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蒙药嘎日迪-13味丸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陶春;林琳;宋葆华;汤文莉;宝鲁尔;宣丽颖;翟景波;刘鑫;张冬丽;霍万学;刘月英

关键词:嘎日迪-13 味丸, 脑缺血, 细胞凋亡, 炎性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蒙药嘎日迪-13味丸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至大鼠脑组织缺血损伤模型,在各时间段断头取脑,用 ELISA 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脑缺血海马组织中 IL-1β和 TNF-α的含量及细胞凋亡数量的百分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 IL-1β和 TNF-α升高,细胞凋亡百分比增多( P<0.05);与模型组比较,嘎日迪-13味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 IL-1β和 TNF-α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百分比数减少( P<0.05)。结论嘎日迪-13味丸能降低大鼠脑缺血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轻缺血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内 IL-1β和 TNF-α含量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脂饮食对大鼠骨骼肌脂质中间代谢产物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骨骼肌脂质中间代谢产物的沉积及脂肪酸代谢中 CD36及 CPT1的影响。方法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分别喂养12 w,分别测定大鼠血糖(BG)及胰岛素( INS)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形态变化;GPO-PAP 法检测骨骼肌甘油三酯( TG),ELISA 试剂盒检测骨骼肌甘油二酯( DAG)、神经酰胺( CER)、长链脂酰辅酶 A ( LCCoAs)的变化;用 RT-PCR 和 Western 印迹的方法分析大鼠骨骼肌 CD36及 CPT1的 mRNA 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 BG 及 INS 水平均明显升高,GIR 明显降低(P<0.01);同时骨骼肌组织中 TG、DAG、CER 及 LCCoAs 含量明显升高( 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骨骼肌细胞内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脂滴分布,线粒体肿胀,内外膜部分融合,线粒体嵴变少变短,部分或全部消失,甚至出现空泡化。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 CD36的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CPT1的表达明显降低( 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组织中脂质中间代谢产物的堆积,肌内脂质堆积与脂肪酸代谢中关键酶 CD36、CPT1表达的变化有关。

    作者:张雪梅;任路平;宋光耀;甘可欣;王超;孔德贤;聂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凉血通瘀方对脑缺血大鼠血液系统及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系统及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插线阻断大鼠脑中动脉法制备脑缺血模型,观察凉血通瘀方低、中、高剂量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血浆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β血小板球蛋白( TG)、血小板因子(PF)4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凉血通瘀方中、高剂量能减轻模型大鼠脑损伤;延长血浆 APTT、PT、TT,降低血浆中 FIB 含量;增加血清中 t-PA 含量,降低血清中PAI-1、β-TG、PF4含量。结论凉血通瘀方能改善脑缺血大鼠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损伤。

    作者:蒋宝平;田磊;许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因工程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随着溶栓和急诊冠脉介入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以及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要使心肌细胞再生乃至衰竭的心脏恢复功能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研究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参与受损心肌的重建,可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减少梗死面积并改善左室重构〔1〕。但是 BMSCs 在梗死心肌中的长期存活仍未能解决。心肌梗死后微环境的改变限制了干细胞的修复能力,人们正在利用 BMSCs 基因工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基因工程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目的细胞中,使得该细胞具备过表达或静默表达某种基因的能力。本文阐述基因工程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王曼;李树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致病因素复杂,病理损害多变,疾病自然病程不一致,内外科治疗结果均不稳定,而且患者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实际治疗结果。因此,外科医生应对 GERD 的病理生理有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各种评价手段,谨慎选择外科指征并灵活使用各种抗反流手术技术。

    作者:张岩;赵松;任爽;李向楠;朱登彦;赵佳;黄琪;吴彬;卢家奇;吴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受体 GFR-a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 Mor-ris 水迷宫筛选56只健康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正常组常规饮水和饲料,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大鼠均采用聚集态 Aβ25~35所致 AD 模型,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处理。电针组施以电针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百会、大椎等穴位治疗。西药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疗程4 w。治疗后各组大鼠灌注固定后取海马,用免疫组化和 RT-PCR 检测大鼠海马 GDNF 及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 GDNF 及其受体 GFR-a1阳性细胞表达降低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 GDNF、 GFR-a1阳性细胞及 GDNF mRNA 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对 AD 大鼠海马 GDNF 及其受体 GFR-a1表达增强的影响,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刘忠锦;张海燕;孙丽慧;郎尉雅;孙忠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术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采取 LEO 支架辅助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动脉瘤瘤腔闭塞情况以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动脉瘤瘤腔闭塞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 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的栓塞方法,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逄锦峰;张爱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2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 TFPI-2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0年在该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68例宫颈鳞癌患者,48例 CIN 患者及12例宫颈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宫颈组织中 TFPI-2的表达。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宫颈癌 Hela 细胞,应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 TFPI-2高表达细胞系,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基因转染前后细胞中 TFPI-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宫颈组织、CIN 和宫颈癌中 TFPI-2表达逐渐降低,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体外观察发现,转染 pcDNA3.1-TFPI-2的 Hela-TFPI-2组细胞 TFPI-2 mRNA 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转染空白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MTT 结果显示,Hela-TFPI-2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Hela-TFPI-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 P<0.05)。结论 TFPI-2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逐渐降低;同时过表达的 TFPI-2可明显抑制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提示 TFPI-2的表达减少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TFPI-2可能是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

