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张彪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曲美他嗪, 心肌酶谱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3 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者,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老年查体者作为对照. 观察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每次20 mg,3次/d,6 w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并进行1年的随访. 分析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1年生存率,并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LVEF和1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为(397.55±62.88)U/L 和(71.87±9.54)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6.44±50.26)U/L 和(18.43± 5.98)U/L,且观察者治疗前血清CK和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1、2、3、4、5、6 w,观察者治疗前的 LVEF为(35.67±8.46)%,低于对照组的(60.12± 2.18)%和观察组治疗 1、2、3、4、5、6 w 的(46.21±8.18)%,(48.93±9.44)%,(51.66±8.76)%,(52.67±8.58)%,(53.45±8.72)%,(55.92± 8.22)%(P<0.05). 观察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6.34%(79/8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CK和 CK-MB 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778,-0.792,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和CK-MB水平与1年生存率亦呈负相关(r=-0.786,-0.779,P<0.05). 结论 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且与其LVEF和1年生存率均相关,可用于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健脾补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补肾法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2例确诊 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健脾补肾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8 w,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及肾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C反应蛋白( 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肾功能: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NDBD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益气健脾补肾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有助于缓解DN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邓彩春;曾翠青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噻托溴铵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老年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量18 μg,1次/d)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中重度稳定期96例COPD患者,连续3年应用噻托溴铵,每3个月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圣· 乔治呼吸问卷计分( SGRQ)评估生活质量,观察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及用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 经连续3年的治疗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噻托溴铵治疗组用药后的FEV1较基线值显著增加,FEV1增加0.26 L(P<0.01),并且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在6个月后肺功能下降趋势明显变缓. 噻托溴铵组患者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在重度治疗后的第3个月,噻托溴铵治疗组SGRQ总评分较基线低了6.85,对照组SGRQ总评分较基线低了1.14,SGRQ总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在中度患者中治疗6 个月后 SGRQ 总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率治疗组与对照组之比为0.75(95% CI 0.58~0.96;P<0.05). 在安全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噻托溴胺对于改善肺通气功能、健康状态及降低急性发作频率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长处,且耐受性良好,是目前稳定期COPD患者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东红;李方治;刘朔;王玲玲;赵广丹;陈芳芳;刘丹;王笑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抽取该院2012 年6 月到2014 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张东方;张锦;李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检测在老年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及诱导痰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sTREM)-1 对老年人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及病情评估的意义. 方法 选取74例年龄≥60岁患者,分为肺炎组40例(其中重症肺炎15例,普通肺炎25例),非感染组(20 例),健康对照组(14 例),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留取血清及诱导痰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sTREM-1水平. 结果 ①肺炎组血清及诱导痰中 sTREM-1 水平较非感染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②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诱导痰中sTREM-1水平差异显著(P<0.05);③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血清及诱导痰sTREM-1检测诊断老年人肺炎有一定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42 ~0.978),0.939(95%CI:0.857 ~1.000),P<0.01. 结论 血清及诱导痰sTREM-1检测对于老年人肺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诱导痰中sTREM-1水平可以应用于老年人肺炎的病情评估.

    作者:张心怡;颜春松;万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吸烟均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 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 本文就国内外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远期生存率及安全性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老年人应用他汀类降脂治疗及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刘鑫;朱彩云;杨斯童;孔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E-cad、nm-23、ki-67 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E-cad、nm-23、ki-67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cad、nm-23、ki-67 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比,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 E-cad、nm-23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而ki-67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间:家族史、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对 E-cad、nm-23、ki-67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E-cad、nm-23、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E-cad、nm-23、ki-67可能参与了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利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

    作者:焦俊霞;叶晓霞;赵伟志;汤代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原地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远期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114 例 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例)和老年组(54例). 结果 中青年组、老年组男性患者都明显多于女性(P<0.05). 中青年组吸烟者明显高于老年组,但糖尿病症状却相反(P<0.01). 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典型的胸痛症状没有明显区别,但出现肺部啰音(61.1%)、呼吸困难(51.9%)和休克(33.3%)等症状. 高原地区所有AMI患者出院死亡率为21.9%,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16.7%和35.2%,并且老年组和中青年组静脉溶栓治疗明显改善远期预后( P<0.01). 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贫血、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eGFR)、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药物保守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等12个指标,其中糖尿病、贫血、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药物保守治疗和eGFR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静脉溶栓治疗是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老年AMI患者临床表不典型,往往存在其他不典型并发症,但静脉溶栓治疗仍可以有效改善其远期预后.

    作者:赵玉娟;郭秀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相关因子指标变化. 方法 73 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6例)和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37例). 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形态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血小板环磷酸腺苷( cAMP)、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栓烷( TX) B2、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小板三磷酰肌醇(IP)3 含量. 结果 联合组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81.01% vs 44.44%%,P<0.01). 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治疗后血小板大聚集率和cAMP水平及血小板形态学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显著升高(P<0.01),而血小板相关因子PAF、TXB2和IP3水平及血小板形态学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数(L-PLT)显著下降(P<0.01). 结论应用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TIA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可能通过血小板参数及相关因子改善TIA患者病情.

