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宁;水心富;朱宁;王晓琳;陈丹丹;卢牧原;何方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Xklp2靶蛋白(TPX2)和Ba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术后标本作为对照组,43例增生期子宫内膜诊刮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三组中TPX2和Bax的表达.结果 三组中TPX2和Bax的表达阳性率差别显著.观察组中TPX2和Bax的阳性率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TPX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PX2和Bax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TPX2高表达、Bax低表达,二者具有负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作者:纪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动物模型并进行预防性治疗.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实验前埃索美拉唑组灌胃埃索美拉唑2.4 mg/kg,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 ml/d,共3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冷藏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对比3组胃黏膜的溃疡程度并测定胃内pH值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胃黏膜表面光滑,呈粉白色,无任何溃疡面.其他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胃溃疡,以模型组溃疡程度严重,沿着胃黏膜褶皱凸起的部位有多发的条索状出血带及点状出血,呈咖啡色,黏膜水肿、糜烂、溃疡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埃索美拉唑组胃溃疡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内pH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埃索美拉唑组胃内pH值有一定程度增加.结论 冷应激可用来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埃索美拉唑对胃溃疡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杨丽娟;陈立松;李冰;段大航;邹春旭;谬欣格;刘艳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变性行的床疗效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手术的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变性患者120例(240眼)的住院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均采用传统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并且所有纳入的患者均在术后坚持长期随访36个月,观察纳入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及长期预后情况,并对治疗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1 w及第36个月随访时视力进行比较,视力水平呈上升趋势,83.3%的患者至随访36个月的时候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三个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压术后1d、术后1 w与术前相比差别显著(P<0.05);术后1 w、随访36个月时眼压和术后1d眼压比较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病程、尿酮体、血肌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合并黄斑变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合并黄斑变性疗效显著,其中糖尿病病程、尿酮体、血肌酐是影响视力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浩;白宁艳;周杰;吕鹏;李治清;牟洁;颜学梅;杨豪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 在DWI正常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3例,均采用GE 3.0T 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术在TIA中的灌注表现.而在DSC-PWI中,分别CBF、CBV、MTT及TTP与ASL行阳性率对比,观察PWI中各项指标与ASL的CBF相关性.结果 23例患者中,ASL显示灌注不足18例,灌注过度2例,灌注正常3例;DSC-PWI显示灌注不足16例,灌注过度2例,灌注正常5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5例,符合率为65.2%.而在DSC-PWI中,与CBF、CBV相比,AS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MTT,TTP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阳性率偏高.结论 无创性ASL在检测TIA脑血流量灌注异常时与DSC-PWI具有同样的效果,敏感性偏高.
作者:申强;孟繁凯;杨波;白利民;初国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肢体缺血预处理与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处理对DPN的保护机制.方法 根据DPN诊断标准,选取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降糖药物、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基础上,每天对试验组患者行缺血预处理:标准血压计袖带放置于患者上肢上臂充气阻断血流5 min,而后放气再灌注5 min,如此循环5次;对照组加用甲钴胺静推;10 d为一疗程.测定各组实验前及一个疗程结束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评估症状缓解程度.结果 试验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2.4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明显缓解,VEGF水平试验后较试验前升高(P<0.05);对照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1.3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改善不明显,VEGF水平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DPN患者的效果优于甲钴胺,其保护机制可能是促进VEGF因子的释放,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恢复,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抗氧化应激,减少自由基损害等.
作者:韩朝鑫;王彦富;赵红燕;林楠;张慧玲;李清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发展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系统抽取南宁市5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97.2%的老年人倾向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类服务需求多的是“协助购物、送货上门(23.8%)”和“上门做家务(23.3%)”.近七成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强劲,其中“康复治疗(51.1%)、医护人员上门看病(47.8%)、上门护理(37.8%)”需求率高.在精神文化方面,老年人需要的是“文化娱乐(50.0%)、聊天解闷(42.2%)、服务热线(35.6%)和法律援助(32.8%)”.社区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护理的心理价格主要集中在100 ~200元/次,对家政服务的心理价格主要集中在25~50元/次.结论 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社区老年人的选择,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服务有迫切需求.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巨大需求量与供给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亟需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机制和资金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章安;杨龙;滕雪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微创漏斗修复手术(MIRPE)与传统手术治疗漏斗胸的疗效.方法 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24例漏斗胸患者分成两组,159例行传统手术,65例行MIRPE,手术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扫描、心肺功能等检查;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患者Haller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PE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满意度及术后疼痛程度较传统手术组更具有优势(P<0.05),而两组在术后心肺功能改善方面结果相似(P>0.05).结论 MIRPE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术后疼痛程度轻,手术修复后更美观等优势,而且能更确切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可成为漏斗胸修复手术的首选.
