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杨崎恩;蒋亦明;孙彤;陈仁芳;陆宇红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56例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同时加用LAM 100 mg/d联合ADV 10 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6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同时加用LAM 100 mg/d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96 w,观察疗效。结果96 w时,观察组70.0%(21/30)、对照组53.8%(14/26)(P>0.05)患者治疗后病情持续稳定,肝功能好转;观察组患者HBV DNA水平80.0%(24/30),对照组53.8%(14/26)在检测水平以下(<500拷贝/ml)(P<0.05)。结论 LAM联合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尤其在长期抗病毒中,可以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延长存活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

    老年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病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LA与VCI的相关性。

    作者:杨玉鸿;高连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EA、CA125升高水平与PET/CT显像评估卵巢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与三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检查卵巢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研究75例卵巢癌治疗后患者,平均年龄(45±9.3岁),行 PET/CT检查同期行肿瘤标志物(CEA、CA125)检测。判定转移或复发标准:(1)是经PET/CT和(或)肿瘤标志(CEA、CA125)检测,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判定为转移或复发者;(2)进行随诊PET/CT和(或)肿瘤标志(CEA、CA125)检测,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和(或)标准摄取值(SUV)明显缩小者;(3)病理活检结果。结果本组卵巢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PET阳性率为92.3%(48/52),其中术后PET/CT诊断阳性率38.5%(20/52),非术后PET/CT诊断阳性率53.8%(28/52),CEA、CA125阳性率分别是26.9%(14/52)、67.3%(35/52),PET/CT阳性率与CEA和CA125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PET/CT准确率为94.7%(71/75)。结论 CEA与CA125联合测定诊断卵巢癌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测量CEA和CA125。在监测CEA和CA125的同时,如果出现异常增高,而其他检查结果阴性时,行PET-CT扫描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较准确地评估CEA及CA125升高的原因,为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贺贵福;宋炳胜;赵义;左晓军;刘洋;倪冠英;金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胃癌患者改良Roux-en-Y吻合58例

    胃癌首选的根治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营养状况不良,手术的耐受性差等特点,控制手术时间,预防和减少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一直是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难题。选择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手术病死率低和能保证较高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已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本文就我院采用改良Roux-en-Y吻合手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后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赵民学;叶洪珊;朱琳;张毅;李柏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绝经后早期、晚期内源性雄激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绝经后早期、晚期内源性雄激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204例,根据绝经时间分为绝经后早期组(绝经时间≤5年)101例,绝经后晚期组(绝经时间≥10年)103例;两组妇女又根据体质量指数( BMI)分为超重者(BMI>24 kg/m2)与体重正常者(BMI≤24 kg/m2)。测定各组妇女空腹血糖(FPG)、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胰岛素(FINS)、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 DHEA-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和游离雄激素指数( FAI);进行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绝经后晚期组妇女DHEA-S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后早期组,FINS水平、HOMA-IR明显高于绝经后早期组( P<0.05);绝经后早期组中,体重正常组妇女 FINS水平、HOMA-IR明显低于超重者,SHBG明显高于超重者(P<0.05);绝经后晚期组中,体重正常组妇女 FINS、FPG水平和 HOMA-IR、DHEA-S 均明显低于超重者( P<0.05)。绝经后早期组 SHBG 和 FINS、HOMA-IR 呈负相关;DHEA-S 和 HOMA-IR 呈正相关。绝经后晚期组 FAI、睾酮、DHEA-S 和FPG呈正相关。绝经后早期组SHBG和FINS、HOMA-IR呈负相关;DHEA-S和 FPG呈正相关。绝经后晚期组FAI和 FPG呈正相关。结论绝经后早期SHBG与胰岛素抵抗发生风险呈负相关,DHEA-S与血糖上升风险呈正相关;绝经后晚期,FAI与血糖升高风险呈正相关。

    作者:石苗;王祥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易感基因相关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T1DM)〕目前认为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继而出现胰岛β细胞大量被破坏,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主要包括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相关甲状腺结构,其主要是由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中可检出针对甲状腺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等。目前已知T1DM存在多个基因突变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为密切,2型糖尿病中也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

