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氨溴索在肿瘤术后继发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吴熙;安晓妤;田浪;罗普荣

关键词:大剂量氨溴索, 肿瘤术后, 继发肺炎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术后患者行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100例各类恶性肿瘤术后继发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WBC水平、ANC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影像学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WBC、AN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在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观察组患者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上更少、影像学消失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用于肿瘤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能提高抗菌药物浓度,提高疗效.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r-tPA与尿激酶对肺栓塞血红蛋白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31例(r-tPA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组31例(尿激酶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PaO2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P<0.05)、PAP、HR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r-tPA组的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测定值低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r-tPA组和尿激酶组的Hb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PA组的总有效率90.32%与尿激酶组的83.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r-tPA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张秀丽;张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对于AECOPD患者临床多项指标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对AE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诊治的94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分别给予自制匀浆膳、肠内免疫营养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急性炎性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其它各项炎性、免疫及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TNF-α无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项指标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吸氧时间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能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和急性炎性反应.

    作者:汪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

    目的 探索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将确诊的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达比加群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阿替普酶.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a)O2),栓塞面积,血液指标D-二聚体(D-D)、肌钙蛋白(CtnI)及脑钠肽(BNP)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总有效率84.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气指标、血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张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纤支镜下超声定位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纤支镜下超声定位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3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肺部占位且经彩超检查显示清晰,但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将活检结果与术后随访病理结果或手术结果对比,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1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患者因组织坏死液化未能明确病理诊断,穿刺取材阳性率97.3%(110/113);活检结果与术后随访病理结果或手术结果比较,组织学诊断正确率95.6%(108/110);未见无张力性气胸、进行性血胸、咯血以及重症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纤支镜下超声定位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具有创伤小、病理确诊阳性率高、安全、无明显并发症等优势.

    作者:郭辉;马方启;任庆芹;苏山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72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各组生存率之间的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172例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9.1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4.2%、11.1%,以NLR 均值3.86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 组和高NLR 组,低NLR(≤3.86)96例,高NLR(>3.86)76例,中位生存期(MST)分别18个月和14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LR 均值191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PLR 组和高PLR 组,低PLR(≤191)组82例,高PLR组(>191)组90例,MST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60岁、广泛期、未规范治疗患者提示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和PLR水平均为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上分析NLR和PLR水平,对初次确诊SCLC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琳;吕喜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RCT在肺单发性磨玻璃样病灶鉴别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探析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运用于肺单发性磨玻璃样病灶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的肺内磨玻璃密度影(GGO)患者108例,对所有患者给予HRCT诊断,分析HRCT征象在良恶性GGO中的分布及各病理类型的直径、密度情况.结果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直径均在10mm以内,炎性直径在10-30mm者比率为81.82%,恶性GGO在10-30mm者的比率为82.72%;单纯GGO以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炎性为主,恶性GGO以腺癌为主.恶性GGO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的例数分布显著高于良性GGO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O患者的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例数分布与良性GGO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CT在肺单发性磨玻璃样病灶患者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直径在10mm以上的GGO病变者需给予密切随访.HRCT上表现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GGO恶性病变的有效诊断依据,应对出现此类表现者需给予积极治疗.

    作者:吴延春;胡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频率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通气方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高频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氧指标的转归及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撤机后给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酸碱度无明显差别,通气8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和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氧和血酸碱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死亡、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而观察组肺出血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叶间包虫囊肿术后支气管胸膜瘘3例并文献复习

    包虫病(Hydatidosis),又名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型寄生虫病.在人体各组织脏器中,胸膜肺包虫病的发病率约为12.24-26%,仅次于肝脏[1].与肺叶内的包虫囊肿相比,位于肺叶间的包虫囊肿往往累及两个甚至多个肺叶,也更容易累及肺门血管,处理相对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

    作者:张海平;孙清超;邓彦超;张铸;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溺水导致急性侵袭性肺地霉属感染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 antigen,GM)阳性,特别是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GM阳性被认为是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的重要依据之一[1].

    作者:马扬;石鑫;孙恩华;张帆;翟茜;丁士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的经验总结

    目的 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分析同时期VATS肺叶切除18例患者以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VATS组要明显少于传统开胸组(9.9±2.6dVS18.4±7.8d),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VATS组也要小于传统组(11.1% vs 30%).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胸腔镜肺叶手术过程中,VATS肺叶切除术具有传统开胸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士学;朱健;孙长海;谢怀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罕见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情况下,在肺癌确诊之前已发生其他脏器转移,但是扁桃体转移较为罕见,全世界文献报道不足100例.我院收治1例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的患者,通过对其病情发展的观察及相关文献的复习,对此种罕见转移情况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认识.

