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
  • 国际刊号:1005-9202
  • 国内刊号:22-1241/R
  • 影响因子:1.69
  • 创刊:198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7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7期文献
  • 同源异型盒基因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HOXA5)在胶质瘤增殖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 shRNA干扰技术构建 HOXA5 低表达胶质瘤细胞系,通过 MTT,Transwell 和 Matrigel 方法研究干扰 HOXA5 表达后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HOXA5表达后能够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运动侵袭能力(P<0.01). 结论 HOXA5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与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有关.

    作者:刘鹏;冉雯雯;吴泽玉;伦鹏;孟庆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一种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吖橙啶/溴乙啶( AO/EB)及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Lewis肿瘤细胞在48 h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AO/EB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结果 新型肽对 Lewis 细胞具有明显促进凋亡的作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新型肽(2 000 μg/ml)治疗组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性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分别与空白对照及新型肽(1 000 μl/ml)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新型肽可能通过降低Lewis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作者:孙洋;刘爽;徐静;王慧;周庆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兔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兔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浓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兔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 选用3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 只.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 HGF、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1β浓度. 实验结束后取兔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 结果 模型组肺栓塞后1 h HGF水平开始升高;于12 h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00 1);模型组与同期辛伐他汀组相比,栓塞后1 h及6 h差异显著(P=0.011 6,P=0.001). 实验中观察到,血清TNF-α、IL-1β于栓塞后1 h明显升高,于栓塞后3 h达高峰;与同期辛伐他汀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肺组织病理变化显示,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可见肺动脉内均见多处血栓,肺泡萎陷、水肿,肺泡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少量红细胞渗出液,而辛伐他汀组炎性反应较模型组减轻. 结论 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后,血清HGF及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HGF的水平;HGF有望成为早期提示肺栓塞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杨永;张艳敏;梁明亭;骆峰;武蕾;李义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胰岛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侵袭特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肝癌细胞系HepG2侵袭特性及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系 HepG2细胞培养于不同胰岛素浓度的高糖培养基中,应用预铺Matrigel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胰岛素浓度对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PI单染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运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对HepG2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应用RT-PCR检测不同胰岛素浓度培养的HepG2细胞中MMP-2、、MMP-9转录水平的变化 . 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epG2 细胞的侵袭能力与胰岛素浓度成正相关(P<0.0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高浓度胰岛素能促进HepG2 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并加快HepG2细胞G0/G1至S期转换,加快细胞周期的进展(P<0.0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epG2 细胞MMP-2、MMP-9转录水平与胰岛素浓度成正相关(P<0.05). 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胰岛素可能通过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水平促进HepG2的侵袭能力,并通过驱动HepG2细胞G0/G1至S期转换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刘晓梅;郑辉;陈尚;吴萍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iR-34 a的表达及其对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NSCLC细胞系H1299增殖的影响. 方法 RT-PCR方法检测miR-34a在NSCLC组织和NSCLC细胞系H1299中的表达情况. 克隆形成实验及MTT增殖实验检测miR-34a对NSCLC 细胞系H1299增殖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4 a可能的功能性靶基因,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预测的功能性靶基因. Western印迹检测miR-34 a对预测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 相比正常组织而言,NSCLC 组织和细胞系 H1299 中 miR-34a 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转染 miR-34a 可显著抑制NSCLC 细胞系H1299的增殖能力(P<0.05),而转染 miR-34a 抑制剂可增加 NSCLC 细胞系 H1299 的增殖能力(P<0.05). 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Notch1是miR-34a可能的功能性靶基因,且得到荧光素报告实验结果证实.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转染miR-34a可显著抑制NSCLC 细胞系H1299中Notch1的表达. 结论 miR-34a 可通过调节Notch1的表达,进而抑制NSCLC 细胞的增殖.

    作者:严程;陈晓品;周宪;张素洁;刘洋;刘玉;向廷秀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P16及CyclinD1在胃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胃癌组织中 P16及 CyclinD1 蛋白的表达,探讨P16 及 CyclinD1 与胃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胃癌中 P16及 CyclinD1 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 SPSS软件进行胃癌组织中P16及CyclinD1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 结果 P16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1.7%)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69.2%)及胃癌组织(45%)中的表达(P<0.05). CyclinD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5%)显著高于胃不典型增生组织(34.6%)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29.2%)中的表达(P<0.05). 统计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16及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P16及CyclinD1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癌变早期即已发生,联合检测P16及CyclinD1可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刘亮;张建海;左连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没食子酸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 体外观察没食子酸对人宫颈癌Hela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 Hela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作用为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以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 不同浓度没食子酸作用Hela细胞24 h增殖抑制显著(P<0.05),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诱导Hela细胞凋亡、上调p53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P<0.05). 结论 没食子酸可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细胞的基因调控有关.

    作者:罗强;任鸿;孙黎;郭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量子点多重染色在卵巢癌体外成像的应用

    目的 利用量子点(QDs)免疫荧光技术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上叶酸受体(FR)及人附睾蛋白(HE)4 进行定位,初步揭示 QDs多重染色在卵巢癌细胞体外成像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活泼酯法,构建不同发射波长的 QDs-链霉亲和素( SA)复合物,分别与生物素化-叶酸( FA)及生物素化-抗HE4抗体结合,形成特异性荧光探针,同时靶向结合SKOV3细胞,实现细胞双重染色. 结果 构建的QD-FA及QD-抗 HE4 抗体靶向探针具有极强的特异性,量子点多重染色的荧光强度与单重染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量子点具有极强的光学稳定性. 结论 量子点多重染色在卵巢癌细胞体外成像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卵巢癌早期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作者:叶称连;傅芬;聂丽菊;陈进聪;许恒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黄芪有效成分的降压、降脂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有效成分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对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血脂水平的作用. 方法 采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以降压幅度为指标,观察黄芪有效成分的降压作用,同时对高血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 Ang)Ⅱ、心钠素( ANP)和内皮素( ET)含量进行测定. 利用小鼠腹腔注射75%的蛋黄乳液方法造成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来观察其降血脂作用. 结果 黄芪有效成分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使ANP含量明显增高;能够明显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P<0.05). 结论 黄芪有效成分有降压、降脂作用.

    作者:刘晓睿;李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异甘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异甘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异甘草素对 XO的抑制作用和失活动力学,研究异甘草素对高尿酸小鼠尿酸(B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及 XO 活性的影响. 结果 异甘草素对 XO 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19.32±2.23)μmol/L〕,失活动力学分析木犀草素能够快速抑制XO的活性,此外异甘草素能够明显的降低高尿酸小鼠BUA、Cr和BUN含量及XO活性(Pc<0.05,Pb<0.01). 结论 异甘草素作为一种XO抑制剂,能够快速诱导了XO活性的降低和 BUA、Cr和 BUN含量的降低,对调节患者尿酸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为临床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瑞城;钟良宝;梁海琴;周桔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黄芪总皂苷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 ERS)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探讨黄芪总皂苷对ERS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方法 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衣霉素(TM)组、黄芪总皂苷联合TM(AST+TM)组. 通过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度、心肌细胞表面积观察心肌细胞肥大,通过内质网染色以及RT-PCR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mRNA的表达观察心肌细胞 ERS反应.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M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度提高、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ERS分子GRP78和CHOP mRNA表达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内质网形态改变与TM组相比,AST+TM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度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减小, GRP78 和 CHOP mRNA表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内质网形态恢复,与对照组类似. 结论 ERS诱导剂TM诱导心肌细胞显著肥大,同时伴随ERS反应,黄芪总皂苷可以通过减弱 ERS反应而抑制TM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作者:顾静;李海龙;刘凯;李应东;明海霞;李杨;吴红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多部位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升主动脉套扎法建立兔压力负荷过重型慢性心力衰竭( CHF)模型,观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兔 CHF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同时比较多部位刺激是否较单部位刺激更为有效和安全. 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升主动脉根部缩窄建立兔 CHF模型,根据心脏收缩调节( CCM)电极放置部位随机分为单部位刺激组、双部位刺激组和三部位刺激组. 三组均每天刺激6 h,连续刺激7 d. 于刺激前后采用无创心脏超声(UCG)检测心功能、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 结果 CCM 刺激前三组超声心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CCM刺激7 d以后,三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较刺激前均明显下降,三部位刺激组和双部位刺激组LVESD、LVEDD下降程度较单部位明显(P<0.05),三部位刺激组与双部位刺激组下降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 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均明显升高,双部位及三部位刺激组升高较单部位更加明显( P<0.05 ) ,双部位与三部位升高程度未见明显差异( P>0.05 ).CCM刺激前血浆BNP水平三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 CCM刺激7 d后血浆BNP水平双部位刺激组、三部位刺激组降低程度较单部位刺激组明显(P<0.05),三部位与双部位刺激组相比降低程度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 结论 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增加CHF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两部位刺激与三部位刺激较单部位刺激可更好地改善心功能,两部位同时刺激与三部位同时刺激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秦晨;齐晓勇;李英肖;党懿;宁彬;刘惠良;张飞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蛇床子素通过抑制PI3 K/Akt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脑病的炎症反应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 OST)对糖尿病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OST对糖尿病大鼠模型学习记忆的影响;应用试剂盒法检测不同实验组海马中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炎症因子(包括 NF-κB p65、TNF-α和 IL-1β)和caspase-3的活性;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检测不同实验组海马中磷酸化Akt( 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 OST改善了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了糖尿病大鼠模型组海马中AChE和炎症因子(包括NF-κB p65、TNF-α和IL-1β)及cascapse-3的活性(P<0.01),提高了ChAT的活性(P<0.01),降低了p-Akt蛋白的表达(P<0.01). 同时,当使用LY294002阻断PI3K后,OST抑制炎症的作用更为明显,且进一步下调了 p-Akt蛋白的表达. 结论 OST对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来实现的,其可能成为临床上缓解糖尿病患者并发学习记忆障碍的新型治疗药物.

