 肺功能检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轻度的16人,中度26人,重度的14人,极重度4人;心肺运动试验诊断为轻度阻塞性肺疾病4人,中度8人,重度32人,极重度16人;经卡方检验,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年后对同批病人再次行肺功能检查诊断轻度8人,中度12人,重度29人,极重度11人,经卡方检验对比2年前后肺功能诊断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与2年前的心肺功能试验诊断无显著差异(P=0.361).结论 CPET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较常规肺功能检查更灵敏.

    作者:贾慧英;王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为进一步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合并CVD的14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取同期住院的140例无合并症的慢阻肺患者,收集两组患者数据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例组吸烟史、超敏 C 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而 FEV1%预计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吸烟、FEV1%预计值及超敏C反应蛋白是慢阻肺合并CVD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春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7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d死亡率、机械通气和ICU留住时间,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和氧合指数),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8.9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MODS发生率、28d死亡率、机械通气和ICU留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O2和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aCO2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中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和ICU留治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