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平;孙清超;邓彦超;张铸;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
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化学染色在恶性小细胞癌中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常规细胞涂片或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方法筛查疑似小细胞癌病例21例(细针穿刺标本8例、胸腔积液13例),全部病例制作细胞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诊断小细胞癌的阳性率在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方法明显高于常规细胞涂片或TCT方法(76.2%和28.6%),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545,P<0.05).余5例中1例为腺癌、2例为鳞癌、1例为间皮瘤、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小细胞癌阳性率,对鉴别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权春姬;金仁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以指导诊治疾病.方法 将50例哮喘患者纳为A组、50例慢阻肺患者纳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C组,分别测定其呼吸阻抗指标:呼吸总阻抗(Zrs),5Hz、20Hz时气道阻力(R5、R20)及其差值(R5-R20),5Hz时电抗(X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通气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析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C组相比,A组R20明显更高;B组Zrs及R5明显更高;A组及B组R5-R20、Rc、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R5-R20、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FEV1/FVC及FEV1%与R20均呈负相关,FEV1%与Fres呈负相关;B组FEV1/FVC及FEV1%与Fres呈负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和慢阻肺均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但哮喘以增加中心气道阻力为主,慢阻肺以增加外周气道阻力为主;呼吸阻抗能够有效反映通气功能的变化,这对诊治疾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海涛;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和右心功能不全,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作者:孙莉;丁兴;王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肺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4例AE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对象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营养状况,并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体质量指数(BMI)、理想体重百分比(IBW%)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4例患者中营养不良26例(48.15%),营养不良组T3、ALB、FEV1%、FEV1%/FVC均要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T3与AECOPD患者营养状况、肺功能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营养状况明显降低,而血清T3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郑颖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 antigen,GM)阳性,特别是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GM阳性被认为是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的重要依据之一[1].
作者:马扬;石鑫;孙恩华;张帆;翟茜;丁士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慢阻肺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LRP3 mRNA及血清中炎症介质IL-1β、IL-18的检测,探讨NLRP3炎症小体在慢阻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确诊AE慢阻肺患者,根据有无呼吸衰竭,分为2组,每组30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治疗症状体征好转达到缓解期水平后作为慢阻肺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个组血清中IL-1β、IL-18的浓度,采用PCR检测各组中NLRP3 mRNA的表达量. 结果 AECOPD组和慢阻肺缓解组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E慢阻肺组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慢阻肺缓解组(P<0.05);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显著高于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0.05);慢阻肺患者NLRP3 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IL-1β、IL-18的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和0.70(P<0.05);IL-1β的浓度与IL-18的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P<0.05).结论 NLRP3和IL-1β、IL-18参与慢阻肺的炎症反应,其浓度升高导致慢阻肺病情严重程度增加.
作者:毛建;宋珊;贾钦尧;陈绍平;韩美玲;廖俊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独检测血清TAP及联合肺癌三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29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为肺癌组,选取同期在我科住院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AP、肺癌三项水平,比较TAP在两组人群中的变化,并通过比较TAP、肺癌三项及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来判断TAP单独及联合检测肺癌三项肿瘤标志物的价值.结果 (1) 肺癌组患者血清TA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TAP凝集颗粒面积与鳞癌组、腺癌组比较明显增大,(P<0.05),但在鳞癌组与腺癌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 TAP、肺癌三项单独检测对肺癌诊断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05);(4) 联合TAP、肺癌三项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灵敏度(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TAP检测明显呈阳性,与肺癌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姚梦醒;赵卉;陆友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将确诊的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达比加群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阿替普酶.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a)O2),栓塞面积,血液指标D-二聚体(D-D)、肌钙蛋白(CtnI)及脑钠肽(BNP)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总有效率84.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气指标、血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张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感染的特点,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的IL-18、IFN-γ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CAP住院的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62例为调查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检测465例入选患儿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抗原;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CMV)、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体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 病毒病原检测阳性76例,总阳性率为19.2%,依次为RSV 28例(7.1%),PIV 23例(5.8%),CMV 12例(3.0%),ADV 7例(1.8%),EB病毒6例(1.5%).婴儿组病毒检测阳性率高为30.6%(26/85),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18.6%(24/129),-6岁10.0%(10/100),-14岁10.6%(16/151),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春两季病毒的感染率较高.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8、IFN-γ水平较轻症病毒性肺炎组血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占一定比例,重症肺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倪金凤;黄光举;庞保东;田庆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序贯放化疗对于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序贯放化疗方案诊治,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骨髓抑制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数值变化.结果 近期疗效: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87%、41.94%.实验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较低,两组经过治疗后CD+3T、CD+4T、 CD+4/CD+8都有一定的上升,CD+8T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实验组数值的上升或下降幅度都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序贯放化疗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低的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