    作者:孟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叔丁基过氧化氢体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衰老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用不同时间后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GMC)衰老指标的影响,探讨 t-BHP 在HGMC 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10、30、50、100μmol /L tBHP 刺激细胞,每天刺激1 h,连续5 d,刺激结束后48 h 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 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形态改变确定 t-BHP 诱导 HGMC 衰老的佳浓度。结果30μmol /L tBHP 刺激HGMC,每天1 h 连续作用5次后可抑制 HGMC 增殖,且84%的 HGMC SAβ-gal 染色阳性,90%HGMC 进入 G0~G1期;光镜表现细胞体积增大、胞体扁平、胞质颗粒增多;电镜下细胞核膜内陷,染色质凝集、边集,细胞质空泡增多,出现髓样溶酶体。结论30μmol /L tBHP 刺激 HGMC 后每天1 h 连续作用5次,可作为诱导 HGMC 发生衰老的刺激因素。

    作者:周红丽;魏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椎弓根钉技术在颈椎巨大神经鞘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颈椎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2011年该院应用椎弓根钉技术手术治疗颈椎巨大神经鞘瘤患者9例,行后路椎板减压、肿物切除,椎弓根钉和(结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前、术后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定期影像学随访观察颈椎稳定性、肿物切除及残留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MRI)证实肿瘤全部切除,术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JOA 评分显著提高;随访无严重并发症且肿瘤无复发。结论颈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颈椎巨大神经鞘瘤减压术后的颈椎不稳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国威;林宏生;吴昊;陈克恩;李德彦;熊廷亮;纪志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对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等分子物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难治性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实施血液灌流(HP)期间甲状旁腺素(i-PTH)、内皮素(ET)、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的改变情况。方法95例难治性高血压 HD 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 n =45)与对照组( n =40),对照组实施 HD 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方案,实施 HP 治疗,均持续12 w,对比两组 i-PTH、ET、Ald、AngⅡ、PRA 及血压的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 i-PTH、ET、Ald、AngⅡ、PRA 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 i-PTH、ET、Ald、AngⅡ、PRA 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血压得到改善,并且降压药物的应用种类也随之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血压基本无变化,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 HD 患者实施 HP 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机体 i-PTH、ET、Ald、AngⅡ、PRA 等物质,不仅能够使血压得到理想化改善,而且能够减少、控制降压药物的应用,进而优化心脑血管系统功能,防止并发症出现。

    作者:赖寒;甘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 灌注扫描对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老年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 CT 灌注扫描技术(CTPI)对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168例经头部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急性期脑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尤瑞克林组各84例,常规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行 CTP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心区及半暗带区脑灌注成像相对比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善情况。结果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常规治疗组(76.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心区及半暗带区中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尤瑞克林组治疗后中心区及半暗带区中 CBV、CBF、TTP 均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尤瑞克林组治疗后梗死面积及NIHSS 评分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通过 CT 灌注扫描可观察尤瑞克林对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区及半暗带区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对评价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希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热疗并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劳损78例

    劳损的病因是超负荷使用引起的慢性机械性损伤,多发于支配多动或负重关节的肌肉或维系这些关节的韧带、关节软骨和脂肪垫等组织,长期、经常地重复某一特定的动作是造成超负荷使用而致病的常见原因〔1〕。膝关节是人体较大且复杂的屈曲关节,同时它也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在人体运动中时刻承受着较大的应力。近年来膝关节疼痛患者越来越多,导致膝关节疼痛的病因较多,其中多是因为膝关节过度负荷致使慢性微细损伤,是膝部常见的运动劳损性病痛〔2〕。患者多以膝部疼痛、肿胀、伸屈不利为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生命以及日常生活质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运动系统疾病之一。本研究通过热疗和脉冲穴位刺激的物理手段,对78例中老年膝关节劳损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焦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2例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且常伴有多系统的损害,容易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分析我院12例老年 ANCA 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更深入认识 ANCA 相关性血管炎所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从而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朱士彦;刘双信;罗承志;程卓;陈剑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蒙药嘎日迪-13味丸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蒙药嘎日迪-13味丸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至大鼠脑组织缺血损伤模型,在各时间段断头取脑,用 ELISA 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脑缺血海马组织中 IL-1β和 TNF-α的含量及细胞凋亡数量的百分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 IL-1β和 TNF-α升高,细胞凋亡百分比增多( P<0.05);与模型组比较,嘎日迪-13味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 IL-1β和 TNF-α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百分比数减少( P<0.05)。结论嘎日迪-13味丸能降低大鼠脑缺血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轻缺血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内 IL-1β和 TNF-α含量有关。

