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多因素分析

江宇;周伶俐;熊海荣

关键词:肺结核, 患者家属, 心理健康状况, 住院次数, 逐步回归方程, 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水平, 项目数, 阳性, 心理状况, 社会支持, 疾病类型, 国内, 发病情况, 躯体化, 调查表, 资料, 属性, 因子, 抑郁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80例肺结核患者家属,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分析其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以及与一般资料的关系.结果 本组家属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住院次数、家属性别、发病情况、疾病类型和家属婚姻是进入逐步回归方程的阳性项目数.结论 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住院次数较多、复发、慢性纤维空洞型病例和女性、已婚家属心理状况更差.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多项指标观察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5 d的肺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3 d及5 d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5 d的上述项目均优于治疗后3 d,P均<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弥漫性病变中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弥漫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 GBARD活检针穿刺32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弥漫性网格样结节或结节影,网状线形阴影和弥漫性磨玻璃影.结果 32例患者均取材成功,并获得明确诊断,10例恶性肿瘤,(其中5例肺泡癌,5例肺癌肺内转移),22例良性病变(7例粟粒性肺结核,7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积征,2例肺真菌病,1例闭塞性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1例肺结节病,1例过敏性肺炎,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并发症是气胸(22.5%)和出血(21.9%).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实用、安全、并发症低的技术,对弥漫性肺疾病有很高的确诊率.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结核性脑膜炎3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问题.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24例,就临床特点化疗效果早期诊断,鞘内注药,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早期患者占26.5%,中期占53.7%.平均3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恶心,呕吐.本组病例均给于合理抗结核药治疗,其中有86例鞘内注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论 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标准化用药可提高疗效.重危患者可鞘内注药,疗效甚高.

    作者:周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VTE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是住院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VTE影响了九十万病人,同时导致了十万到三十万病人的死亡.在欧洲国家,VTE发生率超过一百六十万,DVT达到七十万,VTE相关性死亡五十万.VTE在老年病人身上发生率很高,每年超过0.6%,对于那些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人,罹患VTE的风险特别高,尤其在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许多急性和慢性风险因素相互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的风险因素在增加[1].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老年住院病人罹患VTE的风险也在增加,所以对老年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研究有着很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倪晓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73例患儿采用维生素C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为对照组,73例患儿采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为观察组,疗程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病症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4.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高于对照组(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临床病症的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红军;张春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美沙酮治疗期间重症哮喘发作1例

    美沙酮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用做海洛因依赖替代维持治疗,一般口服给药.本例患者在美沙酮治疗期间出现重症哮喘发作,经积极抢救缓解.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P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法)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入住R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组(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组(GWCH法),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略短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结论 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士荣;崔立慧;毕正强;李素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治疗方案对中度哮喘生活质量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中度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效果改善的差异.方法 分析我院门诊就诊的中度哮喘患者83例,按照其治疗方法分别将其分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组、缓释茶碱组及白三烯调节剂组,三组患者分别在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ICS)的基础上加用LABA、茶碱及白三烯调节剂,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改善情况、哮喘控制评分及治疗花费等,综合得出佳治疗方案.结果 LABA组、茶碱组及白三烯调节剂组患者半年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2%及90.9%;LABA组共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白三烯调节剂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三组患者ACT评分均大于20分.结论 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均可得到有效可靠的治疗效果.

    作者:任芳萍;杨娟利;刘玲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3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3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有特殊环境暴露史,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后气短等.肺部症状无特异性,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确诊需依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活检.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及肺活检有利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的关键,糖皮质激素疗效明显.

    作者:徐静;李琦;胡明冬;韦球;王建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我院的老年CAP组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生物学等各项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电解质紊乱可能为老年CAP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AP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以上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黎汝;汪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患儿1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及T-IgE水平,另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3月内反复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经治疗并随访3月后ECP、EOS方面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Ig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3月内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丁江丽;刘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多脏器重症结核临床治疗分析(附1例报告)

    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多脏器结核比较罕见,早期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极易误诊[2].现将临床工作中诊治的一例多脏器重症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孔雯;陆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家属参与肺功能检测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研究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组,同时给予肺功能检测的讲解,试验组有家属全程参与,对照组只有患者本人单独参加,观察其配合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做检测的比较,对照组的配合程度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家属参与肺功能检测提高了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向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浆及痰白介素-18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0例老年COPD患者(重度20例、中度20例、轻度20例)急性发作、缓解期血浆、痰液,以及15例老年健康者血浆.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血浆及痰IL-18水平.结果 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血浆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者,COPD各组治疗后血浆IL-18水平明显下降.而COPD重度、中度组急性发作期痰IL-18水平均高于轻度组.结论 IL-18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可能促进了气道炎症.监测血浆及痰IL-18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炎症情况,但对COPD无太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晓军;何韶衡;刘长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教训,积累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19例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过程及纠正诊断的方法.结果 进一步心电图、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心脏超声等检查8例被诊为急性左心衰;经电子胃镜检查11例被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结论 喘息症状不是哮喘病所独有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

    作者:罗霄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缓解前后的小气道功能测定

    目的 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小气道功能的评价作用研究.方法 选择31例急性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测定其急性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并加以比较.结果 3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测舒张实验全部阳性,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患者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受试对象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哮喘患者均存在大、小气道功能异常,缓解期哮喘患者大气道功能恢复,小气道功能虽有一定恢复,但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仍存在异常.

    作者:夏玲;刘旭;伏振;张继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TA患者47例,总结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 临床分型以广泛型多见(42.6%).TA常见的症状为间歇性运动障碍(42.6%)、头晕(31.9%),体征常见为血管杂音(48.9%)、无脉症(34.0%)及高血压(31.9%).33例患者出现血沉或/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受累血管以双侧颈总动脉(34.0%)、腹主动脉(25.5%)多,其次为左锁骨下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结论 T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缺乏特异性血清标志物,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宋玮;李梅梅;梅焕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痰嗜酸粒细胞评估孟鲁司特治疗AECOPD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 论证痰检嗜酸粒细胞阳性是否预示口服孟鲁司特治疗AE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 痰检嗜酸粒细胞阳性及阴性的AECOPD患者各4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10天,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肺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P<0.05).结论 痰检嗜酸粒细胞阳性预示口服孟鲁司特的临床反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预测指标.

    作者:郝月琴;唐华平;卫红军;李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照组给予大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给予吸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病科收治的住院患儿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为84.38%、总有效率为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0.94%、89.06%(P<0.01,P<0.05);观察组患儿的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1).结论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雾化吸入地塞米松,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尽早恢复肺功能.

    作者:陈海丹;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