    作者:毛小元;周宏灏;刘昭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右归丸及其拆方干预对老年肾阳虚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归丸及其拆方对老年肾阳虚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年龄在60 岁以上的肾阳虚证患者8 例进入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右归丸组及温肾阳组各4例) ,另将4例60岁以下健康人设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观察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外周血白细胞的6条基因(SYPL1、PHF14、ARHGAP18、RECQL、OSTF1 和 SEC23B)的差异表达,并以 GAPDH作为内参对照. 结果 右归丸组及温肾阳组连续用药2个疗程后,症状总积分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t右归丸=20.657,P<0.01,t温肾阳=51.000,P<0.01);治疗后两组间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4.432,P<0.01). RT-PCR 结果显示,SYPL1 基因,在右归丸组和温肾阳组的表达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左归丸=-35.631,t温肾阳=-13.000,P<0.01),且治疗后右归丸组和温肾阳组的表达均较治疗前上升. 治疗后各组的 SYPL1 基因表达存在差异(F=487.049,P<0.01),温肾阳组表达上升程度不及右归丸组. 其他5种基因的表达情况与SYPL1基因状况类似. 结论 (1)右归丸及温肾阳中药复方对老年肾阳虚患者的基因差异表达均有改善作用,右归丸优于单纯温肾阳复方治疗效果,验证了阴中求阳法的优越性. (2)老年肾阳虚患者的基因表达在短期内不能单独依靠药物恢复至完全正常,需要一个长期和综合的治疗过程.

    作者:唐杨;项磊;周卫东;孙晓敏;刘艳艳;罗仁;赵晓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p130 Cas对胃癌细胞AG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p130Cas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表型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p130Cas siRNA慢病毒载体、p130Ca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和相应的对照载体,转染 AGS 细胞株,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RT-PCR 及 Western 印迹证实载体的有效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比较慢病毒载体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运用AnnexinV-PI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成功构建了p130Cas siRNA慢病毒载体及p130Ca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的慢病毒载体均能高效率的感染AGS细胞,感染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后细胞p130Cas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感染慢病毒干扰载体后p130Cas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130Cas高表达细胞株无外界刺激时p130Cas磷酸化水平未发现有明显增加(P>0.05);p130Cas低表达细胞株p130Cas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 高表达p130Cas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低表达p130Cas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p130Cas总蛋白及磷酸化表达水平降低可抑制胃癌细胞株AGS细胞增殖,并促进AGS细胞凋亡,但其总蛋白表达增高对AGS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丹;丁健;王锦坡;吴婷;王小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黄芪甲苷灌胃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灌胃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100 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终90 只大鼠造模成功,其中假手术组29只,模型组30只,干预组31只. 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普通饲养+生理盐水(2 ml· kg-1 · d-1 )灌胃,干预组给予普通饲养+黄芪甲苷(10 mg· kg-1 · d-1 )灌胃. 造模时,假手术组大鼠只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穿线,不结扎;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给予结扎. 于灌注24 h后采用TUNEL法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比较 Bax、Bcl-2 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 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三组间 AI、Bax、Bcl-2以及caspase-3蛋白比较差异表达(均 P<0.05 ) ,进一步两两比较,模型组及干预组的AI、Bax、Bcl-2 以及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的AI、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干预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干预组(均P<0.05 ). 结论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过程,在此过程中,黄芪甲苷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实现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小亮;王桂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Akt-GSK3β细胞信号通路在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Akt-GSK3β细胞信号通路在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以及生化指标测定比较模型组和正常组的差异,分析Akt-GSK3β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结果 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通过原平台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百分比与正常组差异显著( P<0.05 );模型组的反应时间、学习错误次数、潜伏时间、记忆错误次数与正常组差异显著( P<0.05 );术后2、4、6 w模型组视野内正常神经元数目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的正常组;术后2 w、术后4 w模型组的p-Akt蛋白表达和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同时期正常组(P<0.05). 结论 对于血管性痴呆大鼠,Akt-GSK3β细胞信号通路可调控细胞凋亡,在保护神经元和改善认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雪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Orexin-A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Orexin-A( OXA)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 SD大鼠5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TZ+NS组、PTZ+OXA组、PTZ+U0126组、PTZ+U0126+OXA组,每组10 只. 选用 PTZ(30 mg/kg)腹腔注射造模. 对照组和 PTZ+NS组注射8 μl生理盐水,PTZ+OXA组注射等量1.5 nmol/μl 的 OXA,PTZ+U0126 组注射等量的 U0126,PTZ+U0126+OXA 组分别注射等量 U0126 和OXA;注射后恢复饲养7 d后进行水迷宫试验. 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四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变长( P<0.01 ). PTZ+U0126 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 PTZ+NS组( P<0.01 );PTZ+NS 组、PTZ+U0126组、PTZ+U0126+OX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PTZ+OXA组(P<0.05).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四组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穿越平台所处象限的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PTZ+OXA组、PTZ+U0126+OXA组大鼠穿越平台象限的次数、穿越平台所处象限的时间均明显多于 PTZ+NS组(P<0.01). PTZ+U0126+OXA组大鼠穿越平台象限的次数、穿越平台所处象限的时间明显少于PTZ+OXA组(P<0.01). PTZ+U0126组海马齿状回区Brdu+/DCX+细胞数明显低于PTZ+NS组(P<0.01);PTZ+NS组、PTZ+U0126组、PTZ+U0126+OXA组海马齿状回区Brdu+/DCX+细胞数明显低于 PTZ+OXA 组(P<0.05). 结论 OXA能够通过促进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再生改善癫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与ERK1/2激活有关.

    作者:孙杰;李筹忠;王曲;高方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丹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 方法 采用改良的4-VO法建立 VD 模型大鼠,术后给予丹银提取物治疗,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体记录大鼠海马 LTP. 结果 经丹银提取物治疗后,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 LTP实验: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高频刺激后峰电位(PS)幅值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均明显减小(P<0.01),用药组与模型组比,高频刺激后PS幅值和EPSP斜率均增大( P<0.01). 结论 丹银提取物能改善VD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VD模型大鼠海马病理性突触可塑性的恢复有关.

    作者:张敏;李永江;潘娅;陈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瑞舒伐他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中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 10只C57小鼠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同品系2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1)、干预组(n=11),高脂喂养8 w后,干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悬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继续喂养12 w后所有老鼠处死,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脂,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态及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粥样斑块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可见明显粥样斑块;Bcl-2 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3 表达明显增多(P<0.05). 与模型组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小鼠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小(P<0.05), Bcl-2 表达明显增多,Caspase-3 表达明显减少(P<0.05). 结论 高脂饮食可引起ApoE-/-小鼠主动脉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变化,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Bcl-2、下调 Caspase-3的表达,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作者:陈建昌;高国洁;李凤玲;郝跃伟;刘伟;魏金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MPTP对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血清环氧化酶-2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急性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后血清环氧化酶-2(COX-2)的动态改变. 方法 选用健康雌性3、6、10月龄SAMP8小鼠各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用药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 14 mg/kg,1 次/2 h,共4次,制成急性损伤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同量生理盐水. 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1、3、7d进行行为学观察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其运动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多巴胺( 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环氧化酶( COX)-2 的表达,比较不同年龄组 SAMP8 小鼠各时间点损伤的差异. 结果 各年龄组MPTP小鼠水平穿格数与垂直站立次数均减少,DA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3、6月龄相比,10月龄小鼠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各用药组小鼠血清COX-2表达从第1天开始即明显增高( P<0.05 ) ,第3 天增高明显,第7 天比第3 天略有回落,10月龄小鼠比3、6月龄升高更显著(P<0.05). 结论 衰老是影响帕金森病(PD)模型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并且与环境毒素起协同作用;氧化应激参与了PD早期发病的病理反应过程,并随PD的进展呈动态变化,其反应程度与年龄有关.

