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血磷脂酸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

乌日娜;杨敬平;徐喜媛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 细胞存活率, 血管平滑肌增殖, 生物学特性, 细胞调亡, 缺氧条件, 关系研究, 肺部疾病, 肺疾病, 综述, 信号, 心肌, 文献
摘要: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磷脂,可转导信号。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 LPA具有促进细胞存活作用,即抗细胞调亡,表现在缺氧条件下增加心肌细胞存活率[1],参与血管平滑肌增殖等[2], LPA与心、脑、肺疾病相关,本文就LPA生物学特性及肺部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筛查问卷与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方法使用统一问卷对体检中心483例体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慢阻肺组得分较非慢阻肺组高(P<0.01)。问卷得分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1)。以17分为截断点时,问卷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正确诊断指数、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3%、71.3%、28.7%、2.7%、73.3%、0.69、3.39、0.04。 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19,本人群佳截断点为19.5分。慢阻肺总患病率为7.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P<0.01),随年龄增大慢阻肺患病率增大。性别、年龄、吸烟、BMI、学历与患慢阻肺危险性因素有关。结论慢阻肺筛查问卷可以用来初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

    作者:刘妍;邓笑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效果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90例接受治疗的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加以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以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中具有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

    作者:丁明霞;卢丹;常媛媛;许承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气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 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258例肺癌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病例进行EBUS-TBNA检查结果。结果2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检查,234例通过EBUS-TBNA获得病理学证据(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93例,小细胞癌48例),22例获取阴性结果,该22个阴性病例通过胸腔镜、纵隔镜或手术等方法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淋巴结转移癌敏感性90.70%,特异性100%。结论 EBUS-TBNA是判断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病变性质的有效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雍雅智;柯明耀;吴雪梅;罗炳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治疗的73例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持续的常规吸氧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 d、3 d、5 d、10 d后的PH、PaCO2、PaO2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特征变化包括心率( HR)、呼吸频率( RR)、平均动脉压( MAP)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不同时间的pH、PaCO2、PaO2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 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5.6%(32/37)显著优于对照组,58.3%(21/36),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较好的改善呼吸衰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孙晓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NF-α、sTREM-1、IL-6、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6例慢阻肺伴肺炎和30例慢阻肺不伴肺炎患者,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sTREM-1、IL-6、PCT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确定四种细胞炎性因子诊断慢阻肺伴肺炎的临界值,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及诊断效能。结果慢阻肺疾病进展中TNF-α、sTREM-1、IL-6、PCT存在升高,并且肺炎患者高于未伴肺炎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伴肺炎患者中,加重期和缓解期的TNF-α、sTREM-1、IL-6、PC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加重期TNF-α、sTREM-1、PCT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肺炎患者中,加重期和缓解期TNF-α、sTREM-1、IL-6、PCT表达水平均高于未伴肺炎患者中其相应的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TNF-α、sTREM-1诊断COPD伴肺炎的临界值依次为124.54 ng/L、118.76 ng/mL,敏感性依次为89.5%、91.4%,特异性依次为92.6%、89.3%;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提示TNF-α的诊断效能和sTREM-1接近。结论血清中TNF-α、sTREM-1水平测定有助于慢阻肺伴肺炎的临床诊断。

    作者:廖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3例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133例患者中痰培养样品出现阳性有62例,阳性率为46.6%,并从中分离得到82株菌株,且革兰阴性菌占85.4%(70/82),革兰阳性菌占11.0%(9/82),真菌占3.7%(3/82)。所有病原菌种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6.6%(30/82)。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5.9%(13/82),流感嗜血菌占12.2%(10/82)。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多种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50%,显示较强的耐药能力。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且普遍耐药性较强。

    作者:陈效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癌术后骨骼肌转移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大约5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转移。肺癌常见转移部位为脑(10%)、骨(7%)、肝(5%)及肾上腺(3%)[1,2]。虽然骨骼肌占人体总体重的接近50%,但肿瘤发生骨骼肌转移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肺癌术后骨骼肌转移病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了解肺癌骨骼肌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

    作者:张佳;张靖;崔晓海;李刚;许峰;李晓军;张云锋;王健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4例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的动态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影像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分析由细菌学或病理证实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14例,经2-4次X线摄影及2-3次计算机体层摄影影像图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随访观察时间1~12个月,平均4.3个月。肺实变病灶12例,病灶范围消散50%以上6例,消散50%以下4例,无变化1例,肺实变范围增大1例。空洞12例,完全闭合1例,空洞缩小10例,空洞融合成大空洞1例。结节病灶14例,结节病灶数量消散50%以上5例,消散小于50%,大于1%7例,结节数量无变化1例,结节数量增多1例。结论 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影像表现多为实变、空洞、结节灶;结合临床病史、不同时期影像表现的特点,大部分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伍国伟;黄葵;孙华平;苏凌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阿托伐他汀在慢阻肺患者不同治疗阶段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慢阻肺气道重构的机制及阿托伐他汀在慢阻肺气道重构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保护性作用。方法8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急性加重期40例和稳定期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 mg/d,睡前一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个月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前TGF-β1水平急性加重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2、4、6个月后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TGF-β1水平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了慢阻肺的气道重构,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清TGF-β1表达,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减缓气道重构。

