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丽;李晓红;王檀;于秀华;张丽秀
目的:探讨万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万珂组各1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即刻给予万珂0.2 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在24 h时间点取材。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无脑梗死现象,生理盐水组及万珂组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且万珂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细胞,万珂组与生理盐水组均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但万珂组凋亡细胞有所减少( 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珂可减轻细胞凋亡,缩小脑梗死体积,对缺血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薛晶;李丽;李淞;戈亚平;牛晓立;付铁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生存质量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高密市抽取5个乡镇的20个自然村,采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与生存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身体功能( PF)、体格功能( RP)、身体疼痛( BP)、一般健康(GH)、活力(VP)、社会功能(SF)、情感作用(RE)及精神卫生(MH)等8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66.8、52.0、70.7、56.8、68.7、53.8、72.9、78.8,总得分为69.2;不同性别、原工作性质、子女情况、文化程度、年收入、患慢性病情况等因素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均有影响。结论家庭、社会和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精神慰藉、医疗卫生条件及娱乐活动等,通过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泽珣;杨帆;蒋玲玲;陈博;王玖;胡乃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天王补心汤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失眠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中药对照组36例、西药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二二六时间针刺法”之针刺,并服用天王补心汤剂;中药对照组服用天王补心汤剂;西药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采用临床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明显高于中药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6/36)和66.7%(24/36)(P<0.05)。治疗后三组PSQI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的降低程度优于中西药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结合天王补心汤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杨来福;和青松;王文彪;刘建武;郭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专业护生毕业后进入养老机构的就业意愿。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10级三年制护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中的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就业意向分析:已经开设并学习过老年护理学的高年级高职护生( B组)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内就业的比例高于未开设老年护理学的低年级高职护生(A组)。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工作及事业的关注与热爱程度已大幅提升。
作者:穆晓云;吴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老年患者病种多而复杂,病程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中儿女工作、生活压力大,忽略了对老年人的照顾〔1〕,陪护现象日益明显。陪护率的控制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对老年科病房的陪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陪护管理在老年科病房的重要性及对策。1陪护现象1.1老年患者特点①生理特点: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速度加快,出现生理性衰老,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及跌倒、压力性溃疡、坠床等安全危险〔2〕,对陪护的需求大。②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2〕,常有烦躁不安、孤独寂寞、自暴自弃、极度恐慌、固执猜忌、依赖他人的心理特点〔3〕。由于家庭及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呈弧线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家庭是老年人的传统支持来源〔4〕,需要更多社会、家庭的呵护〔5〕。
作者:刘捷;赵庆华;肖明朝;刘丽萍;任洪艳;肖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 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 后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PDGFB、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病变,PDGFB、α-SM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明显。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B、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脏胶原合成有关。
作者:白静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体检人群尿酸( UA)水平的检测结果。方法对1279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 UA、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和空腹血糖( FBS)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高 UA 血症检出率为18.5%(120/648),女性高 UA 血症检出率10.9%(69/631),不同年龄组中的男性高UA血症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高 UA 血症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1279例老年人分为高 UA 血症组189例和血UA正常组1090例。高UA血症组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人数多于血 UA正常组( P<0.05)。结论高 UA血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高,并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也易导致很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病情严重,故加强对高UA血症的筛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进生;张光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老年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容易漏诊,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如何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已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流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调。D-二聚体( D-D)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当体内有活动血栓时,D-D会特异性的升高。纤维蛋白原( FIB)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参与凝血过程,是血栓的主要成分,因而血浆FIB水平也是反映体内血栓状态的一个指标。根据老年人病理、生理及老年AMI可在临床症状、心电图或心肌酶学等三方面表现不典型特点。本文主要针对DD及FIB在老年AMI的早期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韩慧萍;杨一;杨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者78例,非IFI者386例,对其感染真菌进行分离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结果78例非呼吸道 IFI 老年住院患者中共检测分离出真菌87株。其中尿中检测出29株(33.33%),为标本检出真菌排名首位。分离出假丝酵母菌84株(96.55%),为检出多的菌株。单因素分析提示,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 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病原检测时间、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白蛋白数、体温>37.5℃、抗生素种类、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创的检查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消化系统普通疾病和神经系统普通疾病,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保护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 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主要为假丝酵母菌。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是预防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文朝;蔡成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Peet等〔1〕曾采用隔上内脏神经切除术治疗严重高血压,取得一定效果,但此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常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膀胱括约肌功能不良等,使其临床应用受限。Krum等〔2〕首次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 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由于该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已成为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机制、方法及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汤学超;杨曙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分析影响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为(27.9±9.3)分,总体水平较低。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评分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工作、是否与父母同住、是否与子女同住、长期居住地、体重指数、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 P<0.05)。结论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干预应考虑患者的疲乏、疼痛状态及其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等。
