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田金鑫;邵水金;国海东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微RNA, β淀粉样蛋白
摘要:微RNA( 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RNA,长约21到23个核苷酸,预测转录后调节至少一半的人类转录组〔1〕。近年来发现,miRNA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 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了解和探讨miRNA在A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可为临床寻找特异性的治疗靶点提供基础。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危重症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60岁)危重症患者共180例,依据APACHE Ⅱ评分由低到高分为高、中、低三组,并依据患者死亡存活状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1,25(OH)2D3水平,记录患者院内死亡率和器官衰竭数量,计算患者APACHE Ⅱ评分,分析血清1,25(OH)2D3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院内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逐渐降低,器官衰竭数量和院内死亡率逐渐升高(P<0.05)。存活组血清1,25(OH)2D3水平高于死亡组,而器官衰竭数量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性(r=-0.378,P<0.05),与院内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r=-0.294,P<0.05)。结论老年危重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预后均相关,其与 APACHEⅡ评分系统相结合,可评价患者的危重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殷德平;李欣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烟台市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烟台市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烟台市14区市(县)农村老年人4200名,纳入91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烟台市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总控制率分别为76.86%、65.35%、44.97%和29.39%。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为性别、体重指数( BMI)、饮酒、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和体力活动;治疗率的影响因素为月收入、职业类型、饮酒、高血压家族史和体力活动;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为饮酒和体力活动。结论烟台市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结合发病的危险因素开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宓伟;尹淑英;练武;石塔拉;姚金印;贾真妍;姜莹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52例,均采用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随访,采用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并通过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结果42例为腺癌,6例为黏液腺癌,4例为未分化癌;2例肿瘤分期为Ⅰ期,15例为Ⅱ期,24例为Ⅲ期,11例为Ⅳ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92%;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1.58±9.37)个月。33例为Visick分级Ⅰ级,19例为Ⅱ级。1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2.31%,2年生存率为7.69%,3年生存率为0.00%。37例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8.46%,2年生存率为63.46%,3年生存率为38.46%。结论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山;张春礼;余江涛;孙德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并能够调节患者血脂,降低IMT、缩小斑块面积,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冀元元;李纲;李玉东;刘志远;郑喜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国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

    目的:综合评估中国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万方数据库、中国( 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 VIP)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对发表年限为2001~2012年的有关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纳入的文献提取资料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5项因子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成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建立全国性的老人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常模。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非空巢老人差。

    作者:王文斌;曲鹏飞;赵静;辛菲;辛全兵;丁炎强;李杰;李国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04~2013年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文献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 CNKI)数据库中2004~2013年12月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的文献,录入NoteExpress2.9软件,分析文献类型、研究类型、年份、期刊、中药使用频次、证型等相关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374篇,文献类型中,期刊文章多占90.64%,其次为学位论文占6.15%;半随机对照试验多占53.4%,其次为非随机对照试验占34.4%;2011年份多占13.9%,其次为2008年占11.2%;陕西中医刊出的文献多占5.0%,其次为中医内科杂志占3.7%;使用频次高的中药为黄连,其次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党参、木香、当归、陈皮;湿热内蕴证多占31.25%,其次为脾胃虚弱证占17.5%。结论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多应用健脾祛湿、温肾止泻、理气活血、平调寒热之法,因而补益类、清热类、温里类、理气类药物应用较多。

    作者:张艳;崔丽君;宋小莉;韩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应用PCR-RFLP检测老年静脉血栓人群凝血酶原基因突变

    目的:探讨汉族健康人群和老年静脉血栓病患者中 G20210 A突变的发生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某地区72例健康个体和43例老年静脉血栓患者进行G20210A基因突变研究分析。结果汉族健康个体和老年静脉血栓患者均未检出G20210A基因突变类型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结论 G20210A突变可能不是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和老年静脉血栓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曲兆洁;金峰;史磊;张静;梁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清肝降浊颗粒对酒精合并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清肝降浊颗粒对酒精与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灌服56%乙醇同时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诱导建立复合因素导致的脂肪肝大鼠模型。给药4w后,检测与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及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肝脏、脾脏、胸腺及肾上腺脏器系数。结果清肝降浊颗粒对脂肪肝动物血清AST、ALT、TC和TG水平的异常升高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或P<0.05);可以升高脂肪肝动物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TC、TG和MDA含量及肝脏系数(P<0.01或 P<0.05)。结论清肝降浊颗粒具有保肝降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脂肝脂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复合因素所致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丁云录;成光宇;欧喜燕;李晓兵;李驰坤;陈声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及诊断思路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及临床诊断思路。方法对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123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行诱导痰、肺通气功能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24 h食道pH监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先设定假定病因,给予试验性治疗,依据治疗效果确诊病因。结果共有111例患者完成实验,其中假定单病因76例(68.5%),确诊单病因98例(88.3%),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假定多病因35例(31.5%),确诊多病因13例(11.7%),两者之间差异(P<0.01)。确诊病因中以单病因多见,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与气管炎(NAEB)、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确诊病因中双病因以UACS+CVA多见;三病因中以UACS+CVA+GERD多见。111例患者中75例(67.6%)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一致,但另有36例(32.4%)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之间存在差异,其中预先设定假定单病因6例(16.7%),假定多病因30例(83.3%),经试验性治疗,终发现确诊单病因为33例(91.7%),确诊多病因为3例(8.3%)。结论慢性咳嗽以单病因为主,常见的病因为CVA和UACS。大部分患者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一致,因此可采取预先设定假定病因,进行试验性治疗,终明确病因,这样可避免医疗条件不足、患者经济贫困及身体状况欠佳对病因的诊断及治疗带来的困难。

