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荣;崔立慧;毕正强;李素娟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BMPR-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预防组,预防组于低氧前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灌胃,共3周.采用Gould生理记录仪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采用HE染色和图象分析观察大鼠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肺小动脉BMPR-Ⅱ的表达.结果 (1)低氧组大鼠的mPAP和肺小动脉形态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辛伐他汀处理的预防组前述指标虽未下降到对照组水平,但均较低氧组明显下降(P<0.01).(2)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BMPR-Ⅱ染色强度为(0.48±0.08),低氧组下降到(0.22±0.04),而预防组则上升为(0.31±0.03)(P均<0.05).结论 BMPR-Ⅱ在低氧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下降,辛伐他汀可上调其表达,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作者:夏秀琼;雒洪志;袁小玲;黄锡坤;郭伟洪;陈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问题.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24例,就临床特点化疗效果早期诊断,鞘内注药,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早期患者占26.5%,中期占53.7%.平均3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恶心,呕吐.本组病例均给于合理抗结核药治疗,其中有86例鞘内注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论 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标准化用药可提高疗效.重危患者可鞘内注药,疗效甚高.
作者:周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的分型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12月收集的1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取琼脂筛选法进行检测mecA 基因,然后采取多重PCR方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进行分型,并采取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有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为阳性,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29.6%).而SCCmec基因分型主要表现2株为SCCmecⅡ型菌株(6.3%),26株为SCCmecⅢ型菌株(81.3%),2株为SCCmecⅣ型菌株(6.3%),出现有2株菌株未分型(6.3%).结论 分离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分型主要以SCCmecⅢ型菌株为主,多重PCR方法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韩玉涛;郑智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治疗的患者100名,其中50名患者在常规慢阻肺治疗基础之上,采用早期规律性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50名患者接受常规慢阻肺联合抗感染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早期规律性综合疗法可有效的提高老年慢阻肺和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韩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快速培养法检验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86例,以及同期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31例,同时行两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比临床诊断.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相比,在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假阴性率以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略高(P>0.05);但前者在特异度、假阳性率方面则明显优于后者(P<0.05).两法联合应用,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用(P<0.05),但特异度低于前者(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也并不完全一致,一致率为72.56%.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检测各有优点,应考虑联合应用.
作者:朱中梁;马娟;汪宏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哮喘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是世界关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全球哮喘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哮喘患者对治疗药物的敏感程度降低,甚至抵抗,特别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使得目前对难治性哮喘的治疗更加棘手.
作者:原淑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全肺切除术,其中左侧全肺切除19例,右侧全肺切除17例,术前及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肺结核转阴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肺功能情况.结果 临床治愈35例,治愈率97.22%.术前痰培养阳性36例,术后痰培养阴性34例,转阴率为94.44%.术后患者肺功能逐渐改善,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FEV1、MVV水平均逐渐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肺切除在选择性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国强;韦鸣;廖勇;唐中明;黄喜峰;刘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73例患儿采用维生素C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为对照组,73例患儿采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为观察组,疗程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病症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4.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高于对照组(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临床病症的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红军;张春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每年新发肺癌患者中有大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其中又有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1].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以特定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针对EGFR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而开发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给部分NSCLC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疗效,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甚至长期带瘤生存.
作者:孟凡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发展快速,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但是由于其开发环境差,在开发过程中会带来各种潜在的职业伤害,尤其是其粉尘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危害人体的肺部,带来尘肺病,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因此,本文首先介绍尘肺病,然后介绍其防治现状,后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素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穿孔素(Perfo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19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23位健康对照外周血,纯化PBMCs,用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混合性抗原肽库刺激,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技术检测CD+4、CD+8 T细胞穿孔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患者PBMCs中的CD+4 T、CD+8 T细胞亚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肺结核患者PBMCs及CD+4 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比例(百分率)下降(PBMCs:肺结核组19.55%±2.53%,对照组27.53%±1.90%,P<0.05;CD+4T细胞:肺结核组4.42%±0.84%,对照组8.15%±1.29%,P<0.05),而PBMCs及CD+4、CD+8 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活动期初治肺结核CD+4 T细胞群内Perforin的表达比例下降可能会使CD+4 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CTL)下降.
