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

刘兆月;严慧芳;王长义;于千;张占五;周卫东

关键词:骨盆骨折, 尿道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患者的外科术式选择及对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老年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随访时行尿道狭窄、尿失禁及阴茎勃起功能的评估。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2~98个月,平均5.6年。尿道部分断裂患者中,单纯经尿道外口导尿术患者的尿道狭窄和尿失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期尿道断端吻合术者( P<0.05)。尿道完全断裂行早期尿道会师术后患者尿道狭窄、勃起功能障碍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均远低于单纯行膀胱造瘘患者(P<0.05)。65~77岁以上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60~64岁高。结论对于合并后尿道损伤的老年骨盆骨折患者要根据全身情况结合尿道的断裂程度以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决定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达到提高尿道的修复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促进早期康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 HLD)亦称Wilson's 病,世界范围发病率约为3/10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1/90,发病时间可早至3岁或迟至50岁以后。首发症状在小年龄组以肝脏症状多见,与一般肝硬化无特征性差异,在大年龄组以神经症状多见,主要表现为椎体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环( K-F)是由于铜沉积于角膜后弹力层所致,为HLD的特异性表现。该病是遗传性疾病中为数不多的可治性疾病,一旦诊断应终身治疗并持续监测。本文旨在讨论关于HLD治疗的相关进展。

    作者:马溦;刘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衰老大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线粒体DNA缺失的影响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延缓老龄大鼠脑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大鼠12只作为青年组,选用24月龄大鼠36只随机分为老年组、当归红芪超滤物组、维生素E组。给予相应处理后检测各组学习记忆功能、脑指数测定,组织形态学观察,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丙二醛( MDA)含量测定及脑组织线粒体DNA( mt-DNA)缺失的表达。结果与青年组大鼠相比:老年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脑组织形态学存在差异,脑指数存在差异(P<0.05),脑组织 SOD活力明显降低,MDA 含量明显升高,脑缺失 mt-DNA/内参 mt-DNA 比例明显增高(P<0.05);与老年组相比:用药组大鼠学习能力明显增加,脑组织形态学存在差异,脑指数无明显差异,脑组织中SOD 活力显著增高,脑组织中 MDA 含量显著降低,脑缺失mt-DNA/内参mt-DNA比例降低( P<0.05)。与维生素E组相比,用药组大鼠学习能力、脑指数、脑组织 SOD 活力、MDA含量、脑缺失mt-DNA/内参mt-DNA比例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物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防止mt-DNA片段丢失发挥延缓老龄大鼠脑组织衰老的作用,其功效与维生素E相当。

    作者:李应东;刘萍萍;周倩倩;孙少伯;刘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阿罗洛尔联合非洛地平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对收治的老年CRF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阿罗洛尔单独治疗,而研究组则给予阿罗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cr)和尿酸(UA)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血压、肝功能及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偶见心悸、头痛、失眠、乏力、食欲不佳、恶心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罗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老年 CRF合并高血压相较于单独使用阿罗洛尔能更显著降低老年CRF患者高血压,改善其肾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少鹏;黄增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遵义、重庆、上海、无锡、武汉、郴州3568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表为自制问卷。结果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均有影响;中国老年人群信息素养水平普遍不高、信息查询获取能力欠缺,但有迫切的学习愿望。结论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老龄工作的投入,依托各层次的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开展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水平。

    作者:俞平;李黎;马佳;蔡吉梅;桂莹;范良瑛;李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方案初治及复治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符合条件的晚期肺腺癌患者96例,分为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组(培美曲塞组)及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组(吉西他滨组)。培美曲塞组应用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m2,第2、3天;治疗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过程中补充叶酸及维生素 B12;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奈达铂80 mg/m2,第2、3天。每组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个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根据RE-CIST标准对肿瘤的疗效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以 CR+PR计算临床治疗有效率(RR),以CR+PR+SD为疾病控制率( DCR)。记录患者胃肠道反应程度、骨髓抑制情况,并适时给予白细胞或血小板等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评估两组方案的毒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培美曲塞组42例,有效率为31.0%,疾病控制率为69.0%;吉西他滨组54例,有效率为26.0%,疾病控制率为68.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初治/复治、男性/女性、PS评分0~1/PS评分2的分层分析后,两组也均有较高的有效率,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培美曲塞组的Ⅲ和Ⅳ度毒副反应率低,并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均有所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较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更适用于晚期肺腺癌的治疗。

