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娟莉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变化及其对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方法 搜集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120例.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氧合指数、PSI评分及入院时的检验结果,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谷丙氨酸转移酶(ALT)、LDH等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使用回归分析、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LDH与氧合指数及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及LDH诊断重症肺炎的佳截断值. 结果 相较于普通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有更高的AST、LDH水平(P<0.05),血小板计数及氧合指数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DH及AST与患者病情严重性相关;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95% CI(0.815,0.944),P=0.03,截点为651U/L,此截点处敏感度为79.5,特异性为89.2,Youden指数为0.69;LDH与氧合指数存在负相关(回归系数-0.041,P<0.05).结论 LDH与CAP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周忠霞;王霆;王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RP蛋白的表达量,探讨CRP与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8例接受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Ⅰb-Ⅲa期),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新辅助化疗及放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切除肿瘤组织中CRP的表达,据检测结果分为CRP表达阳性组及CRP表达阴性组.影像学评估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析肿瘤组织CRP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58%(55/78)的患者肿瘤组织中CRP表达阳性.CRP表达阳性与阴性组在患病年龄、性别、血清CRP水平、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患者外周血清CRP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肺腺癌CRP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较CRP阴性组明显下降(CRP+ vs CRP-;41% vs 65%),生存率的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腺癌CRP阳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CRP阴性组显著升高(CRP+ vs CRP-;54.5% vs 26.1%),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腺癌肿瘤中CRP的表达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1).CRP阳性复发组与CRP阴性复发组在术后患者初次复发部位上无差异.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CRP的表达与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及较差的生存率相关.CRP可能成为评估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陈聆;杜海磊;李勇;程齐俭;陈中元;万欢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感染的特点,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的IL-18、IFN-γ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CAP住院的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62例为调查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检测465例入选患儿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抗原;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CMV)、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体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 病毒病原检测阳性76例,总阳性率为19.2%,依次为RSV 28例(7.1%),PIV 23例(5.8%),CMV 12例(3.0%),ADV 7例(1.8%),EB病毒6例(1.5%).婴儿组病毒检测阳性率高为30.6%(26/85),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18.6%(24/129),-6岁10.0%(10/100),-14岁10.6%(16/151),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春两季病毒的感染率较高.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8、IFN-γ水平较轻症病毒性肺炎组血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占一定比例,重症肺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倪金凤;黄光举;庞保东;田庆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情况下,在肺癌确诊之前已发生其他脏器转移,但是扁桃体转移较为罕见,全世界文献报道不足100例.我院收治1例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的患者,通过对其病情发展的观察及相关文献的复习,对此种罕见转移情况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认识.
作者:李志强;张春峰;王宝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与丹参酮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丹参酮组(n=21例,单纯接受丹参酮治疗)、依那普利组(n=21例,接受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n=23例,接受丹参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各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流流变学改变,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丹参酮组、依那普利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水平均优于丹参酮组、依那普利组(P<0.05);各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降低血液黏滞度,且用药安全.
作者:宋花花;邓桂胜;李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重症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各33例,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FiO2、PaO2、PaCO2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4h、8h、12h时,HFOV组的FiO2、PaCO2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aO2水平高于CMV组(P<0.05);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MAP、pH、OI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时,HFOV组的MAP、OI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H水平高于CMV组(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治疗重症RDS患儿较CMV能够更加及时改善患儿的通气及血气水平,有利于患儿的救治.
作者:陈丽;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慢阻肺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LRP3 mRNA及血清中炎症介质IL-1β、IL-18的检测,探讨NLRP3炎症小体在慢阻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确诊AE慢阻肺患者,根据有无呼吸衰竭,分为2组,每组30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治疗症状体征好转达到缓解期水平后作为慢阻肺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个组血清中IL-1β、IL-18的浓度,采用PCR检测各组中NLRP3 mRNA的表达量. 结果 AECOPD组和慢阻肺缓解组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E慢阻肺组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慢阻肺缓解组(P<0.05);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浓度显著高于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0.05);慢阻肺患者NLRP3 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IL-1β、IL-18的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和0.70(P<0.05);IL-1β的浓度与IL-18的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P<0.05).结论 NLRP3和IL-1β、IL-18参与慢阻肺的炎症反应,其浓度升高导致慢阻肺病情严重程度增加.
