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琦;杨曦明;李宝萍;郭楠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骨保护素抑制因子( OPG)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 AS组)和PAS组,每组各50例。三组均采用维生素E、C及对症治疗,应用调控血压及脱水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10 mg/晚,口服);AS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口服);PAS组在AS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次,2次/d,口服),连服用12个月。结果3组患者一般指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血清因子 AS组、PA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组与PA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S组和 PAS组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PAS组与 AS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1年后AS组斑块消失数与PAS组(P<0.01)。 AS组有4例、PAS组有6例患者在治疗1 w左右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后经过复查时正常;AS组和PAS组各有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对症治疗后缓解,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肾功能均正常,没有出现无力、肌痛、发热等症状。结论 PAS三联疗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可更有效地快速降低血清因子 HMGB1、OPG 及 MIF的水平,能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吴振宏;欧阳强;梁俭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Klotho蛋白、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1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该院住院患者96例及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对照者30例,按血压水平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高血压1级组(31例),高血压2级组(33例),高血压3级组(3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Klotho蛋白、ET-1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水平。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结果随血压水平升高,血清Klotho蛋白及NO水平逐渐降低,且均与血压水平存在负相关性。血清Klotho蛋白在高血压1级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 NO水平在任意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ET-1水平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与血压水平存在正相关性,高血压2级组、3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组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 Klotho 蛋白与 NO 之间呈正相关,与 ET-1之间无相关性,NO 与 ET-1之间呈负相关。Klotho蛋白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TG、HDLC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内源性 Klotho 蛋白分泌不足可能是高血压发生原因之一;血清Klotho蛋白、NO、ET-1水平与血压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欢欢;韩冰;廉银珠;赵慧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糖尿病( DM)防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含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DM住院患者182例,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患者DM、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34.6%,63.7%,46.7%,48.4%和17.6%;②182例患者中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4.6%(63/182)、27.5%(50/182)和19.2%(35/18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是否医疗保险等因素对DM进行治疗和干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患者接受降糖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DM患者对DM治疗认识不够,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作者:周经霞;代鸣明;吴硕琳;苏庆杰;蔡毅;曾超胜;李鹏翔;吴映曼;吴海荣;龙发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癫痫患者临床疗效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癫痫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照组服用托吡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77.8%)(χ2=0.65,P>0.05);实验组治疗后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与商值等认知功能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临床疗效优于托吡酯,不良反应较轻,能部分提高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若庭;洪志林;蔡若蔚;杨滢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平糖固肾方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来该科诊治的老年早期DN患者16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锻炼、饮食控制等常规治疗,并给予厄贝沙坦。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该院自拟平糖固肾方。治疗12 w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 UAER)、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以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生化指标,根据患者症状及生化指标判断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 SCr、BUN 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 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 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副反应。结论在常规降糖、锻炼、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平糖固肾方,能够增强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脂水平,从而有效控制早期DN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谷胱甘肽对阿霉素所致急性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姜黄素谷胱甘肽干预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血清心肌酶、心肌组织电镜检查,光镜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核转录因子( NF)-κB 及IκB。结果急性阿霉素组心肌酶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发生明显肥大、水肿变性,并可见线粒体肿胀、排列紊乱,NF-κB表达显著增加及 IκB表达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及姜黄素谷胱甘肽干预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姜黄素谷胱甘肽对阿霉素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及线粒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受损伤心肌有关。
作者:卢均坤;吕维娟;刘洋;王燕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腮腺肿瘤是常见的唾液腺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都有重要的作用,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通过多参数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及邻近解剖结构,为术前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具有其特殊性,针对老年患者腮腺肿瘤的研究较少,文献罕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老年腮腺肿瘤的认识及诊断率。
作者:程克磊;郭俊男;孙戈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亨廷顿舞蹈病(HD)和帕金森病(PD)等。共同病理特征是神经元内存在大量错误折叠并易聚集的蛋白质,如突变的α-共核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tau 蛋白、亨廷顿蛋白(Htt)等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性和可塑性,甚至可能触发细胞死亡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神经元大量死亡。自噬作为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溶酶体依赖型途径,可降解胞质内过多的蛋白质、细胞器和代谢产物,不仅能维持细胞的稳态效应,还能促进氨基酸、核苷酸和游离脂肪酸的再循环,并为细胞再生提供一定的底物和原料〔1〕。神经细胞中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的易聚集蛋白也能通过自噬作用降解。单纯的自噬障碍可产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表型,病理上表现为细胞内包涵体的大量堆积〔2〕。这充分说明自噬在降解神经细胞中易聚集蛋白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特将自噬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宋爱霞;刘宏骞;张安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姬松茸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月龄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姬松茸多糖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姬松茸多糖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水平,血CD4+、CD8+T细胞计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以及胸腺、脾指数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姬松茸多糖组大鼠体质量,血 CD4+、CD8+T细胞计数,胸腺、脾指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糖,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姬松茸多糖可干预糖尿病大鼠多项免疫指标,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黄清松;李红枝;郑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处理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9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帕瑞昔布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患者术前给予静脉注射40 mg帕瑞昔布钠,术后均安装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2、4、6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4、6、12 h的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次数和24 h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人数。