    作者:李清华;包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害怕跌倒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害怕跌倒( FOF)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 对照组进行所患慢性病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时间均为12 w.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跌倒自我效能、生存质量等观察指标的评价.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跌倒自我效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 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跌倒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水平,可以改善其FOF程度.

    作者:赵丹;谢韬;郭文琼;王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VCIND(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证候要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型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 方法 采用大样本筛查的方法,利用神经心理学量表,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2012 年12 月至2013 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的400例VCIND患者进行筛查. 结果 400例VCIND的患者中,脾肾亏虚证、痰浊蒙窍证在 VCIND 7种单一证型中所占比例高.复合证型中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型所占比例高. 对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复合证型与神经心理量表的研究显示,患者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各分项得分中分数比例较低的前三位是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 结论 VCIND患者以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候所占比例大;通过对证候要素与神经心理量表MMSE量表各个认知域的分析,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复合证型患者在计算力方面损害较为严重.

    作者:汝智娟;刘聪;黎明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 观察联合运用前列地尔、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老年2 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 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治疗3 w.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 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 、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 TCSS)水平变化,评价患者临床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神经病变情况(TC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较轻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能够显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侯瑞华;吕麦扣;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及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改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 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TNF-α、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唐振媚;林芳;侯宇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VEGF、 CD44 v6及p2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CD44v6及 p27 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判断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应用 S-P法,对63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28例正常胃组织进行VEGF、CD44v6及p27蛋白检测,并研究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胃癌组织中 p27 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VEGF、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高者,p27 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VEGF、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胃癌中VEGF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614 P<0.05);与CD44v6 表达呈正相关(r=0.614 P<0.05);p27的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745 P<0.05). 结论 VEGF、CD44v6 及 p27 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预示这三种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显著关系,为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元春;何静;张浩民;王峰;焦凯;佟松;赵春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蛇床子素通过抑制PI3 K/Akt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脑病的炎症反应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 OST)对糖尿病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OST对糖尿病大鼠模型学习记忆的影响;应用试剂盒法检测不同实验组海马中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炎症因子(包括 NF-κB p65、TNF-α和 IL-1β)和caspase-3的活性;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检测不同实验组海马中磷酸化Akt( 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 OST改善了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了糖尿病大鼠模型组海马中AChE和炎症因子(包括NF-κB p65、TNF-α和IL-1β)及cascapse-3的活性(P<0.01),提高了ChAT的活性(P<0.01),降低了p-Akt蛋白的表达(P<0.01). 同时,当使用LY294002阻断PI3K后,OST抑制炎症的作用更为明显,且进一步下调了 p-Akt蛋白的表达. 结论 OST对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来实现的,其可能成为临床上缓解糖尿病患者并发学习记忆障碍的新型治疗药物.

    作者:毛小元;周宏灏;刘昭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表达与喉癌侵袭转移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变化与喉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68例喉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关系. 结果 喉癌转移组和喉癌非转移组病人血清中 VEGF含量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结论 VEGF含量检测可以作为喉癌的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客观指标,动态监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凯;刘敩;蔡郁;孙立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CHF)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2例老年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予以CHF标准治疗联合比索洛尔,观察组予以CHF标准治疗联合卡维地洛,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标、心功能、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反应( FMD)的变化、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FMD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 结论 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功能,尤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华;周志宏;陆士娟;黄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丹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 方法 采用改良的4-VO法建立 VD 模型大鼠,术后给予丹银提取物治疗,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体记录大鼠海马 LTP. 结果 经丹银提取物治疗后,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 LTP实验: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高频刺激后峰电位(PS)幅值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均明显减小(P<0.01),用药组与模型组比,高频刺激后PS幅值和EPSP斜率均增大( P<0.01). 结论 丹银提取物能改善VD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VD模型大鼠海马病理性突触可塑性的恢复有关.

    作者:张敏;李永江;潘娅;陈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溶性CD40 L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

    目的 分析盐酸法舒地尔对老年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可溶性 CD40L(sCD40L)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的影响. 方法 14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73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 应用酶联免疫实验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HMGB1、sCD40 L和MCP-1的表达差别. 结果 两组治疗后显效率差别显著(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HMGB1、sCD40L和MCP-1表达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MGB1、sCD40L和MCP-1的表达,优化内环境.

    作者:侯保秋;裴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就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老年就诊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方法 175 例门诊检查的无高血压老年就诊人群,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结果 与理想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例数均比较高(P<0.05). 理想血压组硬斑例数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少;正常高值组软斑例数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少,差异显著(P<0.05). 颈部斑块组年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明显高于颈部无斑块组,而血清脂联素( APN)低于颈部无斑块组(P<0.05). 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年龄、糖尿病史、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 APN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 P<0.05 ). 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卓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医学论文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将医学杂志来稿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归纳如下.1 选题存在的问题1.1 选题陈旧 科技论文作为发表科研结果的一种文体,有别于其他科技写作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创造性,即科技论文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 论文的创造性是指作者应在继承前人、他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表述自己新的研究结果,探索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得到的新认识. 很多作者在选题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事先没有选题,仅仅是将以往治疗过的病例找出来,进行一下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这样的文章常常因为原始病例的观察指标不统一,各项检查不健全,得不出有突破性的结论或结论不准确.

    作者:高燕华;侯维娟;郭玉慧;周静;谭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