    作者:范馨月;张川;刘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绞股蓝及提取物防治肝病的研究进展

    肝脏是人体代谢和解毒中心,致病因子直接作用于肝脏引起肝损害;其他系统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Wilson病等)也可导致肝损害;肝病可以引起消化、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嗜肝病毒导致肝脏损害仍是肝病的主要原因。我国20岁以上成人中,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高达10%左右〔1〕;我国丙肝患者的总量达3800万人〔2〕;加上其他类型的嗜肝病毒及非嗜肝病毒,病毒性肝炎是中国第一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的全球化及其相关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使其与病毒性肝炎和肝移植一起成为肝病领域的主要亮点〔3〕,病理类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及NASH相关肝硬化,后者可发展为肝癌〔4,5〕。酒精性肝病在肝病谱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药在肝脏病防治领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绞股蓝(Gynostemma)自古就是治疗肝病的药物,近年来,科研结果进一步证明其具有防治肝病作用,现将绞股蓝及其提取物防治肝病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敬会;桂程丽;谭华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多数患者是一过性的,但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长期的POCD,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永久POCD〔1〕。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减退,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降低,术后更易发生POCD。从Bedford〔2〕于1955年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认知功能下降以来,许多研究表明POCD可发生在各个年龄组,其中老年人发病率高。异氟烷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深度易于调节、对循环影响轻、毒性小、诱导和苏醒迅速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异氟烷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3~5〕,甚至引起POCD。本文就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POCD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崔香淑;金梦;崔常雷;韩树海;金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6针法、10针法和12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6针、10针、12针法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病人278例,其中126例接受6针法穿刺活检,102例接受10针法穿刺活检,50例接受12针法穿刺活检。对比研究6针、10针和12针穿刺法的阳性检出率,对三种穿刺方案在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前列腺体积、穿刺数量、穿刺部位及直肠检查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不同穿刺部位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与6针法相比,10针法和12针法分别使总体阳性率提高15.9%、19.1%。10针法与6针法相比,在年龄<70岁、40 ml≤前列腺体积<90 ml、PSA<40 ng/ml、直肠指诊( DRE)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差异更为显著,而12针法与10针法相比,仅仅在前列腺体积≥90 ml时,阳性率才有明显的不同。三种方法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10针、12针穿刺法比6针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更高,10针与12针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穿刺方案,穿刺针数的增多并不会带来并发症的显著增加。

    作者:杨凌博;王鹏森;李法平;王艳波;侯宇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传统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致力于疾病发作后的救治工作,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针对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已逐渐成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动脉系统弹性减退及动脉僵硬度增高是血管壁损伤的病理表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硬化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通过无创简便的检测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筛查,可以减少严重临床事件的发生〔1〕。本文就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汪泉;王小飞;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指导对高校退休教师心脑血管病防治效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对高校退休教师心脑血管病防治效能的影响。方法健康体检确诊心脑血管病高校退休教师632例,随机均分为健康指导(A)组、健康教育(B)组、健康咨询(C)组3组,建立统一的健康管理档案基础上,观察3组间隔6个月,连续2年健康风险因素综合评分、心脑血管病病情风险度评分及心脑血管病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2年内心脑血管病死亡32例,其他疾病死亡15例,3组间无差异;初始整体健康风险因素评分(61.93±10.72)分,末次评分下降为(55.91±8.51)分,其中A组〔(53.25±4.53)分〕较B 组〔(54.97±5.93)分〕和 C组〔(55.91±10.72)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组内前后对比均取得显著效果(P<0.01);同样,心脑血管病病情风险度评分也取得相同的变化。三组心脑血管病诊断演变以高血压并发脑卒中为主,其次是冠心病、心律失常;2年内住院治疗、急诊抢救、相关并发症等以A组低,且与B、C组均有极显著的差异( P<0.01)。结论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均可提升心脑血管病防治效能,健康指导是目前佳的管理模式。

    作者:刘贵京;史计月;袁江勇;智华;燕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脑梗死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声激发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出现轻微的出血症状。结论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游明瑶;刘琦;何珊;楚兰;江显萍;欧阳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呼吸科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相结合,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疾病COPD患者SQ无差异。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响。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有很强的关联,抑郁、焦虑的情况越重,SQ越差。多因素分析显示,经济收入越低、经济负担越重、自我活动能力越小、焦虑程度越重,家庭成员躯体健康越差,影响单项得分越高, SQ越差。结论 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经济收入、心理因素、疾病负担等。

