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杨如玉;段丽娟;杜朝阳
老年尿失禁( UI)患病率为15%~33.38%。因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又称为“社交癌”。目前其分类方法尚未完全统一。临床常见的是压力性、急迫性和混合性UI。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和非药物疗法3大类。其中非药物疗法是老年UI的基础治疗措施,它能改善多数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也是手术和药物治疗必要的辅助措施。本文就老年UI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跃华;何桂香;李艳群;刘幼硕;蹇在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FFR)为金标准,预测320排动态容积CT(320CT)结合ECT评价FFR<0.75的准确性。方法连续入选临床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且冠脉320CT提示前降支(LAD)单支病变的老年患者72例,行ECT静息和运动负荷试验检查,二者结合与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比较,评价其预测FFR<0.75的价值。结果320CT示LAD狭窄超过50%联合ECT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95%;以320CT示LAD狭窄超过75%联合ECT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5%。结论当病变局限在LAD时,联合ECT和320排CT对预测LAD病变的功能学有较大价值,以320CT示狭窄超过50%为阳性标准时预测价值更高。
作者:朱可;付强;吴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2A(5-HT2A)受体动态表达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24只、正常给药组(LEV)24只、癫痫模型组(Li-PILO)30只、癫痫给药组(Li-PILO+LEV)30只,分别给予 LEV组和Li-PILD+LEV组大鼠LEV 200 mg/kg 1次/d灌胃,连续28 d。采用RT-PCR方法分别在第7、14、28天动态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5-HT2A受体的表达, 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结果 LEV与NS组5-HT2A受体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NS组比较,Li-PILO组在第7天时表达水平降低,且随时间延长降低水平越明显,即在第14、28天5-HT2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i-PILO型组比较,Li-PI-LO+LEV组5-HT2A受体在第7、14、28天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Li-PILO组比较,Li-PILO+LEV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LEV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通过上调5HT-2A受体的表达有关,其在抗癫痫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
作者:聂磊;张涛;王海燕;邹艳红;王影;李春玉;王禹;迟瑛娇;赵塔娜;赵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 CHD)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高龄(年龄>70岁) CHD且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氟伐他汀钠胶囊,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疗程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治疗前、术后48h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IL)-18、C-反应蛋白(CRP)、肌酐(Cr)含量及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及治疗1个月后血清中TC、LDL-C、TG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HDL-C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中 IL-18、CRP、Cr浓度及eGF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8、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血清中Cr浓度及eGF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具有降低血脂、抗感染及保护肾脏的功能,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管性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优于氟伐他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震;马宝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琐琐葡萄多糖( VTP)对β淀粉样蛋白( 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A β25~35诱导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VTP(20、40、80 mg/L)作用于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 -time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结果 VTP可提高 PC1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强 Bcl-2 mRNA 表达,抑制 Bax mRNA表达。结论VT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Bcl-2 mRNA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袁芳;徐琦;盛磊;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 XELOX)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食管鳞癌( ESC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Ⅲ期ESCC患者1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化疗组(采用3D-CRT同步XELOX方案化疗)和对照组(单纯给予3D-CRT),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1、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放化疗组治疗有效率、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白细胞下降、贫血和血小板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患者QLQ-OES2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联合XELOX方案同步化疗能明显提高Ⅲ期食ESCC患者的有效率、生存率和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洪波;江浩;张亚军;孙谦;汪庚明;周育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LIF组( n=21)和TLIF组(n=1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及并发症。结果 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 组( 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 评分以及ODI 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P<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较PLIT临床疗效更佳,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作者:林景波;张洪涛;何平;李诗;吴聚;何土东;李广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大鼠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老年 Wistar 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8 mg/kg 组)和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2 mg/kg组),每组20只。采用新鲜豚鼠50%全脊髓匀浆液和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制备EAE模型,免疫后第2天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灌胃,持续灌胃21 d,于第22天处死,取脑干和脊髓待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脑干、脊髓中MBP和OLIG1的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升高、OLIG1明显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升高、OLIG1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 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略升高、OLIG1略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大、小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下调MBP、上调OLIG1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对EAE大鼠的脑白质髓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大剂量作用优于小剂量。
作者:杨挺嘉;楚洪波;于慧玲;殷旭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行化疗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期间发生感染患者数60例。分别经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影响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终筛选出影响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因素:年龄、化疗强度、病理类型、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及解剖学部位(均P<0.05)。结论年龄越大、化疗强度、小细胞肺癌、使用抗菌药物及中央型肺癌为影响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风举;姜丽真;卢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周炎相关危害因素。方法对患有牙周炎(观察组)和不患有牙周炎(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各132例进行口腔检查及生活习性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牙周炎相关危害因素。结果导致老年牙周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牙周炎知识匮乏、糖尿病等,单因素分析共11项、多因素分析共3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分析老年人牙周炎相关危险因素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确定相关因素,能帮助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习性,对于预防及治疗老年人牙周炎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兵全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ApoA5)基因-1131T>C及56C>G基因多态性与贵州汉族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及体内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00例健康人及142例 T2DM 患者 ApoA5-1131T>C、56C>G基因型,并统计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同时测定所有对象的血脂、血糖水平。结果①T2DM组和对照组的ApoA5-1131T>C位点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06),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差异(P=0.349);②对照组和T2DM组的ApoA5-1131C等位基因(TC+CC)携带者的甘油三酯(TG)均明显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TT)(P<0.05);③未发现ApoA5基因56C>G基因多态性。结论 ApoA5-1131T>C基因多态性与贵州汉族老年人群T2DM的发病风险有关,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且C等位基因与TG水平增高有关;未检测出ApoA5基因56C>G基因多态性。
