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国雁;王花;张萍;张朝霞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及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改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 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TNF-α、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唐振媚;林芳;侯宇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颅脑手术全麻患者唤醒试验质量的影响. 方法 行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5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两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唤醒前30 min 停止全麻,观察组负荷量右美托咪啶0.25 μg/kg稀释至30 ml 静脉泵注,然后以0.2 μg· kg-1· h-1维持输注;对照组以生理盐水30 ml静脉泵注. 比较两组唤醒前30 min(T1)、唤醒即刻(T2)、唤醒后5 min(T3)、唤醒试验后加深麻醉10 min(T4)时心率(HR)、平均血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唤醒时间、唤醒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和术中知晓等的情况. 结果 ①两组T2和T3时MAP、HR和BIS均较T1显著升高(P<0.01),并且观察组MAP、HR和BIS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两组唤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未出现心动过速、呛咳、躁动、头痛、术中知晓.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提高颅脑手术全麻老年患者的唤醒试验质量.
作者:杨旺东;王超;阮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表现心肌梗死( MI)在急诊的快速识别.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急诊急救的52例不典型表现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等临床病例资料,旨在指导急诊早期识别不典型表现MI,并给予及时的急救处理,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结果 52例患者均无典型胸痛. 首发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16例(30.77%),其中呼吸困难6例,哮喘8例,发绀2例;首发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17例(32.69%),其中上腹疼痛11 例,恶心、呕吐、腹泻3 例,下腹剧痛2 例,呕血、黑便1 例;首发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11 例(21.15%),其中晕厥5 例,牙痛、头颈部疼痛、下颌部酸2 例 ,烦躁、意识模糊3 例,左侧肢体无力1 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系统症状8 例(15.38%),其中颈项痛2例,左肩及左上肢疼痛5例,右肩胛区痛1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反复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进一步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MI(AMI). 所有患者均获得抢救治疗,46例病情好转后护送入心血管内科监护室继续治疗,其中22例42.31%终痊愈,24 例(46.15%)好转,6例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对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应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对存在有冠心病病史、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意识模糊等症状患者要早期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在短的时间内及时恰当的急诊处理能减少心肌受损,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洪德瑞;张春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宫颈CIN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CIN病理学及分级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化法对45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各级宫颈组织中P53 表达水平,以正常宫颈上皮15 例作为对照. 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上皮内瘤样病变分别为0.00%、40.00%,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各分级中,P53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8.89%,47.06%. 结论 说明P53参与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在各组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田晓蕾;钟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糖耐量受损( IGF)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 选取年龄>60岁,Leeds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12分,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60例( IGT组) ,2型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70 例( DM组) ,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多数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或麻木样疼痛,部分为自发性痛或触摸痛;疼痛部位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常见,其次为单神经分布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组患者双侧跟腱反射消失、大足趾振动觉减退、腓肠神经传导异常、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的比例较高(P<0.05),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DM 组比较,IGT组的患者双侧跟腱反射消失、大足趾振动觉减退、腓肠神经传导异常的比例较低( P<0.05 ) ,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人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重要特点是符合周围神经分布的异常疼痛,以远端对称性感觉或运动性多神经病变常见,其次是单神经病变,常有跟腱反射消失与大足趾振动觉减退等神经系统体征,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皮肤交感反应异常是早期电生理指标. 肥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影响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叶励超;蔡若蔚;黄银辉;林若庭;陈雅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心肌梗死( MI)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40岁以上人群中MI的发病率约为40%〔1〕. 大量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都表明间充质干细胞( MSC)可以有效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脏功能〔2,3〕,MSC移植治疗MI有很好的临床前景. M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对改善心室重构有重要.本文主要对MSC表达的免疫调控分子Toll样受体( TLRs)在治疗M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超君;杨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异甘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异甘草素对 XO的抑制作用和失活动力学,研究异甘草素对高尿酸小鼠尿酸(B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及 XO 活性的影响. 结果 异甘草素对 XO 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19.32±2.23)μmol/L〕,失活动力学分析木犀草素能够快速抑制XO的活性,此外异甘草素能够明显的降低高尿酸小鼠BUA、Cr和BUN含量及XO活性(Pc<0.05,Pb<0.01). 结论 异甘草素作为一种XO抑制剂,能够快速诱导了XO活性的降低和 BUA、Cr和 BUN含量的降低,对调节患者尿酸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为临床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瑞城;钟良宝;梁海琴;周桔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CD44v6及 p27 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判断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应用 S-P法,对63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28例正常胃组织进行VEGF、CD44v6及p27蛋白检测,并研究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胃癌组织中 p27 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VEGF、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高者,p27 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VEGF、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胃癌中VEGF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614 P<0.05);与CD44v6 表达呈正相关(r=0.614 P<0.05);p27的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745 P<0.05). 