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时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大脑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

崔芳芹;杨卫东;陈前芬;赵云霞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Bcl-2, Caspase-3, 脑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缺血时间所引起的再灌注损伤小鼠脑神经细胞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仅行手术,不实施脑缺血;I/RⅠ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 h;I/RⅡ组:缺血60 min,再灌注1 h;I/RⅢ组:缺血90 min,再灌注1 h;I/RⅣ组:缺血120 min,再灌注1 h;取小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在一定缺血时间范围内,Bcl-2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其中I/RⅡ组Bcl-2的平均光密度(MOD)值分别与假手术组和I/RⅠ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 I/RⅢ组和I/RⅣ组Bcl-2表达逐渐减少,分别与I/RⅡ组Bcl-2的MOD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Caspase-3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表达不断增加,I/RⅠ组、I/RⅡ组和I/RⅢ组Caspase-3的MOD值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缺血时间过久,I/RⅣ组Caspase-3表达减弱,与I/RⅢ组Caspase-3的MO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缺血早期受损神经元内, Bcl-2和 Caspase-3表达均上调且Caspase-3占优势,但随着缺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Bcl-2表达显著减少,为临床上早期使用Caspase 抑制剂和Bcl-2激动剂治疗急性脑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肌钙蛋白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 ACVD)是由于急骤脑缺血、缺氧等导致的脑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脑部病变,不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往往并发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等脑心综合征(CCS)〔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被认为是检测心肌损伤的金标准,但该酶在其他非心肌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因而缺乏特异性。有研究证实,血清肌钙蛋白( cTn-I)为心肌损伤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且仅存在于心肌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含量的变化可有效反映心功能变化,可为临床ACVD并发CC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ACVD患者,探讨其cTn-I和CK-MB的变化对ACVD诊断的意义。

    作者:魏博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RAGE阻断剂FPS-ZM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所致大鼠脑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RAGE受体特异性阻断剂FPS-ZM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所致大鼠脑部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 NC组) FPS-ZM1对照组、AGEs组和FPS-ZM1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AGEs组及FPS-ZM1组大鼠两侧海马注射AGEs 5μl,以制造动物损伤模型,用同样方法向 NC组及 FPS-ZM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制造模型对照;造模前1 w以1 mg · kg-1· d-1 FPS-ZM1向FPS-ZM1组和FPS-ZM1对照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并连续4 w给药,AGEs组、NC组则同时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造模3 w后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逃逸潜伏期( EL);用 Elisa 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 Aβ1~40, Aβ1~42的水平;用 Western 印迹检测各组大鼠RAGE,p-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TNF-α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 AGE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EL显著延长(P<0.01),且 Aβ1~40、Aβ1~42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 AGEs 组 RAGE、p-NF-κB 和 TNF-α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FPS-ZM1干预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AGEs组。结论 FPS-ZM1作为RAGE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能作用中枢系统减少Aβ1~40,生成从而提高AGEs脑损伤大鼠的智能,并通过抑制脑组织 p-NF-κB上调,减轻脑AGEs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该药因能透过血脑屏障有望成为抑制阿尔茨海默样病变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梦晗;洪艳;候训尧;马莹娟;申超;罗鼎真;刘雪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太极拳预防老年抑郁症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拳预防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方法检索 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四期)、MEDLINE(1975-2010.08)、EM-BASE(1974-2010.08)、PsycINFO(OVID,2010.08)、KoreaMed(2010.08)、IndMed(Indian Biomedical Literature,2010.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6-2010.08)、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6-2010.08)、万方数据库、WHO 试验注册平台中所有太极拳预防老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 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 RCT。结果显示太极拳对比空白组在12 w 随访期抑郁症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9,95% CI (-0.54,-0.05)〕。太极拳对比其他措施改善老年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5,95% CI(-0.86,0.16);SMD=-0.13,95% CI(-0.75,0.49);SMD=-0.58,95% CI(-1.22,0.05);SMD=-0.31,95% CI(-0.69,0.06);SMD=-0.07,95% CI(-0.68,0.54);SMD=-0.25,95% CI(-0.82,0.33);SMD=-0.31,95% CI(-0.90,0.29);SMD=-0.10,95% CI(-0.45,0.65)〕。结论未找到证据支持太极拳对比其他措施降低老年抑郁症更有效。但太极拳确实是一种无副作用、易被老人接受的干预老年抑郁症的运动方式。

