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力达?阿皮孜阿吉;张瑾熔;阿依古丽?哈热
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2006~2011年该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肺癌切除术患者80例,检测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点、新辅助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并根据术前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分类,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纤维蛋白原在新辅助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前分期、术前治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 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好( P=0.004),有较低的复发率(P=0.026)。术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新辅助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升高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术前正常和治疗后水平下降者DFS明显延长(P<0.005),这种分类(χ2=2.165,P=0.002)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危险比=0.280,P=0.001)是术后DFS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是影响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纤维蛋白原分类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测术后复发的指标。
作者:田文;高敬华;李永生;张菁华;李际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23例,常规血液透析组2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体重指数( BMI)、血浆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水平。结果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伟;崔天蕾;谢林伸;李昕怡;吴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量表分析脑卒中后疲劳( PSF)相关因素及对老年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该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00例。均接受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对梗死部位进行标记,统计各梗死部位所具有的患者例数等情况。半个月内进行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量表评分,判定PSF的相关因素。经规范治疗后3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Barthel指数)评分。统计并分析不同部位的脑梗死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分析PSF与各因素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皮层下多发性梗死及基底节区的梗死所占比例高,分别是35.50%(71/200)及26.50%(53/200)。有血压及脑卒中病史的患者脑梗死发生在基底节区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6.04%(35/53),47.17%(25/53)。 PSQI 评分为11~21分以及NIHSS评分为9~20分的患者梗死部位主要位于皮层下多发性位置以及基底节区。此外,梗死部位发生在基底节区的患者产生PSF的比例为高,达到92.45%(49/53)。有PSF组半个月内的FSS评分、NIHSS评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高于无 PSF 组,治疗后3个月的 Barthel指数亦显著高于无PSF组(均P<0.05)。 PSF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病史、PSQI评分及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但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用多量表分析PSF相关因素并指导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十分必要,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王利;卞光荣;马先军;杜青;赵树琴;乔本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我放松训练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选取长沙市某社区睡眠质量下降老年人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一般促进睡眠的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和冥想放松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使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的背数、图片学习、联想记忆、理解记忆4个分量表进行测量。结果除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和背数的时间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其他的得分在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我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
作者:康佳迅;王平;孙景贤;曾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间质性肺疾病( ILD )高度致残,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急、慢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和结节病。 ILD患者经常用力急促呼吸限制了他们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低水平的身体功能和活力、高水平的呼吸困难和疲劳。大运动限制导致差的生活质量( QOL )。对于ILD的治疗大多被证明是无效的,没有提供改善生存和证明影响有限的 QOL〔1〕。ILD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多呈进行性进展而临床缺乏早期诊断手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尚不能推荐佳的治疗方案〔2〕。
作者:张骅;张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江西省一项关于城市离退休老年人性功能的调查中发现,在65~70岁的老年男性中,没有性要求者只占12%,高达88%的老年男性在生理上仍然具备着较强的性欲望〔1〕。同时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部分人可以持续到80岁以上,个别的到90岁仍有性要求。李燕等〔2〕发现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适量饮酒的老年男性,当他们每天睡眠超过6 h,每天运动超过2 h,家庭和睦,生活满意度高的,其性满意度也较高。而程启秀等〔3〕指出交流沟通不畅容易引发老年人的性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患,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性生活。杨东〔4〕则认为文化道统让人们对老年人的性生活存在曲解和偏见,性禁锢束缚着老年人对性诉求的表达。
作者:赖国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GRIM-19蛋白在taurolidine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组宫颈癌细胞( Hela细胞系)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组Hela细胞的凋亡数据;采用 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实验组中 Hela细胞中GRIM-19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9的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taurolidine对 Hela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出实验组Hela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上升,并呈现出明显的时程和量效关系(P<0.05)。 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RIM-19蛋白在各实验组Hela细胞中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同样显示出了一定的时程和量效关系。 ELISA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9在各实验组Hela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与GRIM-19蛋白的表达显示出了相当的一致性。结论 Taurolidine可通过促进GRIM-19蛋白的表达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且线粒体凋亡很可能是taurolidine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作者:孙宝胜;孟凡旭;于士龙;郎志国;孙世龙;刘林林;刘士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与单纯行XELOX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选的7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8例)与单纯化疗组(32例),前者予3DC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后者予卡倍他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均治疗2个周期,对比治疗结束后疗效、毒副反应、癌胚抗原( CEA)水平及手术保肛率。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肿瘤控制率(92.1%)高于单纯化疗组(81.3%)(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此外,同步放化疗组出现特异性放疗损伤6例(15.8%),单纯化疗组出现2例置管处感染(6.3%)。同步放化疗组 CEA水平(12.1±4.4)ng/ml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4.4±4.8)ng/ml (P<0.05),术后两组CEA水平均阴转。同步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手术保肛率分别为82.9%、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P=0.131)。结论3DC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与XELOX化疗均是术前辅助治疗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案,前者在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手术保肛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帕力达?阿皮孜阿吉;张瑾熔;阿依古丽?哈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正念治疗与工娱治疗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筛选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正念治疗组(实验组)和工娱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抗抑郁剂氢溴酸西酞普兰片30 mg/d,实验组病人结合正念治疗,对照组结合工娱治疗,两组病人干预时间共8 w,应用HAMD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8 w后正念治疗组的HAMD评分〔(13.80±9.60)分〕显著低于工娱治疗组〔(19.44±1.55)分〕(P<0.05)。结论正念治疗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方面优于工娱治疗。
