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林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106例,其中CVA患儿41例,非CVA患儿65例,所有患者均行FeNO、肺功能及BPT检测.结果 CVA组FEV1/FVC为(76.10 ± 6.29)%,明显低于非CVA组(P<0.05),而FeNO为(35.10 ± 16.29)ppb,明显高于非 CVA 组(P <0.05);CVA 组 BPT 阳性率为85.37%,明显高于非 CVA 组(P <0.05),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时乙酰甲胆碱累计剂量(PD20)为(0.32 ± 0.13)mg,明显低于非CVA组(P<0.05);FEV1/FVC诊断CV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P<0.05,截断值为79.74%时,FEV1/FVC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9.20%和85.37%;FeNO诊断CV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P<0.05,截断值为27.64ppb时,FeNO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8.22%和85.37%;BPT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7%和78.36%.结论 FeNO与BPT试验在小儿CVA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晓娜;谭淑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 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观察组35例采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随访3年,两组1年和3年存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NSCLC切实可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既可充分发挥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优越性,又可达到与传统手术治疗相当的远期效果.
作者:张舸;张哲峰;赵晓龙;杜海荣;马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桑杏清肺汤加减治疗C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桑杏清肺汤加减口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痰致病菌转阴、胸部X线病灶吸收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d的血常规、CRP、PCT及治疗前后、随访1月IgA、IgM、IgG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痰致病菌转阴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治疗组WBC、N%、CRP、PC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胸部X线病灶吸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随访1月IgM、IgG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治疗组IgM、Ig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桑杏清肺汤加减治疗CAP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痰菌转阴及胸部X线病灶吸收,并能缩短病程,其作用机制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体液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孟泳;王璐璐;甘德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通信作者:王晓燕,Email:2625885180@qq.com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临床多见,常见于卵巢,占80% [1],其次为子宫直肠窝,临床症状以月经量过多、痛经为主,异位的部位疼痛出血等症状与患者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Pulmonary Endometriosis,PEM)少见,本文收集5例以不同程度咳血、胸痛为主要症状,经临床激素治疗好转的病例,结合影像学征象,回顾性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王大伟;王晓燕;万钰磊;柏刚;谢超;何晓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在肺癌患者中诊断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入院第一天或发热24小时内采集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且确诊肺癌的患者164例.将患者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组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结果 非感染的SCLC患者的基础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的NSCLC患者的基础PCT水平(PCT的中位数=0.151 ng/mL vs 0.038 ng/mL;P=0.017).SCLC组中PCT诊断感染的佳截断值为0.268 ng/mL(敏感性87.5%,特异性72.4% ),NSCLC组中PCT诊断感染的佳截断值为0.154 ng/mL(敏感性84.8%,特异性79% ),均低于推荐的截断值0.5ng/mL.48.3%的非感染的SCLC 患者CRP水平超过5mg/L,42.0%的非感染的 NSCLC患者CRP水平超过5mg/L,当使用截断值5mg/L判断感染时,在SCLC患者和NSCLC患者中特异性分别是51.7%、58.0%.结论 PCT在诊断肺癌伴感染方面的价值优于CRP,当应用PCT监测肺癌患者的感染时,应考虑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影响.肺癌患者出现发热伴PCT升高时,除考虑感染外需警惕肿瘤热.
作者:叶开婷;孙耕耘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AF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03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EAF2蛋白表达,所有患者随访截至2017年3月31日,随访中出现7例失访,随访率93.2%,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对患者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NSCLC组织中 EAF2蛋白阳性表达率39.8% (41/103),癌旁组织中EAF2蛋白阳性表达率76.7%(7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24,P=0.000);NSCLC组织中EAF2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AF2蛋白阳性表达组和EAF2蛋白阴性表达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0.5个月和7.50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P=0.038),EAF2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45.01个月,EAF2蛋白阴性表达组为32.47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5,P=0.018).结论 EAF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能参与了NSCLC发生及进展过程.