    作者:郭薇;刘启贵;张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体重干预的认知现况

    多项研究证实,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全身或腹部肥胖〔2〕。肥胖和糖尿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的教育指导。治疗成功的关键除了取决于医疗技术的精湛和治疗措施得力以外,还取决于日常生活中患者的自控能力,包括错误认知的改变和矫正适应不良性行为〔2〕。本文分析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体重干预过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

    作者:武晶晶;陈燕;汤琪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和静脉移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动脉移植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干细胞动脉移植组和静脉移植组各56例。两组BMSCs均取自患者本人。动脉组行介入移植术,将 BMSCs超选注入脑病变供血动脉。静脉组将BMSCs静脉回输入体内。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监测美国国立卫生医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动脉移植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移植组( 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BMSCs动脉移植和静脉移植治疗脑梗死疗效均显著,安全,动脉移植获益更大。

    作者:王旭;张志彬;杨宏;贾芙蓉;张丽艳;荣继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垂体脓肿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垂体疾病,约占鞍区肿瘤的0.3%~0.5%〔1〕,且多发生于鞍内。因其与囊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没有特征性的鉴别标准,在临床工作中极易发生术前误诊。垂体脓肿患者若因误诊,缺少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易复发,甚者脓肿扩散至颅内可导致全颅感染,危及生命。因此,提高术前垂体脓肿的确诊率,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决定垂体脓肿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春朋;赵文博;崔振奋;赵海涛;李伟;张显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组织中Pygopus-2、Kruppel样因子4和5表达关系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组织中Pygopus-2、Kruppel样因子( KLF)-4和KLF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组织作为研究组,以80例距肿瘤边缘>3 cm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Pygopus-2、KLF-4和KLF-5的表达。结果两组中Pygopus-2、KLF-4和KLF-5表达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 Pygopus-2、KLF-4和 KLF-5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分级、脉管浸润、膀胱周围组织浸润均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中 KLF-4和 KLF-5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组织中Pygopus-2和KLF-5高表达、KLF-4低表达,KLF-4和KLF-5具有协同负向作用,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还对肿瘤的播散及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征;杨小明;张天标;娄安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应用85例

    脐是胚胎时期人体的自然通道,脐孔是腹壁唯一可见的天然瘢痕,脐孔皮肤皱褶便于隐藏手术造成的瘢痕,既能达到隐藏瘢痕的美容效果,又可避免经胃、直肠、阴道等自然孔道引起的继发感染及人为穿孔,因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TU-LESS)成为微创外科医生们的首选。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疗效。

    作者:何涛;潘杰;董佳天;程志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骨制剂Ⅱ对摘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目的:研究补骨制剂Ⅱ经灌胃给药后对摘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方法雌性6月龄SD大鼠分为假去势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骨制剂Ⅱ高、中、低剂量组(n=12),除假去势组进行假手术外,其余均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法,术后进行模型筛选,9 d后假去势组、去势组均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己烯雌酚0.02 mg/kg、鱼肝油450 U/kg、多种钙片0.5 g/kg,补骨制剂Ⅱ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补骨制剂Ⅱ稠浸膏(剂量以生药量计)12、6、3 g生药/kg,连续给药3个月。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钙(Ca2+)、血清磷(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清雌二醇(E2)含量,并测定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和骨组织形态。结果与去势组相比,低、中、高剂量补骨制剂Ⅱ组在鼠血清中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P<0.05),增加腰椎骨密度,提高模型大鼠的股骨大载荷和刚度,改善骨小梁数量和连续性。结论补骨制剂Ⅱ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性能,提高去势大鼠血清中雌激素水平,能防治去卵巢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是值得开发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

    作者:王琳;吴纪凯;范淦彬;马晓青;王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脂肪餐试验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变化以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老年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6 h脂肪餐负荷试验,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脂肪餐后0、2、4、6 h甘油三酯(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脂肪餐后0、2、4、6 h N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 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脂肪餐后0、4 h 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织型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t-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G与NO、t-PA呈负相关(P<0.05),而与ET-1、PAI-1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可加重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平衡失调,使NO和t-PA明显降低,而ET-1和PAI-1显著升高。

    作者:李骏;麦高阳;李有佳;唐景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 ASAⅠ~Ⅱ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每组40例,术后行PCIA。两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8 mg/kg+盐酸托烷司琼5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舒芬太尼2.5μg/kg+盐酸托烷司琼5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程度评分( Ramesy)、48 h内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均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两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 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的PCIA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郭丽丽;曹学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