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性取栓研究进展

胡昔奇;夏鹰

关键词:脑梗死, 机械性取栓, 血管再通
摘要:全球每年有超过500万的新发脑卒中患者,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死亡率高,致残高、预后差、恢复困难〔1〕. 大量证据表明缺血半暗带的持续时间变化差别很大,有些地方长达48 h,而有些地方只有3 h或更短,这主要取决于局部缺血的基本机制和血管的再通率. 53项数据的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提高功能预后、降低死亡率〔2〕. 药物溶栓闭塞血管再通率低,溶栓时间窗短等缺点,从1990年开始研发机械性取栓装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性取栓相对于药物溶栓治疗具有以下几大优势:应用于大血管的重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下检测血管再通及其程度,使用溶栓药物少,脑出血发生率低,机械取栓的时间窗延长,闭塞血管再通率高. 但血管内机械性取栓也存在潜在危险:血管痉挛、血管夹层、血管穿孔或破裂及碎裂血栓进入远端血管引起新的梗死等. 目前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血栓清除装置主要有6 大类:血栓抽吸术、Merci取栓术、超声溶栓术、激光溶栓术、机械血栓碎裂术、支架取栓术〔3〕. 其中仅Merci、Penumbra抽吸装置和SolitaireFR支架取栓装置获得FDA批准.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有效成分的降压、降脂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有效成分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对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血脂水平的作用. 方法 采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以降压幅度为指标,观察黄芪有效成分的降压作用,同时对高血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 Ang)Ⅱ、心钠素( ANP)和内皮素( ET)含量进行测定. 利用小鼠腹腔注射75%的蛋黄乳液方法造成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来观察其降血脂作用. 结果 黄芪有效成分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使ANP含量明显增高;能够明显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P<0.05). 结论 黄芪有效成分有降压、降脂作用.

    作者:刘晓睿;李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快速识别

    目的 探讨不典型表现心肌梗死( MI)在急诊的快速识别.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急诊急救的52例不典型表现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等临床病例资料,旨在指导急诊早期识别不典型表现MI,并给予及时的急救处理,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结果 52例患者均无典型胸痛. 首发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16例(30.77%),其中呼吸困难6例,哮喘8例,发绀2例;首发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17例(32.69%),其中上腹疼痛11 例,恶心、呕吐、腹泻3 例,下腹剧痛2 例,呕血、黑便1 例;首发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11 例(21.15%),其中晕厥5 例,牙痛、头颈部疼痛、下颌部酸2 例 ,烦躁、意识模糊3 例,左侧肢体无力1 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系统症状8 例(15.38%),其中颈项痛2例,左肩及左上肢疼痛5例,右肩胛区痛1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反复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进一步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MI(AMI). 所有患者均获得抢救治疗,46例病情好转后护送入心血管内科监护室继续治疗,其中22例42.31%终痊愈,24 例(46.15%)好转,6例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对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应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对存在有冠心病病史、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意识模糊等症状患者要早期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在短的时间内及时恰当的急诊处理能减少心肌受损,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洪德瑞;张春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浆sRAGE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血浆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sRAGE)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方法 通过计算机联网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Pubmed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4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血浆sRAGE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文献.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经Meta分析一致性检验,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合并标准化均数差(SMD)值可信区间(CI)为-1.15,95%CI-1.62~-0.68. 结论 血浆sRAGE水平降低提示增加COPD发生的风险.

    作者:鲁俊华;于献荣;邹继华;关红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抽取该院2012 年6 月到2014 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张东方;张锦;李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测结果

    目的 了解本院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借助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试剂,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同时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9 种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s)、嗜肺军团菌(L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以及 Q 热立克次体(COX)观察其季节性变化.结果 1 063例老年人群中共检出阳性259例,阳性率为24.34%.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 MP、INFB、PIVs、LP与 RSV. MP的感染率高,为15.90%;而INFB感染存在季节性差异(P<0.05). 3.5%的阳性患者发生了混合感染,主要混合感染类型为MP与INFB. 结论 MP为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应重点关注MP的诊断与防治,并在INFB高发季节注意混合感染.

    作者:陈克平;高天丽;李雅;时彦;杨传坤;李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法舒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45例

    肺动脉高压( PH)常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反复出现病情急性加重,增加患者住院频率和时间. 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合并PH主要机制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肺血管重塑. 蛋白磷酸化酶( Rho )和Rho激酶通路在多种细胞功能方面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细胞对于机械变化的传感和应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构,胞质分裂和基因表达. 动物实验〔1〕表明Rho激酶抑制剂能够改善小鼠慢性低氧引起的PH,减少大鼠野百合碱引起的PH所致肺动脉损害. 本研究探讨法舒地尔治疗COPD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