    作者:马晓伟;张忠霞;李晓丽;王彦永;王铭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老年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KA)是老年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不二选择〔1〕,但TKA能造成大量的失血,总失血量估算能达到1 500 ml〔1,2〕,这对老年患者来说是很大的风险. 绝大部分外科医生在TKA中股骨部分用髓内校准系统〔1〕,但这个髓内孔破坏了松质骨和髓内血管而增加术后出血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患者TKA中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宋志勇;王明礼;郭得辛;陈文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平痫颗粒对老年外伤性癫痫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影响

    外伤性癫痫主要继发于颅脑损伤,伤后任何时间均可能发作,表现为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出现全身肌肉强直痉挛、意识障碍等症状〔1〕. 研究报道〔2〕,平痫颗粒治疗癫痫具有较佳疗效.本研究观察平痫颗粒治疗对老年外伤性癫痫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及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

    作者:张翠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长沙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

    本文拟了解长沙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2年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长沙市6个行政区中,每个行政区抽取5 个社区,并注意到社区分布的合理性及居民成分的代表性. 选取身体健康,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

    作者:王冬华;邓雪英;刘智群;罗美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 Hcy)作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在体内主要参与蛋氨酸的循环,在转甲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高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并认为和脑血管病的预后有关〔2〕. 本文分析老年颅脑外伤病人血浆Hcy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来同期判断颅脑外伤病人的病情与预后.

    作者:吴杰;李强;巴立;易建华;张茂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绵阳市65~74 岁人群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不仅危害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而且由于面部形态的改变也影响心理健康. 本研究调查65~74岁城乡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10年绵阳市在游仙区、涪城区及江油市3个区(市)各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 ,每个居委会(村)抽取65~74岁组调查对象40人,为保证足够的有效样本量,避免因故不能检查或废卷,抽样时增加10%的样本量共抽取755人,城市338人,农村417人.

    作者:郭洪菊;周云;王娟;李晓涛;徐柄权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法舒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45例

    肺动脉高压( PH)常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反复出现病情急性加重,增加患者住院频率和时间. 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合并PH主要机制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肺血管重塑. 蛋白磷酸化酶( Rho )和Rho激酶通路在多种细胞功能方面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细胞对于机械变化的传感和应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构,胞质分裂和基因表达. 动物实验〔1〕表明Rho激酶抑制剂能够改善小鼠慢性低氧引起的PH,减少大鼠野百合碱引起的PH所致肺动脉损害. 本研究探讨法舒地尔治疗COPD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

    作者:胡燕霞;梅同华;柳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贵州省老年住宅需求及入住意愿

    老年住宅具有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专用性、周围环境幽雅清静、交通便利、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等特点〔1〕. 随着养老模式的改变、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居住消费需求的转变,老年人住房问题将更加突出〔2〕. 本文旨在了解贵州省老年人对老年住宅的需求及入住意愿.

    作者:伍彩红;邓仁丽;黄议;万霞;徐娟;李慧;苏睿莹;杨荟;唐清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与跌倒发生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

    体位性低血压( OH)危害不存在于血压的本身,而在于血压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伴随的并发症,如跌倒、晕厥等〔1〕.研究显示,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挫伤、骨拆和关节脱位等伤害〔2〕. 跌倒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理能力,加重患者的痛苦,延误治疗时间,也增加了家庭经济上的负担,而且成为护理安全纠纷的隐患〔3〕. 本研究了解OH与跌倒的发生关系及护理对策.

    作者:汪丽丽;黎蔚华;林仲秋;谢志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生长分化因子11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

    人体的衰老表现为肌肉质量和数量减少,肌力下降,骨基质减少,骨密度降低,骨骼变的脆而薄,大脑记忆等功能减退,视听觉能力减弱,心脏收缩力量下降,心输出量减少等〔1~4〕.新的研究表明生长分化因子( GDF) 11可以逆转增龄引起的骨骼肌功能紊乱〔5〕,逆转因增龄引起的心脏肥大〔6〕,改善大脑的脉管系统和神经发生能力,使大脑年轻化〔7〕,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抑制骨质疏松等〔8〕. 目前国外对GDF11 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大多是从单一角度进行的. 本文将国外关于GDF11延缓衰老方面的新进展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为老年人健康促进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刘晓光;赵淋淋;田向阳;肖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ETDRS视力表及在年龄相关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视力是视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有的视力检查方法里,用于测量视力的图表-视力表又是重要的〔1 ,2〕. 在国外常用的视力表为Snellen视力表、兰氏C环视力表 〔2,3〕,在我国常用的为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4〕. 由于Snellen视力表存在一些缺陷,如视标增率不均、不同视标其可读性不同、不同行之间的字母数不同等〔2~5〕,1976年Bailey和Lovie对Snellen视力表进行了改进,即Bailey-Lovie视力表,1982年Fer-ris在Bailey-Lovie视力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并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 ETDRS )中,称为 ETDRS 视力表〔2,5〕,并成为国外视力研究的金标准〔2〕,而近年在国内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ETDRS视力表也逐渐得到重视.

    作者:王爽;刘杨;刘楠;赵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突触可塑性相关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是学习和记忆活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及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突触的传递可塑性是决定整个突触可塑性关键的部分. 多项研究表明,突触可塑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修复受损突触结构,提高突触传递可塑性,可有效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1〕. 本文就影响突触结构及传递可塑性的物质基础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 AD 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可行途径及依据.

    作者:宋宛珊;郭威;张玉莲;孙伟明;曹杨;王一夫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心力衰竭治疗新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 HF)患者表现为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等症状可缓慢出现,并逐渐加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1〕. 目前治疗慢性 HF ( CHF)的主要方法有利尿剂降低心脏容量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ARB)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SS)激活、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洋地黄正性肌力作用等〔2〕. 近年来,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又研制出一系列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综述了治疗HF的新治疗方法.

    作者:王辉波;杨俊;彭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性取栓研究进展

    全球每年有超过500万的新发脑卒中患者,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死亡率高,致残高、预后差、恢复困难〔1〕. 大量证据表明缺血半暗带的持续时间变化差别很大,有些地方长达48 h,而有些地方只有3 h或更短,这主要取决于局部缺血的基本机制和血管的再通率. 53项数据的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提高功能预后、降低死亡率〔2〕. 药物溶栓闭塞血管再通率低,溶栓时间窗短等缺点,从1990年开始研发机械性取栓装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性取栓相对于药物溶栓治疗具有以下几大优势:应用于大血管的重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下检测血管再通及其程度,使用溶栓药物少,脑出血发生率低,机械取栓的时间窗延长,闭塞血管再通率高. 但血管内机械性取栓也存在潜在危险:血管痉挛、血管夹层、血管穿孔或破裂及碎裂血栓进入远端血管引起新的梗死等. 目前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血栓清除装置主要有6 大类:血栓抽吸术、Merci取栓术、超声溶栓术、激光溶栓术、机械血栓碎裂术、支架取栓术〔3〕. 其中仅Merci、Penumbra抽吸装置和SolitaireFR支架取栓装置获得FDA批准.

    作者:胡昔奇;夏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研究新进展

    研究显示〔1〕,在久坐的人群中骨骼肌 4-羟基壬烯酸( HNE)蛋白与胰岛素抵抗( IR)的严重性呈正相关,这项研究表明骨骼肌脂质过氧化与IR的发生发展相关. 实验研究〔2〕表明脂肪组织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瘦素均处于低水平状态,而脂联素、IL-10处于高水平,从而降低了巨噬细胞的渗透和炎症的发生. 研究显示〔3〕,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6、TNF-α、脂联素与IR的发病机制和病程进展有关,通过比较IR和促炎症因子在正常和异常受试者中的数据变化,观察主要细胞因子在IR中所起的作用. 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IR是一个低度的系统性炎症状态,IR的发生往往伴随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4,5〕. 近年来研究〔6,7〕较多的指标为γ-谷氨酰转肽酶( GGT)、IL-6、TNF-α、脂联素等. 目前争论的要点是与IR关系密切的是哪些指标,可作为IR的预测和诊断指标. 因此,抗感染治疗、抗氧化治疗和降低GGT水平可能成为全面控制代谢紊乱,预防及治疗IR的新策略.

    作者:马静静;高鹏霞;张红;刘影;陆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针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可以导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脑缺血区的血供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使脑细胞死亡数量进一步增加,加重病情,这一病理过程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RI).CRI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炎症反应、细胞凋亡、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作用有关. 针刺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紊乱的病理机制.

    作者:冯喜莲;沈梅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川芎嗪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川芎嗪( AMP)又名天然四甲基吡嗪,为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传统用于活血行气祛瘀〔1,2〕. TMP对缺血性脑疾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在临床实验中得到验证〔3〕. 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尤其在脑缺血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 本文对TM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给药方式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高海军;白焕焕;雷廷;黄海燕;牟青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乳腺密度、性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癌的关系

    乳腺X线钼靶摄影是乳腺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检测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乳腺密度( MD) ,MD越致密,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就越低. 而且研究发现随着MD的增高,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升高〔1〕,尤其是绝经后妇女〔2〕. 性激素补充治疗( HRT)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MD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MD增加可能忽略已存在的小肿瘤,影响乳腺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增加乳腺的活检率. 研究发现接受HRT者乳腺癌筛查的敏感性较未接受HRT者下降7%~25%〔3〕.

