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燕;李小媚;张亮;文子尹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和右心功能不全,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作者:孙莉;丁兴;王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8例严重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痰热清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痰热清组同时加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连用7天;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第7天行血气分析,并检测治疗第1、第4、第7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 、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TNF-a、IL-6、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痰热清组血气分析指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血清TNF-a、IL-6和 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更明显(P<0.05),ARDS,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痰热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显著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肺部修复,提高肺组织氧合能力,提高肺挫伤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作者:麦惠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 月至2014 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术中出血量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和多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胸管引流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5/42)和12.8%(1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操作孔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多操作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术中较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是胸腔镜微创化可供选择的术式.
作者:胡一淼;葛阳;顾江魁;孙涛;陈春雨;曹冠亚;张忠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哮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慢阻肺组、哮喘组和慢阻肺合并哮喘组.收集患者的吸烟史、一般资料,并对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峰值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患者诱导痰中VEGF、ICAM-1、IL-13和IL-17的水平.结果 慢阻肺组与慢阻肺合并哮喘组存在吸烟史的患者均明显多于哮喘组(P<0.05);慢阻肺组的FEV1%、FVC%和PEF%指标(肺功能)差,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与慢阻肺合并哮喘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肺功能次之,其FEV1%、PEF%指标均显著差于哮喘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VEGF、ICAM-1、IL-13和IL-17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慢阻肺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与哮喘组相比,VEGF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导痰VEGF水平的检测对慢阻肺合并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而诱导痰ICAM-1、IL-13和IL-17水平的检测则对慢阻肺与哮喘的鉴别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希;崔珺;马咏梅;罗英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肺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4例AE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对象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营养状况,并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体质量指数(BMI)、理想体重百分比(IBW%)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4例患者中营养不良26例(48.15%),营养不良组T3、ALB、FEV1%、FEV1%/FVC均要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T3与AECOPD患者营养状况、肺功能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营养状况明显降低,而血清T3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郑颖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有明确的效果,同时也可能给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由于二甲双胍存在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使用的安全性需要证实.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服用二甲双胍患者,服药后对患者乳酸浓度及APACHEII评分及1年的生存率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与对照组,二甲双胍组70例患者治疗1年后乳酸浓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通过治疗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均有下降,二甲双胍组下降幅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1年生存率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在慢阻肺患者应用是安全的,不会引起乳酸的升高,并且能降低APACHEII评分,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戴海燕;李小媚;张亮;文子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为一种无自主能动能力、有荚膜、兼性厌氧、乳糖发酵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1],常常存在于人类的口腔、皮肤、肠道、尿道等部位[2],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脑脊膜炎、败血症、菌血症、腹泻等相关感染性疾病[3].
作者:刘景双;刘向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RP蛋白的表达量,探讨CRP与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8例接受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Ⅰb-Ⅲa期),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新辅助化疗及放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切除肿瘤组织中CRP的表达,据检测结果分为CRP表达阳性组及CRP表达阴性组.影像学评估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析肿瘤组织CRP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58%(55/78)的患者肿瘤组织中CRP表达阳性.CRP表达阳性与阴性组在患病年龄、性别、血清CRP水平、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患者外周血清CRP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肺腺癌CRP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较CRP阴性组明显下降(CRP+ vs CRP-;41% vs 65%),生存率的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腺癌CRP阳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CRP阴性组显著升高(CRP+ vs CRP-;54.5% vs 26.1%),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腺癌肿瘤中CRP的表达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1).CRP阳性复发组与CRP阴性复发组在术后患者初次复发部位上无差异.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CRP的表达与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及较差的生存率相关.CRP可能成为评估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陈聆;杜海磊;李勇;程齐俭;陈中元;万欢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分析同时期VATS肺叶切除18例患者以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VATS组要明显少于传统开胸组(9.9±2.6dVS18.4±7.8d),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VATS组也要小于传统组(11.1% vs 30%).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胸腔镜肺叶手术过程中,VATS肺叶切除术具有传统开胸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士学;朱健;孙长海;谢怀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化学染色在恶性小细胞癌中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常规细胞涂片或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方法筛查疑似小细胞癌病例21例(细针穿刺标本8例、胸腔积液13例),全部病例制作细胞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诊断小细胞癌的阳性率在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方法明显高于常规细胞涂片或TCT方法(76.2%和28.6%),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545,P<0.05).余5例中1例为腺癌、2例为鳞癌、1例为间皮瘤、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小细胞癌阳性率,对鉴别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权春姬;金仁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中影响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以及MAC阳性(感染)与肺癌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液常规培养分枝杆菌患者265例,根据MAC培养阴阳性将肺癌患者划分为MAC阳性/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on tuberlosis myeobactericum,NTM)阴性(A组,n=36)、MAC阴性/ NTM阳性(B组,n=15)、MAC阴性/NTM阴性(C组,n=214),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癌患者中影响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265例肺癌患者中,36例检出MAC阳性,阳性率13.58%;检出78例NTM阳性,阳性率19.25%;MAC阴性/NTM阳性肺癌患者中检出9例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6例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中女性、年龄是影响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P=0.025,P=0.033),肺癌患者有吸烟史、原发灶部位、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与MAC阳性(感染)无显著性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中性别为女性(OR=0.386,95% CI=0.182-0.863,P=0.018)、年龄较大(OR=1.031,95% CI=1.001-1.092,P=0.028)是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性别为女性、年龄较大肺癌患者中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肺癌患者的癌症特征(原发灶部位、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与MAC阳性(感染)无关,提示临床医师更应密切关注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MAC菌种鉴定结果.
