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研究

赖坤聪;李振平;卢渊铭;况光荣;孔禄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提高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采用开窗手术治疗的68例腰间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判断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对照组患者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07,P<0.05).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35例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35例,随访观察6个月,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1次治愈32例,2次治愈2例,3次治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手术视野清楚、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覃冠锻;莫练;梁志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提高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采用开窗手术治疗的68例腰间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判断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对照组患者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07,P<0.05).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坤聪;李振平;卢渊铭;况光荣;孔禄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RP、NO及PCT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RP、NO及PC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7倒和观察组(加用丹参组)17倒,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NO及PCT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CRP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O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RPNO及PCT影响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道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消风散加减在皮肤科临床的运用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疗效.方法 主要用中草药煎剂口服,部分病例配合中草药煎汤外洗.结果 该方治疗某些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良好.结论 消风散加减在皮肤科有较广泛的用处.

    作者:廖运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HIE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连续治疗10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缩短意识状态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伍雄英;陈学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认知障碍的系统回顾

    目的:评价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认知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2期),Medline(1966年至2009年),Embase(1974年至2009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09年),收集所有阿米三嗪-萝巴新与安慰剂或其他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与评价质量,用RevMan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研究,49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阿米三嗪-萝巴新在总体疗效、HDS评分、MMSE评分、FAQ评分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与治疗前HDS评分、MMSE评分、FAQ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所有研究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治疗认知障碍有效且安全性较高.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作者:宋丽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社区干预对控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控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的影响.方法 3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5例,两组出院后,对照组未进行社区干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则进行持续的社区干预治疗与护理.结果 出院12-30个月后,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为85%,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为58.9%,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或左心室增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社区干预能够提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女性冠脉造影阴性3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术前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的女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认识临床上女性误诊为冠心病的一些疾病.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因胸痛、胸闷入院拟诊冠心痛32例女性结果阴性病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心血管神经症12例,高血压病7例,胃食管反流症3例,心肌桥、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各2例,肥厚型心肌病,颈椎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栓塞各1倒.结论 女性冠心病诊断应慎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陈元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立体化教学在心内科见习中应用初探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为今后从事医疗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学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理论授课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方法,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另外,学生在接触患者,接触社会,同情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逐渐形成.

    作者:赵继先;张宏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谈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多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治疗糖尿病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饮食,皮肤,足部,合理用药和低血糖的照顾与指导,以其达到控制及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就糖尿病临床中易犯的错误进行扼要探讨.

    作者:周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真武汤合春泽汤治疗肺心病40例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春泽加减辨证治疗肺心病并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5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限盐、口服利尿剂、强心武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春泽加减煎剂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9,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治疗后心脏指数及心脏射血分数明显改善,且副反应低.

    作者:王友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使用黄葵胶囊;治疗纽64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鲍洪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外伤中胰腺损伤的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外伤中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4例,死亡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50%.治愈率87.5%,死亡率12.5%.结论 胰腺损伤的治疗应在关注患者全身情况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式,必要时行分期手术.

    作者:郑学洙;邓淑华;尤凤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倒病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与体征、B超检查等做出诊断,剖宫产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规范的剖宫产技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作者:曾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制度、机制浅探

    由于现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建立不久,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服务基础构建、人事与财务机制、物流机制是建设并完善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不可缺乏的部分.为确保服务与机制能够有效按照设计运行,应该在政府的指导下,分清权责,完善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作者:余炼红;唐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议如何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过程中,清楚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改变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把患者的状态更好的调整到积极接受治疗的状态.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护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技巧,是从主管上改变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作者:万本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60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患者术前和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自身情况,从而预防因手术和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260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9.03%、抗-HCV阳性率0.95%、抗-HIV阳性率0.076%、TP阳性率为0.70%.结论 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能有效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所以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非常重要.

    作者:胡洁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护理对策,提高抢救和护理的成功率.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我院共收治104例失血性体克患者,对其入院后及时快速的输血、输液、建立输液通道、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精心,周到的护理104例患者,其中99例抢救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康复出院,5例无效死亡,救治率为95.19%.结论 正确评估出血量、准确判断休克程度,果断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昕华;夏轶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纽,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定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结果 护理后,康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的HAMA以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小儿常见发热性疾病及其处理原则

    发热是儿科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身体与入侵的病原之间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严重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甚至导致死亡[1].

    作者:罗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