作者:曹彦;王心静;曹志红;杨秉芬;刘艳华;蒋静;程小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80例肺结核患者家属,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分析其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以及与一般资料的关系.结果 本组家属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住院次数、家属性别、发病情况、疾病类型和家属婚姻是进入逐步回归方程的阳性项目数.结论 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住院次数较多、复发、慢性纤维空洞型病例和女性、已婚家属心理状况更差.
作者:江宇;周伶俐;熊海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一、病历摘要男,42岁.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此次因喘息伴间断发热4月余入院.患者2012-1月无诱因出现喘息,活动后加重,严重时语不成句,同时伴有明显咳嗽、咳痰,痰为黄白粘痰,量较多,可以咳出.
作者:李月越;王萍;王瑞娟;霍秀青;许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COPD患者炎症因子、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干预组(4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4例),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结果 干预组在1个月时 IL-6、IL-8、TNF-α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FEV1/FVC%、FEV1%及C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IL-6、IL-8、TNF-α、FEV1/FVC%、FEV1%及CA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长期服用中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COPD患者炎症反应,缓解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延缓COPD的进展.
作者:郑伟;吴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治愈19例(占52.77%),好转4例(占11.11%),死亡10例(占27.77%),放弃治疗3例(8.33%).临床表现以发热25例(72.2%)、咳嗽、咳痰24例(66.7%)为著;病原学: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14株(38.9%),大肠埃希菌12株(33.3%),肺炎克雷伯菌6株(16.7%);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11.1%)、肺炎链球菌3株(8.3%);真菌:白色念珠菌10(27.8%)、曲霉菌9株(25%).结论 老年吸入性肺炎在临床较为常见,以隐性吸入者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死率较高.
作者:胡云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YP2A6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40例COPD患者及37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细胞色素P450 2A6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 1.COPD患者CYP2A6-163C>A位点基因缺失型(del)和野生型(wt)基因型频率为17.5%、82.5%,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0.5%、59.5%,两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携带CYP2A6wt基因型者较携带CYP2A6del基因型者患COPD风险增加(OR=0.31,95%CI=0.109-0.886,P<0.05).2.在吸烟者中,携带CYP2A6wt基因型者较携带CYP2A6del基因型者患COPD风险增加(OR=0.24,95%CI=0.064-0.920,P<0.05),在不吸烟者中,携带CYP2A6wt、CYP2A6del基因型者之间患COPD风险无明显差异.结论 1.CYP2A6-163C>A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2.野生型(wt)可能为吸烟者患COPD的一个易感因素.
作者:顾虹;刘鹏霞;杨敬平;斯琴高娃;徐喜媛;田红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和重视的疾病,OSAS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引起重要器官器质和功能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重要发生原因之一.OSAS是一个对健康影响很大的一个潜在疾病,其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鼻咽部病理解剖异常、上气道狭窄、肥胖等.本文主要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免疫功能等与OSAS关系,探索OSAS的发病机制.
作者:黄昀超;李晓;刘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教训,积累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19例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过程及纠正诊断的方法.结果 进一步心电图、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心脏超声等检查8例被诊为急性左心衰;经电子胃镜检查11例被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结论 喘息症状不是哮喘病所独有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
作者:罗霄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测定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一步探讨降钙素原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细菌性肺炎患者(20例)及肺结核患者(21例)血清标本,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达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评价降钙素原对上述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后,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可信区间为(0.844,1.000),在临界值为0.20 ng/ml时,其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86%.结论 降钙素原在临界值为0.20 ng/ml时,对达到SIRS水平的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尹义平;胡苏萍;杨澄清;李雪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1例P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给予阿魏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及6 min步行距离检测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均能降低PH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P<0.05),提高心脏指数(P<0.05),增加6 min步行距离,其中联合两种药物较之单一用药更能降低肺动脉压力(P<0.05),增加6 min步行距离(P<0.05),疗效进一步增强.结论 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治疗PH患者,是一种相对经济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作者:张双;刘霞;张佩;韩锁利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