作者:温仁祝;陈铭伍;冼磊;王永勇;戴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211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分为观察组52例(合并脑微出血);对照组159例(无脑微出血).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史比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腔隙性脑梗死数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数(OR:4.165;95%CI:1.251 ~3.581;P<0.001)、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OR:3.126;95% CI:2.169~4.380;P=0.005)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OR:1.861;95% CI:1.368~2.197;P=0.031)是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近四分之一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明确其危险因素有利于辅助临床医师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作者:王健;刘许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退休人群多维心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吉安市5个社区不锻炼和经常参加户外运动锻炼的退休人群进行问卷诃查.退休人群分为锻炼组和非锻炼组.比较两组退休人群情绪、心理健康等情况.结果 锻炼组“瑞文测验”的均值高于非锻炼组(P<0.01).锻炼组平静性、愉悦性、活跃性良性心境水平高于非锻炼组,无活力性、激动性、愤怒性负性心境水平低于非锻炼组(P<0.01).锻炼组心理健康总均分低于非锻炼组,且阳性项目数少于非锻炼组(P<0.01).锻炼组精神病性、恐怖、敌对、躯体化水平低于非锻炼组(P<0.01).两组“瑞文测验”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静、愉悦、活跃、激动、愤怒、思虑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均分、阳性数、无活力、恐怖、敌对、躯体化、偏执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运动能够调节退休人群的情绪,减少激动、愤怒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延缓智力衰退.
作者:邹利民;张崇林;张晓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中高危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中高危老年NSTE-ACS行直接PCI的患者,分别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血栓事件.观察两组30 d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替格瑞洛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血管原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复发严重心肌缺血发生率、脑卒中、冠脉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两组的主要出血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中高危老年NSTE-ACS行直接PCI患者中,与氯吡格雷比,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30 d内血管原因死亡率、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发生率,同时不增加总体主要出血发生率.
作者:刘大一;王智昊;潘震华;李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约有1/4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使血糖不易控制,治疗依从性下降,加速靶器官的损害.目前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及抑郁症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1,2].胰岛素抵抗是机体的一种低度炎症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蔡胤浩;张亚华;范良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要求的6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于术前45 min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栓剂,观察组直肠内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行ERCP术.观察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4、24、48 h血清淀粉酶水平、VAS疼痛评分及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4、24、48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与对照组同比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4、24、48 hVAS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4 h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吲哚美辛可有效预防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提高术后恢复.
作者:唐学军;龚镭;彭晓斌;王小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3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5.38%)(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 (5.82±1.01) mmol/L、餐后2h血糖(2 h PG) (9.14±1.4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5.6±0.7)%低于对照组的FPG(6.84±1.50)mmol/L、2 h PG(10.85±1.73)mmol/L、GHB (6.6±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酐(Cr) (92.1±9.4) mmol/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172.7±20.8)mg/24 h、胱抑素(CYS)C(1.02±0.16) mg/L低于对照组的Cr(121.9±11.3) mmol/L、UAE(243.0±25.7) mg/24 h、CYSC(1.35±0.19) mg/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与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1.30±0.12) U/ml、TNF-α(2.37±0.31)U/ml低于对照组的IL-6(2.12±0.18)U/ml、TNF-α(2.85±0.39)U/ml(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同时还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抵抗能力.