    作者:拜争刚;王晓;李红敏;王建成;杨克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周围神经缺血后GDNF表达的变化及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缺血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神经元的凋亡率在周围神经缺血性神经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择Wistar大鼠的一侧作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将大鼠经腹腔麻醉后,从腹部进刀,将实验侧的髂总动脉后进行双重结扎,对照侧不做任何手术,造成大鼠实验侧坐骨神经缺血,于大鼠术后3、5、7、14、21、28 d各取6只,用 TUNEL法测神经元的凋亡,免疫组化的方法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的表达阳性率。结果运动神经元的凋亡率在术后3 d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5 d时凋亡率较对照侧显著升高,且凋亡率在术后14d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是在观测的时间内仍然高于对照侧。而感觉神经元在术后3d就发生明显的凋亡,在术后7d时达到高峰,而到观测时间的28 d时降至对照侧水平;运动神经元中GDNF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 d就明显增高,然后逐渐降低,到14 d时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感觉神经元的变化趋势则与运动神经元相同。结论周围神经缺血可导致相关神经元胞体中的神经元凋亡,且感觉神经元对缺血性损伤的敏感度较运动神经元更高。

    作者:曾静;王本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DNA甲基化与人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2DM)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在T2DM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环境因素(如饮食)改变是引起T2DM发病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基因的表型,而表观遗传学机制是疾病发生过程中介导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分子桥梁。目前,对糖尿病表观遗传学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DNA 甲基化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主要是在全基因组扫描与糖尿病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或者是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某个已知功能的糖尿病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改变。在糖尿病研究中,尽管实验动物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同源性,但是由于实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基因功能、代谢及生物学特性等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实验动物的研究结论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糖尿病的特征。本文对近来研究得知的与人类T2DM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及其位点的功能以及代谢记忆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张思佳;乔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配伍对老龄大鼠血清SOD、MDA及GSH-Px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S Rg1)和丹参酮ⅡA(TSNⅡA)配伍组合对老龄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老龄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S Rg1组、 TSN ⅡA组和 GS Rg1+TSNⅡA 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4 w,处死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值、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GS Rg1可提高SOD活性、GSH-Px值(P<0.05),TSNⅡA可提高SOD活性(P<0.05)、GSH-Px值(P<0.01),两药单用均可降低 MDA含量(P<0.05);两者配伍均可提高SOD活性及 GSH-Px值(P<0.01)、降低 MDA含量(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效果显著(P<0.05)。结论 GS Rg1与TSNⅡA单用或配伍均对老龄大鼠具有抗氧化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加明显,其抗氧化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SOD酶活性、GSH-Px值及降低MDA实现。

    作者:李超彦;周媛媛;陈恒;李德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症相关蛋白-3、转移抑制基因23和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在胶质瘤术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兆(Ataxin)-3、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89例胶质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Ataxin-3、nm23和 PTEN的表达。结果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与肿瘤的体积、有无坏死及分级密切相关。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胶质瘤中Ataxin-3、nm23和PTEN均低表达,三者起到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联合检测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可能是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利用多导睡眠图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变化