作者:嘉婷;缑剑;李王平;翟梅;梁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重症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各33例,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FiO2、PaO2、PaCO2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4h、8h、12h时,HFOV组的FiO2、PaCO2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aO2水平高于CMV组(P<0.05);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MAP、pH、OI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时,HFOV组的MAP、OI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H水平高于CMV组(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治疗重症RDS患儿较CMV能够更加及时改善患儿的通气及血气水平,有利于患儿的救治.
作者:陈丽;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将确诊的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达比加群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阿替普酶.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a)O2),栓塞面积,血液指标D-二聚体(D-D)、肌钙蛋白(CtnI)及脑钠肽(BNP)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总有效率84.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气指标、血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张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0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107例)与死亡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指标.结果 存活组年龄、CRP、CRP/ALB比值、CURB-65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ALB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性别、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ALB比值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P<0.05),年龄、CRP、ALB、CURB-65评分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非独立危险因素指标(P>0.05). 结论 CRP/ALB比值评估重症肺炎的预后价值优于单独检测CRP、ALB.
作者:李娜;刘婧;苗晓云;回志;邱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包虫病(Hydatidosis),又名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型寄生虫病.在人体各组织脏器中,胸膜肺包虫病的发病率约为12.24-26%,仅次于肝脏[1].与肺叶内的包虫囊肿相比,位于肺叶间的包虫囊肿往往累及两个甚至多个肺叶,也更容易累及肺门血管,处理相对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
作者:张海平;孙清超;邓彦超;张铸;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脐血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生后一年内喘息发作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85名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孕妇的健康状况及新生儿出生史;跟踪随访新生儿一年,了解其在随访期限喘息发作情况.结果 新生儿脐血25(OH)D平均浓度为49.63±16.56nmol/L;随访期内,共有51名婴儿有喘息发作;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出生脐血25(OH)D<25nmol/L的婴儿较脐血25(OH)D>75nmol/L的婴儿其生后一年内发生喘息的风险性增高(OR=2.751,95% CI 1.430-66.5,P=0.024).结论 脐血25(OH)D水平与婴儿生后一年内的喘息发作呈负相关.
作者:吴灿魁;夏煜;曹远保;季汝凤;付兵;孙鹏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 antigen,GM)阳性,特别是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GM阳性被认为是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的重要依据之一[1].
作者:马扬;石鑫;孙恩华;张帆;翟茜;丁士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在我国,良性气道狭窄主要由于气管-支气管结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外压性狭窄所致,因吸入烟雾致气道化学性损伤所致的瘢痕狭窄较为少见.气道狭窄是呼吸科、胸外科的急危症,往往需要紧急处理,气道支架置入联合球囊扩张术能迅速扩张狭窄气道,缓解呼吸困难,避免阻塞窒息,是此类病人重要的抢救手段.
作者:苏伟平;林凤华;杨和平;洪原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影响哮喘患者FeNO水平的因素,并探讨FeNO水平与气流阻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FEV1%Pred分度分为重度阻塞组(50例)和轻度阻塞组(5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的FeNO水平、血清中炎性因子CRP、IL-8、Eotaxin水平,以及肺功能的差异.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哮喘患者FeNo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FeNo水平与气流阻塞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气道阻塞组患者的FeNO、FVC、FEV1、FEV1/FVC、MMEF和PEF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轻度组低于对照组;而重度气道阻塞组患者的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年龄、吸烟状况、哮喘病程、肺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气道阻塞程度对FeNO水平影响明显;且FeNO水平与FVC、FEV1、FEV1/FVC、MMEF和PE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吸烟史、哮喘病程、肺功能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且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越低说明气流阻塞越严重.
作者:梅湛强;胡少枝;罗志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变化及其对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方法 搜集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120例.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氧合指数、PSI评分及入院时的检验结果,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谷丙氨酸转移酶(ALT)、LDH等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使用回归分析、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LDH与氧合指数及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及LDH诊断重症肺炎的佳截断值. 结果 相较于普通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有更高的AST、LDH水平(P<0.05),血小板计数及氧合指数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DH及AST与患者病情严重性相关;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95% CI(0.815,0.944),P=0.03,截点为651U/L,此截点处敏感度为79.5,特异性为89.2,Youden指数为0.69;LDH与氧合指数存在负相关(回归系数-0.041,P<0.05).结论 LDH与CAP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周忠霞;王霆;王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