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王俊宏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后牵引时间对膀胱痉挛(BS)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根据医生术后是否牵引及牵引时间不同,将115例TUVP术后患者分为三组。Ⅰ组32例,术后不予牵引;Ⅱ组51例,术后尿道外口纱布加压法牵引6 h;Ⅲ组32例,术后尿道外口纱布加压法牵引12~24 h。观察三组患者TUVP术后24 h内发生BS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4 h内B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24 h内BS的发生率与Ⅲ组有显著差异显著(P<0.0125)。结论 TUVP术后导尿管牵引6 h能有效降低BS的发生率。
作者:李菲菲;刘丽;张金华;程洁;王新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地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224眼)高原地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滤过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恶性:20例28眼)和未发生恶性青光眼(良性:160例196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者术前眼压和晶体厚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方深度和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青光眼类型是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轻、术前眼压较高、晶体厚度较厚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易发生恶性青光眼。
作者:索南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生存素(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三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意义。方法94例结直肠腺癌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6例结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对照组,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黏膜组织5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中EIF3h、Survivin和PCNA的表达。结果3组中EIF3h、Survivin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中EIF3h、Survivin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IF3h、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均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观察组中 EIF3h和PCNA、Survivin和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EIF3h、Survivin和PCNA高表达在结直肠腺癌病变发生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EIF3h、Survivin均可能通过调节PCNA表达增殖过程发挥生物学功能。
作者:赵成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AMI )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特别当因各种原因使入院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开通冠脉时间延长至获益降低时,静脉溶栓仍然是较好的选择〔1〕。本文对比瑞替普酶及尿激酶( UK)治疗STEA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田野;张陈匀;吴曼;陈丹丹;菜运昌;王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熟地有效成分5-羟甲基糠醛对高浓度皮质酮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学习记忆相关蛋白P-synapsinI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24 h新生大鼠制备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培养第8天用皮质酮、RU38486、5-HMF处理细胞,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10-4mol/L皮质酮)、拮抗剂组(10-4 mol/L皮质酮+3 nmol/L RU38486)、5-羟甲基糠醛组(10-4 mol/L 皮质酮+0.5 mg/L 5-HMF)。24 h后,通过 SYTO13-PI双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及存活情况,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生化方法检测衰老特异性指标β-半乳糖苷酶活性, Western印迹检测学习记忆相关分子P-syn-apsinⅠ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死亡较多,细胞活力下降,β-半乳糖苷酶活性升高,P-synapsinⅠ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如上改变均被皮质酮受体拮抗剂RU38486逆转;一定浓度的5-羟甲基糠醛明显减少死细胞数量,提高细胞活力,降低β-半乳糖苷酶活性,提高模型细胞 P-synapsinⅠ蛋白表达。结论0.5 mg/L 5-羟甲基糠醛可以保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免遭高浓度皮质酮的损伤,通过调节学习记忆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蛋白P-synapsinⅠ的蛋白表达,可能在延缓学习记忆功能退化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丽娜;张天良;金国琴;戴薇薇;林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筛选衰老评估初始量表(AES-2)条目,形成中国人衰老评估量表。方法同时采用频数分析法、离散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和区分效度分析法进行条目筛选。结果保留6种方法选中的条目,形成中国人衰老评估量表。结论应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筛选量表的条目,以提高量表的质量,全面反映衰老的内涵。
作者:梁治学;胡燕;李其忠;何裕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糜蛋白酶,观察组给予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改善的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死亡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高颅内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和脑脊液糖水平的恢复时间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柳兴军;黄玉宝;陈子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1〕表现为记忆受损、认知障碍、人格与社会能力异常等,然而相关因素的确切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仍未知。作为参与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全身麻醉药对老年患者POCD的影响又如何。为此,本研究比较丙泊酚、七氟烷和异氟烷3种麻醉用药与POCD的关系。
作者:王晓军;罗铁山;赵涛;胡芸;钱若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TPMeg2结构域对磷酸化STAT3核转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PTPMeg2与STAT3不同结构域的相互作用,采用GST pull down实验研究STAT3与PTPMeg2不同结构域的相互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PTPMeg2对磷酸化STAT3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 STAT3与PTPMeg2的所有结构域均有相互作用,PTPMeg2的PTP结构域和△SEC结构域( PTP结构域+LK结构域)可以抑制磷酸化STAT3入核。结论 PTPMeg2的PTP结构域对磷酸化STAT3的入核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苏富琴;王玉春;齐占朋;孙超;李淑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MI组和rhEPO治疗组。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RT-PCR方法检测梗死区及其周围心肌TNF-αmRNA表达变化。结果 MI组血清中TNF-α水平、梗死区及其周围心肌TNF-αmRNA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5);与MI组相比,rhEPO治疗组血清中TNF-α水平、梗死区及其周围心肌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rhEPO可能通过下调TNF-α改善MI大鼠的心功能。