作者:毛建;宋珊;贾钦尧;陈绍平;韩美玲;廖俊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有明确的效果,同时也可能给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由于二甲双胍存在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使用的安全性需要证实.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服用二甲双胍患者,服药后对患者乳酸浓度及APACHEII评分及1年的生存率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与对照组,二甲双胍组70例患者治疗1年后乳酸浓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通过治疗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均有下降,二甲双胍组下降幅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1年生存率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在慢阻肺患者应用是安全的,不会引起乳酸的升高,并且能降低APACHEII评分,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戴海燕;李小媚;张亮;文子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化学染色在恶性小细胞癌中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常规细胞涂片或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方法筛查疑似小细胞癌病例21例(细针穿刺标本8例、胸腔积液13例),全部病例制作细胞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诊断小细胞癌的阳性率在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方法明显高于常规细胞涂片或TCT方法(76.2%和28.6%),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545,P<0.05).余5例中1例为腺癌、2例为鳞癌、1例为间皮瘤、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小细胞癌阳性率,对鉴别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权春姬;金仁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NSCLC患者TTF-1与EGFR突变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2011.1-2014.12我科NSCLC患者240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表达,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采用x2检验研究EGFR突变与TTF-1阳性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S)与TTF-1及EGFR突变的关系,绘制出生存曲线,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TTF-1阳性与患者性别,吸烟指数,病理分型,TNM分期,EGFR突变及P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TTF-1阳性、EGFR突变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均无交叉,生存期有差别,尤其EGFR突变中21外显子阳性患者其生存期明显好(P<0.001).结论 TTF-1可作为NSCLC患者预测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联合EGFR突变可以更好的预测预后,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邸庆国;张玲;买智涛;姜明明;张欣;孙宝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何学东;张同钦;王世平;马伟;寇瑛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72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各组生存率之间的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172例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9.1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4.2%、11.1%,以NLR 均值3.86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 组和高NLR 组,低NLR(≤3.86)96例,高NLR(>3.86)76例,中位生存期(MST)分别18个月和14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LR 均值191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PLR 组和高PLR 组,低PLR(≤191)组82例,高PLR组(>191)组90例,MST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60岁、广泛期、未规范治疗患者提示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和PLR水平均为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上分析NLR和PLR水平,对初次确诊SCLC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琳;吕喜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分析同时期VATS肺叶切除18例患者以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VATS组要明显少于传统开胸组(9.9±2.6dVS18.4±7.8d),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VATS组也要小于传统组(11.1% vs 30%).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胸腔镜肺叶手术过程中,VATS肺叶切除术具有传统开胸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士学;朱健;孙长海;谢怀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独检测血清TAP及联合肺癌三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29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为肺癌组,选取同期在我科住院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AP、肺癌三项水平,比较TAP在两组人群中的变化,并通过比较TAP、肺癌三项及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来判断TAP单独及联合检测肺癌三项肿瘤标志物的价值.结果 (1) 肺癌组患者血清TA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TAP凝集颗粒面积与鳞癌组、腺癌组比较明显增大,(P<0.05),但在鳞癌组与腺癌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 TAP、肺癌三项单独检测对肺癌诊断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05);(4) 联合TAP、肺癌三项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灵敏度(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TAP检测明显呈阳性,与肺癌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姚梦醒;赵卉;陆友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评价内科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对胸膜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常规内科胸腔镜检查时发现胸膜有结节状病变的40例患者,换用荧光支气管镜观察胸膜结节在荧光下的表现,再换用内科胸腔镜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果 40例患者均获明确病理诊断,其中胸膜结节荧光染色为阳性患者32例,荧光染色阴性患者8例.32例荧光阳性的患者中27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例病理诊断为为炎性肉芽肿;8例荧光阴性的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病变.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诊断胸膜结节的敏感性100.0%(27/27)、特异性61.5%(8/13)、准确性87.5%(35/40)、阳性预测值84.4%(27/32)、阴性预测值100.0%(8/8).结论 内科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对胸膜结节状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作者:刘先军;魏娜;唐以军;钱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31例(r-tPA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组31例(尿激酶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PaO2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P<0.05)、PAP、HR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r-tPA组的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测定值低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r-tPA组和尿激酶组的Hb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PA组的总有效率90.32%与尿激酶组的83.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r-tPA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张秀丽;张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型Fractalkine(sFKN)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方法 选择重症肺炎患者76例(重症肺炎组),根据患者28 d内的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34例).选择同期普通肺炎患者80例(普通肺炎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所有重症肺炎患者入住监护室后24 h内的血浆sFKN水平,计算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分析血浆sFKN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sFKN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重症肺炎组的血浆sFKN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均P< 0.05).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组的血浆sFKN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5.03 ±1.34) ng/mL vs (2.72 ±1.02) ng/mL,P<0.01].sFK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1=0.612、r2=0.581,均P< 0.01).sFKN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预测28 d病死率的佳界值为4.17 ng/mL,该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5.9%)和特异度(89.0%).结论 血浆sFKN水平有助于判断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
作者:卞淼;逄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干扰素联合3%高渗盐水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干扰素联合3%高渗盐水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喘憋、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8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3%高渗盐水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叶永灿;黄少彬;吴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以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比例、意识障碍比例、基础疾病比例及侵入性操作比例和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防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蒋娟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哮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慢阻肺组、哮喘组和慢阻肺合并哮喘组.收集患者的吸烟史、一般资料,并对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峰值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患者诱导痰中VEGF、ICAM-1、IL-13和IL-17的水平.结果 慢阻肺组与慢阻肺合并哮喘组存在吸烟史的患者均明显多于哮喘组(P<0.05);慢阻肺组的FEV1%、FVC%和PEF%指标(肺功能)差,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与慢阻肺合并哮喘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肺功能次之,其FEV1%、PEF%指标均显著差于哮喘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VEGF、ICAM-1、IL-13和IL-17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慢阻肺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与哮喘组相比,VEGF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导痰VEGF水平的检测对慢阻肺合并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而诱导痰ICAM-1、IL-13和IL-17水平的检测则对慢阻肺与哮喘的鉴别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希;崔珺;马咏梅;罗英姿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