    作者:张巧利;李芬;吕淑兰;刘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吸烟均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 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 本文就国内外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远期生存率及安全性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老年人应用他汀类降脂治疗及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刘鑫;朱彩云;杨斯童;孔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间充质干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在治疗心肌梗死中意义

    心肌梗死( MI)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40岁以上人群中MI的发病率约为40%〔1〕. 大量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都表明间充质干细胞( MSC)可以有效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脏功能〔2,3〕,MSC移植治疗MI有很好的临床前景. M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对改善心室重构有重要.本文主要对MSC表达的免疫调控分子Toll样受体( TLRs)在治疗M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超君;杨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Klotho蛋白与血管内皮关系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子. 冠心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1,2〕. 研究〔3〕发现Klotho( KL)基因缺陷小鼠的动脉发生类似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样病理变化及人类早衰样症状. 本文探讨KL基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二者对老年相关疾病的影响.

    作者:林雅军;胡刚;魏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炎症因子水平对身体功能的影响

    目前研究中常见的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 IL)-6、IL-1、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C超敏反应蛋白( CRP) ,有关炎症标志物对身体功能、运动能力、身体力量和体育锻炼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老年人. 年龄伴随着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的降低,终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能终导致独立活动能力降低. 炎症标志物(尤其是TNF-α、IL-6、Il-1β和CRP)与老年人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关. 促炎症细胞因子已经证实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1〕. 横断面和纵向研究都已显示促炎症细胞因子和CRP与骨骼肌体积、力量、肥胖症、身体功能和残疾相关. 本文试图将炎症因子浓度增加对身体力量和身体功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孙景权;上官若男;黄文英;叶建平;谢敏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ASMVT)是一种起病隐匿但病死率较高的肠道缺血性病变,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极易被误诊而延误病情. 伴随诊断技术,尤其是血管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ASMVT的诊断率已大大提高,但其病死率仍高达30%~50%〔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ASMVT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世权;康振华;闫国强;李晨瑶;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虐待筛检方法研究进展

    老年虐待( EA)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由于文化差异和有关EA定义与测量方法的不同,报告的EA率(包括忽视及自我忽视)差异较大,报告的EA率3.2%~27.5%,其中残疾、虚弱、痴呆的老年人EA率更高〔1,2〕. 筛检工具可以识别和发现可能处于虐待风险或有较大可能遭受虐待的老年人,进而可以使虐待老年人事件及时得到干预,并阻止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准确估计EA对于老年服务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有关EA的筛检也可以用来预测虐待〔3〕及使得虐待简便快捷地被发现〔4〕.EA报告率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报告,而未报告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恰当的筛检工具〔5〕.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及国情的专业的、有信度和效度评价的EA筛检量表,为数不多的关于老年虐待的研究大多使用的是国外的量表〔6〕或是自编量表〔7〕. 本文介绍几种国外的EA研究较常用的筛检量表.

    作者:赵媛媛;黄玉君;孙业桓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医学论文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将医学杂志来稿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归纳如下.1 选题存在的问题1.1 选题陈旧 科技论文作为发表科研结果的一种文体,有别于其他科技写作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创造性,即科技论文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 论文的创造性是指作者应在继承前人、他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表述自己新的研究结果,探索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得到的新认识. 很多作者在选题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事先没有选题,仅仅是将以往治疗过的病例找出来,进行一下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这样的文章常常因为原始病例的观察指标不统一,各项检查不健全,得不出有突破性的结论或结论不准确.

    作者:高燕华;侯维娟;郭玉慧;周静;谭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正念训练联合娱乐疗法心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正念训练联合娱乐疗法心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80 例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简单娱乐活动. 试验组给予正念训练联合娱乐疗法,3次/w,40~60 min/次,共干预12 w. 两组均在干预前和干预12 w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和老年人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测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应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评测.结果 干预前,两组GDS 和SAS评分及SF-36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干预后,试验组 GDS 和 SAS 评分及 SF-36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正念训练联合娱乐疗法心理干预有助于养老院老年人建立新的情绪调节方式,改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俊霞;赵雅宁;张盼;刘影;刘洋;张琰;赵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宁夏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宁夏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 MS)的患病率及其组分的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 结果 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 MS 患病率为43.3%,其中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4,P=0.844);回、汉族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2 ,P=0.571). 男、女性MS的患病率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168,P=0.688).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MS组分的患病率都以高血压为著,空腹血糖升高次之. 中老年女性血脂紊乱的患病率高于男性( P<0.05 ). 结论 宁夏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MS患病率相对较高,应重视社区中老年人群MS的干预措施.

    作者:马万瑞;王志忠;刘兰;何兰杰;张金玲;丁莉;姜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社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压力状况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压力状况. 方法 运用便利抽样法抽取福州市25 个社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196例,采用社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及家属照顾者基本情况调查问卷、Zarit护理负担量表来调查家属照顾者压力情况. 结果 60%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无压力;6.2%表示不确定;33.8%有压力且个人负担感要高于角色负担感. 有压力家属照顾者中的90.9%表示其压力水平为中、重度水平,个人负担要高于角色负担,且其压力水平及个人负担与社会支持水平、患者经济来源有关. 此外,其压力水平还与家属照顾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有关;角色负担则与家属照顾者的文化程度、患者的关系质量及社会支持水平、婚姻状况有关. 结论 应加强患者及其他家属与家属照顾者之间的沟通并提供支持,尤其是对于照顾经济独立性差、社会支持水平低的患者家属,则更应该予以情感支持,减轻其身心负担.

    作者:郑旭君;郑翠红;陈楚;李华萍;郭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长春市公安干警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长春市公安干警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随机选取2010 年参加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长春市公安干警共1 076人,计算高血压的患病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长春市公安干警高血压患病率为29.9%. 高血压组中异常代谢如肥胖、高血糖和高血脂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群. 高血压的患病率受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 结论 高血压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相关,多合并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尿酸、饮酒、空腹血糖、吸烟、高盐饮食可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

    作者:王越淇;刘星星;戚潇丹;申风娟;孙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害怕跌倒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害怕跌倒( FOF)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 对照组进行所患慢性病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时间均为12 w.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跌倒自我效能、生存质量等观察指标的评价.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跌倒自我效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 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跌倒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水平,可以改善其FOF程度.

    作者:赵丹;谢韬;郭文琼;王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烧伤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老年烧伤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两家医院于2011 年1 月至2015 年2 月收治的老年烧伤患者120例,分析其临床治疗,如年龄、性别、意识状态、皮肤保护剂应用情况等,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烧伤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120例患者中发生失禁性皮炎35例(29.2%). 经分析,患者意识状况、皮肤保护剂、局部潮湿频次、低蛋白血症及是否伴有糖尿病为失禁性皮炎发生相关因素(均P<0.05). 结论 患者意识状况、皮肤保护剂、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均为失禁性皮炎发生相关因素,应注意预防.

    作者:张云;姚小燕;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残余肾功能( RRF)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 月该院行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组及低通量组,各40例. 高通量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低通量组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 个月RRF、甘油三酯(TG)、胆固醇、血磷水平. 结果 2组治疗前RRF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高通量组RRF水平显著高于低通量组(P<0.05). 2组治疗前TG、胆固醇、血磷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 个月后,高通量组TG、胆固醇、血磷显著低于低通量组,且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大分子毒素,降低血脂、血磷水平;相较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RRF的保护作用更佳.

    作者:罗国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54例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行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

    目的 探讨穿透及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手术疗效. 方法 随访该科2002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行手术治疗的53例(54眼)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角膜移植组治愈53 眼(98.15%),植片透明率(51.85%). 结论 在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角膜移植术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作者:闫东君;周鸿雁;刘鹏;张吉豫;王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社区日间康复模式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 40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20例)和对照组(20例) ,干预组给予持续6 个月的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 MRSS)于干预前、后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价康复疗效. 结果 干预6个月,干预组GWB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AN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R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社区日间康复训练能提高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提高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作者:覃小菊;雷芬芳;陈红涛;岳月娟;邓端梅;李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结直肠癌组织PDCD4、PAQR3 mRNA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 和PAQR3 mRNA表达情况,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54 例,用RT-PCR法检测结直肠标本中PDCD4和PAQR3 mRNA水平;分析PDCD4 和PAQR3 mRNA水平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 mRNA表达降低甚至不表达,表达降低率为35/54(64.8%),PDCD4 mRNA表达水平为6.84±3.60,癌旁正常组织为5.88±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癌组织中PAQR3 mRNA表达水平降低,甚至不表达,表达降低率为57.4%(31/54),PAQR3 mRNA表达水平为9.32±1.97,癌旁正常组织为8.4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者无相关性(R=0.129,P=0.532). (2)结直肠癌组织中 PD-CD4 和PAQR3 mRNA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 结论 结直肠癌中PDCD4 和PAQR3 mRNA表达下降,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DCD4 和PAQR3 mRNA水平均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