作者:邢军;白佳宁;蔡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微栓子( MES)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之一,其出现提示存在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导致颅内血管栓塞,经颅多普勒( TCD)超声MES监测对判断其发病机制,确定病因分型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就脑MES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的作用、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艳萍;徐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急性肺损伤( ALI)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由于急性肺水肿是其主要病理学特点,故水在肺组织细胞内外、肺泡膜内外转运能力的强弱则成为ALI形成的关键。水转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简单扩散,另一种是通过细胞膜蛋白质的选择性转运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这种细胞膜蛋白质的选择性转运作用是由水通道蛋白( AQPs)介导的,AQPs是肺内水转运的一个重要途径,与ALI时水的代谢和转运障碍密切相关〔1〕。本文重点对AQPs及其在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任炜;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CTC)对老年小细胞肺癌( SCLC)患者早期转移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80例初诊为 SCLC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并抽取静脉血进行CTC计数,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并对转移组患者的转移程度及是否有远处转移进行分组。并以终结局为金标准评价CTC对SCLC老年患者发生恶化转移的预测估价值。结果80例初诊为 SCLC 老年患者中,局限期32例(40.0%),广泛期48例(60.0%)。有38例(47.5%)患者发生远处转移,42例(52.5%)未发生远处转移。广泛期患者及远处转移患者CTC阳性率明显高于局限期及无远处转移患者(P<0.05);且随着远处转移个数增加,CTC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预测价值分析发现:CTC 对SCLC广泛期的预测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62.5%,阳性似然比为0.57,阴性似然比0.79;对远处转移的预测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71.4%,阳性似然比为0.73,阴性似然比0.86;对远处转移个数≥3个的预测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2.9%,阳性似然比为0.64,阴性似然比0.98。绘制ROC曲线发现:CTC阳性率评估肺癌广泛期的AUC面积为0.818,评估远处转移的AUC面积为0.723,评估远处转移个数≥3个的AUC面积为0.698。结论 CTC阳性率对评估老年SCLC患者广泛期、发生远端转移、远端转移器官数≥3个有一定价值。
作者:韩朝辉;郭伟浜;陈钰;吴挺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期间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0.25 g/d,治疗4 w为1个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总有效率(RR)比较差异显著(χ2=6.445,P<0.05),观察组患者11例出现皮疹,8例出现腹泻,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肺癌相关症状量表(LES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加重,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变(P>0.05);躯体功能状态(PS)评分<3分者,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方面SF-36评分明显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对照组 SF-36各项评分变化不明显( P>0.05);PS 评分≥3分者,观察组SF-36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 P>0.05),而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降低( P<0.05)。结论吉非替尼的服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不同癌变程度患者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故应早期对肺癌患者进行吉非替尼干预。
作者:王玉凤;商敏;关淑芬;赵旭伟;刘继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半胱天冬酶( caspase)-8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检测 caspase-8在NSCLC(50例)及正常肺组织(20例)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 AI)。结果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高(χ2=5.773,P=0.016)。 TNM Ⅲ期和Ⅳ期者阳性率要高于Ⅰ期和Ⅱ期(χ2=6.417,P=0.011)。 caspase-8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85, P=0.000)。结论 caspase-8与NSCLC的发展关系密切,caspase-8阳性表达可能预测淋巴结转移。
作者:崔永亮;蒋军广;谭伟丽;安金路;宋卫卫;郭世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是一类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预后不良等特点,随诊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加剧,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致使罹患IPF的患者不断增加,而关注与该疾病的治疗文献,相对不足。本文根据现有文献,作一篇关于IPF治疗的综述,为IPF的治疗提供一点思路。
作者:杨颖;华树成;白晓雪;刘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快速评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建立与否的方法。方法18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对照组(8只)。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6 w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16 w后,用Vevo2100小动物超声机MS-550D探头观测ApoE-/-小鼠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并检测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HE染色检测颈动脉及主动脉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较快明显增加,颈动脉小动物超声可见明显的斑块影,LDL-C及TC水平升高(P<0.05,P<0.01),小鼠内膜、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结论小动物超声可简单快速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否。
作者:陈燕芬;卢军;张敏州;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老年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水平,并且分析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卡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和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4、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改善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刘凤勤;李丹;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肝豆状核变性( HLD)亦称Wilson's 病,世界范围发病率约为3/10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1/90,发病时间可早至3岁或迟至50岁以后。首发症状在小年龄组以肝脏症状多见,与一般肝硬化无特征性差异,在大年龄组以神经症状多见,主要表现为椎体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环( K-F)是由于铜沉积于角膜后弹力层所致,为HLD的特异性表现。该病是遗传性疾病中为数不多的可治性疾病,一旦诊断应终身治疗并持续监测。本文旨在讨论关于HLD治疗的相关进展。
作者:马溦;刘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重要影响因子mTOR和 P70S6K mRNA 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普食组( n=10)和模型组( n=60),分别饲以普食和高脂高糖饮食。8 w后选取40只造模成功大鼠再一次随机分为高脂高糖饮食(HFHCD)1、HFHCD 2、电针(EA)1、EA 2组,每组10只;HFHCD 1组和EA 1组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饮食,HFHCD 2组和EA 2组给予普通饮食。电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胃脘下俞”,每次20 min,1次/d,针刺14 d。观察大鼠体重、血糖、胰岛素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mTOR和P70S6K mRNA的表达量。结果 HFHCD 1组比CD组mTOR、P70S6KmRNA明显升高,HFHCD 2组比HFHCD 1组明显降低,EA1组较HFHCD1组明显降低,EA2组较HFHCD2组明显降低,EA2组较EA1组明显降低。结论电针刺激胰岛素抵抗大鼠“足三里”、“三阴交”、“胃脘下俞”能降低mTOR和P70S6K mRNA的表达水平,恢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正常传导,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作者:唐念珍;唐成林;黄思琴;杨辉;张毅;田源;谢辉;陈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