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小细胞癌诊断中应用价值

权春姬;金仁顺

关键词:细胞块, 免疫组化, 小细胞癌,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化学染色在恶性小细胞癌中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常规细胞涂片或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方法筛查疑似小细胞癌病例21例(细针穿刺标本8例、胸腔积液13例),全部病例制作细胞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诊断小细胞癌的阳性率在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方法明显高于常规细胞涂片或TCT方法(76.2%和28.6%),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545,P<0.05).余5例中1例为腺癌、2例为鳞癌、1例为间皮瘤、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小细胞癌阳性率,对鉴别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以指导诊治疾病.方法 将50例哮喘患者纳为A组、50例慢阻肺患者纳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C组,分别测定其呼吸阻抗指标:呼吸总阻抗(Zrs),5Hz、20Hz时气道阻力(R5、R20)及其差值(R5-R20),5Hz时电抗(X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通气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析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C组相比,A组R20明显更高;B组Zrs及R5明显更高;A组及B组R5-R20、Rc、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R5-R20、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FEV1/FVC及FEV1%与R20均呈负相关,FEV1%与Fres呈负相关;B组FEV1/FVC及FEV1%与Fres呈负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和慢阻肺均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但哮喘以增加中心气道阻力为主,慢阻肺以增加外周气道阻力为主;呼吸阻抗能够有效反映通气功能的变化,这对诊治疾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海涛;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矽肺的治疗进展

    矽肺是全球常见的尘肺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高.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药物能够延缓或逆转二氧化硅(SiO2)所造成的肺损伤.对于能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关药物的研究也同样的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李玉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小单孔VATS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微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选择手术治疗的94例原发自发性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单孔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VATS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单孔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的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孔组和传统组的血清α1-AT、IL-1、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单孔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手术效果可靠,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程度小的优势.

    作者:朱爱萍;罗斌;罗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肺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4例AE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对象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营养状况,并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体质量指数(BMI)、理想体重百分比(IBW%)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4例患者中营养不良26例(48.15%),营养不良组T3、ALB、FEV1%、FEV1%/FVC均要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T3与AECOPD患者营养状况、肺功能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营养状况明显降低,而血清T3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郑颖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AECOPD复发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治疗导致了疾病加重,增加经济负担.而无计划性再入院导致上述情况进一步恶化.所谓无计划性再入院,是指患者因为相同或相似的症状或疾病在短时期内再次住院治疗.

    作者:刘丝雨;霍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与TTF-1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索NSCLC患者TTF-1与EGFR突变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2011.1-2014.12我科NSCLC患者240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表达,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采用x2检验研究EGFR突变与TTF-1阳性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S)与TTF-1及EGFR突变的关系,绘制出生存曲线,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TTF-1阳性与患者性别,吸烟指数,病理分型,TNM分期,EGFR突变及P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TTF-1阳性、EGFR突变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均无交叉,生存期有差别,尤其EGFR突变中21外显子阳性患者其生存期明显好(P<0.001).结论 TTF-1可作为NSCLC患者预测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联合EGFR突变可以更好的预测预后,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邸庆国;张玲;买智涛;姜明明;张欣;孙宝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r-tPA与尿激酶对肺栓塞血红蛋白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31例(r-tPA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组31例(尿激酶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PaO2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P<0.05)、PAP、HR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r-tPA组的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测定值低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r-tPA组和尿激酶组的Hb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PA组的总有效率90.32%与尿激酶组的83.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r-tPA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张秀丽;张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对于AECOPD患者临床多项指标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对AE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诊治的94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分别给予自制匀浆膳、肠内免疫营养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急性炎性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其它各项炎性、免疫及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TNF-α无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项指标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吸氧时间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能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和急性炎性反应.