作者:邱萍萍;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其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0例PD患者和6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组使用量化的周围神经评分进行评定,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浓度。结果 PD患者伴有周围神经损害的例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周围神经损害的PD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明显低于无PD但有周围神经损害的健康对照组( P<0.05);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PD病患者大多伴有周围神经损害,其发生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早期干预可能会阻止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冠群;罗蔚峰;崔晓;刘君;秦晓玲;张侠;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高果糖喂养大鼠肾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α及酰基辅酶A氧化酶( ACO)的变化,探讨其对脂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影响并观察鹅去氧胆酸( CDCA)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及CDCA组,每组16只,8、16 w时分批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空腹血糖( FPG)、血脂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检测大鼠肾皮质甘油三酯(TG)含量;SREBP-1c、SCD-1、 PPAR-α及 ACO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分析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果糖组大鼠左肾重/体重,血中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水平明显升高,24 hUMA增加,肾组织中TG水平明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SREBP-1c和SCD-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更多(P<0.01);PPAR-α和ACO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更少(P<0.01)。 CDCA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果糖饮食喂养可导致大鼠高 TG血症、高VLDL血症、高尿酸血症和UMA水平增加,可引起大鼠肾皮质TG蓄积。高果糖促使肾组织脂质合成代谢增强,分解代谢减弱,进而导致肾脏损伤。 CDCA可下调SREBP-1c和SCD-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PPAR-α和ACO基因及蛋白表达,减少脂质合成,促进脂质分解,减轻肾损伤。
作者:胡志娟;任路平;王超;李芳;董春霞;李刚;刘冰;宋光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生物电阻抗对相对血容量监测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49例,临床评估均达到干体重,根据透后30 min 生物电阻抗测量结果分为两组,A组:达干体重组(34例),B组未达干体重组(15例)。对B组患者逐渐下调干体重,直至再次测量生物电阻抗结果达正常人群标准时,定为B′组(n=15)。在透析过程中同时应用在线血容量监测( BVM)监测患者相对血容量变化(ΔBV)。比较A、BΔBV/UF(%/L)、ΔBV/UFR(%· L-1· h-1)值,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ΔBV/UF、ΔBV/UFR在诊断容量超负荷时的曲线下面积,寻找诊断容量超负荷的较好指标。结果ΔBV、ΔBV/UF、ΔBV/UFR,B 组均低于A组(P<0.01)。 A组与B'组中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诊断容量超负荷时的曲线下面积为:ΔBV/UF(0.84,95%CI 0.70~0.93)>ΔBV/UFR(0.83,95%CI 0.69~0.92)。结论ΔBV/UF、ΔBV/UFR 是诊断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的较好指标,在△BV/UF 低于4.53%/L 或△BV/UFR低于0.88%· L-1· h-1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提示存在容量超负荷,可以安全地下调干体重。
作者:张慧然;徐金升;白亚玲;张俊霞;崔立文;俞啟瑶;张胜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肌组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黄芪甲苷处理后的心肌组织损伤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心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增大、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显著变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而黄芪甲苷的低、高剂量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损的心功能指标(P<0.05)。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黄芪甲苷的低、可降低各心肌酶水平(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的大鼠心功能指标,降低升高的心肌酶。
作者:屈玉春;王大伟;严夏;黄伟新;王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管状吻合器的应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但随之而来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全胃代食管术后有60%~80%的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的主观症状〔1〕。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一种能同时减少吻合口狭窄及术后反流的吻合方法,而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在减少上述两种并发症方面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2〕。本文拟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减少吻合口狭窄及反流的新方法。
作者:董新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对退变性腰椎侧凸( DLS)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DL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观察组行减压术后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脊柱侧弯角度及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3及6个月患者JOA评分、Oswestry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3及6个月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术后3及6个月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05),术后6个月患者Oswestry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1及6个月脊柱侧弯的正位角度及侧位角度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及6个月正位角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05),术后6个月侧位角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1、3及6个月 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3及6个月活动能力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3及6个月活动能力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术后3及6个月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是治疗 DLS 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融合固定可提高治疗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自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由于高龄缺血性脑卒中( IS)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疾病、较少使用溶栓药物,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及脑对缺血应激反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龄患者IS的预防及治疗面临着较多的问题〔1〕。本研究旨在发现85岁以上IS患者与年龄相对低的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神经缺损严重度、主要并发症、功能残疾程度及死亡率的不同。
作者:赵久晗;商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患者107例。采集术前及术后1、3、5、7 d的血样,检测血清中IL-6和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血清 IL-6与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术后第1天血清 IL-6迅速升高达(38.50±16.4) ng/L,第3天为(36.72±17.5)ng/L,第5天迅速下降至(16.21±8.4)ng/L,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第3天CRP明显升高至(4.42±1.03)mg/dl,第5天持续升高至(4.62±1.00)mg/dl,第7天下降至(2.47±1.35)mg/dl,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IL-6变化更敏感,对术后炎症的发生早期反应较好,与CRP联合对炎症发生后期反应较好。
作者:杜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苦滴丸抗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三苦滴丸高剂量组、三苦滴丸中剂量组、三苦滴丸低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组(复方丹参滴丸),采用连续3 d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观察心肌缺血模型大鼠服药后心电图改变及血清肌钙蛋白、CK和CK-MB的含量。结果三苦滴丸可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S-T段、减少心肌缺血发生率、其中三苦滴丸低剂量组效果较好,其总体作用优于丹参滴丸组;三苦滴丸对肌钙蛋白、CK、CK-MB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呈量效依赖关系,其中尤以SK高剂量组作用显著,其总体作用优于丹参滴丸组。结论三苦滴丸能有效的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作者:邹迪;隋殿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