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涛;张华
病例资料患者,青年男性,咳嗽、发热、夜间盗汗半年,入院当日门诊体温38.4℃,血压78/48mmHg,即就诊当日血压属于休克水平(低于90/60mmHg),且伴有伴头晕、头痛、四肢皮肤湿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血压下降突出.
作者:陈文灯;吴书香;邱跃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脐血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生后一年内喘息发作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85名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孕妇的健康状况及新生儿出生史;跟踪随访新生儿一年,了解其在随访期限喘息发作情况.结果 新生儿脐血25(OH)D平均浓度为49.63±16.56nmol/L;随访期内,共有51名婴儿有喘息发作;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出生脐血25(OH)D<25nmol/L的婴儿较脐血25(OH)D>75nmol/L的婴儿其生后一年内发生喘息的风险性增高(OR=2.751,95% CI 1.430-66.5,P=0.024).结论 脐血25(OH)D水平与婴儿生后一年内的喘息发作呈负相关.
作者:吴灿魁;夏煜;曹远保;季汝凤;付兵;孙鹏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方法(LPA)在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病人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方法检测41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同时使用常规药敏方法对样本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41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FP和INH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43%、94.20%和75.68%、95.89%,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830、0.731;线性探针杂交法检出M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44%、95.25%,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为0.692.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的耐药株中RFP常见的突变型主要分布在WT7、WT8和MUT3(S531L).结论 线性探针杂交法在结核病耐药分析中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定出RFP和INH的耐药性以及常见耐药基因型,能够大幅缩短药敏试验时间,便于及时用药治疗,对控制耐药结核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包训迪;王超;阚晓红;王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NSCLC患者TTF-1与EGFR突变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2011.1-2014.12我科NSCLC患者240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表达,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采用x2检验研究EGFR突变与TTF-1阳性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S)与TTF-1及EGFR突变的关系,绘制出生存曲线,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TTF-1阳性与患者性别,吸烟指数,病理分型,TNM分期,EGFR突变及P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TTF-1阳性、EGFR突变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均无交叉,生存期有差别,尤其EGFR突变中21外显子阳性患者其生存期明显好(P<0.001).结论 TTF-1可作为NSCLC患者预测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联合EGFR突变可以更好的预测预后,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邸庆国;张玲;买智涛;姜明明;张欣;孙宝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31例(r-tPA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组31例(尿激酶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PaO2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P<0.05)、PAP、HR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r-tPA组的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测定值低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r-tPA组和尿激酶组的Hb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PA组的总有效率90.32%与尿激酶组的83.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r-tPA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张秀丽;张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何学东;张同钦;王世平;马伟;寇瑛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 月至2014 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术中出血量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和多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胸管引流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5/42)和12.8%(1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操作孔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多操作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术中较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是胸腔镜微创化可供选择的术式.
作者:胡一淼;葛阳;顾江魁;孙涛;陈春雨;曹冠亚;张忠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RP蛋白的表达量,探讨CRP与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8例接受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Ⅰb-Ⅲa期),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新辅助化疗及放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切除肿瘤组织中CRP的表达,据检测结果分为CRP表达阳性组及CRP表达阴性组.影像学评估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析肿瘤组织CRP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58%(55/78)的患者肿瘤组织中CRP表达阳性.CRP表达阳性与阴性组在患病年龄、性别、血清CRP水平、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患者外周血清CRP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肺腺癌CRP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较CRP阴性组明显下降(CRP+ vs CRP-;41% vs 65%),生存率的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腺癌CRP阳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CRP阴性组显著升高(CRP+ vs CRP-;54.5% vs 26.1%),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腺癌肿瘤中CRP的表达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1).CRP阳性复发组与CRP阴性复发组在术后患者初次复发部位上无差异.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CRP的表达与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及较差的生存率相关.CRP可能成为评估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陈聆;杜海磊;李勇;程齐俭;陈中元;万欢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微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选择手术治疗的94例原发自发性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单孔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VATS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单孔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的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孔组和传统组的血清α1-AT、IL-1、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单孔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手术效果可靠,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程度小的优势.
作者:朱爱萍;罗斌;罗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序贯放化疗对于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序贯放化疗方案诊治,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骨髓抑制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数值变化.结果 近期疗效: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87%、41.94%.实验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较低,两组经过治疗后CD+3T、CD+4T、 CD+4/CD+8都有一定的上升,CD+8T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实验组数值的上升或下降幅度都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序贯放化疗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低的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
作者:郭安定;李化龙;蔡树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情况下,在肺癌确诊之前已发生其他脏器转移,但是扁桃体转移较为罕见,全世界文献报道不足100例.我院收治1例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的患者,通过对其病情发展的观察及相关文献的复习,对此种罕见转移情况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认识.