    作者:李成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咳嗽、胸闷、皮下结节、肺部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退休护士。因“咳嗽伴皮下结节3月余,发热10天”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少量白粘痰;伴劳力后胸闷气促、休息后可减缓;发现四肢(上臂、膝盖)皮下结节,不痛不痒、无皮肤破溃,少许盗汗,无咯血、胸痛、心悸、少尿、下肢浮肿,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关节肿痛、皮疹。查血常规、CRP正常。胸部增强CT示“两肺斑片影,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0天前出现发热,体温夜间高38℃,伴畏寒,咳嗽、皮下结节同前.血常规:WBC 13.69?109/L,N 89.5%,Hb 142 g/L,PLT 216?109/L,CRP 12 mg/L,胸部CT示“两肺感染伴右中肺部分实变,左上肺胸膜下小结节,右肺门增大,纵隔内数枚淋巴结”(图1),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后发热缓解,咳嗽无好转。拟“肺部阴影”收入院。病程中,胃纳尚可,二便正常,无体重减轻。追问病史,患者近3年出现劳力后胸闷气促,逐渐加重。有桥本甲状腺炎、甲减史,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鼻窦炎;否认结核病史。

    作者:张海琴;程齐俭;万欢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研究现状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理论上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有时在临床实践中哮喘和慢阻肺却难以明确区分开来。2014年GOLD 科学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专家共识根据现有的文献和共识进行详细回顾,该文件将哮喘和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ACOS)作为一个独立章节进行了论述。

    作者:彭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及CT影像学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患者的肺功能与螺旋CT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0例临床诊断IPF患者的肺功能和螺旋CT检查结果。入选的所有病例均在1周之内行肺功能测定和胸部CT扫描。结果螺旋CT的磨玻璃样密度影与一秒末用力呼气率( FEV1/FVC)有负相关性(轻度);弥漫性线网状阴影与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和一氧化碳弥散率( DLco/VA)有显著负相关性;蜂窝影与FVC、FEV1、TLC、DLco和DLco/VA均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不同程度的IPF患者肺功能参数与螺旋CT影像学征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于提高临床工作中IPF检出率及预测IPF的进展、预后及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宁;陈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细胞质胸苷激酶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 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的相关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血清TK 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癌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就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EA,CYFRA21-1,NSE进行比较。结果 TK 1在63例肺癌中的表达与吸烟史、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不相关(分别为χ2=0.127,χ2=0.090,χ2=3.937,P>0.05),但与患者病理学类型有相关性(χ2=7.549,P<0.05)。 TK 1,CEA,CYFRA21-1,NSE 敏感性分别为74.60%(47/63),39.68%(25/63),57.14%(36/63),28.57%(18/63),特异性分别为23.58%(25/106),79.25%(84/106),58.49%(62/106),77.35%(82/106)。结论 TK1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组织中存在差异,且其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较CEA、CYFRA21-1、NSE高。

    作者:黄锐;叶元滋;陈梅莉;金蒙蒙;张妍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与血浆PEDF及VE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 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 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 blood flow, BF)、血容量( blood volume, 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 MT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l, 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 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 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魏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汽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加深对汽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的认识。方法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汽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资料,结合万方数据库发表的相关10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出现咳嗽,9例伴有气促,7例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患者胸部X片或CT出现斑块状、磨玻璃样、铺路石样、实变或结节影等改变。11例均予以抗感染治疗,2例予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2例予手术切除治疗,6例患者予以激素治疗。10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死亡。结论外源性类脂性肺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我们应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误诊。

    作者:涂容芳;张秀峰;何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辖区结核病患者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及其L型( MTB-L)的耐药状况,探讨MTB-L感染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的960例患者(初治916例,复治44例)痰液标本,对其中涂片染色阳性的468例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四种一线药物药敏试验,比较MTB和MTB-L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MTB-L和MTB对四种一线药物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不同;MTB-L初治始耐药率显著高于MTB初治始耐药率(46.7% vs 22.4%, P<0.05);MTB-L复治耐药率略高于MTB复治耐药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 vs 33.3%, P>0.05)。结论 MTB-L感染可能与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改变和耐药率增高有关,加强MTB-L感染监测和耐药分析是当前结核病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作者:杨小猛;赵丹;陈倩瑜;秦道新;殷玲丽;杜丽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及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 AB)的耐药性,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1年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资料,作为干预前组;2012年实施干预措施并收集相关资料,监测三年内AB耐药性的变迁,比较干预措施前后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DRAB)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三年共检查AB感染患者332例,3年内庆大霉素( GM)、阿米卡星( AK)、米诺环素( MH)耐药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SCF)、亚胺培南(IPM)、美洛培南(MEM)耐药率先显著升高,后显著下降,哌拉西林(PIP)、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复方新诺明(SXT)、左氧氟沙星(LEV)耐药率变化没有显著差异。2011年与2010年比较,AB、MDRAB、PDRAB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与2011年比较,AB、MDRAB、PDRAB感染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ICU内能通过干预措施能影响AB耐药率的变迁,并能降低AB感染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梁大胜;杜正隆;石齐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腺肽治疗难治性肺结核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胸腺肽配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100例难治性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3AHPaLfxZPto/18DLfxPto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胸腺肽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胸腺肽配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痰菌的阴转,促进肺部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新进展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是临床各科棘手的急危重症,是破坏性极大的肺损伤综合征。机械通气可争取时间对引起ARDS的特殊病因进行治疗。但传统的正压通气可引起严重机械通气相关性并发症也同样增加了ARDS的病死率。近年来,为进一步避免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以及减少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VALI ),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及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ARDS呼吸支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 ALI/ARDS 进行机械通气的通气策略在临床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瑶;郭述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