    作者:李函阳;方鹤;南钰;鲍欣;于平;刘林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作用

    微栓子( MES)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之一,其出现提示存在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导致颅内血管栓塞,经颅多普勒( TCD)超声MES监测对判断其发病机制,确定病因分型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就脑MES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的作用、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艳萍;徐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河北省老年人婚姻状况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有研究显示〔1〕,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 QOL )的因素有性别、年收入、慢性病史和居住方式等。而婚姻生活往往被视为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国外研究所证实〔2〕。本文探讨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与QOL的关系。

    作者:王晶;陈长香;李淑杏;郝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2013年入住该院治疗的80例脑出血后忧郁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DS、SAS、SCL-90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焦虑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除精神病性外其他8项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忧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临床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桑琳霞;赵丽娟;高增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长寿家系的白细胞端粒长度

    目的:探讨长寿家系血液白细胞的端粒长度与人类衰老/长寿的关系。方法采用 real-time PCR 方法对广西巴马地区长寿家系(BLF,n=1301)群体外周血白细胞进行相对端粒长度(LTL)的测定,并与同地区非长寿家系(BNLF,n=283)及外地区(广西平果地区)长寿家系(PLF,n=308)、非长寿家系(PNLF,n=482)进行比较。结果(1)在整体人群及各家系人群中,LTL均与年龄呈负相关;(2)在BLF中,LTL在各年龄段均无性别差异(P>0.05),其他对照家系除个别年龄段外,也呈现类似的趋势;(3)BLF 90~年龄段的LTL长于PLF(P=0.000);(4)BLF 65~年龄段(近似于长寿老人的第一胎子女)的LTL长于BNLF(P=0.000)、PLF(P=0.011)及PNLF(P=0.021)三个对照家系,BLF 90~高龄段的LTL与三个对照家系65~年龄段的水平相当。结论长寿家系LTL明显长于普通家系,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

    作者:吴华裕;罗晓秋;韩焕钦;吕泽平;胡才友;刘承武;彭均华;孙鹏;葛琳;潘尚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判断的营养指标

    目的:观察稳定腹膜透析( PD)时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价各种营养指标对预测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规律随访患者112例,年龄≥60岁,收集患者稳定透析时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脂、体质指数(BMI)、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标准化的氮出现率相当蛋白( nPNA)等营养指标及一般临床数据。随访时间4年,以患者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 Kaplan-Meier分析和多元 Cox回归模型对预后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ROC曲线用于评价各营养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营养的各项指标中,SGA、白蛋白、nPNA为影响老年PD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三种指标预测死亡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693、0.628;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3%、65.7%,71.2%、60.5%,69.4%、58.1%。结论老年PD患者营养状态较差者预后差,SGA是有效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更适合老年PD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

    作者:曾颖;石永兵;沈华英;施晓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遵义地区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遵义地区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入院的94例老年T2 DM伴高血压患者予以降压等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出院时血压状况。分为血压达标组及血压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将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予以分析。结果94例患者出院时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均低于入院时,血压达标患者比例高于入院时,降压药物使用数量低于入院时(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住院老年T2DM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的因素有高血压病程、入院时SBP、入院时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24 h 尿蛋白定量。高血压病程越长、入院时血压越高、HbA1c、TC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越高的老年T2DM患者其血压控制情况越不良。结论 T2DM患者入院时血压达标率较低,住院治疗明显改善血压水平;住院T2DM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与高血压病程、入院时血压水平、HbA1c、TC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杨波;杨孟雪;李思成;李显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六君子汤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肾脏病腹膜透析相关营养不良的疗效

    腹膜透析( PD)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肾衰竭、中毒性疾病等,对于严重腹膜炎以及腹膜缺损患者不适用〔1〕。 PD造成的并发症尤其是由于透析造成的疝气、渗漏以及营养不良〔2〕。营养不良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治疗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院肾脏病PD相关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探究中药联合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友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2例,根据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45例和非心力衰竭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 P<0.01)。两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血糖、收缩压、梗死前心绞痛、白细胞计数、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B型钠尿肽(BNP)、β受体阻滞剂之间差异显著(P<0.05,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病时间<3 h和3~5 h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发病时间6~12 h和>12 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患者年龄、高血压、血糖为心肌梗死急性介入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术后TIMI血流为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结论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年龄大、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风险较高,存在梗死前心绞痛、术后TIMI血流较好的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低。

