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徐丽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血气指标, 炎性细胞因子,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7)给予抗感染、吸氧、糖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n=67)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RDS患儿用HFOV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重症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各33例,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FiO2、PaO2、PaCO2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4h、8h、12h时,HFOV组的FiO2、PaCO2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aO2水平高于CMV组(P<0.05);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MAP、pH、OI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时,HFOV组的MAP、OI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H水平高于CMV组(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治疗重症RDS患儿较CMV能够更加及时改善患儿的通气及血气水平,有利于患儿的救治.

    作者:陈丽;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r-tPA与尿激酶对肺栓塞血红蛋白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31例(r-tPA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组31例(尿激酶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PaO2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P<0.05)、PAP、HR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r-tPA组的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测定值低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r-tPA组和尿激酶组的Hb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PA组的总有效率90.32%与尿激酶组的83.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r-tPA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张秀丽;张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对胸膜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和评价内科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对胸膜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常规内科胸腔镜检查时发现胸膜有结节状病变的40例患者,换用荧光支气管镜观察胸膜结节在荧光下的表现,再换用内科胸腔镜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果 40例患者均获明确病理诊断,其中胸膜结节荧光染色为阳性患者32例,荧光染色阴性患者8例.32例荧光阳性的患者中27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例病理诊断为为炎性肉芽肿;8例荧光阴性的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病变.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诊断胸膜结节的敏感性100.0%(27/27)、特异性61.5%(8/13)、准确性87.5%(35/40)、阳性预测值84.4%(27/32)、阴性预测值100.0%(8/8).结论 内科胸腔镜联合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对胸膜结节状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作者:刘先军;魏娜;唐以军;钱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肺活检方法对老年患者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CT引导下经皮穿刺以及内科胸腔镜肺活检对老年患者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经纤维支气管镜、CT引导下经皮穿刺以及内科胸腔镜实施肺部活检的患者各34例的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对诊断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ILD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纤支镜组和穿刺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活检和住院费用均高于纤支镜组和穿刺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纤支镜组和穿刺组在ILD阳性检出率、术后并发症、活检和住院费以及住院时间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术都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且治疗费用少的特点,可作为诊断老年患者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疾病的首选活检方式,而对于需要较大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患者则应考虑内科胸腔镜活检术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康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以指导诊治疾病.方法 将50例哮喘患者纳为A组、50例慢阻肺患者纳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C组,分别测定其呼吸阻抗指标:呼吸总阻抗(Zrs),5Hz、20Hz时气道阻力(R5、R20)及其差值(R5-R20),5Hz时电抗(X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通气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析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C组相比,A组R20明显更高;B组Zrs及R5明显更高;A组及B组R5-R20、Rc、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R5-R20、Rp、Fres明显更高,X5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FEV1/FVC及FEV1%与R20均呈负相关,FEV1%与Fres呈负相关;B组FEV1/FVC及FEV1%与Fres呈负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和慢阻肺均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但哮喘以增加中心气道阻力为主,慢阻肺以增加外周气道阻力为主;呼吸阻抗能够有效反映通气功能的变化,这对诊治疾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海涛;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叶间包虫囊肿术后支气管胸膜瘘3例并文献复习

    包虫病(Hydatidosis),又名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型寄生虫病.在人体各组织脏器中,胸膜肺包虫病的发病率约为12.24-26%,仅次于肝脏[1].与肺叶内的包虫囊肿相比,位于肺叶间的包虫囊肿往往累及两个甚至多个肺叶,也更容易累及肺门血管,处理相对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

    作者:张海平;孙清超;邓彦超;张铸;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上腺结核1例报告

    病例资料患者,青年男性,咳嗽、发热、夜间盗汗半年,入院当日门诊体温38.4℃,血压78/48mmHg,即就诊当日血压属于休克水平(低于90/60mmHg),且伴有伴头晕、头痛、四肢皮肤湿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血压下降突出.

