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肺栓塞并右心室功能不全心电图表现及临床应用

蒋娅;李波;张麟;周萌;张红珊

关键词:肺栓塞, 心电图, 右心室功能不全,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RVD)时心电图( ECG)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 TTE)是否存在RVD,将105名APE患者分为:A组合并RVD 47例;B组无RVD 5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预后。结果(1)心电图表现比较: T波倒置,V1-V3导联、V1及 aVR导联 ST段抬高,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ranch block CRBBB),SIQIIITIII,A组高于B组;(2)超声心动图指标:三尖瓣返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A组更高;(3)D-二聚体,达到临床终点的人数、中心肺动脉栓塞发生率A组更高。结论 APE合并RVD的患者临床预后差,更容易出现T波倒置,CRBBB,右胸及aVR导联ST段抬高,SIQIIITIII等一系列心电图表现。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农民,以“发现肾功异常1月,伴咯血3天”之主诉于2015年5月4日入院。于1月前因咯血,活动后气短,全身乏困无力,重体力活动受限,在宝鸡市某三甲医院住院,行血常规、骨髓、肾功( UA 595.5 mmol/L, BUN 30.08 mmol/L, CR 365.99 Umol/L)及胸部CT等检查后,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双肺继发型结核并咯血,涂(无痰),复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炎;肺大疱”,给予纠正贫血、保肾等治疗后(因肾功异常,未行抗结核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入院前3天患者因受凉后乏力加重,轻体力活动受限,喜静恶动,活动后心慌、气短,阵发性轻咳,咯少量白色粘痰,痰中带血,呈鲜红色,血占痰3/4,每日血量约15 ml,食欲差,日进食约4~5两,腹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胸痛。

    作者:魏亚芝;李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呼吸科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呼吸科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PI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老年呼吸科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14种抗生素敏感性,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6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58株,检出率为49.01%,检出506株肺炎克雷伯菌与其他细菌形成混合感染有164株(占32.14%),铜绿假单胞菌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52例,占31.7%,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老年呼吸科患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所以监测产ESBLs 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能够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陈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IgG4相关性肺疾病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IgG4相关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胸部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IgG4相关性肺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患者男,62岁,以胸腔积液起病,在外院先后行胸膜活检、胸腔镜肺活检等均未能明确诊断,后至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示活检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大量浆细胞(+),IgG4阳性,浆细胞密集计数约为40个/高倍视野,血清IgG4浓度示4.07 g/L(0.03 g/L~2 g/L)。诊断IgG4相关性肺疾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较前局部吸收、好转。结论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累及多器官、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点的淋巴浆细胞病。目前国内IgG4相关性肺疾病的报道很少,报道这一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IgG4相关性肺疾病的认识。

    作者:李燕;黄妹;蔡后荣;孙琦;苗立云;孟凡青;肖永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做好终止结核病的全面准备--新年新起点

    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长,造成人类死亡人数多的一类传染病[1]。2015年是全球结核病防治事业的转折点,是全球“千年发展目标( MDGs )”后一年,预示着全球由“千年发展目标”转向“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也是结核病防治由“遏制结核病策略”[2]转向“终止结核病策略”[3]的新开端。终止结核病的标准是要在2035年时使结核病死亡率降低95%,发病率降低90%。基于全球结核病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进步,仔细研究和分析我国结核病所面临的形势以及我国的现有的结核病防治条件,鼓舞士气,做好全方面的准备,终实现终止结核病的目标。

    作者:孙照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27例临床分析

    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近年来,局限于肺脏,而无肺外播散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误诊率高。现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住院患者27例,报道如下。

    作者:卢筠;孙卫红;谢强;钟爱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新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异常的气道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高,防治形势日益严峻。在我国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总体发生率约为8.2%。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慢阻肺的特点是慢性炎症,肺泡破坏,以及气道和血管重塑。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和烟草烟雾等与慢阻肺发病密切相关,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对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丁宁;王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58例AECOPD患者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对其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后将结果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气促程度、白细胞计数、APACHEⅡ、应用抗氧化剂、慢阻肺治疗依从性为影响AECOPD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根据AECOP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判断,选择合适的后续治疗方案,对提高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怀焕;林坚耿;伍胜孟;林俊锋;刘振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140例AECOPD患者1的临床资料,根据RDW是否增高分为RDW增高组和RDW正常组;比较CAT分值、住院时间( LOS)、脑钠肽( BNP)、CRP、白细胞计数、PaCO2、PaO2、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根据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右心衰竭分为;既无呼衰又无右心衰( A)组、单纯呼衰( B)组、单纯右心衰( C)组、既有呼衰又有右心衰( D)组,比较RDW值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RDW增高组CAT分值、住院时间( LOS)、脑钠肽( BNP)、PaCO2、CRP、白细胞计数均高于RDW正常组(P<0.05),PaO2低于RDW正常组(P<0.05)。 RDW增高组呼吸衰竭、右心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RDW正常组(P<0.001)。 B、C、D组RDW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 RDW值与PaO2呈负相关,与白细胞计数、CRP、PaCO2、BNP、CAT分值、LOS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RDW或许可作为评估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颜丽莎;徐爱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以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为主的治疗,疗程1~2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以女性多见,以持续或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双肺均无哮鸣音,胸部CT检查无明显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经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28/28)。治疗后咳嗽症状及肺功能改善( P<0.01,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VA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误治。临床上对长期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应考虑CVA。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传海;李承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肺癌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肺癌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疑似肺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TBNA)采集标本,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64例疑似肺癌患者中,鳞癌33例,腺癌21例,小细胞癌5例,其它2例;细胞块免疫组化灵敏度(91.80%)、准确率(90.63%)、阴性预测值(28.57%)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32.916, P <0.05,P <0.01);联合检测灵敏度(98.36%)、准确度(98.44%)、阴性预测值(75.00%)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组化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46.964, P<0.05, P<0.01);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腺癌中阳性表达(91.80%)明显高于鳞癌,细胞角蛋白5/6(CK5/6)、P63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9.84%、3.28%)明显低于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4~62.694, P<0.01)。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有灵敏度、准确度,完全可以满足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坚平;康凯夫;吴国标;李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饲鸽者肺的研究进展