作者:刘玉玲;黄宝和;杨春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通信作者:束余声,Email:yushengshusbyy@163.com随着先进的影像检查方法和肺癌筛查项目的发展并普及,肺结节的诊断率也持续上升.与过去总是治疗晚期肺癌的时代相去甚远,现在的胸外科医生正面对更多各种成像方式偶然发现的肺结节患者.因此,对于用来诊断和治疗这些可疑肺结节的胸部手术的需求也迫在眉睫.对于不明性质的可疑结节,应推荐患者进行图像引导活检或手术活检,而手术活检可产生更可靠、更具代表性的标本用于诊断.然而这个事实常常被忽略,因为仅仅为了诊断而进行长切口的大手术往往会使患者恐慌而放弃手术,同时也就失去了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治疗的机会.此外,手术切除活检能更容易且准确地提供诸如腺癌的亚型及特异性特征等具有显著预后意义的信息.胸部麻醉、微创外科手术、术中活检技术的新进展都有助于小型肺结节手术治疗模式的转变.二十多年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的出现已经开始了这一演变.与开胸术相比,VATS具有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肺功能损伤小及肺部感染率低等优点.此外,VATS已被证明具有不逊于传统开放性入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的长期生存率.近,医疗仪器,麻醉技术和围术期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 VATS 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介绍VATS肺结节诊疗技术近的创新发展和新的研究观点.
作者:叶敬霆;孙超;陆世春;吕小夏;邹辉;束余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变化特点,为CT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 CT特点将2014.11 -2016.11我院收治的83例经手术治疗的结核性脓胸分为初期组(27例)、进展期组(23例)、稳定期组(33例),对各组病程、术前抗结核时间、ESR、CRP、病理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初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短,ESR、CRP等炎性指标高,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病理以纤维素及纤维素坏死改变为主,胸腔镜病灶廓清术手术100%治愈.进展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较初期显著延长(P<0.05),ESR有所下降,但CRP下降更明显(P<0.001),病理有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等多种改变并存,纤维板剥脱术手术治愈率26.1%.稳定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长,ESR、CRP指标进一步下降,除新发少量钙化外(15.2%),其它病理类型与进展期相同,但稳定期干酪样坏死(39.4%)比例显著低于进展期(82.6%,P=0.003),而玻璃样变及坏死(84.8%)明显高于进展期(30.4%,P<0.001),纤维板剥脱术治愈率84.8%,显著高于进展期(P<0.001).结论 结核性脓胸CT分期的依据较充分,可为临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刘小玉;盛健;蒋钰辉;戴希勇;雷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部CT磨玻璃影(GGO)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对部分间质性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鼓楼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包括间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PAP)及百草枯中毒性肺炎,分析比较GGO及其他影像学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69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入选,其中胸部CT上表现有GGO者392例,占56.2%.共38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入选,胸部CT有GGO者比例高达100%.共14例百草枯中毒入选,其中6例胸部CT有GGO,比例为42.9%.GGO伴铺路石征在PAP组高达94.7%,而间质肺炎组中仅为0.5%,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则未有发现.GGO胸膜下带状分布在百草枯中毒肺炎胸部CT上具有GGO的患者中占83.3%,而在PAP及间质肺炎胸部CT上具有GGO的患者中分别为18.4%和5.6%,均显著低于百草枯中毒肺炎(P<0.05).PAP组患者GGO呈胸膜下带状分布同时均可发现并存铺路石征,而在间质肺炎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均未发现并存铺路石征.GGO伴蜂窝样改变及GGO伴胸膜下线在间质肺炎组中分别占22.7%和11.2%,而在PAP组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组中均未见有并存蜂窝样改变和胸膜下线.结论 胸部CT上GGO改变是间质性肺炎、PAP及百草枯中毒肺炎的常见影像学改变.结合包括其胸膜下带状分布、铺路石征及胸膜下线等其他影像学特征对间质性肺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张修建;葛德海;肖永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2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以及临床检查确诊为2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6例与炎性结节患者32例.对比不同CT征象表现及CT增强表现.结果 7mm重建征象中肺癌组小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小棘突征、血管集束征占比显著高于炎性结节组(P<0.05).1mm HRCT重建征象中肺癌组的上述征象占比均显著高于炎性结节组(P<0.05).肺癌组CT增强表现为均匀强化,人数占比显著高于炎性结节组,而强化幅度>20Hu人数占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 MSCT对2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上鉴别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案.