    作者:李日恒;杨瑞红;宋艳敏;贾佳;丁丽坤;郑三龙;曹永树;张爱民;胡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VEGF、 CD44 v6及p2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CD44v6及 p27 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判断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应用 S-P法,对63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28例正常胃组织进行VEGF、CD44v6及p27蛋白检测,并研究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胃癌组织中 p27 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VEGF、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高者,p27 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VEGF、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胃癌中VEGF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614 P<0.05);与CD44v6 表达呈正相关(r=0.614 P<0.05);p27的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745 P<0.05). 结论 VEGF、CD44v6 及 p27 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预示这三种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显著关系,为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元春;何静;张浩民;王峰;焦凯;佟松;赵春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P53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宫颈CIN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CIN病理学及分级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化法对45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各级宫颈组织中P53 表达水平,以正常宫颈上皮15 例作为对照. 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上皮内瘤样病变分别为0.00%、40.00%,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各分级中,P53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8.89%,47.06%. 结论 说明P53参与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在各组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田晓蕾;钟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动态监测肺癌患者血清VEGF-R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GAPDH)基因作为内参照基因,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定量方法,动态监测VEGF-R在肺癌患者化疗前、中、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33 例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的 VEGF-R 水平存在差异性,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R 表达水平随着化疗的进行逐渐降低(P<0.05);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R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低分化程度患者血清VEGF-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腺癌及其他病理其型患者明显高于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 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 VEGF-R表达水平在化疗前后存在差异性,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肺癌患者化疗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芳;黄文碧;周光群;李亚军;高晓霞;邹彦;柏玉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新辅助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顺铂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 例,均使用紫杉醇. 对照组联合顺铂静注,观察组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CA125水平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2 年生存率. 结果 治疗后1个周期开始,观察组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腹腔热灌注顺铂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刘恩令;糜若然;周玉秀;王立群;张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状腺腺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6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60例,患者均采用注入造影剂检查,通过ACQ软件选定感兴趣区,以肿瘤病灶为病例组,周围正常实质组织为对照组,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检查TTP、RT、MTT、IMAX%参数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二者相关关系. 结果 病例组TTP、RT、MTT均短于对照组(P<0.05),IMAX%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TTP、RT、MVD 与 MVD 呈负相关(r=-0.725,-0.623,-0.821,均 P=0.000),IMAX%与 MVD 呈正相关(r=0.899,P=0.000). 结论 甲状腺腺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TTP、RT、MTT、IMAX%与 MVD具有良好相关性,临床上可以用来估计或者评价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情况.

    作者:王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射频消融联合同步TACE治疗老年肝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同步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老年肝癌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152例,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 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同步TACE治疗;对照组先行TACE治疗,1~2 w后再行射频消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甲胎蛋白( AFP)水平、治疗前后肿瘤体积、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1 年和2 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AFP阳性患者中治疗前AFP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2 个月时观察组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体积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肿瘤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同步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与先行 TACE治疗相比疗效更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临床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作者:郭杰;王新娟;李素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表达与喉癌侵袭转移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变化与喉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68例喉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关系. 结果 喉癌转移组和喉癌非转移组病人血清中 VEGF含量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结论 VEGF含量检测可以作为喉癌的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客观指标,动态监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凯;刘敩;蔡郁;孙立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E-cad、nm-23、ki-67 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E-cad、nm-23、ki-67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cad、nm-23、ki-67 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比,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 E-cad、nm-23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而ki-67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间:家族史、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对 E-cad、nm-23、ki-67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E-cad、nm-23、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E-cad、nm-23、ki-67可能参与了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利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

    作者:焦俊霞;叶晓霞;赵伟志;汤代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82 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 例.对照组:通过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治疗. 观察组:通过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治疗. 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 87.80%)高于对照组( 68.29%) ( P<0.05). 化疗3 w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都高于对照组(P<0.01). 化疗3 w,观察组患者CD3+、CD4+与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 化疗3 w,观察组患者CD4+HLA-DR+、CD8+HLA-DR+、CD4+HLA-DR+/CD8+HLA-D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李超;冯志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锌指蛋白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ZBED)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 方法 50 对原发性肺癌及癌旁组织行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检测ZBED 3蛋白、mRNA的表达;12对新鲜肺癌及癌旁组织行Western印迹检测ZBED 3蛋白的表达;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与ZBED 3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显示ZBED 3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及少数细胞核,癌细胞中 ZBED 3 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Western印迹试验证实ZBED 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肺癌组织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ZBED 3在NSCLC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及组织学类型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 结论 ZBED 3在NSCLC中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

    作者:银瑞;董新伟;王铮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艾迪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GP方案化疗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GP方案化疗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 GP方案治疗. 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都高于对照组(均P<0.01 ) ,乏力、咳嗽、呼吸困难、胸痛都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治疗后,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3+CD4+、 CD16+CD56+及 CD4+/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促进化疗药物发挥良好抗癌功效,减轻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损伤程度,且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韩锐莉;王安峰;杨庚武;杨永锋;刘兵;曹晓辉;李楠;周庆祥;闫云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结肠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突变型P53和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突变型 P53 基因(TP53)和原癌基因 C-MYC 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肠腺癌作为观察组,70例管状腺瘤作为对照组,70例距肿物边缘>5 cm癌旁的结肠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 免疫组化检测 CD147、TP53和C-MYC的表达. 结果 3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差别显著. 观察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CD147和T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内瘤栓相关,CD147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D147和TP53表达呈正相关性. 结论 CD147、TP53和C-MYC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高表达,不仅促进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以促进肿瘤进展. 结肠腺癌中CD147和TP53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刘宁;缪巍;马晓明;王晓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化疗的评估及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吉奥(S-1)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对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化疗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方法 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进展期胃癌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术前和术后均按要求行SOX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只在术后按此方案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结果 两组各种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并且术后化疗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术前化疗(均P<0.05 ). 结论 SOX方案对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化疗的临床疗效尚可,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能够耐受,且术前化疗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多永胜;莫庆国;郝建军;鲁珅;卢怡;孙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碘-125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碘-125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对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 年6 月至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n=58 )和实验组( n=56 ) ,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支架置入治疗,实验组给予碘-125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第1、2、3 个月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 KPS)和吞咽困难指数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及时对症治疗;统计术后患者的生存期与存活率,并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 QLQ-C30 )和食管癌专用量表(OES-18)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1)两组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2)两组患者术后第1、2、3 个月的 KPS和吞咽困难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第2、3个月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3)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期及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术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3个月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论 碘-125 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对食管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行为能力和吞咽困难状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远期疗效不确切,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马鹏;孟存英;马莹;刘鹏飞;郝婷婷;冯义朝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单次静注盐酸羟考酮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肿物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次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或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直肠肿物切除术后急性疼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肿物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男27例,女33例,年龄60~76 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和芬太尼注射液组各30例.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 )、脉搏、血压.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 1 ~2 mg/kg、舒芬太尼 0.5 μg/kg、维库溴铵 0.1 mg/kg 诱导,术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 手术结束时给予羟考酮0.1 mg/kg(生理盐水稀释为1 mg/ml)或芬太尼1 μg/kg(生理盐水稀释为10 μg/ml). 拔管后20 min各组患者接镇痛泵行 PCIA. 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10、15、20 min分别评定OAA/S镇静分级及术后疼痛 Prince-Henry评分. 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停药到正确回答简单问题) ,记录术毕即刻、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10 min,15 min及20 min的心率、SpO2 和平均动脉压及并各时间点评定的OAA/S镇静分级及术后疼痛 Prince-Henry评分. 结果 羟考酮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芬太尼组短( P<0.05 ).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术毕即刻到拔管后20 min期间,羟考酮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趋势与芬太尼组一致. 两组均对术后急性疼痛有缓解作用,但各时间点芬太尼组Prince-Henry镇痛评分均高于羟考酮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例数较羟考酮组多(8:2);OAA/S镇静分级均低于羟考酮组,术后镇静过度例数亦较羟考酮组多;SpO2 下降幅度较羟考酮组大,SpO2≤90%发生例数较羟考酮组多,面罩吸氧后均改善. 恶心及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两组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手术结束时,单次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1 mg/kg与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相比,能更好地预防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肿物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且镇静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更小,全麻苏醒期应用更安全.

    作者:孙艳丽;柏晓漫;陈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影像参数对老年患者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影像参数对老年人群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方法 45例 L4 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及75例L4椎体退变性但未滑脱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均行腰椎影像学检查,X线上测量椎间盘高度、椎体大小、倾角、前凸角等,CT测量关节角.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 L4Ⅰ度滑脱39 例,占86.7%,Ⅱ度滑脱6 例,占13.3%,滑脱指数为( 0.18 ± 0.05). 观察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低于对照组,但椎间盘退变指数、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折射角、关节突关节角、L3~4及L4~5关节突头尾差角高于对照组( P<0.05 ).L4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是老年椎体退变性滑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老年患者L4 椎体退变性滑脱与骨质疏松相关, L4椎体滑脱的发生多受到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的影响.

    作者:唐保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唤醒试验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颅脑手术全麻患者唤醒试验质量的影响. 方法 行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5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两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唤醒前30 min 停止全麻,观察组负荷量右美托咪啶0.25 μg/kg稀释至30 ml 静脉泵注,然后以0.2 μg· kg-1· h-1维持输注;对照组以生理盐水30 ml静脉泵注. 比较两组唤醒前30 min(T1)、唤醒即刻(T2)、唤醒后5 min(T3)、唤醒试验后加深麻醉10 min(T4)时心率(HR)、平均血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唤醒时间、唤醒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和术中知晓等的情况. 结果 ①两组T2和T3时MAP、HR和BIS均较T1显著升高(P<0.01),并且观察组MAP、HR和BIS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两组唤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未出现心动过速、呛咳、躁动、头痛、术中知晓.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提高颅脑手术全麻老年患者的唤醒试验质量.

