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张东方;张锦;李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栓通注射液,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抽取该院2012 年6 月到2014 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噻托溴铵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老年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量18 μg,1次/d)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中重度稳定期96例COPD患者,连续3年应用噻托溴铵,每3个月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圣· 乔治呼吸问卷计分( SGRQ)评估生活质量,观察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及用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 经连续3年的治疗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噻托溴铵治疗组用药后的FEV1较基线值显著增加,FEV1增加0.26 L(P<0.01),并且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在6个月后肺功能下降趋势明显变缓. 噻托溴铵组患者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在重度治疗后的第3个月,噻托溴铵治疗组SGRQ总评分较基线低了6.85,对照组SGRQ总评分较基线低了1.14,SGRQ总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在中度患者中治疗6 个月后 SGRQ 总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率治疗组与对照组之比为0.75(95% CI 0.58~0.96;P<0.05). 在安全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噻托溴胺对于改善肺通气功能、健康状态及降低急性发作频率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长处,且耐受性良好,是目前稳定期COPD患者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东红;李方治;刘朔;王玲玲;赵广丹;陈芳芳;刘丹;王笑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影像参数对老年患者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影像参数对老年人群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方法 45例 L4 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及75例L4椎体退变性但未滑脱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均行腰椎影像学检查,X线上测量椎间盘高度、椎体大小、倾角、前凸角等,CT测量关节角.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 L4Ⅰ度滑脱39 例,占86.7%,Ⅱ度滑脱6 例,占13.3%,滑脱指数为( 0.18 ± 0.05). 观察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低于对照组,但椎间盘退变指数、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折射角、关节突关节角、L3~4及L4~5关节突头尾差角高于对照组( P<0.05 ).L4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是老年椎体退变性滑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老年患者L4 椎体退变性滑脱与骨质疏松相关, L4椎体滑脱的发生多受到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的影响.

    作者:唐保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突触可塑性相关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是学习和记忆活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及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突触的传递可塑性是决定整个突触可塑性关键的部分. 多项研究表明,突触可塑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修复受损突触结构,提高突触传递可塑性,可有效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1〕. 本文就影响突触结构及传递可塑性的物质基础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 AD 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可行途径及依据.

    作者:宋宛珊;郭威;张玉莲;孙伟明;曹杨;王一夫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HIF-1α、IL-18、Th17和Treg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外周血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白细胞介素(IL)-18、辅助性 T细胞(Th)17 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的表达情况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COPD稳定期,且吸烟≥20年的老年(≥60岁)患者24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门诊体检肺功能健康且吸烟≥20年的老年人20 例作为对照组,肺功能正常且不吸烟的老年人30 例作为健康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法)检测所有老人外周血血清中HIF-1α和IL-18的水平进行,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老人外周血中 Th17 和 Treg 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三组血清中HIF-1α和IL-18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三组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 HIF-1α、IL-18,Th17和Treg与吸烟量呈正相关(P<0.05),HIF-1α、IL-18、Th17、Treg和Th17/Treg与FEV1/预计值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COPD 且吸烟的老年患者外周血中HIF-1α、IL-18、Th17 和Treg 水平均上升,HIF-1α、IL-18、Th17 和Treg 可能参与了COPD 持续性炎症反应的形成,吸烟可能导致并促进炎症反应加重.

    作者:林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3 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者,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老年查体者作为对照. 观察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每次20 mg,3次/d,6 w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并进行1年的随访. 分析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1年生存率,并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LVEF和1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为(397.55±62.88)U/L 和(71.87±9.54)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6.44±50.26)U/L 和(18.43± 5.98)U/L,且观察者治疗前血清CK和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1、2、3、4、5、6 w,观察者治疗前的 LVEF为(35.67±8.46)%,低于对照组的(60.12± 2.18)%和观察组治疗 1、2、3、4、5、6 w 的(46.21±8.18)%,(48.93±9.44)%,(51.66±8.76)%,(52.67±8.58)%,(53.45±8.72)%,(55.92± 8.22)%(P<0.05). 观察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6.34%(79/8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CK和 CK-MB 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778,-0.792,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和CK-MB水平与1年生存率亦呈负相关(r=-0.786,-0.779,P<0.05). 结论 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且与其LVEF和1年生存率均相关,可用于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

    作者:张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医学论文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将医学杂志来稿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归纳如下.1 选题存在的问题1.1 选题陈旧 科技论文作为发表科研结果的一种文体,有别于其他科技写作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创造性,即科技论文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 论文的创造性是指作者应在继承前人、他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表述自己新的研究结果,探索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得到的新认识. 很多作者在选题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事先没有选题,仅仅是将以往治疗过的病例找出来,进行一下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这样的文章常常因为原始病例的观察指标不统一,各项检查不健全,得不出有突破性的结论或结论不准确.