    作者:汪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方法用于耐多药结核病耐药性分析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方法(LPA)在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病人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方法检测41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同时使用常规药敏方法对样本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41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FP和INH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43%、94.20%和75.68%、95.89%,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830、0.731;线性探针杂交法检出M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44%、95.25%,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为0.692.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的耐药株中RFP常见的突变型主要分布在WT7、WT8和MUT3(S531L).结论 线性探针杂交法在结核病耐药分析中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定出RFP和INH的耐药性以及常见耐药基因型,能够大幅缩短药敏试验时间,便于及时用药治疗,对控制耐药结核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包训迪;王超;阚晓红;王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溺水导致急性侵袭性肺地霉属感染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 antigen,GM)阳性,特别是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GM阳性被认为是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的重要依据之一[1].

    作者:马扬;石鑫;孙恩华;张帆;翟茜;丁士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7)给予抗感染、吸氧、糖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n=67)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徐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叶间包虫囊肿术后支气管胸膜瘘3例并文献复习

    包虫病(Hydatidosis),又名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型寄生虫病.在人体各组织脏器中,胸膜肺包虫病的发病率约为12.24-26%,仅次于肝脏[1].与肺叶内的包虫囊肿相比,位于肺叶间的包虫囊肿往往累及两个甚至多个肺叶,也更容易累及肺门血管,处理相对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

    作者:张海平;孙清超;邓彦超;张铸;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大剂量氨溴索在肿瘤术后继发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肿瘤术后患者行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100例各类恶性肿瘤术后继发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WBC水平、ANC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影像学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WBC、AN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在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观察组患者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上更少、影像学消失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用于肿瘤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能提高抗菌药物浓度,提高疗效.

    作者:吴熙;安晓妤;田浪;罗普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哮喘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哮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慢阻肺组、哮喘组和慢阻肺合并哮喘组.收集患者的吸烟史、一般资料,并对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峰值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患者诱导痰中VEGF、ICAM-1、IL-13和IL-17的水平.结果 慢阻肺组与慢阻肺合并哮喘组存在吸烟史的患者均明显多于哮喘组(P<0.05);慢阻肺组的FEV1%、FVC%和PEF%指标(肺功能)差,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与慢阻肺合并哮喘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肺功能次之,其FEV1%、PEF%指标均显著差于哮喘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VEGF、ICAM-1、IL-13和IL-17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慢阻肺组(P<0.05);慢阻肺合并哮喘组与哮喘组相比,VEGF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导痰VEGF水平的检测对慢阻肺合并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而诱导痰ICAM-1、IL-13和IL-17水平的检测则对慢阻肺与哮喘的鉴别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希;崔珺;马咏梅;罗英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与丹参酮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与丹参酮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丹参酮组(n=21例,单纯接受丹参酮治疗)、依那普利组(n=21例,接受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n=23例,接受丹参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各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流流变学改变,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丹参酮组、依那普利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水平均优于丹参酮组、依那普利组(P<0.05);各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降低血液黏滞度,且用药安全.

    作者:宋花花;邓桂胜;李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以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比例、意识障碍比例、基础疾病比例及侵入性操作比例和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防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蒋娟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频率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通气方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高频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氧指标的转归及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撤机后给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酸碱度无明显差别,通气8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和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氧和血酸碱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死亡、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而观察组肺出血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

    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为一种无自主能动能力、有荚膜、兼性厌氧、乳糖发酵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1],常常存在于人类的口腔、皮肤、肠道、尿道等部位[2],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脑脊膜炎、败血症、菌血症、腹泻等相关感染性疾病[3].

    作者:刘景双;刘向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干扰素联合高渗盐水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干扰素联合3%高渗盐水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干扰素联合3%高渗盐水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喘憋、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8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3%高渗盐水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叶永灿;黄少彬;吴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上腺结核1例报告

    病例资料患者,青年男性,咳嗽、发热、夜间盗汗半年,入院当日门诊体温38.4℃,血压78/48mmHg,即就诊当日血压属于休克水平(低于90/60mmHg),且伴有伴头晕、头痛、四肢皮肤湿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血压下降突出.

    作者:陈文灯;吴书香;邱跃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