    作者:杨旺东;王超;阮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 年2 月至2014 年4 月该院收治的10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评价临床疗效,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死亡率优于对照组(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夏熙双;吴星;董瑞;栗向军;牛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就诊且随访时间≥1年的171例胸腰椎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VP组83 例和非手术组88 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后凸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后1 d PVP组和非手术组VAS评分分别为(3.07±0.53)分和(7.03±0.18)分,且PVP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年后随访分别为(2.51±0.87)分和(2.72±0.97)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PVP组和非手术组后凸矫正率和椎体高度恢复情况1 年后随访分别为(54.42±7.06)分和(55.31±11.18)分、(48.50±14.93)分和(46.53±5.74)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VP组在治疗后1 个月内出现1例骨折,3个月后4例骨折,6个月后5例骨折,1年后6例骨折,非手术组1年后1例骨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PVP组在早期缓解疼痛方面优于非手术治疗组. 在远期疗效方面,PVP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均可获得明显的疼痛缓解、矫正部分后凸、恢复部分椎体高度. 但非手术治疗组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小于PVP组,可见非手术治疗亦可以作为手术以外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晓曦;王港;高延征;高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胆石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胆石症和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53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其他手术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53为对照组,采取免疫组化法、Giemsa染色法和ELISA法检测两组不同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分析术后Hp感染相关因素. 结果 观察组免疫组化法、Giemsa染色法和ELISA法H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36,22.502,14.989,均P<0.01). 胃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残胃体/胃底、术后反流、术后3年内容易合并 Hp感染. 结论 在胃部分切除手术中,术后并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是Hp感染,因此应积极控制Hp感染,降低胆石症发生可能性.

    作者:任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的23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临床效果. 男7 例,女16 例;年龄65 ~79 岁,平均73.5 岁. 术后随访1 年以上. 采用JOA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症状进行评分. 结果 JOA评分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P<0.01 ). 结论 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鹏;王爽;孙庆;孙东;程杰;秦廷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MoCA评定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即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5~70 岁择期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每组30例,麻醉方法相同,均采用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于术前及手术后第1、3、5 天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方法评定认知功能. 结果 术后第1、3天两组的MoC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5天的MoC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手术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李艳;刘玉伶;于铁莉;宋莺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新型冰敷套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采用新型冰敷套冰敷在四肢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该科2014 年1 ~9 月收治的四肢骨折的患者102例,其中男60例,女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创伤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该科专利产品-新型冰敷套冰敷疗法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患肢疼痛肿胀、张力性水泡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患肢疼痛肿胀、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应用新型冰敷套方法冰敷可以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患肢的疼痛肿胀,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刘岩;赫子懿;顾珊菱;林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 BMD)的变化规律. 方法 依据 Gruen法将股骨假体柄侧分为7个兴趣区,并运用双能X线BMD仪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术后1 w、术后3、6个月、1年股骨假体周围BMD监测. 并将各时间段、各区BMD值与术后1 w各区BMD值进行比较. 结果 本组80髋获得术后1年的随访,手术植入假体后的3 个月假体周围BMD值开始下降,6个月内平均值可降至91.02%,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即R1、R7区) BMD下降为明显,随着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时间的延长,功能训练的增加,术后1年时人工假体周围BMD平均值又升至92.56%. 结论 双能 X线BMD仪原理( DEX)是 THA后假体周围 BMD变化的有效检查方法. 股骨侧假体近端松质骨的骨吸收及骨丢失为明显,但是远端密质骨的失骨量相对较少,近端松质骨区骨吸收程度与假体松动是否呈正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桂峰;王小林;杜伟;白亚菲;曲延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浆sRAGE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血浆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sRAGE)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方法 通过计算机联网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Pubmed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4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血浆sRAGE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文献.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经Meta分析一致性检验,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合并标准化均数差(SMD)值可信区间(CI)为-1.15,95%CI-1.62~-0.68. 结论 血浆sRAGE水平降低提示增加COPD发生的风险.

    作者:鲁俊华;于献荣;邹继华;关红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和磷脂酶CE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的易感性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 PSCA)和磷脂酶( PL) CE1 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胃溃疡的易感性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30例胃溃疡并且Hp检查为阳性的老年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按性别和年龄匹配的胃溃疡并且Hp检查为阴性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设计PSCA(rs2294008)和PLCE1(rs11599672)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采用DNA 测序分析PSCA和PLCE1基因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校正相对危险度(OR)和95%置信区间(95%CI)评价 PSCA 和 PLCE1 基因多态性与老年 Hp感染胃溃疡的易感性. 结果 ①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与rs2294008基因型CC比较,基因型为CT、TT和CT/TT的患者Hp感染危险性降低(P<0.01);③与PLCE1 rs11599672基因型AA比较,基因型为AC、CC和AC/CC的患者Hp感染危险性降低(P<0.05);④不同PSCA多态位点rs2294008和LCEl多态位点rs11599672患者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1). 结论 PSCA rs2294008基因型CC和PLCE1 rs11599672基因型AA可增加Hp感染胃溃疡易感性,并且显著降低临床预后.

    作者:卢燕;刘丽凤;曾莎;芦莉;陶惠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61 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另选30 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 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R)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PT、APTT及 TT明显延长,PLT 及 FIB 降低,DDR 则明显升高. 重症肺炎患者中,MODS 组 PT、APTT 及 TT较非MODS组明显延长,PLT及FIB低于非MODS组,DDR高于非MODS组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 P均<0.05 ). 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

    作者:林化;马春林;倪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测结果

    目的 了解本院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借助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试剂,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同时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9 种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s)、嗜肺军团菌(L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以及 Q 热立克次体(COX)观察其季节性变化.结果 1 063例老年人群中共检出阳性259例,阳性率为24.34%.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 MP、INFB、PIVs、LP与 RSV. MP的感染率高,为15.90%;而INFB感染存在季节性差异(P<0.05). 3.5%的阳性患者发生了混合感染,主要混合感染类型为MP与INFB. 结论 MP为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应重点关注MP的诊断与防治,并在INFB高发季节注意混合感染.

    作者:陈克平;高天丽;李雅;时彦;杨传坤;李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部脂肪分布差异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的分布与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及脂肪分布差异在肥胖人群OSAS发病中的机制. 方法 所有受试者行多导睡眠监测和体重指数( BMI)测量,病人据此分为肥胖 OSAS组,肥胖对照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 应用磁共振影像学( MRI)技术对三组受试者的腹部进行矢状位和轴位扫描;应用Amira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对腹部MRI进行各个层面的分析.结果 肥胖OSAS组和肥胖对照组腹部总脂肪体积大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内脏脂肪体积在肥胖OSAS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和 P<0.01),并且肥胖对照组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皮下脂肪体积在两组肥胖组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两组肥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对腹部内脏脂肪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做相关分析,发现在肥胖OSAS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腹部内脏脂肪体积与AHI呈正相关(r=0.841,P<0.001和r=0.572,P<0.05),而在肥胖对照组,未发现腹部内脏脂肪体积与AHI的相关性(r=0.222,P>0.05). 结论 腹部内脏脂肪的增多在肥胖OSAS上气道阻塞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未发生OSAS的肥胖人群,存在机体其他代偿机制以补偿肥胖引起的上气道堵塞.

    作者:张征骄;袁海波;王莹雪;刘超英;彭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检测在老年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及诱导痰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sTREM)-1 对老年人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及病情评估的意义. 方法 选取74例年龄≥60岁患者,分为肺炎组40例(其中重症肺炎15例,普通肺炎25例),非感染组(20 例),健康对照组(14 例),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留取血清及诱导痰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sTREM-1水平. 结果 ①肺炎组血清及诱导痰中 sTREM-1 水平较非感染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②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诱导痰中sTREM-1水平差异显著(P<0.05);③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血清及诱导痰sTREM-1检测诊断老年人肺炎有一定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42 ~0.978),0.939(95%CI:0.857 ~1.000),P<0.01. 结论 血清及诱导痰sTREM-1检测对于老年人肺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诱导痰中sTREM-1水平可以应用于老年人肺炎的病情评估.

    作者:张心怡;颜春松;万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噻托溴铵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老年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量18 μg,1次/d)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中重度稳定期96例COPD患者,连续3年应用噻托溴铵,每3个月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圣· 乔治呼吸问卷计分( SGRQ)评估生活质量,观察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及用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 经连续3年的治疗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噻托溴铵治疗组用药后的FEV1较基线值显著增加,FEV1增加0.26 L(P<0.01),并且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在6个月后肺功能下降趋势明显变缓. 噻托溴铵组患者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在重度治疗后的第3个月,噻托溴铵治疗组SGRQ总评分较基线低了6.85,对照组SGRQ总评分较基线低了1.14,SGRQ总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在中度患者中治疗6 个月后 SGRQ 总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率治疗组与对照组之比为0.75(95% CI 0.58~0.96;P<0.05). 在安全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噻托溴胺对于改善肺通气功能、健康状态及降低急性发作频率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长处,且耐受性良好,是目前稳定期COPD患者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东红;李方治;刘朔;王玲玲;赵广丹;陈芳芳;刘丹;王笑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对老年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BUD)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对老年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该院2012 年6 月至2014年10月接受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44 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氧疗、呼吸康复训练及辅助排痰等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500 μg联合BUD混悬液雾化吸入,分别于入院时、术前以及术后1、3个月检测患者肺功能及痰上清液炎症因子. 结果 研究组术前每分钟大通气量(MM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氧分压(PaO2)较入院前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术后1、3个月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 和IL-8 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和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 BUD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可以有效保护老年肺叶切除患者的肺功能,术后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炎症.