    作者:胡燕霞;梅同华;柳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异甘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异甘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异甘草素对 XO的抑制作用和失活动力学,研究异甘草素对高尿酸小鼠尿酸(B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及 XO 活性的影响. 结果 异甘草素对 XO 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19.32±2.23)μmol/L〕,失活动力学分析木犀草素能够快速抑制XO的活性,此外异甘草素能够明显的降低高尿酸小鼠BUA、Cr和BUN含量及XO活性(Pc<0.05,Pb<0.01). 结论 异甘草素作为一种XO抑制剂,能够快速诱导了XO活性的降低和 BUA、Cr和 BUN含量的降低,对调节患者尿酸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为临床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瑞城;钟良宝;梁海琴;周桔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就诊且随访时间≥1年的171例胸腰椎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VP组83 例和非手术组88 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后凸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后1 d PVP组和非手术组VAS评分分别为(3.07±0.53)分和(7.03±0.18)分,且PVP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年后随访分别为(2.51±0.87)分和(2.72±0.97)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PVP组和非手术组后凸矫正率和椎体高度恢复情况1 年后随访分别为(54.42±7.06)分和(55.31±11.18)分、(48.50±14.93)分和(46.53±5.74)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VP组在治疗后1 个月内出现1例骨折,3个月后4例骨折,6个月后5例骨折,1年后6例骨折,非手术组1年后1例骨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PVP组在早期缓解疼痛方面优于非手术治疗组. 在远期疗效方面,PVP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均可获得明显的疼痛缓解、矫正部分后凸、恢复部分椎体高度. 但非手术治疗组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小于PVP组,可见非手术治疗亦可以作为手术以外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晓曦;王港;高延征;高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结直肠癌组织PDCD4、PAQR3 mRNA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 和PAQR3 mRNA表达情况,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54 例,用RT-PCR法检测结直肠标本中PDCD4和PAQR3 mRNA水平;分析PDCD4 和PAQR3 mRNA水平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 mRNA表达降低甚至不表达,表达降低率为35/54(64.8%),PDCD4 mRNA表达水平为6.84±3.60,癌旁正常组织为5.88±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癌组织中PAQR3 mRNA表达水平降低,甚至不表达,表达降低率为57.4%(31/54),PAQR3 mRNA表达水平为9.32±1.97,癌旁正常组织为8.4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者无相关性(R=0.129,P=0.532). (2)结直肠癌组织中 PD-CD4 和PAQR3 mRNA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 结论 结直肠癌中PDCD4 和PAQR3 mRNA表达下降,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DCD4 和PAQR3 mRNA水平均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

    作者:李日恒;杨瑞红;宋艳敏;贾佳;丁丽坤;郑三龙;曹永树;张爱民;胡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一种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吖橙啶/溴乙啶( AO/EB)及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Lewis肿瘤细胞在48 h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AO/EB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结果 新型肽对 Lewis 细胞具有明显促进凋亡的作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新型肽(2 000 μg/ml)治疗组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性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分别与空白对照及新型肽(1 000 μl/ml)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新型肽可能通过降低Lewis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作者:孙洋;刘爽;徐静;王慧;周庆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医学论文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将医学杂志来稿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归纳如下.1 选题存在的问题1.1 选题陈旧 科技论文作为发表科研结果的一种文体,有别于其他科技写作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创造性,即科技论文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 论文的创造性是指作者应在继承前人、他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表述自己新的研究结果,探索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得到的新认识. 很多作者在选题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事先没有选题,仅仅是将以往治疗过的病例找出来,进行一下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这样的文章常常因为原始病例的观察指标不统一,各项检查不健全,得不出有突破性的结论或结论不准确.

    作者:高燕华;侯维娟;郭玉慧;周静;谭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没食子酸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 体外观察没食子酸对人宫颈癌Hela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 Hela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作用为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以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 不同浓度没食子酸作用Hela细胞24 h增殖抑制显著(P<0.05),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诱导Hela细胞凋亡、上调p53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P<0.05). 结论 没食子酸可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细胞的基因调控有关.

    作者:罗强;任鸿;孙黎;郭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老年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KA)是老年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不二选择〔1〕,但TKA能造成大量的失血,总失血量估算能达到1 500 ml〔1,2〕,这对老年患者来说是很大的风险. 绝大部分外科医生在TKA中股骨部分用髓内校准系统〔1〕,但这个髓内孔破坏了松质骨和髓内血管而增加术后出血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患者TKA中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宋志勇;王明礼;郭得辛;陈文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部脂肪分布差异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的分布与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及脂肪分布差异在肥胖人群OSAS发病中的机制. 方法 所有受试者行多导睡眠监测和体重指数( BMI)测量,病人据此分为肥胖 OSAS组,肥胖对照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 应用磁共振影像学( MRI)技术对三组受试者的腹部进行矢状位和轴位扫描;应用Amira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对腹部MRI进行各个层面的分析.结果 肥胖OSAS组和肥胖对照组腹部总脂肪体积大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内脏脂肪体积在肥胖OSAS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和 P<0.01),并且肥胖对照组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皮下脂肪体积在两组肥胖组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两组肥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对腹部内脏脂肪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做相关分析,发现在肥胖OSAS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腹部内脏脂肪体积与AHI呈正相关(r=0.841,P<0.001和r=0.572,P<0.05),而在肥胖对照组,未发现腹部内脏脂肪体积与AHI的相关性(r=0.222,P>0.05). 结论 腹部内脏脂肪的增多在肥胖OSAS上气道阻塞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未发生OSAS的肥胖人群,存在机体其他代偿机制以补偿肥胖引起的上气道堵塞.