作者:李志强;张春峰;王宝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通气方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高频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氧指标的转归及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撤机后给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酸碱度无明显差别,通气8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和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氧和血酸碱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死亡、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而观察组肺出血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术后患者行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100例各类恶性肿瘤术后继发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WBC水平、ANC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影像学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WBC、AN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在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观察组患者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上更少、影像学消失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用于肿瘤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能提高抗菌药物浓度,提高疗效.
作者:吴熙;安晓妤;田浪;罗普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慢阻肺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LRP3 mRNA及血清中炎症介质IL-1β、IL-18的检测,探讨NLRP3炎症小体在慢阻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确诊AE慢阻肺患者,根据有无呼吸衰竭,分为2组,每组30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治疗症状体征好转达到缓解期水平后作为慢阻肺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个组血清中IL-1β、IL-18的浓度,采用PCR检测各组中NLRP3 mRNA的表达量. 结果 AECOPD组和慢阻肺缓解组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E慢阻肺组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慢阻肺缓解组(P<0.05);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显著高于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0.05);慢阻肺患者NLRP3 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IL-1β、IL-18的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和0.70(P<0.05);IL-1β的浓度与IL-18的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P<0.05).结论 NLRP3和IL-1β、IL-18参与慢阻肺的炎症反应,其浓度升高导致慢阻肺病情严重程度增加.
作者:毛建;宋珊;贾钦尧;陈绍平;韩美玲;廖俊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差异 ,探讨国产试剂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 152株经罗氏培养阳性的菌株,分别用德国Hain life science GmbH生产的Geno Type?MTBDRplus、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基因探针试剂检测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并与传统的药敏结果作比较.结果 152例菌株中有148株纳入比较,其中 进口试剂、国产试剂和罗氏培养法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的检出率分别为47.30%(70/148),43.24%(64/148);50%(74/148),41.89(62/148);48.65%(72/148),47.30%(70/148),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罗氏培养法相比,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罗氏培养的药敏结果为金标准,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产试剂检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与进口试剂相接近,且操作简便,价格便宜,适合基层医院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作者:张启全;侯远沛;刘成永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8例严重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痰热清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痰热清组同时加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连用7天;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第7天行血气分析,并检测治疗第1、第4、第7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 、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TNF-a、IL-6、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痰热清组血气分析指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血清TNF-a、IL-6和 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更明显(P<0.05),ARDS,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痰热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显著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肺部修复,提高肺组织氧合能力,提高肺挫伤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作者:麦惠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72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各组生存率之间的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172例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9.1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4.2%、11.1%,以NLR 均值3.86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 组和高NLR 组,低NLR(≤3.86)96例,高NLR(>3.86)76例,中位生存期(MST)分别18个月和14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LR 均值191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PLR 组和高PLR 组,低PLR(≤191)组82例,高PLR组(>191)组90例,MST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60岁、广泛期、未规范治疗患者提示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和PLR水平均为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上分析NLR和PLR水平,对初次确诊SCLC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琳;吕喜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以指导诊治疾病.方法 将50例哮喘患者纳为A组、50例慢阻肺患者纳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C组,分别测定其呼吸阻抗指标:呼吸总阻抗(Zrs),5Hz、20Hz时气道阻力(R5、R20)及其差值(R5-R20),5Hz时电抗(X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通气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析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C组相比,A组R20明显更高;B组Zrs及R5明显更高;A组及B组R5-R20、Rc、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R5-R20、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FEV1/FVC及FEV1%与R20均呈负相关,FEV1%与Fres呈负相关;B组FEV1/FVC及FEV1%与Fres呈负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和慢阻肺均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但哮喘以增加中心气道阻力为主,慢阻肺以增加外周气道阻力为主;呼吸阻抗能够有效反映通气功能的变化,这对诊治疾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海涛;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型Fractalkine(sFKN)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方法 选择重症肺炎患者76例(重症肺炎组),根据患者28 d内的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34例).选择同期普通肺炎患者80例(普通肺炎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所有重症肺炎患者入住监护室后24 h内的血浆sFKN水平,计算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分析血浆sFKN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sFKN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重症肺炎组的血浆sFKN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均P< 0.05).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组的血浆sFKN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5.03 ±1.34) ng/mL vs (2.72 ±1.02) ng/mL,P<0.01].sFK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1=0.612、r2=0.581,均P< 0.01).sFKN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预测28 d病死率的佳界值为4.17 ng/mL,该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5.9%)和特异度(89.0%).结论 血浆sFKN水平有助于判断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
作者:卞淼;逄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讨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静脉推注加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呼吸衰竭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支气管镜检查适应症的患者并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者为观察组,共64人,无合并呼吸衰竭组为对照组,共76人.两组均采用气管镜检查前15min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术前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曲马多,术中分别于腔内喷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术中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术前观察组HR、RR高于对照组,SPO2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两组患者HR、R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R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中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静脉推注加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应用中安全可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中知晓率低.
作者:雷佩珊;赖静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