作者:刘典英;刘明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证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我国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作者:徐鸿婕;孙勤国;黄威;尹青桥;江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探讨HDL-C、TG对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0 mmol/L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22)、稳定性心绞痛组( n=38),测定血脂和血糖指标,详细记录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HDL-C 水平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G/HDL-C的比值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与TG/HDL-C的比值呈正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332,P<0.001),与HDL-C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955,P=0.022),而与总胆固醇(TC)、TG和LDL-C无显著相关。结论 HDL-C水平低和TG/HDL-C的比值高是C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TG/HDL-C的比值能更强地预测CHD患者的心血管病剩余风险。
作者:容春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以甲钴胺为对照,对临床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CPZD)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指标等进行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V1P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鉴定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999例患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显效分析中,合并的 OR 值为3.82( P<0.00001),有效分析中,合并的 OR 值为5.49( P<0.00001);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5.05(P<0.00001),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2.98(P<0.00001),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3.8(P=0.02),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 WMD=3.96(P=0.12)。结论与单独使用甲钴胺相比,采用CPZD联合甲钴胺的方法治疗DPN更加有效,联合用药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苏晓娟;吴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迅速,人口老化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空巢家庭数量增长迅猛,成为中国人口老化的明显特征。在老龄人口迅速增加、未富先老的背景下,老年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如何?在目前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是怎样的?本文将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出发利用全国大型社会调查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丁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促进糖尿病创面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A组为正常组,B组和C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建立全皮伤口模型,B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创面,C组给予芦荟凝胶干预,4次/d,通过胶原纤维-Masson三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估伤口形成后3、7、14 d皮肤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大鼠皮肤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9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TIMPs)-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大鼠伤口愈合明显迟缓。芦荟凝胶干预可加速糖尿病大鼠大鼠伤口愈合。伤口愈合过程中,B组MMP-9 mRNA水平持续高于A组(P<0.01),而 TIMP-1 mRNA水平持续低高于A组(P<0.01);给予芦荟凝胶干预的C 组 MMP-9 mRNA和TIMP-1 mRNA水平仅在伤口形成第3天与A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时间点均与A组相近。芦荟凝胶干预可降低大鼠伤口组织MMP-9 mR-NA /TIMP-1 mRNA比值。结论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减慢,芦荟凝胶干预可加速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芦荟凝胶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MP-9/和TIMP-l水平实现的。
作者:张扬;朱平;徐刚;赖美铮;熊晓清;郭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预处理对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NR2B)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并进行鉴定,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Aβ1~42干预组、二氮嗪预处理1h后Aβ1~42干预组(Aβ1~42+diazoxide)、单纯二氮嗪预处理组,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时间点(24 h、72 h)细胞 NR2B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β1~42(2μmol/L)作用神经元24 h 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 Aβ1~42干预组和 Aβ1~42+diazoxide 组的 NR2B 亚基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Aβ1~42作用神经元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Aβ1~42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与单纯Aβ1~42干预组相比,Aβ1~42+diazoxide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72 h,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细胞NR2B亚基蛋白的表达量;同时,二氮嗪能拮抗Aβ1~42所引起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提示二氮嗪可能通过NMDA受体通路影响Aβ1~42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夏春凤;李艳菊;朱瑾;杜怡峰;马国诏;张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为骨科大手术,刺激较大,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 )〔1〕。 C 反应蛋白( 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衰老伴有慢性低度炎症时CRP可增加2~4倍〔2〕。研究〔3〕表明CRP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术后血清CRP水平升高是否能预测POCD的发生有待证实。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血清CRP水平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沁爽;戚小航;孙东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反式载脂蛋白A1模拟肽R-D4 F对人内皮祖细胞黏附及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鲜人脐静脉血,采用密度梯法从中分离、诱导培养人内皮祖细胞,并使用Dil-ac-LDL和FITC-UEA-1染料进行双荧光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分别给于牛血清白蛋白、顺式D-4F(50μg/ml)及R-D4F(5~50μg/ml)处理后,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观察内皮祖细胞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相比,D-4F显著增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及迁移功能。相似的是,R-D4F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与迁移。结论 R-D4F具有与D-4F相似的生物学作用,可促进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作者:贺艳红;袁晓晨;孙京京;朱华江;姚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高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β-淀粉样蛋白( Aβ)和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 Tau)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术后1 d,对照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1.39±2.54)低于术前(27.04±1.49),且对照组(21.39±2.54)低于观察组(26.51±1.85)(P<0.01)。观察组MMSE评分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对照组Aβ和 Tau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Aβ和Tau的含量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5.24%)(P<0.01)。术后6 d,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能增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可能是POCD发生的原因之一。腰硬联合麻醉可以通过控制Aβ和Tau蛋白浓度,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蔡爱球;李锐;刘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对于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96例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特点、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治疗(36例)、手术加放疗组(22例)、综合治疗组(38例);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复发情况。结果96例患者随访至2014年5月,随访率为89.6%,16例(16.7%)患者死亡失访。按寿命表法计算三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结果发现3年 OS为93.8%,3年 DFS 为93.8%;5年 OS 为88.5%,5年 DFS 为73.6%。21例(21.9%)出现癌症复发,手术加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χ2=5.047,P<0.05)。手术加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5年OS及DFS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但手术加放疗组与综合治疗组两组间的5年OS及DF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加放疗或综合疗法可显著高龄子宫内膜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OS及5年DFS,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玲英;夏雅仙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