作者:黄健;黄韻祝;杨国珍;蹇孝丽;方礼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原因引起慢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它的特点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 ECM)的过度积累,影响肝脏功能。肝纤维化的病因十分复杂,多种类型的慢性肝病均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有关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肝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以及肝星状细胞( HSC)的激活方面。硫氧还蛋白( Trx)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它和Trx还原酶及NADPH组成硫氧还蛋白系统,具有抗氧化、促细胞生长、抗细胞凋亡和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作用。本文综述了Trx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研究。
作者:郑沣;周小爽;白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50岁以上女性复发性抑郁障碍临床记忆商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女性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27例,年龄均>50周岁,度洛西汀起始20 mg/d,1 w之内加至60 mg/d维持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 w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临床记忆商数(MQ)检查。结果治疗前50岁以上女性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与治疗2 w后相比,SDS、SCL-90总分明显下降(P<0.03);MQ增高,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SCL-90各因子分均普遍下降,其中抑郁改善明显(P<0.05);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无统计学差异(P>0.05);指向记忆、图像记忆、无意义图形记忆、图像记忆反应时均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指向记忆反应时、人像记忆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想记忆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度洛西汀对50岁以上女性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明显,可以提高一定的整体记忆水平,对联想记忆改善明显。
作者:尹洪影;米连兵;姜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老年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LGCS)41例,与同期行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41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 LGC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便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均P<0.05)。 LGCS组术后并发症(2例)与开腹组(3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老年胃间质瘤可行、安全,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张涛;肖玲;马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100例,分为丙泊酚组和丙泊酚贝那普利联合组,丙泊酚组患者及在术中使用丙泊酚持续泵入麻醉,联合组患者在术前1 w 服用贝那普利,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麻醉,监测麻醉前、术后6 h、12 h、24 h、72 h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12、24、48 h正性肌力药使用情况,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心肌缺血发生情况、自动复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观察时间点联合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浓度比丙泊酚组低,正性肌力药使用少,自动复跳率及左室射血分数高。结论术前服用贝那普利、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只在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更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心肌炎性反应,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作者:侯少科;郝丽娜;李建辉;曲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替代( HRT)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 FET)中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按照所使用药物方案的不同,将行HRT内膜准备FET周期的486例患者,分为HRT 1组(362例,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和HRT 2组(124例,给予戊酸雌二醇联合17β-雌二醇治疗)。比较这两种内膜准备方法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临床结局。结果 HRT 1组原取卵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的内膜厚度及 HRT周期内膜厚度、HRT1组药物周期加用黄体酮日的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HRT 2组(P<0.05)。 HRT 1组的雌二醇低于HRT 2组(P<0.05)。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因子宫内膜厚度<7 mm发育不良而取消周期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8.51%,16.94%。随着内膜厚度的增加,所有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逐渐升高。两组患者不同E2水平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薄,单纯使用戊酸E2治疗内膜厚度不理想的患者,加用17β-雌二醇后,内膜厚度增加,临床结局较理想。
作者:陈朝军;何峻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动静脉畸形( CAM)病变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VEGF)-A与血管组织生成关系。方法手术治疗的CAM患者40例为观察组,非CAM开颅手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灶内高表达VEGF-A及血管生成素(Ang)-2(P<0.001);而低表达Ang-1(P<0.001)。观察组病灶内VEGF-A水平与Ang-1呈现显著负相关(t=-0.676,P<0.001);病灶内VEGF-A水平与Ang-2呈现显著正相关(t=0.331,P=0.037)。观察组病灶高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15.200,P<0.001)。结论中老年 CAM 患者病灶内VEGF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潜在的干预靶点。
作者:田甜;孙雅菲;于淼;张继伟;呼铁民;王维兴;王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老年 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UAP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时间和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及血脂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都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都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UAP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
作者:夏惠丽;王怀生;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在老年患者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行甲状腺手术的131例老年患者的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及术后病理。结果①131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良性组111例,恶性组20例。良性组男20例,女91例;恶性组男4例,女16例。良性组平均年龄(66.36±5.99)岁,恶性组平均年龄(67.55±4.78)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14.3%的甲状腺结节老年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良性组促甲状腺素(TSH)为(2.23±3.27)mIU/L,恶性组为(1.99±0.89)mIU/L(P>0.05)。③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微钙化以及Ⅲ型血流等超声特征多见于恶性结节(P<0.05)。结论①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以良性为主,多发于女性。②老年患者甲状腺恶性结节患病率并不随TSH水平的升高而升高。③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微钙化及Ⅲ型血流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作者:李娟娟轼;时照明;张超;郭冰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予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予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钾、血清胱抑素(Cys-C)和血尿酸(U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压达标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血压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血压昼夜节律上升(P<0.05),对照组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血压昼夜节律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血压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夜间舒张压(nDBP)、血压昼夜节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降压谷峰比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舒张压降压谷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钾、Cys-C、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钾、Cys-C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钾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ys-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均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干咳等症状,但轻微处理后恢复正常,不影响治疗,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均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但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佳。
作者:李娟;李晓端;韩萍;马宝玉;张勇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