结果预处理组患者术后2、4、6 h VAS评分及4、6、12 h的PCIA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且预处理组患者24 h舒芬太尼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处理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热、心动过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前使用能在术后有效镇痛,降低镇痛泵药物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刘艳军;袁华平;余相地;钟宇;肖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R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子宫颈癌24例患者(22例手术证实,2例门诊活检证实)行MR扫描,并将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 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的为18例,不相符4例,准确率为81.82%。结论术前对子宫颈癌患者行MR检查对于决定肿瘤分期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春梅;周宏伟;张博;李海;付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Ⅳ型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腹膜腔内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2 mg? kg-1? d-1),连续7 d。在术后每日进行1次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术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干预组在术后第2天,第5天和第7天的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后第2天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组大鼠术后第2天和第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干预组第7天个别样本血 ALT 明显升高。结论雷公藤内酯醇(0.2 mg ? kg-1? d-1)可以减轻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部分改善神经功能,但仍需注意毒副作用。
作者:陈龙飞;李智文;陈启文;刘月娥;林艾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CD11b兔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模型小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0.05)。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复方菖蒲益智汤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 P<0.05)。复方菖蒲益智汤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程度。
作者:臧春柳;田军彪;崔媛;徐丽娟;刘学飞;赵见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多脏器联合伤患者细胞免疫产生的影响。方法多脏器联合损伤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观察组采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术后3、10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10 d,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预后好。
作者:孙文栋;徐诗雄;张国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酯(PDTC)研究核因子(NF)-κ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模拟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为五组对HUVECs进行培养,即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缺血再灌注组(模拟缺血培养液培养30 min后换正常培养液再培养4 h)、缺血再灌注+0.1 mmol/L PDTC组、缺血再灌注+0.25 mmol/L PDTC组和缺血再灌注+0.5 mmol/L PDTC组。后三组均于模拟缺血再灌注培养前1 h在培养液中添加相应浓度PDTC。实时定量 PCR 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 PDTC 对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模拟缺血再灌注刺激TNF-α、I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同时,模拟缺血再灌注刺激HUVECS上清液TNF-α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1、0.25、0.5 mmol/L PDTC 均显著降低模拟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TNF-α和ICAM-1的mRNA表达水平(P<0.05)。0.5 mmol/L PDTC显著降低模拟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 TNF-α和 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PDTC通过沉默p65,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的TNF-α和ICAM-1表达水平。
作者:曾敏;吴智勇;郑茵;何扬利;费毅;刘肖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老年心力衰竭( HF)患者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 NT-ProBNP)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年龄≥60岁老年HF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 H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汀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12个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BNP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9.0%,χ2=13.07,P<0.01);观察组患者 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NT-ProBNP、TNF-α、hs-CRP 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TNF-α、IL-6、hs-CRP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LVEF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0,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改善HF患者的心功能,显著降低其血浆 NT-ProBNP和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春梅;郝淑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12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的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受试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包括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 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 A),计算E/A;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清醛固酮水平,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受试者的E值、A值、E/A和血清醛固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患者血压分期不同其左心室舒张功能和血清醛固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压升高,E值和E/A显著降低(P<0.01),A值和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P<0.01);(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醛固酮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与 E 值和 E/A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可能参与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病理过程。
作者:郑香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 VA)的概率的相关性。方法参照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AMI老年患者114例分成A组(>160 ms)36例,B组(120~160 ms)45例,C组(<120 ms)33例。比较3组基线资料、心率变异性(HRV)及VA发生结果。结果3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Ⅲ级(χ2=7.903,P=0.019)、ⅣB级(χ2=8.962,P=0.011)VA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 A 组发生率高,C 组低;3组 HRV 指标包括24 h 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 min 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RMSSD)、超过50 ms百分比的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pNN50(%)〕和三角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均为A组低,C组高。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VA的发生率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则林;吴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0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30例、稳定心绞痛( SAP)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ELLSA法检测各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生化室检测肝功、肾功、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结果冠心病组脂肪素和hs-CRP高于对照组,且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升高更明显,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组脂肪素与hs-CRP水平的正相关(r=0.782,P<0.01)。结论血浆脂肪素的水平越高,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越差,提示其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
作者:纪晓玲;崔锦钢;金树琦;郭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病临床专家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冠心病合并病临床专家调查问卷的信度采用α信度系数法,效度采用多重因子分析(MFA)法。结果各个模块Cronbachα系数范围0.9865~0.9915,均>0.9。各冠心病合并病中每个模块分别提取多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79.77%~94.32%,均高于70%。结论冠心病合并病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利用其进行冠心病合并病的证候研究。
作者:刘硕;曲淼;张明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