    作者:李志强;张春峰;王宝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癌高龄患者应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何学东;张同钦;王世平;马伟;寇瑛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安全及有效性评价

    目的 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有明确的效果,同时也可能给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由于二甲双胍存在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使用的安全性需要证实.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服用二甲双胍患者,服药后对患者乳酸浓度及APACHEII评分及1年的生存率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与对照组,二甲双胍组70例患者治疗1年后乳酸浓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通过治疗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均有下降,二甲双胍组下降幅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1年生存率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在慢阻肺患者应用是安全的,不会引起乳酸的升高,并且能降低APACHEII评分,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戴海燕;李小媚;张亮;文子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对胸膜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和评价内科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对胸膜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常规内科胸腔镜检查时发现胸膜有结节状病变的40例患者,换用荧光支气管镜观察胸膜结节在荧光下的表现,再换用内科胸腔镜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果 40例患者均获明确病理诊断,其中胸膜结节荧光染色为阳性患者32例,荧光染色阴性患者8例.32例荧光阳性的患者中27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例病理诊断为为炎性肉芽肿;8例荧光阴性的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病变.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诊断胸膜结节的敏感性100.0%(27/27)、特异性61.5%(8/13)、准确性87.5%(35/40)、阳性预测值84.4%(27/32)、阴性预测值100.0%(8/8).结论 内科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对胸膜结节状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作者:刘先军;魏娜;唐以军;钱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以指导诊治疾病.方法 将50例哮喘患者纳为A组、50例慢阻肺患者纳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C组,分别测定其呼吸阻抗指标:呼吸总阻抗(Zrs),5Hz、20Hz时气道阻力(R5、R20)及其差值(R5-R20),5Hz时电抗(X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通气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析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C组相比,A组R20明显更高;B组Zrs及R5明显更高;A组及B组R5-R20、Rc、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R5-R20、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FEV1/FVC及FEV1%与R20均呈负相关,FEV1%与Fres呈负相关;B组FEV1/FVC及FEV1%与Fres呈负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和慢阻肺均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但哮喘以增加中心气道阻力为主,慢阻肺以增加外周气道阻力为主;呼吸阻抗能够有效反映通气功能的变化,这对诊治疾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海涛;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麻醉在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

    目的 讨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静脉推注加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呼吸衰竭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支气管镜检查适应症的患者并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者为观察组,共64人,无合并呼吸衰竭组为对照组,共76人.两组均采用气管镜检查前15min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术前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曲马多,术中分别于腔内喷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术中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术前观察组HR、RR高于对照组,SPO2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两组患者HR、R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R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中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静脉推注加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应用中安全可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中知晓率低.

    作者:雷佩珊;赖静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小单孔VATS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微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选择手术治疗的94例原发自发性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单孔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VATS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单孔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的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孔组和传统组的血清α1-AT、IL-1、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单孔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手术效果可靠,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程度小的优势.

    作者:朱爱萍;罗斌;罗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03例肺栓塞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唐都医院呼吸科住院由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103例患者,对其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肺栓塞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 (11.65%),且病死率逐年下降(x2=4.891,P=0.027),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升高(x2=9.068,P=0.028),D-二聚体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3.905,P=0.048),BNP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4.758,P=0.029),cTnT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4.593,P=0.032),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伴随医疗水平的提高,肺栓塞病死率逐渐下降,预后影响因素很多,D-二聚体、BNP、cTnT升高组病死率上升,本文研究其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房延凤;金发光;傅恩清;张红军;孙瑞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以肺部病变为主要表现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从呼吸系统疾病的角度分析和认识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0例以呼吸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的AA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采用五因子评分系统评估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7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2例,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1例,男性3例,女性7例.咳嗽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是AAV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特别是肾脏累及.实验室检查MPA均有pANCA和MPO-ANCA阳性,GPA和EGPA患者有cANCA和PR3-ANCA阳性,7例患者有CRP升高(82.18±48.67mg/L),10例患者均有血沉升高(62.9±13.5mm/h);仅有4例患者出现肌酐轻度升高(139±29.3umol/L),3例患者淋巴细胞总数降低,提示继发感染风险大,预后欠佳.影像学表现多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斑片影、间质改变以及蜂窝肺表现,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结论 肺部是AAV的常见累及器官,部分患者以肺部病变为主要表现,呼吸科医生应加强对AAV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周磊;吴波;段艳红;卢进昌;周红;周锋;徐栋辉;孙颖新;宋元林;杜春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上腺结核1例报告

    病例资料患者,青年男性,咳嗽、发热、夜间盗汗半年,入院当日门诊体温38.4℃,血压78/48mmHg,即就诊当日血压属于休克水平(低于90/60mmHg),且伴有伴头晕、头痛、四肢皮肤湿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血压下降突出.

    作者:陈文灯;吴书香;邱跃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