    作者:龚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重组抗IgE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目的 通过检测肺功能来评价重组抗 IgE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gE水平,每2 w或4 w给予IgE抗体皮下注射,检测患者肺功能(FVC、FEV1、FEV1/FVC%、MMEF75/25),评价重组抗 IgE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结果 治疗后FVC、FEV1、FEV1/FVC%,MMEF75/25 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 重组抗IgE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轻中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均有效,但轻、中、重度急性治疗效果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辛秀琴;吴艳峰;尹金值;王延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HIF-1α、IL-18、Th17和Treg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外周血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白细胞介素(IL)-18、辅助性 T细胞(Th)17 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的表达情况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COPD稳定期,且吸烟≥20年的老年(≥60岁)患者24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门诊体检肺功能健康且吸烟≥20年的老年人20 例作为对照组,肺功能正常且不吸烟的老年人30 例作为健康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法)检测所有老人外周血血清中HIF-1α和IL-18的水平进行,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老人外周血中 Th17 和 Treg 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三组血清中HIF-1α和IL-18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三组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 HIF-1α、IL-18,Th17和Treg与吸烟量呈正相关(P<0.05),HIF-1α、IL-18、Th17、Treg和Th17/Treg与FEV1/预计值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COPD 且吸烟的老年患者外周血中HIF-1α、IL-18、Th17 和Treg 水平均上升,HIF-1α、IL-18、Th17 和Treg 可能参与了COPD 持续性炎症反应的形成,吸烟可能导致并促进炎症反应加重.

    作者:林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成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3次/w,30~40 min/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方案. 观察组给予3次/w,40~60 min/次的弹力带抗阻训练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年运动情况、心功能变化,运动耐力,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心理指标及生存质量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每周运动次数、平均每次运动时间、平均每周运动总时间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等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 P<0.05 );观察组干预后抑郁严重指数、运动自我效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 P<0.05). 结论 抗阻训练治疗PCI治疗术后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杜烨;刘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3 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者,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老年查体者作为对照. 观察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每次20 mg,3次/d,6 w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并进行1年的随访. 分析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1年生存率,并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LVEF和1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为(397.55±62.88)U/L 和(71.87±9.54)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6.44±50.26)U/L 和(18.43± 5.98)U/L,且观察者治疗前血清CK和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1、2、3、4、5、6 w,观察者治疗前的 LVEF为(35.67±8.46)%,低于对照组的(60.12± 2.18)%和观察组治疗 1、2、3、4、5、6 w 的(46.21±8.18)%,(48.93±9.44)%,(51.66±8.76)%,(52.67±8.58)%,(53.45±8.72)%,(55.92± 8.22)%(P<0.05). 观察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6.34%(79/8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CK和 CK-MB 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778,-0.792,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和CK-MB水平与1年生存率亦呈负相关(r=-0.786,-0.779,P<0.05). 结论 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且与其LVEF和1年生存率均相关,可用于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

    作者:张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的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 方法 90例ACS的老年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2012年中国PCI治疗指南对术后的LDL-C达标率进行分析,并以此分为达标组40 例与未达标组50例,筛选出影响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术后3 个月 LDL-C 水平达标占44.4%. 女性、年龄、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与 ACS 患者 PCI术后LDL-C水平达标相关(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高血压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达标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LVOT)、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未达标组(P<0.05). 达标组心绞痛、再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5). 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的达标率尚不理想,多种因素影响达标率,在临床实际中需要严格规范降脂药物治疗,加强降脂管理,对提高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急救意识调查

    目的 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中老年高危人群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水平及急救意识.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3个街道抽取1 200例住户,每户确定1位居民,年龄在45岁及以上,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询问调查. 结果 共完成918 份调查问卷. 社区居民对单个脑卒中警示症状识别的比例为30.8%~75.4%;无脑卒中危险因素者、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者、既往脑卒中者能认识全部5个脑卒中警示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4.5%、16.1%、13.0%,对5个脑卒中警示症状均能识别并拨打120 的比例分别为9.7%、9.6%、9.3%;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者、既往脑卒中者与无脑卒中危险因素者比较,对单个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5个脑卒中警示症状全部认识及确定有人发生脑卒中后拨打120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社区中老年人群包括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者及既往脑卒中者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急救意识均较差.

    作者:杨娟;王健;欧书;王妮;邓芬;张杰;曹莹莹;刁泽园;高攀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4 年1月门诊收治的老年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3、6个月、1年的心力衰竭分级( NYHA分级) ,6 min步行距离 (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24,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及1年LVEF和6-MWD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NYH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及预后.

    作者:陈松;顾晓丽;余和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溶性CD40 L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

    目的 分析盐酸法舒地尔对老年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可溶性 CD40L(sCD40L)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的影响. 方法 14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73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 应用酶联免疫实验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HMGB1、sCD40 L和MCP-1的表达差别. 结果 两组治疗后显效率差别显著(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HMGB1、sCD40L和MCP-1表达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MGB1、sCD40L和MCP-1的表达,优化内环境.

    作者:侯保秋;裴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相关因子指标变化. 方法 73 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6例)和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37例). 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形态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血小板环磷酸腺苷( cAMP)、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栓烷( TX) B2、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小板三磷酰肌醇(IP)3 含量. 结果 联合组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81.01% vs 44.44%%,P<0.01). 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治疗后血小板大聚集率和cAMP水平及血小板形态学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显著升高(P<0.01),而血小板相关因子PAF、TXB2和IP3水平及血小板形态学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数(L-PLT)显著下降(P<0.01). 结论应用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TIA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杏丁?银杏达莫注射液可能通过血小板参数及相关因子改善TIA患者病情.

    作者:李清华;包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的表达及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的表达及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到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研究组) ,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 ,测量所有入选者血清IL-6 水平,并观察其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型(CE)血清 IL-6 水平高,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AT),然后为不明原因型(SUD),少的为小动脉型(SA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 P<0.05);OCSP 分型:IL-6水平高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型(POCI),然后为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少为腔隙性梗死型(LACI),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水平会出现改变,且不同TOAST分型和OCSP分型表达水平不同.

    作者:李玉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唑来膦酸联合骨松宝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的疗效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松宝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90 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均给予维生素D、钙剂,同时采用轻度按摩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及骨松宝胶囊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t值、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及日常活动功能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高于对照组(57.78%) (P<0.05).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1.97±0.65)〕分低于对照组〔(3.35±1.12)〕分(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标准心理组分、标准生理组分等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松宝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征慢性腰背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张长成;杨国志;李振武;尹锐峰;李志安;裴飞舟;冯志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健肾灵胶囊治疗高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健肾灵胶囊对高原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Cr)水平的干预作用及疗效. 方法 将99例高原老年DN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健肾灵胶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健肾灵胶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为3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DN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hs-CRP、Malb、Cr的水平. 结果 临床症候总效率治疗组88%,对照组74%,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健肾灵胶囊可降低高海拔地区DN患者hs-CRP、Cr和Malb的水平,且可明显减轻DN患者的症状,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乜国雁;王花;张萍;张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原地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远期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114 例 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例)和老年组(54例). 结果 中青年组、老年组男性患者都明显多于女性(P<0.05). 中青年组吸烟者明显高于老年组,但糖尿病症状却相反(P<0.01). 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典型的胸痛症状没有明显区别,但出现肺部啰音(61.1%)、呼吸困难(51.9%)和休克(33.3%)等症状. 高原地区所有AMI患者出院死亡率为21.9%,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16.7%和35.2%,并且老年组和中青年组静脉溶栓治疗明显改善远期预后( P<0.01). 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贫血、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eGFR)、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药物保守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等12个指标,其中糖尿病、贫血、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药物保守治疗和eGFR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静脉溶栓治疗是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老年AMI患者临床表不典型,往往存在其他不典型并发症,但静脉溶栓治疗仍可以有效改善其远期预后.