结论 VEGF、CD44v6 及 p27 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预示这三种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显著关系,为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元春;何静;张浩民;王峰;焦凯;佟松;赵春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体外观察没食子酸对人宫颈癌Hela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 Hela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作用为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以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 不同浓度没食子酸作用Hela细胞24 h增殖抑制显著(P<0.05),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诱导Hela细胞凋亡、上调p53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P<0.05). 结论 没食子酸可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细胞的基因调控有关.
作者:罗强;任鸿;孙黎;郭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不仅危害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而且由于面部形态的改变也影响心理健康. 本研究调查65~74岁城乡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10年绵阳市在游仙区、涪城区及江油市3个区(市)各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 ,每个居委会(村)抽取65~74岁组调查对象40人,为保证足够的有效样本量,避免因故不能检查或废卷,抽样时增加10%的样本量共抽取755人,城市338人,农村417人.
作者:郭洪菊;周云;王娟;李晓涛;徐柄权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升主动脉套扎法建立兔压力负荷过重型慢性心力衰竭( CHF)模型,观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兔 CHF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同时比较多部位刺激是否较单部位刺激更为有效和安全. 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升主动脉根部缩窄建立兔 CHF模型,根据心脏收缩调节( CCM)电极放置部位随机分为单部位刺激组、双部位刺激组和三部位刺激组. 三组均每天刺激6 h,连续刺激7 d. 于刺激前后采用无创心脏超声(UCG)检测心功能、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 结果 CCM 刺激前三组超声心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CCM刺激7 d以后,三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较刺激前均明显下降,三部位刺激组和双部位刺激组LVESD、LVEDD下降程度较单部位明显(P<0.05),三部位刺激组与双部位刺激组下降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 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均明显升高,双部位及三部位刺激组升高较单部位更加明显( P<0.05 ) ,双部位与三部位升高程度未见明显差异( P>0.05 ).CCM刺激前血浆BNP水平三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 CCM刺激7 d后血浆BNP水平双部位刺激组、三部位刺激组降低程度较单部位刺激组明显(P<0.05),三部位与双部位刺激组相比降低程度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 结论 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增加CHF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两部位刺激与三部位刺激较单部位刺激可更好地改善心功能,两部位同时刺激与三部位同时刺激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秦晨;齐晓勇;李英肖;党懿;宁彬;刘惠良;张飞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穿透及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手术疗效. 方法 随访该科2002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行手术治疗的53例(54眼)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角膜移植组治愈53 眼(98.15%),植片透明率(51.85%). 结论 在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角膜移植术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作者:闫东君;周鸿雁;刘鹏;张吉豫;王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CHF)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2例老年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予以CHF标准治疗联合比索洛尔,观察组予以CHF标准治疗联合卡维地洛,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标、心功能、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反应( FMD)的变化、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FMD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 结论 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功能,尤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华;周志宏;陆士娟;黄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来该院心内科治疗的84 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56例)和非冠心病组(28例),检测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并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评分结果分析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结果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冠心病组患者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睾酮(T)水平明显升高,E2/T降低(P<0.05);冠心病组患者中,单支病变组中E2/T显著高于其他病变组,冠脉病变评分1~5分组E2/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结论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E2水平下降,T水平升高,E2/T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可预测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周云;朱小莉;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前研究中常见的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 IL)-6、IL-1、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C超敏反应蛋白( CRP) ,有关炎症标志物对身体功能、运动能力、身体力量和体育锻炼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老年人. 年龄伴随着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的降低,终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能终导致独立活动能力降低. 炎症标志物(尤其是TNF-α、IL-6、Il-1β和CRP)与老年人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关. 促炎症细胞因子已经证实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1〕. 横断面和纵向研究都已显示促炎症细胞因子和CRP与骨骼肌体积、力量、肥胖症、身体功能和残疾相关. 本文试图将炎症因子浓度增加对身体力量和身体功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孙景权;上官若男;黄文英;叶建平;谢敏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的表达及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到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研究组) ,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 ,测量所有入选者血清IL-6 水平,并观察其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型(CE)血清 IL-6 水平高,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AT),然后为不明原因型(SUD),少的为小动脉型(SA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 P<0.05);OCSP 分型:IL-6水平高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型(POCI),然后为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少为腔隙性梗死型(LACI),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水平会出现改变,且不同TOAST分型和OCSP分型表达水平不同.