    作者:张辉;于倩倩;刘颖;张连莲;于振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状况

    目的:探讨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情况。方法选取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150例,对≥45岁居民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吸烟、饮酒及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检测所选居民尿酸( UA)、血脂及血糖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家族遗传史、体重指数( BMI)、腰臂比( WHR)、UA、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的关联。结果南阳市中老年社区150例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达76.0%,血脂异常为30.7%,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发生率24.7%。 Logistic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饮酒、BMI、WHR、空腹血糖( FPG)及UA因素对高血压患病与否相关联(P<0.05)。吸烟、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血脂指标HDL、LDL、TG和TC水平与高血压患病与否无关联性(P>0.05)。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南阳市中老年150例居民高血压情况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及FBG相关联(P<0.05)。结论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为保障中老年居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艳霞;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抗衰老动物实验的运动干预方法及作用

    适量的运动可以延缓衰老,本文主要就动物实验过程中运动干预方式及其作用作一综述。1跑台1.1动物跑台的构造及使用目前,已有适用于大鼠、小鼠、兔、狗等实验动物的跑台,用于运动疲劳、运动损伤、延缓衰老、生理和病理等研究。跑台一般有声光电等3种刺激,促使动物按要求跑步。但是过多的刺激会引起动物肾上腺素的升高;不同的刺激方式对实验结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电刺激的强度比机械刺激大,研究发现当达到相同的疲劳标准时,两种刺激所造成的疲劳会对动物机体糖代谢造成不同的影响〔1〕。因此,在跑台训练中应当尽量降低刺激的频率和强度。另外,动物在跑步过程中需要实验人员密切看管,防止动物偷懒或尾部被夹住、脚趾划伤等,以免因外伤感染而死。

    作者:徐划萍;金国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肾功能恶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入选90例 CHF患者38例,采集入院时和入院后3 d时血液标本,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浆Hcy浓度。根据患者肾功能是否恶化,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恶化组和未恶化组,比较两组间血浆Hcy浓度。结果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3 d后血Hcy水平高于未恶化组患者对应时间点的血 Hcy水平( P<0.05)。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入院时血Hcy水平明显低于入院3 d血Hcy水平( P<0.05)。入院时肾功能恶化患者血Hcy水平与血肌酐差值(入院3 d和入院时)呈正相关(r=0.623,P<0.05);入院3 d肾功能恶化患者血水平与血肌酐差值呈正相关(r=0.792,P<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Hcy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升高可以预测CHF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

    作者:李文峰;罗骏;袁文金;杨永春;刘丽丽;曾康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三角”( ATS)方案即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 TXL)组、阿托伐他汀( ATO)组、阿司匹林( ASP)组和ATS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家兔均实施单侧颈动脉硅胶管包裹术复合高脂饲料喂养,TXL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 kg-1? d-1灌胃,ATO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 kg-1? d-1灌胃,ASP组给予阿司匹林12 mg? kg-1? d-1灌胃,ATS组给予TxL、ATO、ASP三者联合,剂量上,灌胃,连续给药,4 w 后取材,HE 染色判定颈动脉内中膜病理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脂变化, 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颈动脉包裹段外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1、白介素( IL)-1β、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外膜 IL-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 ASP组外,各用药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明显增强,IL-10表达减弱(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中 MCP-1、IL-1β表达减弱(P<0.01),IL-10表达增强(P<0.05)。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MCP-1、IL-1β表达明显减弱,IL-10表达明显增强(均 P<0.01)。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 IL-8表达减少。结论 TXL、ATO、ASP三药联用可通过降脂、调节血管外膜炎症反应从而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较单药应用作用更佳。

    作者:郎艳松;秘红英;刘美之;袁国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扶正抑瘤汤对肝癌Hu-7细胞诱导凋亡及自噬的作用