    饲鸽者肺( pigeon breeder′s disease ,PBD)是敏感个体反复长期吸入鸽子的分泌排泄物后引起远端支气管及肺泡发生超敏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 EAA)或过敏性肺炎( 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 )[1]。 EAA是指敏感个体反复吸入某种抗原所致的远端支气管和肺泡的肉芽肿性炎,包括 PBD,农民肺,蘑菇肺,化学工人肺等。 PBD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长期发展可致肺间质纤维化,引起肺动脉高压,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2]。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本文总结相关研究进展,考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甲基化有关,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王金芳;杨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结核诊断的研究进展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全球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口大约300万,而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主要通过对临床表现的观察、痰查结核菌、胸部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等作出判断,一旦确诊后有相对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且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一些非典型的肺结核诊断存在难度,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其临床表现高度可变,如无症状、非特异性症状、轻微呼吸道症状以及呼吸衰竭[3],可能会导致误诊、漏诊,从而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文旨在总结肺结核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大川(综述);王在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肺康复治疗及凝血指标观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凝血四项活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A组:病史5年以下;B组:病史5年及5年以上;C组:对照组)。 A、B两组采取肺康复治疗,C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凝血四项活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FVC)、焦虑抑郁值以及TT、PT、APTT及Fib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B组、C组;且A组患者15d出院率明显高于B组、C组。结论早期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肺功能,同时凝血四项活化指标变化可能成为该病的诊断依据,对保障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洪浩;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化疗前后CEA、NSE、SCC-Ag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NSE和SCC-Ag在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评估近期疗效的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验组)和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对照组)血清及胸水中CEA、NSE和SCC-Ag水平,及实验组化疗后血清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实验组血及胸水中CEA、NSE、SCC-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化疗有效组血中CEA、NSE、SCC-Ag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失败组血中CEA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NSE、SCC-Ag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EA、NSE、SCC-Ag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指导意义,CEA能判断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化疗的近期疗效。

    作者:宋珊;陈绍平;冷政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IL-17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哮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同质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慢性持续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导致反复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然而,大量的队列研究分析表明,根据哮喘的临床和功能特点,区分了哮喘不同的临床表型[1]。

    作者:尹秀志(综述);曲书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行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血气指标及预后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72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每组各36例。行常规方案治疗者设为对照组,行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者设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血气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啰音、发绀、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心率恢复正常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SaO2、PaCO2、PaO2及pH等,治疗后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组间、组内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行早期CPAP可改善病情及预后。

    作者:王玉瑛;韩波;高怡玢;焦爱萍;汤淑斌;黎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癌化疗毒副反应中西医探讨

    肺癌是肺系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其毒副反应较多,中西医对其认识及防治各有不同,尤其实践已证明中医药防治化疗毒副反应凸显特色和优势,所以中医药疗法辅助肺癌化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星星;童佳兵;杨程;王传博;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机制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伴气道和肺组织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的常见、多发病。气道重塑是慢阻肺气流阻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目前认为,气道重塑多与气道炎症相伴随。

    作者:钱菁;周盛;刘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栓塞合并胸主动脉血栓1例

    近年来肺栓塞患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1],部分患者可出现胸主动脉血栓合并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2,3]。因此及时给予有效诊断,积极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结合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黄庭汉;保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成人期起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及炎症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成人期起病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析。方法根据哮喘起病年龄,分为成人期起病组和儿童期起病组,检测肺功能、外周血总IgE、IL-1、IL-4、IL-6、IL-8、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诱导痰细胞计数及分类,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入选哮喘患者161例,成人期起病患者103例,儿童期起病患者58例。成人期起病组与儿童期起病组有过敏史者分别为71.8%和94.8%( P<0.001);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分别为58.3%(60/103)和74.1%(43/58),P<0.05;两组平均病程为7.9±8.9年和34.4±14.8年,FEV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无论哮喘起病年龄早晚,过敏仍是哮喘起病主要因素。成人期起病哮喘FEV1%与病程无显著相关。血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血清白介素、TNF-α等在不同年龄起病哮喘中无差异。

    作者:张锋英;俞烽;杭晶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