    目的:采用多导睡眠图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应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后的有效性。方法观察组:选择符合急性脑梗死伴有睡眠障碍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急性脑梗死不伴有睡眠障碍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利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睡眠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3 mg/次,1次/晚)治疗2 w,于服药前1日及第14天评定患者睡眠结构变化、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睡潜伏期缩短〔治疗前(53.24±8.69)min,治疗后(27.76±5.13)min;t=18.244,P<0.05〕、总睡眠时间延长〔治疗前(377.82±60.95)min,治疗后(428.90±68.19)min;t=7.933,P<0.05〕、睡眠效率提高〔治疗前(68.36±6.06)min,治疗后(81.68±3.79)min;t=14.132,P<0.05〕、减少觉醒次数、缩短觉醒时间、增加慢波睡眠时间〔治疗前(16.08±12.79)min,治疗后(31.35±15.83),t=8.594,P<0.05〕。睡眠质量好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多导睡眠图能够较好地客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给予药物干预可改变急性脑梗死睡眠结构,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郭秀敏;李媛媛;刘星亮;潘妍婷;崔万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粗糠柴毒素对SD大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研究粗糠柴毒素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造成心肌缺血,剪断结扎线进行120 min再灌注,以此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大鼠缺血处理前给予1μmol/L粗糠柴毒素处理,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处理。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及肌酸激酶( CK-MB)活性。随后取出心脏并取样,将细胞裂解并离心,对提取物进行 Western 印迹测定,其中乙醛脱氢酶(ALDH)2磷酸化比例。结果实验组 LDH 活性(4079.6±88.3)U/L,对照组(5703.7±451.9)U/L。实验组 CK-MB 活性(3228.5±257.4)U/L,对照组(4433.4±319.9)U/L。实验组磷酸化ALDH2占总 ALDH2比例(0.340±0.032),对照组(0.101±0.037)。两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粗糠柴毒素可显著提升缺血-再灌注心肌的 ALDH2磷酸化水平并降低血清 LDH和 CK-MB 水平,诱导心脏保护。 AL-DH2激活可能参与了粗糠柴毒素的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鸿博;郎小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塞来昔布对肺腺癌细胞KDR和AQP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联合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肺腺癌 A549细胞株凋亡和KDR、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西妥昔单抗1 nmol/L组、塞来昔布25μmol/L组、西妥昔单抗1 nmol/L+塞来昔布25μmol/L组。药物干预细胞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检测 KDR、AQ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西妥昔单抗和塞来昔布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制剂联合作用时抑制作用更强( P<0.01)。西妥昔单抗和塞来昔布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更高(P<0.01);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可使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P<0.01),进一步下调了 KDR、AQ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和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抑制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下调了KDR、AQ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提示两药联合使用临床肺癌治疗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作者:陈明;刘凤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的传统X线诊断与数字化摄影的ROC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的传统X线诊断与数字化摄影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传统普通X线诊断与数字化摄影检查的肺内结节病灶病例36例,采用ROC分析传统X线诊断与数字化摄影检出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的能力。结果高年资医生观察直接数字化摄影(DR)胸片的ROC 曲线下面积(Az=0.838)明显大于传统 X线胸片的ROC曲线下面积(Az=0.824)(t=3.11,P<0.05)。低年资医生观察DR胸片的ROC曲线下面积(Az=0.843)明显大于传统X线胸片的ROC曲线下面积( Az=0.718)( t=6.87,P<0.05)。所有医生观察 DR 胸片的 ROC 曲线下面积( Az=0.841)明显大于传统 X 线胸片的 ROC 曲线下面积( Az=0.771)(t=4.29,P<0.05)。结论数字化摄影胸片对于发现与正常解剖结构重叠的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优于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

    作者:宋鑫;魏君;洪常华;王建涛;杨新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该院近20年老年IgA肾病(老年组)患者并将同期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两组均以男性多见,分别占59.18%(29/49)及60.71%(924/1522),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患者占该院同期同年龄肾活检患者的比例分别是12.60%及35.99%,二者差异显著(P<0.01);③老年患者在发生水肿、高血压、尿素氮、肌酐升高比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高,而血浆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P>0.05);④临床诊断老年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常见,而对照组则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常见(P<0.01);⑤血中IgG、IgA、IgM、C3、C4平均浓度、IgA/C3浓度之比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IgA肾病男性多于女性,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少见;②老年患者临床表现较年轻患者重。肾病综合征表现明显高于年轻患者;③IgA浓度及血清IgA/C3比值对IgA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亚莉;冯婕;姜莎莎;孙吉平;冯学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Oct4和Wn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和Wnt1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标本及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Oct4和Wnt1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ct4和 Wnt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Oct4和Wnt1在低分化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且Wnt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和Wnt1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02)。结论 Oct4和 Wnt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望成为食管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李秀娟;金春亭;范婕;李玉珍;李海军;刘军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肝细胞肝癌中SALL4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30例 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AL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90%肝癌组织中SALL4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SALL4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乙肝、病理分级、肿瘤包膜和门脉癌栓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与甲胎蛋白( AFP)有关。结论 SALL4蛋白高表达可能增加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的进展。