    作者:吴强;陈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Kruppel样因子4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KLF4基因启动子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检测Kruppel样因子KLF4基因在人胃癌细胞株MKN-45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KLF4基因启动子区序列,预测胃癌发生中其涉及的转录调控因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MKN-45及 GES-1中 KLF4 mRNA的表达;利用多种在线软件获取并分析人KLF4基因启动子序列,预测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胃癌组织中相关的转录因子。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KLF4 mRNA在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中的表达低于在人正常胃黏膜细胞株 GES-1中的表达(4.24±0.15 vs 6.66±0.23)( P<0.01);KLF4基因启动子序列全长为4915 bp,共涉及183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胃癌中异常表达的转录因子有17个,包括AP-1、AP-2、HIF-1、SP3等。结论 KLF4 mRNA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在胃癌发生中 AP-1、AP-2、HIF-1、SP3转录因子等可能参与调控KLF4的表达。

    作者:杨菁;周力;许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化疗后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疗效

    近年来,研究报道肿瘤患者发生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与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相关,尽管目前随着外科手术条件的改进,手术后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其仍是肿瘤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1,2〕。据报道〔3,4〕,目前肝癌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约为4.2%~16.0%,然而其死亡率可高达40%以上。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癌患者经化疗后发生的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作者:刘霞;何永红;刘海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维甲酸对皮肤角阮细胞水孔蛋白通道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甲酸类药物对表皮角阮细胞中水孔蛋白通道(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异维A酸、阿维A、阿达帕林处理角朊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HaCaT),采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印迹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000、0.001、0.010、0.060、0.100 mg/ml)、不同作用时间(0、6、12、24、48 h)及不同干预因素下对HaCaT中AQP3含量的变化。结果①浓度为0.010 mg/ml时,三组HaCaT中AQP3的表达均高于其他浓度(P<0.05);②0.010 mg/ml浓度的异维A酸、阿维A、阿达帕林作用12 h,三组HaCaT中AQP3的表达异维A酸组>阿维A组>阿达帕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维甲酸可调节HaCaT中AQP3的表达,0.010 mg/ml浓度的异维A酸组12 h的时候对HaCaT中 AQP3表达的上调作用明显。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胰腺癌患者分为新辅助治疗组(术前放化疗+手术)和辅助治疗组(手术+术后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和肿瘤不良事件(复发和转移)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且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见严重毒副作用发生,患者均可耐受。辅助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4.58±2.48)个月,新辅助治疗组为(24.18±2.90)个月;两组患者的 l、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11.1%、5.6%和65.0%、20.0%、15.0%,新辅助治疗组均优于辅助治疗组(P<0.05)。新辅助治疗组局部复发率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低于辅助治疗组(P<0.05)。结论胰腺癌手术治疗前给予放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期和不良预后。

    作者:董锋;林丛;施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血脂、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血脂、血清谷氨酰转肽酶( GGT)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内分泌科1606例(女694人,男912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5组,观察不同血尿酸( SUA)水平与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 SUA 水平逐渐升高,TG、TC、LDL-C、GGT水平逐渐升高(P<0.05),HDL水平逐渐下降(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G、TC、LDL-C、GGT与SUA呈正相关(女性 r依次为0.300,0.110,0.179,0.139,均P<0.001;男性 r依次为0.278,0.080,0.147,0.196,均 P<0.05),血清 HDL-C 呈 SUA 成呈负相关(女性 r为-0.187,P<0.000,男性r为-0.110, P<0.001)。结论 SUA水平升高与脂代谢紊乱、肝酶升高相关,进一步提示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马东芹;郭晖;吕欣航;王月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9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可溶性 OX40配体(OX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 P-选择素(sP-selectin)的水平,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安全性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OX40L 、hs-CRP 、sICAM-1、sVCAM-1、sP-selectin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 MACE 和出血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对U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王凌;林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