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晟;杨红辉;马红映;沈策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TB-SA)抗体检测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肺外结核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蛋白抗体检测,并对各种肺外结核病引流物标本进行AFB涂片和培养检查.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菌阳肺外结核病敏感度为87.5%(7/8),诊断菌阴肺外结核的敏感度为63.5%(40/63),诊断肺外结核总体敏感度为66.2%(47/71),特异度为97.5%(39/40).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肺外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外结核病较为理想的免疫学方法之一.
作者:陈子芳;劳海黎;王建;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弥漫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 GBARD活检针穿刺32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弥漫性网格样结节或结节影,网状线形阴影和弥漫性磨玻璃影.结果 32例患者均取材成功,并获得明确诊断,10例恶性肿瘤,(其中5例肺泡癌,5例肺癌肺内转移),22例良性病变(7例粟粒性肺结核,7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积征,2例肺真菌病,1例闭塞性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1例肺结节病,1例过敏性肺炎,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并发症是气胸(22.5%)和出血(21.9%).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实用、安全、并发症低的技术,对弥漫性肺疾病有很高的确诊率.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122例NSCLC患者的标本,以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RRM1、STMN1和TYMS基因mRNA表达;以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基因体细胞突变.结果 122例标本对TYMS、STMN1、ERCC1和RRM1基因mRNA低表达率分别为47.1%、38.2%、30.1%和19.5%;对RRM1、STMN1、ERCC1和TYMS基因mRNA高表达率分别为60.2%,50.0%,27.4%和17.6%;腺癌与非腺癌组比较TYMS和RRM1基因mRNA的低、中、高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1例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54例(44.6%);野生型67例(55.4%).结论 对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检测有利于临床医师参考相关抗癌药物的耐药情况,选择敏感的个体化化疗方案.
作者:孙卫红;陈友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研究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组,同时给予肺功能检测的讲解,试验组有家属全程参与,对照组只有患者本人单独参加,观察其配合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做检测的比较,对照组的配合程度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家属参与肺功能检测提高了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向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VAP患者共分离224株菌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共153株(68.3%),革兰氏阳性54株(24.1%),真菌17株(7.6%).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4.18%)、鲍曼不动杆菌(18.95%)、肺炎克雷伯杆菌(17.65%)、大肠埃希菌(11.76%)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2.96%)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64.7%).病原菌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我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普遍严重.
作者:杜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临床少见,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04%~1%[1].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肺肿瘤,本文报告1例IMT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高福平;魏谨;马平;孙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全肺切除术,其中左侧全肺切除19例,右侧全肺切除17例,术前及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肺结核转阴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肺功能情况.结果 临床治愈35例,治愈率97.22%.术前痰培养阳性36例,术后痰培养阴性34例,转阴率为94.44%.术后患者肺功能逐渐改善,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FEV1、MVV水平均逐渐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肺切除在选择性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国强;韦鸣;廖勇;唐中明;黄喜峰;刘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痰涂片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术并常规送检,106例患者获得病理学和病原学诊断,结果 刷检涂片+BALF涂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44.3%;PBS联合刷检涂片+BALF涂片阳性率为56.2%,其中术后痰涂片阳性率为52.7%.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痰涂片与其他肺结核病原学检测手段互为补充,提高了检测阳性率.
作者:王盛兰;张云辉;杨婷婷;杜润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脉博波速度(PWV)与COPD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自动 PWV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 (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分别作为评估大动脉缓冲能力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的指标.对86例COPD患者和64例健康人进行了PWV检测,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x)、内皮素(ET).结果 COPD患者C-FPWV 、C-RPW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COPD患者NOX、NOX/E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OPD患者ET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小于0.001.吸烟指数、年龄、FEV1%Pre是影响C-FPWV的独立因素;NOX、ET、FEV1/FVC%是影响C-RPWV的独立因素.结论 COPD为一种系统性疾病,大动脉弹性的降低为COPD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丽蓉;李水霞;高阳;闫保民;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美沙酮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用做海洛因依赖替代维持治疗,一般口服给药.本例患者在美沙酮治疗期间出现重症哮喘发作,经积极抢救缓解.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其中A组采用BiPAP模式进行干预治疗,B组则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IMV+PSV模式可显著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指标,对于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卫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COPD、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受试者(其中AECOPD 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36例,以及健康者26例)完成脉冲振荡法检查、肺通气功能(PFT).比较三组间肺通气功能参数、脉冲振荡的全呼吸相阻抗以及吸气-呼气相阻抗的差别.结果 (1)肺通气功能结果:COPD组、哮喘组均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pred、FEV1/FVC、PEF%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哮喘组代表中心气道阻力的指标R20高于COPD组(P<0.01).(3)COPD组、哮喘组、健康组吸气-呼气相阻抗比较:仅COPD组的呼气相R5-20大于吸气相R5-20、呼气相X5小于吸气相X5(P值分别为0.041、0.017).另外COPD组的吸气-呼气相的R5-20变化值(ΔR5-20)、X5变化值(ΔX5)大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 脉冲振荡法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AECOPD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长智;郑晓滨;陈超琳;邬伟明;黄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各细胞因子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血气指标.方法 选取30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对照组I组,35例肺气肿患者作为对照组II组,均给予积极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0水平及PaO2、SaO2低于其他两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患者;结论 CPFE患者各炎性因子及血气指标变化显著,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预测预后并指导防治.
作者:薛玲玲;贾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支气管哮喘是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据WHO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哮喘相关经济花费已大于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总和.近年来,关于哮喘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哮喘的治疗进展做一总结.
作者:李世钢;彭经纬;马继龙;王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急性肺水肿是急诊科常见,危及生命的重症,病情发展急剧,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因,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否则,后期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率高达50%[1].临床上,常规给以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30例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定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由于平滑肌异常增殖导致支气管,淋巴管和小血管阻塞,呈进行性发展的全身性疾病,肺部易受累而称PLAM.因其在临床上的呼吸困难、自发性气胸等表现及胸部影像学双肺的囊状病变而需鉴别诊断,同时笔者以该病肺功能的改变对诊断提供线索.
作者:周怡;田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5 d的肺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3 d及5 d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5 d的上述项目均优于治疗后3 d,P均<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常规依据药敏选用抗生素、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吸氧及营养对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5 g/d静脉滴注,疗程7d;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胸片、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结论 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能尽快控制感染,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何世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测定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一步探讨降钙素原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细菌性肺炎患者(20例)及肺结核患者(21例)血清标本,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达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评价降钙素原对上述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后,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可信区间为(0.844,1.000),在临界值为0.20 ng/ml时,其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86%.结论 降钙素原在临界值为0.20 ng/ml时,对达到SIRS水平的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尹义平;胡苏萍;杨澄清;李雪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1年于2012-3-9入院.1年间曾多次抽胸水并到本地及北京等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双侧胸腔积液原因.曾试验性抗痨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弱,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积极改善一般情况,抗感染扩冠利尿等治疗.查心电图提示V1-3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脏彩超左房高值,中度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71%.
作者:付小红;李作生;赵长全;王国臣;张卫红;陈志全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