    作者:张征骄;袁海波;王莹雪;刘超英;彭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川芎嗪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川芎嗪( AMP)又名天然四甲基吡嗪,为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传统用于活血行气祛瘀〔1,2〕. TMP对缺血性脑疾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在临床实验中得到验证〔3〕. 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尤其在脑缺血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 本文对TM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给药方式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高海军;白焕焕;雷廷;黄海燕;牟青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3 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者,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老年查体者作为对照. 观察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每次20 mg,3次/d,6 w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并进行1年的随访. 分析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1年生存率,并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LVEF和1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为(397.55±62.88)U/L 和(71.87±9.54)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6.44±50.26)U/L 和(18.43± 5.98)U/L,且观察者治疗前血清CK和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1、2、3、4、5、6 w,观察者治疗前的 LVEF为(35.67±8.46)%,低于对照组的(60.12± 2.18)%和观察组治疗 1、2、3、4、5、6 w 的(46.21±8.18)%,(48.93±9.44)%,(51.66±8.76)%,(52.67±8.58)%,(53.45±8.72)%,(55.92± 8.22)%(P<0.05). 观察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6.34%(79/8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CK和 CK-MB 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778,-0.792,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和CK-MB水平与1年生存率亦呈负相关(r=-0.786,-0.779,P<0.05). 结论 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且与其LVEF和1年生存率均相关,可用于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

    作者:张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Orexin-A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Orexin-A( OXA)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 SD大鼠5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TZ+NS组、PTZ+OXA组、PTZ+U0126组、PTZ+U0126+OXA组,每组10 只. 选用 PTZ(30 mg/kg)腹腔注射造模. 对照组和 PTZ+NS组注射8 μl生理盐水,PTZ+OXA组注射等量1.5 nmol/μl 的 OXA,PTZ+U0126 组注射等量的 U0126,PTZ+U0126+OXA 组分别注射等量 U0126 和OXA;注射后恢复饲养7 d后进行水迷宫试验. 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四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变长( P<0.01 ). PTZ+U0126 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 PTZ+NS组( P<0.01 );PTZ+NS 组、PTZ+U0126组、PTZ+U0126+OX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PTZ+OXA组(P<0.05).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四组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穿越平台所处象限的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PTZ+OXA组、PTZ+U0126+OXA组大鼠穿越平台象限的次数、穿越平台所处象限的时间均明显多于 PTZ+NS组(P<0.01). PTZ+U0126+OXA组大鼠穿越平台象限的次数、穿越平台所处象限的时间明显少于PTZ+OXA组(P<0.01). PTZ+U0126组海马齿状回区Brdu+/DCX+细胞数明显低于PTZ+NS组(P<0.01);PTZ+NS组、PTZ+U0126组、PTZ+U0126+OXA组海马齿状回区Brdu+/DCX+细胞数明显低于 PTZ+OXA 组(P<0.05). 结论 OXA能够通过促进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再生改善癫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与ERK1/2激活有关.

    作者:孙杰;李筹忠;王曲;高方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P53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宫颈CIN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CIN病理学及分级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化法对45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各级宫颈组织中P53 表达水平,以正常宫颈上皮15 例作为对照. 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上皮内瘤样病变分别为0.00%、40.00%,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各分级中,P53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8.89%,47.06%. 结论 说明P53参与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在各组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田晓蕾;钟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兔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兔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浓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兔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 选用3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 只.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 HGF、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1β浓度. 实验结束后取兔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 结果 模型组肺栓塞后1 h HGF水平开始升高;于12 h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00 1);模型组与同期辛伐他汀组相比,栓塞后1 h及6 h差异显著(P=0.011 6,P=0.001). 实验中观察到,血清TNF-α、IL-1β于栓塞后1 h明显升高,于栓塞后3 h达高峰;与同期辛伐他汀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肺组织病理变化显示,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可见肺动脉内均见多处血栓,肺泡萎陷、水肿,肺泡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少量红细胞渗出液,而辛伐他汀组炎性反应较模型组减轻. 结论 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后,血清HGF及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HGF的水平;HGF有望成为早期提示肺栓塞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杨永;张艳敏;梁明亭;骆峰;武蕾;李义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54例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行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

    目的 探讨穿透及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手术疗效. 方法 随访该科2002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行手术治疗的53例(54眼)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角膜移植组治愈53 眼(98.15%),植片透明率(51.85%). 结论 在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角膜移植术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作者:闫东君;周鸿雁;刘鹏;张吉豫;王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