    作者:陈文灯;吴书香;邱跃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频率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通气方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高频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氧指标的转归及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撤机后给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酸碱度无明显差别,通气8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两组患儿的吸入氧分数和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氧和血酸碱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死亡、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而观察组肺出血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03例肺栓塞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唐都医院呼吸科住院由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103例患者,对其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肺栓塞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 (11.65%),且病死率逐年下降(x2=4.891,P=0.027),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升高(x2=9.068,P=0.028),D-二聚体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3.905,P=0.048),BNP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4.758,P=0.029),cTnT升高组较正常组病死率高(x2=4.593,P=0.032),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伴随医疗水平的提高,肺栓塞病死率逐渐下降,预后影响因素很多,D-二聚体、BNP、cTnT升高组病死率上升,本文研究其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房延凤;金发光;傅恩清;张红军;孙瑞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溺水导致急性侵袭性肺地霉属感染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 antigen,GM)阳性,特别是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GM阳性被认为是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的重要依据之一[1].

    作者:马扬;石鑫;孙恩华;张帆;翟茜;丁士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的经验总结

    目的 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分析同时期VATS肺叶切除18例患者以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VATS组要明显少于传统开胸组(9.9±2.6dVS18.4±7.8d),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VATS组也要小于传统组(11.1% vs 30%).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胸腔镜肺叶手术过程中,VATS肺叶切除术具有传统开胸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士学;朱健;孙长海;谢怀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小单孔VATS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微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选择手术治疗的94例原发自发性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单孔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VATS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单孔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的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孔组和传统组的血清α1-AT、IL-1、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单孔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手术效果可靠,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程度小的优势.

    作者:朱爱萍;罗斌;罗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与TTF-1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索NSCLC患者TTF-1与EGFR突变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2011.1-2014.12我科NSCLC患者240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表达,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采用x2检验研究EGFR突变与TTF-1阳性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S)与TTF-1及EGFR突变的关系,绘制出生存曲线,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TTF-1阳性与患者性别,吸烟指数,病理分型,TNM分期,EGFR突变及P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TTF-1阳性、EGFR突变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均无交叉,生存期有差别,尤其EGFR突变中21外显子阳性患者其生存期明显好(P<0.001).结论 TTF-1可作为NSCLC患者预测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联合EGFR突变可以更好的预测预后,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邸庆国;张玲;买智涛;姜明明;张欣;孙宝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肥胖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清趋化素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肥胖哮喘患儿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2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肥胖患儿和90例健康肥胖患儿.分别于患儿入院当天和出院当天检测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氧化应激指数(OSI)和chemerin水平.结果 哮喘组患儿TAS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 umoL Trolox Eq/L vs.3.9±0.9 umoL Trolox Eq/L,P<0.05),而TOS(28.1±8.4 umoL H2O2 Eq/L vs.10.1±5.9 umoL H2O2 Eq/L,P<0.05)和OSI(15.5±5.7U vs 3.5±1.0U,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组出院时TAS水平轻度升高(P>0.05),而TOS(28.1±8.4 umoL Trolox Eq/L vs.13.6±6.9 umoL Trolox Eq/L,P<0.05)和OSI(15.5±5.7 umoL Trolox Eq/L vs.5.5±1.8 umoL Trolox Eq/L,P<0.05)水平明显下降.在血清chemerin方面,入院时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8±0.9mg/L vs.2.4±0.7mg/L,P<0.05),哮喘组出院时chemerin水平明显下降(3.8±0.9 mg/L vs.2.4±0.7mg/L,P<0.05).危重度亚组患儿入院时和出院时TOS(入院时:28.0±7.1 umoL H2O2 Eq/L vs 31.2±9.2 umoL H2O2 Eq/L,P<0.05;出院时:10.1±5.2 umoL H2O2 Eq/L vs 13.4±4.7 umoL H2O2 Eq/L,P<0.05)、OSI(入院时:13.2±5.3U vs 15.2±5.6U,P<0.05;出院时:5.1±1.2U vs 6.4±2.5U,P<0.05)和chemerin(入院时:3.3±0.6mg/L vs 4.2±0.8mg/L,P<0.05;出院时:2.2±0.3mg/L vs 2.7±0.5mg/L,P<0.05)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儿.入院时chemerin水平诊断哮喘急性发作的AUC为0.818.相关性分析提示chemerin与哮喘急性发作(r=0.678,P<0.05)和严重分级(r=0.621,P<0.05)呈正相关.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OSI(OR=1.11,P<0.05)和chemerin(OR=1.45,P<0.05)是哮喘急性发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脂肪因子chemerin通过调控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参与到肥胖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病理生理学机制,chemerin水平可以作为肥胖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潜在标记物.