作者:郭安定;李化龙;蔡树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是指将可选择性聚集于病灶的光敏剂注入人体,再利用一定波长的激光,激发光化学反应,直接导致肿瘤组织坏死或者凋亡,达到其治疗目的一种新兴介入疗法.其在各种自然腔道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及泌尿生殖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晓倩;林存智;邵明菊;孙勇;崔世超;巩秀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72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各组生存率之间的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172例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9.1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4.2%、11.1%,以NLR 均值3.86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 组和高NLR 组,低NLR(≤3.86)96例,高NLR(>3.86)76例,中位生存期(MST)分别18个月和14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LR 均值191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PLR 组和高PLR 组,低PLR(≤191)组82例,高PLR组(>191)组90例,MST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60岁、广泛期、未规范治疗患者提示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和PLR水平均为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上分析NLR和PLR水平,对初次确诊SCLC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琳;吕喜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方法 按照相应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OSAHS组、单纯T2DM组、OSAHS合并T2DM组,并以单纯肥胖者作为正常对照,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指标,计算身体质量指数,夜间利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测定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血氧饱和度(SaO2).次日晨起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OSAHS或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与单纯OSAHS组或单纯T2DM组相比,OSAHS合并T2DM组维生素D水平低,HbA1c含量上高,AHI增加,而SaO2降低.结论 OSAHS合并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糖代谢和呼吸功能紊乱.
作者:刘澄英;谢伟国;唐良法;赵洪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纤支镜下超声定位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3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肺部占位且经彩超检查显示清晰,但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将活检结果与术后随访病理结果或手术结果对比,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1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患者因组织坏死液化未能明确病理诊断,穿刺取材阳性率97.3%(110/113);活检结果与术后随访病理结果或手术结果比较,组织学诊断正确率95.6%(108/110);未见无张力性气胸、进行性血胸、咯血以及重症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纤支镜下超声定位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具有创伤小、病理确诊阳性率高、安全、无明显并发症等优势.
作者:郭辉;马方启;任庆芹;苏山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影响哮喘患者FeNO水平的因素,并探讨FeNO水平与气流阻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FEV1%Pred分度分为重度阻塞组(50例)和轻度阻塞组(5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的FeNO水平、血清中炎性因子CRP、IL-8、Eotaxin水平,以及肺功能的差异.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哮喘患者FeNo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FeNo水平与气流阻塞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气道阻塞组患者的FeNO、FVC、FEV1、FEV1/FVC、MMEF和PEF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轻度组低于对照组;而重度气道阻塞组患者的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年龄、吸烟状况、哮喘病程、肺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气道阻塞程度对FeNO水平影响明显;且FeNO水平与FVC、FEV1、FEV1/FVC、MMEF和PE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吸烟史、哮喘病程、肺功能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且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越低说明气流阻塞越严重.
作者:梅湛强;胡少枝;罗志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8例严重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痰热清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痰热清组同时加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连用7天;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第7天行血气分析,并检测治疗第1、第4、第7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 、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TNF-a、IL-6、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痰热清组血气分析指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血清TNF-a、IL-6和 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更明显(P<0.05),ARDS,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痰热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显著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肺部修复,提高肺组织氧合能力,提高肺挫伤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作者:麦惠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分析同时期VATS肺叶切除18例患者以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VATS组要明显少于传统开胸组(9.9±2.6dVS18.4±7.8d),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VATS组也要小于传统组(11.1% vs 30%).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胸腔镜肺叶手术过程中,VATS肺叶切除术具有传统开胸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士学;朱健;孙长海;谢怀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以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比例、意识障碍比例、基础疾病比例及侵入性操作比例和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防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蒋娟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0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107例)与死亡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指标.结果 存活组年龄、CRP、CRP/ALB比值、CURB-65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ALB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性别、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ALB比值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P<0.05),年龄、CRP、ALB、CURB-65评分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非独立危险因素指标(P>0.05). 结论 CRP/ALB比值评估重症肺炎的预后价值优于单独检测CRP、ALB.
作者:李娜;刘婧;苗晓云;回志;邱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唐都医院呼吸科住院由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103例患者,对其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肺栓塞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 (11.65%),且病死率逐年下降(x2=4.891,P=0.027),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升高(x2=9.068,P=0.028),D-二聚体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3.905,P=0.048),BNP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4.758,P=0.029),cTnT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4.593,P=0.032),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伴随医疗水平的提高,肺栓塞病死率逐渐下降,预后影响因素很多,D-二聚体、BNP、cTnT升高组病死率上升,本文研究其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房延凤;金发光;傅恩清;张红军;孙瑞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