作者:李玉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6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60例,患者均采用注入造影剂检查,通过ACQ软件选定感兴趣区,以肿瘤病灶为病例组,周围正常实质组织为对照组,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检查TTP、RT、MTT、IMAX%参数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二者相关关系. 结果 病例组TTP、RT、MTT均短于对照组(P<0.05),IMAX%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TTP、RT、MVD 与 MVD 呈负相关(r=-0.725,-0.623,-0.821,均 P=0.000),IMAX%与 MVD 呈正相关(r=0.899,P=0.000). 结论 甲状腺腺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TTP、RT、MTT、IMAX%与 MVD具有良好相关性,临床上可以用来估计或者评价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情况.
作者:王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同绝经期阶段女性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血清睾酮(T)的表达及与脂糖代谢的关系. 方法 抽取该院妇产科2012年6月至2014 年1月常规体检妇女150例,根据是否绝经及绝经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A组35例、观察B组29例、观察C组27例、观察D组29例,检测研究对象DHEA、E2、T以及脂糖代谢指标,分析其表达与脂糖代谢的关系. 结果 五组间 DHEA、E2、T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在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FBG)在五组间差异显著(P<0.05). DHEA与TC、TG、LDL-C、FBG呈负相关(P<0.05);E2 与 TC、LDL-C、FBG呈正相关(P<0.05);T与TC、HDL-C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女性绝经后产生了胰岛素抵抗,DHEA、E2、T与脂糖指标呈协同或者拮抗关系.
作者:苗卉;苗聪秀;李娜;关素萍;孙文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松宝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90 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均给予维生素D、钙剂,同时采用轻度按摩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及骨松宝胶囊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t值、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及日常活动功能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高于对照组(57.78%) (P<0.05).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1.97±0.65)〕分低于对照组〔(3.35±1.12)〕分(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标准心理组分、标准生理组分等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松宝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征慢性腰背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张长成;杨国志;李振武;尹锐峰;李志安;裴飞舟;冯志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就诊且随访时间≥1年的171例胸腰椎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VP组83 例和非手术组88 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后凸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后1 d PVP组和非手术组VAS评分分别为(3.07±0.53)分和(7.03±0.18)分,且PVP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年后随访分别为(2.51±0.87)分和(2.72±0.97)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PVP组和非手术组后凸矫正率和椎体高度恢复情况1 年后随访分别为(54.42±7.06)分和(55.31±11.18)分、(48.50±14.93)分和(46.53±5.74)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VP组在治疗后1 个月内出现1例骨折,3个月后4例骨折,6个月后5例骨折,1年后6例骨折,非手术组1年后1例骨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PVP组在早期缓解疼痛方面优于非手术治疗组. 在远期疗效方面,PVP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均可获得明显的疼痛缓解、矫正部分后凸、恢复部分椎体高度. 但非手术治疗组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小于PVP组,可见非手术治疗亦可以作为手术以外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晓曦;王港;高延征;高坤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