作者:郝丽芳;李素文;樊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18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资料.呼吸道病毒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果 共检出病毒检测阳性42例,阳性率为22.2%;检出病毒49株,其中鼻病毒感染检出率高,占26.5%,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1株,占22.4%,肠道病毒6株,占12.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MNA评分、m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aO2、PaCO2、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吸烟、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多于病毒感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87、5.612、6.532、4.369,P<0.05).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呼吸道病毒感染,鼻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预防措施,防止病毒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丽;张春燕;邱镞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小儿重症肺炎93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基础治疗+大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1g/kg.d),B组采用基础治疗+小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400mg/kg.d),C组采用基础治疗+等量安慰剂,比较三组患者总体治疗疗效;对比三组患者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观察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 B 组(80.65%)、C组(7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促、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IgG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1441108 均明显高于B、C组,明显高于治疗前,1441108 明显低于B、C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人丙种免疫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免疫力,可有效缓解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症状,缩短治疗周期.
作者:阿衣吐拉·阿不热衣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肺血管瘤也称肺血管畸形,是比较少见的肺部血管疾病.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较为少见左肺上叶舌段血管瘤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因体检发现左肺阴影人院,入院时查体:T 36. 8℃, P 68次/分,R,18次/分,Bp 131 /83mmHg,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四项,肿瘤标志物、T-SOPT等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CT平扫显示:左肺上叶舌段条团状密度增高影,病灶与血管相连走形,边界清晰,大横截面积约4.1?1.9cm,密度尚均匀,CT值约33HU,增强扫描强化形式与肺动脉类似,考虑增粗畸形血管可能性大(图1、图2).术前诊断:左肺上叶舌段血管瘤.完善术前检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肺上叶舌段见一大小约4.5× 2.0cm大小包块,呈暗红色,表面光滑,液性,搏动不明显(图3).行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肺上叶血管瘤,伴肺泡腔内淤血及局灶区域平滑肌组织增生(图4).
作者:曾小飞;尚观胜;周平;姚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180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患者及100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炎、肺癌及矽肺患者)的支气管灌洗液(BALF),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ALF中的TB-DNA,同时进行BALF结核杆菌培养及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核杆菌,比较不同方法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率.结果 肺结核组中BALF中TB-DNA阳性检出率为62.77%,显著高于BALF抗酸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33.89%(P<0.05),与BALF结核杆菌培养法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TB-DNA的阳性检出率也高于抗酸染色法(P<0.05).结论 荧光PCR定量检测TB-DNA能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可作为诊断及判断疗效的方法.
作者:李苏梅;包紫薇;唐佩军;王霞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4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研究组中存活和死亡患儿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例患儿中,存活30例,死亡10例,存活率、病死率分别为75.0%、25.0%,其中死亡患儿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患儿(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具有较高的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工作.
作者:李雅玲;何勤;黎惟广;蒋红斌;刘滢;甘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常规资料、血细胞分析、动脉血气分析、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以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分组值,将患者分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 16例和阴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34例,比较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住院疗程、治疗5天后的动脉血气和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阳性组患者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及住院疗程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且治疗5天后动脉血气相关指标(PaO2、PaCO2) 的改善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嗜酸性粒细胞较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用量少,住院疗程短,动脉血气改善快,临床疗效好.提示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中有指导作用.
作者:曹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民健康事业的需求,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具备了合理的专业结构,并掌握了必要的技术、技能,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科研实践,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时,既要考虑到其知识结构的全面完整性,又要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其他,同时还要根据科学发展及时更新和调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工作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设计自己的阅读计划.网络时代的读书策略应当是——越界阅读,即不能只限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只读那些目前认为有用的书,具体说来可以包括以下若干层面.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肺隐球菌病为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可形成局部肺肿块,由于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收治1例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的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余小平;易云峰;焦昌结;钟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通信作者:史宏灿,E-mail:shihongcan@hotmail. com气管腺样囊性癌( 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是一种罕见病,其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很容易错过早期诊断,而导致治疗的延误.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范懿魏;任卫东;史宏灿;单一波;石维平;陆世春;金卫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6年4月上海市杨思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同期体检中心150例健康人群资料.检测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2、IL-23、TNF-α水平,统计分析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不同人群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1)与健康人群相比,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慢阻肺,Thl7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2、IL-23、TNF-α在NSCLC患者体内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SCLC患者组内,慢阻肺组与非慢阻肺组患者IL-17A、IL-17F、IL-22、IL-23、TNF-α的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显示, IL-17A、IL-17F、IL-22、IL-23、TNF-α血清水平两两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0.608
作者:程炜炜;朱建立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