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小祥;刘燕
目的 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小气道功能的评价作用研究.方法 选择31例急性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测定其急性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并加以比较.结果 3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测舒张实验全部阳性,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患者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受试对象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哮喘患者均存在大、小气道功能异常,缓解期哮喘患者大气道功能恢复,小气道功能虽有一定恢复,但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仍存在异常.
作者:夏玲;刘旭;伏振;张继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原因分析,探讨相关治疗对策,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97例机械通气脱机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97例脱机失败中,生理学指标变化65例(67.0%),原发病恶化27例次(27.8%),脱机策略不当5例(5.2%).结论 机械通气失败的原因包括生理学指标异常、原发病恶化、脱机策略不当以及心理因素等,因此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应积极纠正生理学指标、治疗原发病、营养支持、掌握适宜的脱机时机与策略以及适当的心理治疗等.
作者:李洁;范铁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由于平滑肌异常增殖导致支气管,淋巴管和小血管阻塞,呈进行性发展的全身性疾病,肺部易受累而称PLAM.因其在临床上的呼吸困难、自发性气胸等表现及胸部影像学双肺的囊状病变而需鉴别诊断,同时笔者以该病肺功能的改变对诊断提供线索.
作者:周怡;田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患者严重程度及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49例初诊哮喘患者(间歇/轻度20例、中度15例、重度14例)血清HMGB1的水平,并与36例完全控制哮喘组患者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间歇发作/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与重度持续组哮喘患者血清HMGB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完全控制哮喘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低于初诊哮喘患者,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血清HMGB1水平可以反应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哮喘治疗.
作者:张固琴;杨炯;李平;聂汉祥;赵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效果.方法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伊曲康唑治疗的结果.结果 采用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是有效的.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陶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每年新发肺癌患者中有大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其中又有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1].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以特定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针对EGFR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而开发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给部分NSCLC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疗效,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甚至长期带瘤生存.
作者:孟凡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一、病历摘要男,42岁.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此次因喘息伴间断发热4月余入院.患者2012-1月无诱因出现喘息,活动后加重,严重时语不成句,同时伴有明显咳嗽、咳痰,痰为黄白粘痰,量较多,可以咳出.
作者:李月越;王萍;王瑞娟;霍秀青;许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抗痨药物有诸多不良反应,其中RFP常见的有: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过敏反应以皮疹多见[1];发生急性肾损害的临床较少,国内外至今报道几百例,多见于大剂量间歇治疗.该院还属第一例.
作者:朱薇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后,pH、PaO2、PaCO2基本正常,13例停用BiPAP,拔除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例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再次感染死亡.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应用于病情稳定,撤机困难的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的序贯治疗.
作者:左晟;杨红辉;马红映;沈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对肺癌合并重度COPD患者术前肺功能影响,探讨该疗法能否扩大肺癌手术的适应症.方法 收集我院肺癌合并COPD,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两周后比较患者FEV1、MVV%、PaO2、PaCO2的改善情况及手术耐受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入组27例重度COPD合并肺癌Ⅰ-Ⅲa期患者,经治疗2周后FEV1、MVV%、PaO2、PaCO2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有21例患者肺功能提高至手术指标,进行单侧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但与同期轻中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比较,前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后者增加(P<0.01).结论 雾化吸入普米克联合可必特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肺癌合并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可使其中部分患者较安全的耐受肺叶切除术.
作者:俞婷婷;谢德荣;杜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COPD患者炎症因子、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干预组(4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4例),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结果 干预组在1个月时 IL-6、IL-8、TNF-α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FEV1/FVC%、FEV1%及C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IL-6、IL-8、TNF-α、FEV1/FVC%、FEV1%及CA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长期服用中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COPD患者炎症反应,缓解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延缓COPD的进展.
作者:郑伟;吴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1例P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给予阿魏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及6 min步行距离检测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均能降低PH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P<0.05),提高心脏指数(P<0.05),增加6 min步行距离,其中联合两种药物较之单一用药更能降低肺动脉压力(P<0.05),增加6 min步行距离(P<0.05),疗效进一步增强.结论 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治疗PH患者,是一种相对经济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作者:张双;刘霞;张佩;韩锁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86例)采用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n=86例)采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4.9%)(P<0.05);观察组喉镜检测示治疗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82.6%)(P<0.05);观察组患者咽部疼痛、发热和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各种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宏林;李兆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多索茶碱和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多索茶碱组(治疗组)和氨茶碱组(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FEV1和FEV1%预计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肺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COPD安全有效,较氨茶碱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勇;王利民;银春;欧阳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TB-SA)抗体检测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肺外结核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蛋白抗体检测,并对各种肺外结核病引流物标本进行AFB涂片和培养检查.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菌阳肺外结核病敏感度为87.5%(7/8),诊断菌阴肺外结核的敏感度为63.5%(40/63),诊断肺外结核总体敏感度为66.2%(47/71),特异度为97.5%(39/40).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肺外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外结核病较为理想的免疫学方法之一.
作者:陈子芳;劳海黎;王建;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COPD、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受试者(其中AECOPD 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36例,以及健康者26例)完成脉冲振荡法检查、肺通气功能(PFT).比较三组间肺通气功能参数、脉冲振荡的全呼吸相阻抗以及吸气-呼气相阻抗的差别.结果 (1)肺通气功能结果:COPD组、哮喘组均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pred、FEV1/FVC、PEF%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哮喘组代表中心气道阻力的指标R20高于COPD组(P<0.01).(3)COPD组、哮喘组、健康组吸气-呼气相阻抗比较:仅COPD组的呼气相R5-20大于吸气相R5-20、呼气相X5小于吸气相X5(P值分别为0.041、0.017).另外COPD组的吸气-呼气相的R5-20变化值(ΔR5-20)、X5变化值(ΔX5)大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 脉冲振荡法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AECOPD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长智;郑晓滨;陈超琳;邬伟明;黄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探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6排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68例肺癌高危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低剂量组184例行低剂量肺癌筛查,常规剂量组184例行常规剂量肺癌筛查.随访跟踪5年,统计比较肺癌筛查率、漏诊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等指标.结果 低剂量组总检出率为38.0%,常规剂量为38.5%两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8.6%、80.3%,三年累计检出率分别是25.4%、24.8%,五年生存率为37.2%、37.9%,确诊病例的组织分型、分期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6排螺旋CT能有效诊断肺癌,并降低人体辐射量,安全高效.
作者:武建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矽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矽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人,治疗组进行BiPAP呼吸机治疗3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检测治疗前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每搏输出量(RVSV),肺动脉压(PH),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在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肺动脉高压下降、右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心率减慢、右心搏出量增加等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可改善矽肺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减缓右心功能下降.
作者:张卓然;杨博;靳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问题.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24例,就临床特点化疗效果早期诊断,鞘内注药,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早期患者占26.5%,中期占53.7%.平均3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恶心,呕吐.本组病例均给于合理抗结核药治疗,其中有86例鞘内注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论 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标准化用药可提高疗效.重危患者可鞘内注药,疗效甚高.
作者:周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3~5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aO2、PaO2、PaCO2等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10d后,观察组显效率(45.7%)与总体有效率(84.8%)均高于对照组(22.7%、65.9%)(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衰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降低有创通气比例与病死率.
作者:崔岩;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