作者:王昱;熊柱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患者(观察组)与血肿稳定的患者(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尿激酶使用情况及血压,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在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及尿激酶使用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机、穿刺部位、首次抽吸量、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等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穿刺部位、首次抽吸量、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均是引起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时间和穿刺部位、术后加强血压控制、注意术中抽吸的速度、控制首次抽吸量,是减少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风险的重要措施.
作者:姜子荣;赵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ITF/TFF3)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21例结直肠腺瘤及1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TFF3、Wnt1a、β-Catenin的表达变化;分析TFF3、Wnt1a、β-Catenin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应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它们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TFF3、Wnt1a、β-Catenin在结直肠癌和腺瘤组织中均有表达,Wnt1a、β-Catenin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则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而TFF3呈阳性表达,各标记物在不同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均<0.05);②Wnt1a、β-Catenin的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相关,TNM分期越高的患者Wnt1a、β-Catenin的表达越强;β-Catenin与TFF3的表达则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二标记物的阳性率高;Wnt1a、TFF3的表达还与患者的肝转移情况相关,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Wnt1a、TFF3的阳性率高;③Wnt1a、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8).β-Catenin在Wnt1a阳性组中的表达(阳性率92.6%)明显高于在Wnt1a阴性组中的表达(阳性率65.9%)(P=0.010);④CⅡ单因素法分析TFF3、Wnt1a、β-Catenin的表达对患者肿瘤死亡的影响,结果显示,TFF3、Wnt1a可影响患者的肿瘤死亡(P均<0.05),阳性患者生存时间短,而β-Catenin的表达对结肠癌患者肿瘤死亡无影响(P>0.05).结论 TFF3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李凤玉;吕洋;刘博;李秀娟;任君旭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血管新生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78例MDS患者以及3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并于同期随机抽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三组的骨髓活检标本进行染色并计数微血管数,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MDS组、ANLL组以及对照组的骨髓微血管计数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骨髓微血管计数高于对照组而低于ANLL组.MDS低危组骨髓微血管计数低于高危组(P<0.05).MDS患者骨髓微血管计数与性别、年龄、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骨髓涂片中的原始细胞百分比有正相关性(r=0.386,P<0.05).结论 MDS患者骨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新生,且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越高,血管新生数量越多,对临床治疗MDS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曾俊权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诊断的99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X线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总结误诊的主要疾病及误诊原因,了解肺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肺栓塞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常见的临床体征是下肢肿痛和肺部湿啰音,但部分患者无阳性症状表现;肺栓塞在X线片上常见的表现是片状阴影、胸腔积液和肺实变影;在诊断过程中,有56例(56.6%)患者出现过误诊,误诊的主要疾病是肺炎、肺结核、左心衰竭;对肺栓塞认识不足和未作基本检查是导致肺栓塞误诊的主要原因;抗凝及溶栓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肺栓塞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和左心衰竭,应加强对肺栓塞的学习,了解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法,降低误诊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于海建;王灿良;蒋兰茂;梁伟烽;宋跃飞;戴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生地黄药性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等的治疗;熟地黄药性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效,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的治疗[1].糖类是地黄含有的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药效组分,主要由地黄多糖(RGP)和地黄寡糖(RGO)组成.本文就RGP和RGO的药理作用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作者:王君明;郭晓娜;冯卫生;张月月;崔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室壁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左心室造影分为观察组(左室室壁瘤59例)和对照组(无左室室壁瘤61例),分别在入院6h、12h、1d、3d以及24w测定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并于6个月时再行左心室造影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每一节段室壁运动计分(WMS)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变化,随访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观察组6h、12 h、1d、3d以及24w血浆中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入院时和6个月时,LVEF、LVEDVI、LVESVI、WMS以及LVEDP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NP水平与LVESVI、LVEDVI、WMS、LVEDP水平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呈正相关(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室壁瘤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功能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姚铁柱;徐志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晕厥、心律失常、右室扩张、心衰、心源性猝死,在很多患者中也可以没有症状表现,因此,ARVC的严重程度多不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呈正比[1].近年来人们对ARVC的分子遗传学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ARVC是一种桥粒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2].特别是对盘状球蛋白(PG)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对ARVC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有了新的见解.
作者:杨超君;杨俊;李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