    目的:探讨扶正抑瘤汤对裸鼠移植瘤肝癌Hu-7细胞的诱导凋亡及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50只裸鼠分为五组,即模型组,扶正抑瘤汤高(按人小鼠等效剂量换算为0.3 g生药/25 g小鼠)、中(高剂量组稀释1倍)、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稀释1倍),5-氟尿嘧啶(5-Fu)组,每组10只,建立人肝癌细胞Hu-7移植瘤裸鼠模型,待肿瘤体积长到约100 mm3时开始用药,扶正抑瘤汤灌胃给药(1次/d),5-Fu组(2次/d)和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1次/d),给药3 w,于停药第2天各组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称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留取肿瘤组织,TUNEL染色检测扶正抑瘤汤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透射电镜(TEM)检测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nip3及LC3)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Fu组与扶正抑瘤汤组均能诱导细胞凋亡,减缓瘤体生长速度,抑制肿瘤生长率以高剂量药物组效果佳,与5-Fu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TUNEL染色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抑瘤汤组和5-Fu组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着色凋亡细胞,且随着药物组浓度变化,呈剂量相关性,其中高剂量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显著。电镜结果显示:扶正抑瘤汤高剂量组和5-Fu组均可见到大量自噬小体,自噬小体数量与药物浓度呈剂量相关性,其中高剂量组药物自噬小体数量较中、低剂量组多,模型组亦发现少量自噬小体;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抑瘤汤各剂量组和5-Fu组均可使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nip3及LC3表达上调,且与药物浓度有剂量相关性,其中高剂量药物组较中、小剂量组更优。结论扶正抑瘤汤对裸鼠肝癌转移瘤Hu-7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可激活肝癌细胞 Beclin-1、Bnip3及 LC3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佳。

    作者:张武德;程卫东;鲍英存;赵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前瞻性研究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治疗中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用药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70例该院治疗并诊断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正常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节脂质代谢治疗;观察组除了给予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6w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用于检测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变化,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在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中,心肌缺血症状明显改善( P<0.05或P<0.01),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数目明显减少( P<0.05),全时程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及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然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E/A比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中,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用药不但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负面情绪,而且可通过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和升高心率变异性辅助改善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为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给予“身心”协调治疗提供了临床理论依据。

    作者:周海霞;王扬;岳冬梅;常宏;王凌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性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下修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性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下修复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该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年龄≥60岁)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 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 UCLA)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1个月的 VAS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手术后第3、6、12个月的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12个月的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等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老年性肩袖损伤患者中采用肩关节镜下修复术进行治疗,能显著促进疼痛缓解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姚晓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TACE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肝动脉关注化疗栓塞术(TACE)与放疗联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行单纯 TACE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TACE与放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艾宁;冀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坎地沙坦酯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坎地沙坦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血压正常)为对照组,检测血清 HGF、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指标,分析血清HGF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坎地沙坦酯的干预效果。结果病例组中随着病情加重HGF、ET-1水平逐渐升高,NO水平逐渐降低(P<0.05);病例组各级别中 NO、ET-1、HGF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病例组干预前经过检测 HGF、NO、ET-1水平分别为(1543.23±24.67)pg/ml、(12.38±2.36)μmol/L、(89.90±14.38)ng/L;HGF水平与 NO呈负相关(r=-0.456,P=0.005),与ET-1呈正相关(r=0.765,P=0.001)。干预12 w后HGF与ET-1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与干预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HGF明显升高,HGF水平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坎地沙坦酯干预后HGF水平下降,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金鹏;袁国良;马成彬;李伟;陈玉军;李涛;李小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研究表明,N-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是检测急慢性左室功能障碍的有效指标,当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释放NT-proBNP〔1〕。本研究旨在探讨NT-proBNP的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 NYHA)的相关性。

    作者:何凌宇;项军;梅健;王岩;王磊;刘成;薛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320排CT冠脉成像评估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价值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 CTA)在评价冠脉不稳定斑块的价值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且因胸闷、胸痛等原因来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患者623例,均行320排 CTA,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并检测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冠脉病变特征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脉 CTA正常者162例(26.0%);冠脉 CTA显示有粥样斑块以及不同程度狭窄者461例(74.0%),斑块特征分析中显示稳定斑块者为284例(61.6%),不稳定斑块者为177例(38.4%)。分析不稳定斑块与危险因素的关系,与稳定斑块组相比,不稳定斑块组中糖尿病( DM )患者及 Hcy、hs-CRP、血尿酸升高者明显增多( P<0.01或 P<0.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变量中Hcy、hs-CRP以及DM的Wald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20排CTA能够客观准确评价冠脉病变特征,DM患者及Hcy、hs-CRP、血尿酸升高者易发生冠脉不稳定斑块,Hcy、hs-CRP以及DM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郑立文;刘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