    作者:马从乾;王雅;赵星;杨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黄芪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在黄芪多糖的诱导下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成功培养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5表达并对细胞进行鉴定。按照诱导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黄芪多糖组。于诱导后第3、5、7天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组织荧光检测神经微管蛋白-βⅢ(Tuj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黄芪多糖组诱导BMSCs 12 h后出现形态学变化,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化学诱导组在加入诱导剂后细胞有突起伸出,并随诱导时间变化而增多,3 d 可见到一些细胞漂浮脱壁,随时间延长死亡细胞逐渐增多。对照组无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Tuj1阳性表达,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GFAP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黄芪多糖成功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作者:侯阳;李福智;左中夫;刘学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老年阴道炎的8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两组均于阴道内放置雌激素软膏,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持续治疗4w;分析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的阴道症状(健康状况和炎症症状)和临床症状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同时采用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60.47% vs.35.71%, P<0.05)和总有效率(95.35%vs.78.57%, P<0.05)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阴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炎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白带增多(P<0.05)、阴道灼热(P<0.01)、瘙痒(P<0.01)及黏膜出血(P<0.05)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各因子及总体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情感职能”外,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其余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疗效显著,改善阴道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静;付凡;黄海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督灸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疲乏的疗效

    目的:评价督灸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疲乏( DRF)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透析中心120例长期透析的中度以上疲乏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Piper疲乏量表、疲乏缓解量表调查患者疲乏状况及缓解方式。结果实验组(督灸干预组)中度以上疲乏21例,患者疲乏平均总得分为(3.62±2.58)分;对照组中度以上疲乏41例,患者疲乏平均总得分为(4.32±2.44)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度以上透析相关性疲乏发生率分别为35.00%和68.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督灸可以有效地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中等程度以上的疲乏,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存霞;高云;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环孢素A肾毒性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对慢性环孢素A ( CsA)肾毒性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给予橄榄油(1 mg· kg-1· d-1皮下注射);对照组+EPO (100 U/kg,3次/w腹腔注射);CsA毒性组:给予CsA (15 mg· kg-1· d-1皮下注射);CsA+EPO。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肾功能、收缩期血压、血色素水平;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细胞凋亡分别以三色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利用RNA原位杂交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基因h3(βig-h3)、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毒性组体重下降、肾功能低下、贫血,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大量TUNEL阳性细胞。在分子水平上,CsA肾毒性组βig-h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凋亡基因Fas和Bax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 EPO治疗均使上述指标逆转(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与βig-h3蛋白表达(r=0.835, P<0.001)和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向相关(r=0.698,P<0.001)。结论在慢性CsA肾毒性中,EPO 抑制细胞凋亡具有抗纤维化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崔镇花;朴尚国;金英顺;邹洪斌;苗里宁;金华;李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空间认知、学习记忆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IR)大鼠空间认知、学习记忆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制备IR大鼠模型,将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et低剂量组和Met高剂量组(n=15)。除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3组均给予高脂饲料12 w。在IR诱导成功后,仅Met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 mg· kg-1· d-1和200 mg· kg-1· d-1 Met连续灌胃4 w,其余两组均给予同等体积的蒸馏水。分析4组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参数(体重、内脏脂肪、血浆总胆固醇、血糖、血浆胰岛素和 HOMA指数);采用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空间认知功能;Y型电迷宫法检测学习和记忆行为;检测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乳酸水平及 Na+-K+-ATPase活性。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的血浆总胆固醇、胰岛素、HOMA指数及脑部乳酸升高,登台潜伏期延长,学习次数增多,站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记忆次数及脑部 Na+-K+-AT-Pase活性减少(P<0.05);Met处理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IR引起的以上异常指标,且高剂量Met的效果强于低剂量,除Met高剂量组的血浆胰岛素和HOMA指数外,其余仍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高脂饮食导致IR可影响空间认知、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能量代谢,Met可改善以上功能,对IR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莫巍;钱国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