    作者:高燕华;侯维娟;郭玉慧;周静;谭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单次静注盐酸羟考酮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肿物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次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或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直肠肿物切除术后急性疼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肿物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男27例,女33例,年龄60~76 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和芬太尼注射液组各30例.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 )、脉搏、血压.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 1 ~2 mg/kg、舒芬太尼 0.5 μg/kg、维库溴铵 0.1 mg/kg 诱导,术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 手术结束时给予羟考酮0.1 mg/kg(生理盐水稀释为1 mg/ml)或芬太尼1 μg/kg(生理盐水稀释为10 μg/ml). 拔管后20 min各组患者接镇痛泵行 PCIA. 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10、15、20 min分别评定OAA/S镇静分级及术后疼痛 Prince-Henry评分. 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停药到正确回答简单问题) ,记录术毕即刻、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10 min,15 min及20 min的心率、SpO2 和平均动脉压及并各时间点评定的OAA/S镇静分级及术后疼痛 Prince-Henry评分. 结果 羟考酮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芬太尼组短( P<0.05 ).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术毕即刻到拔管后20 min期间,羟考酮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趋势与芬太尼组一致. 两组均对术后急性疼痛有缓解作用,但各时间点芬太尼组Prince-Henry镇痛评分均高于羟考酮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例数较羟考酮组多(8:2);OAA/S镇静分级均低于羟考酮组,术后镇静过度例数亦较羟考酮组多;SpO2 下降幅度较羟考酮组大,SpO2≤90%发生例数较羟考酮组多,面罩吸氧后均改善. 恶心及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两组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手术结束时,单次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1 mg/kg与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相比,能更好地预防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肿物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且镇静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更小,全麻苏醒期应用更安全.

    作者:孙艳丽;柏晓漫;陈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对老年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BUD)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对老年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该院2012 年6 月至2014年10月接受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44 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氧疗、呼吸康复训练及辅助排痰等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500 μg联合BUD混悬液雾化吸入,分别于入院时、术前以及术后1、3个月检测患者肺功能及痰上清液炎症因子. 结果 研究组术前每分钟大通气量(MM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氧分压(PaO2)较入院前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术后1、3个月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 和IL-8 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和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 BUD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可以有效保护老年肺叶切除患者的肺功能,术后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炎症.

    作者:龚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研究新进展

    研究显示〔1〕,在久坐的人群中骨骼肌 4-羟基壬烯酸( HNE)蛋白与胰岛素抵抗( IR)的严重性呈正相关,这项研究表明骨骼肌脂质过氧化与IR的发生发展相关. 实验研究〔2〕表明脂肪组织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瘦素均处于低水平状态,而脂联素、IL-10处于高水平,从而降低了巨噬细胞的渗透和炎症的发生. 研究显示〔3〕,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6、TNF-α、脂联素与IR的发病机制和病程进展有关,通过比较IR和促炎症因子在正常和异常受试者中的数据变化,观察主要细胞因子在IR中所起的作用. 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IR是一个低度的系统性炎症状态,IR的发生往往伴随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4,5〕. 近年来研究〔6,7〕较多的指标为γ-谷氨酰转肽酶( GGT)、IL-6、TNF-α、脂联素等. 目前争论的要点是与IR关系密切的是哪些指标,可作为IR的预测和诊断指标. 因此,抗感染治疗、抗氧化治疗和降低GGT水平可能成为全面控制代谢紊乱,预防及治疗IR的新策略.

    作者:马静静;高鹏霞;张红;刘影;陆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就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老年就诊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方法 175 例门诊检查的无高血压老年就诊人群,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结果 与理想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例数均比较高(P<0.05). 理想血压组硬斑例数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少;正常高值组软斑例数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少,差异显著(P<0.05). 颈部斑块组年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明显高于颈部无斑块组,而血清脂联素( APN)低于颈部无斑块组(P<0.05). 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年龄、糖尿病史、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 APN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 P<0.05 ). 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卓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82 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 例.对照组:通过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治疗. 观察组:通过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治疗. 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 87.80%)高于对照组( 68.29%) ( P<0.05). 化疗3 w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都高于对照组(P<0.01). 化疗3 w,观察组患者CD3+、CD4+与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 化疗3 w,观察组患者CD4+HLA-DR+、CD8+HLA-DR+、CD4+HLA-DR+/CD8+HLA-D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李超;冯志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黄芪有效成分的降压、降脂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有效成分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对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血脂水平的作用. 方法 采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以降压幅度为指标,观察黄芪有效成分的降压作用,同时对高血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 Ang)Ⅱ、心钠素( ANP)和内皮素( ET)含量进行测定. 利用小鼠腹腔注射75%的蛋黄乳液方法造成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来观察其降血脂作用. 结果 黄芪有效成分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使ANP含量明显增高;能够明显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P<0.05). 结论 黄芪有效成分有降压、降脂作用.