    作者:赵玉娟;郭秀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氨溴索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氨溴索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87 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及降糖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 w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临床症状等指标的变化差异. 结果 研究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病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 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IL)-6、降钙素原( PCT)值差异不显著( P>0.05 ) ,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0.05 ) ,研究组较对照组好转更加显著( P<0.05 ).治疗1 w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氨溴索辅助治疗能够尽快地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冯少丹;江勇;郭平清;吴子瑜;林思铭;林志鸿;蔺佩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及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改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 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TNF-α、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唐振媚;林芳;侯宇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益气健脾补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补肾法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2例确诊 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健脾补肾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8 w,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及肾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C反应蛋白( 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肾功能: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NDBD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益气健脾补肾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有助于缓解DN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邓彩春;曾翠青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人糖耐量受损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老年人糖耐量受损( IGF)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 选取年龄>60岁,Leeds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12分,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60例( IGT组) ,2型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70 例( DM组) ,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多数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或麻木样疼痛,部分为自发性痛或触摸痛;疼痛部位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常见,其次为单神经分布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组患者双侧跟腱反射消失、大足趾振动觉减退、腓肠神经传导异常、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的比例较高(P<0.05),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DM 组比较,IGT组的患者双侧跟腱反射消失、大足趾振动觉减退、腓肠神经传导异常的比例较低( P<0.05 ) ,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人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重要特点是符合周围神经分布的异常疼痛,以远端对称性感觉或运动性多神经病变常见,其次是单神经病变,常有跟腱反射消失与大足趾振动觉减退等神经系统体征,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皮肤交感反应异常是早期电生理指标. 肥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影响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叶励超;蔡若蔚;黄银辉;林若庭;陈雅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研究平均血小板体积和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237 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和非冠心病组.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至少1根血管狭窄>50%,所有的冠脉造影图像是由两个医生(双盲情况下)完成. 对所有入选患者测量其平均血小板体积. 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增高(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非冠心病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与冠心病的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解飞;吴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CHF)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2例老年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予以CHF标准治疗联合比索洛尔,观察组予以CHF标准治疗联合卡维地洛,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标、心功能、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反应( FMD)的变化、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FMD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 结论 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功能,尤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华;周志宏;陆士娟;黄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 观察联合运用前列地尔、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老年2 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 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治疗3 w.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 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 、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 TCSS)水平变化,评价患者临床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神经病变情况(TC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较轻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能够显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侯瑞华;吕麦扣;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就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老年就诊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方法 175 例门诊检查的无高血压老年就诊人群,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结果 与理想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例数均比较高(P<0.05). 理想血压组硬斑例数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少;正常高值组软斑例数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少,差异显著(P<0.05). 颈部斑块组年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明显高于颈部无斑块组,而血清脂联素( APN)低于颈部无斑块组(P<0.05). 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年龄、糖尿病史、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 APN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 P<0.05 ). 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卓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HG)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水平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初次发生STEMI并在起病12 h内成功接受直接 PCI治疗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348例,按入院即刻血糖( SG)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 SG<7.0 mmol/L);血糖升高组(7.0 mmol/L≤SG≤11.1 mmol/L);高血糖组( SG>11.1 mmol/L). 比较3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术后动态追踪观察三组患者随访12 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入院SG越高,术后2 h ST段回落(STR)良好比例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2 ~3 级比例越低( 71.4% vs 54.6% vs 46.3%, P<0.01;75.0% vs 56.3% vs 48.2%, P<0.01 );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峰值越高〔( 186.3 ± 86.7)mmol/L vs(222.6±79.7)mmol/L vs (265.8±77.9)mmol/L,P<0.01〕;并且术后7 ~10 d 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52.6±7.3)% vs (50.9±5.8)% vs (48.9±5.3)%,P<0.01〕. 术后随访12 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3 组患者累积无 MACE 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 vs 85.9% vs 76.3%,Log rank 7.355,P=0.02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后,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 SHG 是老年 STEMI患者直接 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高血糖组患者较正常血糖组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5.811 倍(RR=5.811,P<0.01). 结论 老年 STEMI患者并发SHG会导致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李韶南;李广镰;罗义;潘宜智;曾冲;刘震;雷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绝经阶段女性脱氢表雄酮和雌二醇及血清睾酮的表达及与脂糖代谢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不同绝经期阶段女性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血清睾酮(T)的表达及与脂糖代谢的关系. 方法 抽取该院妇产科2012年6月至2014 年1月常规体检妇女150例,根据是否绝经及绝经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A组35例、观察B组29例、观察C组27例、观察D组29例,检测研究对象DHEA、E2、T以及脂糖代谢指标,分析其表达与脂糖代谢的关系. 结果 五组间 DHEA、E2、T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在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FBG)在五组间差异显著(P<0.05). DHEA与TC、TG、LDL-C、FBG呈负相关(P<0.05);E2 与 TC、LDL-C、FBG呈正相关(P<0.05);T与TC、HDL-C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女性绝经后产生了胰岛素抵抗,DHEA、E2、T与脂糖指标呈协同或者拮抗关系.

    作者:苗卉;苗聪秀;李娜;关素萍;孙文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剂量多奈哌齐与美金刚合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奈哌齐和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136例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采用小剂量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小剂量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MMSE、ADL、NPI评分分别为18.5 ±2.9、35.0 ±6.4 和13.4 ±5.0,治疗后分别为23.95 ±4.76、17.24±4.57和24.61±9.24;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MSE、ADL、NPI评分分别为18.4±3.0、34.9±7.2 和13.5±4.9,治疗后分别为18.86±5.21、26.74± 5.12和19.74 ±8.96. 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ADL和NPI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 MMSE、ADL、NP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IBIC-Plus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另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AD效果好,临床不良反应少.

    作者:俞厚明;俞一超;张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VCIND(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证候要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型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 方法 采用大样本筛查的方法,利用神经心理学量表,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2012 年12 月至2013 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的400例VCIND患者进行筛查. 结果 400例VCIND的患者中,脾肾亏虚证、痰浊蒙窍证在 VCIND 7种单一证型中所占比例高.复合证型中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型所占比例高. 对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复合证型与神经心理量表的研究显示,患者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各分项得分中分数比例较低的前三位是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 结论 VCIND患者以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候所占比例大;通过对证候要素与神经心理量表MMSE量表各个认知域的分析,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复合证型患者在计算力方面损害较为严重.

    作者:汝智娟;刘聪;黎明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 方法 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现有文献,NLP分析方法进行关于AD文献挖掘. ②Gene Ontology(GO)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基因功能分类. ③Pathway分析方法统计基因在每个 Pathway中的富集程度. ④基因网络分析方法将上述三种结果整合为基因间的相互关系网络,并筛选出AD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中的枢纽基因( Hub基因). 结果 与AD发生发展相关的文献和基因分别为8 900篇和898个,绘制与AD发生发展有关的相关基因的生物信号网络,发现AD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到14种生物学过程、12种细胞的组成和25个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P<0.01),执行9种生物分子功能,并与24种疾病(P<0.01)的发生发展有关. 研究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发现, PIK3CG等21个为AD相关基因网络中连接程度高的21个基因(P<0.05),即Hub基因. 结论 文献挖掘得到的相关信号通路(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信号通路)及Hub基因(PIK3CG、CBL)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高慧丽;王笑寒;李燕飞;段冉冉;滕军放;彭涛;贾延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抽取该院2012 年6 月到2014 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张东方;张锦;李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出血性脑卒中对老年虚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病对老年虚弱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 选择77例65岁以上出血性脑卒中病例并随访病后30 d预后.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124例,作为对照组. 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 结果 预后组的躯体虚弱指数和精神虚弱指数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603和0.37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患病、被照护满意度与老年人躯体虚弱指数有关. 出血脑卒中患病、既往工作性质、经济状况满意度、被照护满意度与老年人精神虚弱指数有关. 结论 出血性脑卒中分别是老年人的躯体虚弱指数、精神虚弱指数的独立危险影响因子,虚弱指数可成为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新方法.

    作者:左群;蔡耘;陈首英;刘辉;王德超;梁广路;李翠;刘芳;石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来该院心内科治疗的84 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56例)和非冠心病组(28例),检测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并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评分结果分析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结果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冠心病组患者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睾酮(T)水平明显升高,E2/T降低(P<0.05);冠心病组患者中,单支病变组中E2/T显著高于其他病变组,冠脉病变评分1~5分组E2/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结论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E2水平下降,T水平升高,E2/T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可预测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周云;朱小莉;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快速识别

    目的 探讨不典型表现心肌梗死( MI)在急诊的快速识别.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急诊急救的52例不典型表现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等临床病例资料,旨在指导急诊早期识别不典型表现MI,并给予及时的急救处理,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结果 52例患者均无典型胸痛. 首发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16例(30.77%),其中呼吸困难6例,哮喘8例,发绀2例;首发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17例(32.69%),其中上腹疼痛11 例,恶心、呕吐、腹泻3 例,下腹剧痛2 例,呕血、黑便1 例;首发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11 例(21.15%),其中晕厥5 例,牙痛、头颈部疼痛、下颌部酸2 例 ,烦躁、意识模糊3 例,左侧肢体无力1 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系统症状8 例(15.38%),其中颈项痛2例,左肩及左上肢疼痛5例,右肩胛区痛1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反复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进一步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MI(AMI). 所有患者均获得抢救治疗,46例病情好转后护送入心血管内科监护室继续治疗,其中22例42.31%终痊愈,24 例(46.15%)好转,6例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对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应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对存在有冠心病病史、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意识模糊等症状患者要早期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在短的时间内及时恰当的急诊处理能减少心肌受损,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洪德瑞;张春德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