    作者:陶春;林琳;宋葆华;汤文莉;宝鲁尔;宣丽颖;翟景波;刘鑫;张冬丽;霍万学;刘月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绝经后乳腺癌发病率上升,70岁左右达发病率高峰〔1〕。与年轻乳腺癌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有其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虽然手术切除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化疗还是内分泌治疗更适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作者:甘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特点

    丙肝病毒(HCV)感染可以引起肝脏损害,进而导致全身功能紊乱,而糖尿病(DM)是以血液中葡萄糖升高为主的代谢性疾病,亦可以引起全身大血管及微血管病理改变,影响机体整体代谢,Naing 等〔1〕进行的 Meta 分析证明 HCV 感染与糖尿病关系密切;Mason 等〔2〕证实在 DM 患者中,HCV 感染的患者所占比例很大。因此正确理解 HCV 感染致 DM 的发病机制,积极治疗,可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新转;朱秀洁;田秀娟;王桂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obath 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仅次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为300/10万)。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0%~80%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30%~50%的患者〔2~4〕患有脑卒中后抑郁(PSD),无论是在早期或后期均可患此病。有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的患者会影响康复疗效,并和死亡率、认知水平及肢体残疾均有很大联系〔5〕。 Bobath 作为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方法,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吸收当前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与其他治疗方法相互融合,现将 Bobath 技术应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上,对其效果和实用价值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今后脑卒中康复治疗作进一步的铺垫。

    作者:刘丽;全金玉;刘宏;彭雪;汤宁;赵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肺腺癌中 MEL-18、DESTRIN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检测肺腺癌中 MEL-18、细胞骨架蛋白(DEST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探讨三者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肺腺癌的组织及临床资料99例作为观察组,收集距肿物边缘>5 cm 的正常肺组织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 MEL-18、DESTRIN 和 VEGF 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 MEL-18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DESTRIN 和 VEGF 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MEL-18、DESTRIN 和 VEGF 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临床分期、Ki67的表达均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MEL-18和 VEGF 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而 DESTRIN 和 VEGF 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肺腺癌中 MEL-18低表达、DESTRIN 和 VEGF 高表达,三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MEL-18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DESTRIN 可能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二者的作用可能均通过介导 VEGF 的作用实现。

    作者:王再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损伤大鼠周围血肿形态组织学特征及其 PPARα的表达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损伤模型周围血肿形态组织学特征及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α受体(PPARα)的表达。方法采用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查周围血肿形态组织学特征,Western 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 PPARα蛋白表达,RT-PCR 检测PPARαmRNA 表达。结果16例肉眼见血肿块体积较小,显微镜下呈大量中性粒细胞或其他炎症细胞浸润,4例肉眼见血肿块体积较大,与周围组织粘连,并呈现条索状和喷射状样,显微镜下见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空腔结构。模型组 PPARα蛋白、mRNA 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损伤后24 h PPARα蛋白、mRNA 表达达到高峰,明显高于脑损伤后2 h 和6 h(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脑损伤后48 h 较24 h 的 PPARα蛋白、mRNA 表达明显降低,不同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后诱发 PPARα表达增高可能与周围血肿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因子的异常有关,且24 h 达到高峰值。

    作者:肖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癌根治术后不同放疗的疗效及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多野照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临床症状及其长期疗效的预后情况。方法9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按接受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多野照射组、3DCRT 组和 IMRT 组,并在放疗方案结束后评价和比较周围组织受损情况(中性粒细胞比例、肝功能、胰淀粉酶及放射性脊髓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3年复发和总生存情况。结果周围组织受损程度为 IMRT 组<3DCRT 组<多野照射组(P<0.05);临床症状缓解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随访示3年复发率 IMRT 组<3DCRT 组<多野照射组,且3年总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期 IMRT 组>3DCRT 组>多野照射组(均 P<0.05)。结论3DCRT 和 IMRT 较常规多野照射放疗能更有效提高根治术后胃癌患者的长期疗效预后,且对正常组织器官损伤较小,其中 IMRT 疗效可能优于3DCRT。

    作者:王昆龄;陈凡;王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