    作者:刘晓睿;李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同源异型盒基因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HOXA5)在胶质瘤增殖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 shRNA干扰技术构建 HOXA5 低表达胶质瘤细胞系,通过 MTT,Transwell 和 Matrigel 方法研究干扰 HOXA5 表达后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HOXA5表达后能够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运动侵袭能力(P<0.01). 结论 HOXA5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与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有关.

    作者:刘鹏;冉雯雯;吴泽玉;伦鹏;孟庆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测结果

    目的 了解本院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借助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试剂,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同时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9 种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s)、嗜肺军团菌(L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以及 Q 热立克次体(COX)观察其季节性变化.结果 1 063例老年人群中共检出阳性259例,阳性率为24.34%.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 MP、INFB、PIVs、LP与 RSV. MP的感染率高,为15.90%;而INFB感染存在季节性差异(P<0.05). 3.5%的阳性患者发生了混合感染,主要混合感染类型为MP与INFB. 结论 MP为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应重点关注MP的诊断与防治,并在INFB高发季节注意混合感染.

    作者:陈克平;高天丽;李雅;时彦;杨传坤;李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HG)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水平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初次发生STEMI并在起病12 h内成功接受直接 PCI治疗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348例,按入院即刻血糖( SG)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 SG<7.0 mmol/L);血糖升高组(7.0 mmol/L≤SG≤11.1 mmol/L);高血糖组( SG>11.1 mmol/L). 比较3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术后动态追踪观察三组患者随访12 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入院SG越高,术后2 h ST段回落(STR)良好比例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2 ~3 级比例越低( 71.4% vs 54.6% vs 46.3%, P<0.01;75.0% vs 56.3% vs 48.2%, P<0.01 );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峰值越高〔( 186.3 ± 86.7)mmol/L vs(222.6±79.7)mmol/L vs (265.8±77.9)mmol/L,P<0.01〕;并且术后7 ~10 d 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52.6±7.3)% vs (50.9±5.8)% vs (48.9±5.3)%,P<0.01〕. 术后随访12 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3 组患者累积无 MACE 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 vs 85.9% vs 76.3%,Log rank 7.355,P=0.02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后,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 SHG 是老年 STEMI患者直接 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高血糖组患者较正常血糖组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5.811 倍(RR=5.811,P<0.01). 结论 老年 STEMI患者并发SHG会导致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李韶南;李广镰;罗义;潘宜智;曾冲;刘震;雷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长沙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

    本文拟了解长沙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2年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长沙市6个行政区中,每个行政区抽取5 个社区,并注意到社区分布的合理性及居民成分的代表性. 选取身体健康,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

    作者:王冬华;邓雪英;刘智群;罗美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兔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兔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浓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兔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 选用3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 只.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 HGF、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1β浓度. 实验结束后取兔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 结果 模型组肺栓塞后1 h HGF水平开始升高;于12 h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00 1);模型组与同期辛伐他汀组相比,栓塞后1 h及6 h差异显著(P=0.011 6,P=0.001). 实验中观察到,血清TNF-α、IL-1β于栓塞后1 h明显升高,于栓塞后3 h达高峰;与同期辛伐他汀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肺组织病理变化显示,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可见肺动脉内均见多处血栓,肺泡萎陷、水肿,肺泡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少量红细胞渗出液,而辛伐他汀组炎性反应较模型组减轻. 结论 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后,血清HGF及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HGF的水平;HGF有望成为早期提示肺栓塞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杨永;张艳敏;梁明亭;骆峰;武蕾;李义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平痫颗粒对老年外伤性癫痫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影响

    外伤性癫痫主要继发于颅脑损伤,伤后任何时间均可能发作,表现为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出现全身肌肉强直痉挛、意识障碍等症状〔1〕. 研究报道〔2〕,平痫颗粒治疗癫痫具有较佳疗效.本研究观察平痫颗粒治疗对老年外伤性癫痫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及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

    作者:张翠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ASMVT)是一种起病隐匿但病死率较高的肠道缺血性病变,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极易被误诊而延误病情. 伴随诊断技术,尤其是血管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ASMVT的诊断率已大大提高,但其病死率仍高达30%~50%〔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ASMVT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世权;康振华;闫国强;李晨瑶;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剂量多奈哌齐与美金刚合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奈哌齐和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136例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采用小剂量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小剂量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MMSE、ADL、NPI评分分别为18.5 ±2.9、35.0 ±6.4 和13.4 ±5.0,治疗后分别为23.95 ±4.76、17.24±4.57和24.61±9.24;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MSE、ADL、NPI评分分别为18.4±3.0、34.9±7.2 和13.5±4.9,治疗后分别为18.86±5.21、26.74± 5.12和19.74 ±8.96. 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ADL和NPI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 MMSE、ADL、NP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IBIC-Plus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另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AD效果好,临床不良反应少.

    作者:俞厚明;俞一超;张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