    作者:陈娟;魏丹;马小安;余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方法 按照相应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OSAHS组、单纯T2DM组、OSAHS合并T2DM组,并以单纯肥胖者作为正常对照,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指标,计算身体质量指数,夜间利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测定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血氧饱和度(SaO2).次日晨起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OSAHS或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与单纯OSAHS组或单纯T2DM组相比,OSAHS合并T2DM组维生素D水平低,HbA1c含量上高,AHI增加,而SaO2降低.结论 OSAHS合并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糖代谢和呼吸功能紊乱.

    作者:刘澄英;谢伟国;唐良法;赵洪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浆可溶型Fractalkine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型Fractalkine(sFKN)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方法 选择重症肺炎患者76例(重症肺炎组),根据患者28 d内的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34例).选择同期普通肺炎患者80例(普通肺炎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所有重症肺炎患者入住监护室后24 h内的血浆sFKN水平,计算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分析血浆sFKN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sFKN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重症肺炎组的血浆sFKN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均P< 0.05).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组的血浆sFKN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5.03 ±1.34) ng/mL vs (2.72 ±1.02) ng/mL,P<0.01].sFK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1=0.612、r2=0.581,均P< 0.01).sFKN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预测28 d病死率的佳界值为4.17 ng/mL,该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5.9%)和特异度(89.0%).结论 血浆sFKN水平有助于判断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

    作者:卞淼;逄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气道支架置入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发烟罐气体吸入性损伤致气道瘢痕狭窄1例报道

    在我国,良性气道狭窄主要由于气管-支气管结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外压性狭窄所致,因吸入烟雾致气道化学性损伤所致的瘢痕狭窄较为少见.气道狭窄是呼吸科、胸外科的急危症,往往需要紧急处理,气道支架置入联合球囊扩张术能迅速扩张狭窄气道,缓解呼吸困难,避免阻塞窒息,是此类病人重要的抢救手段.

    作者:苏伟平;林凤华;杨和平;洪原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罕见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情况下,在肺癌确诊之前已发生其他脏器转移,但是扁桃体转移较为罕见,全世界文献报道不足100例.我院收治1例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的患者,通过对其病情发展的观察及相关文献的复习,对此种罕见转移情况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认识.

    作者:李志强;张春峰;王宝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支气管镜分离检查患者鸟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与肺癌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中影响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以及MAC阳性(感染)与肺癌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液常规培养分枝杆菌患者265例,根据MAC培养阴阳性将肺癌患者划分为MAC阳性/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on tuberlosis myeobactericum,NTM)阴性(A组,n=36)、MAC阴性/ NTM阳性(B组,n=15)、MAC阴性/NTM阴性(C组,n=214),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癌患者中影响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265例肺癌患者中,36例检出MAC阳性,阳性率13.58%;检出78例NTM阳性,阳性率19.25%;MAC阴性/NTM阳性肺癌患者中检出9例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6例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中女性、年龄是影响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P=0.025,P=0.033),肺癌患者有吸烟史、原发灶部位、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与MAC阳性(感染)无显著性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中性别为女性(OR=0.386,95% CI=0.182-0.863,P=0.018)、年龄较大(OR=1.031,95% CI=1.001-1.092,P=0.028)是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性别为女性、年龄较大肺癌患者中MAC阳性(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肺癌患者的癌症特征(原发灶部位、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与MAC阳性(感染)无关,提示临床医师更应密切关注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MAC菌种鉴定结果.

    作者:嘉婷;缑剑;李王平;翟梅;梁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

    目的 探索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将确诊的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达比加群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阿替普酶.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a)O2),栓塞面积,血液指标D-二聚体(D-D)、肌钙蛋白(CtnI)及脑钠肽(BNP)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总有效率84.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气指标、血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张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