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痴呆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查

汪婷;沈军;傅志蓉

关键词:老年痴呆, 生活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结构式访谈法比较51例老年痴呆患者和56例对照组之间的生活方式。结果痴呆组和对照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饮食、睡眠、运动习惯以及兴趣爱好上的差异显著( 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上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不爱运动,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饮食偏甜、咸或油腻等为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运动、规律作息、良好的兴趣爱好,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一般资料及生存质量的横断面调查,应用中文IBgQ、SF-36、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IBD患者QOL的主要因素。结果100例老年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 UC)者72例,克罗恩病( CD)者28例,其中两组参与研究入选者相比,人口学特征无显著差异;所有IBD患者的IBDQ总评分为148.85±26.31,肠道症状得分为48.85±8.69,全身症状得分为20.96±5.43,情感功能得分为54.46±10.29,社会功能得分为21.78±5.97,所有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UC 患者与 CD患者在各维度得分均比较接近,且都处于中等水平,两组患者的QOL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I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QOL比较,结果显示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IBD患者QOL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历患者 SF-36的心理、社会领域的评分明显低于低学历患者( P<0.05);重型IBD患者在IBDQ和SF-36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型患者( P<0.05);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等得分与QOL得分呈正相关(P<0.05);焦虑、抑郁、消极应对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焦虑、病情、文化程度、病期是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论病情重的IBD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焦虑、抑郁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 IBD患者主要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影响。

    作者:葛亮;林宾;田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叶酸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叶酸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 H型高血压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每天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叶酸片口服,每天一次,每次0.8 mg,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舒张压( DBP)、收缩压( SBP)、心率、血浆Hcy水平,治疗期间连续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DB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SBP和DBP的T/P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前Hcy水平〔(18.8±6.4)μmol/L〕与治疗后Hcy水平〔(13.3±9.7)μmol/L〕差异显著(t=5.3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2,P<0.05)。结论叶酸片降低Hcy水平效果显著,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作者:汪小燕;杨大来;朱雪梅;余晓英;宋杰;于丽丽;廉炜;黄颖睿;杨艳;战玲;赵春艳;杨姗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对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疗效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对退变性腰椎侧凸( DLS)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DL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观察组行减压术后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脊柱侧弯角度及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3及6个月患者JOA评分、Oswestry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3及6个月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术后3及6个月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05),术后6个月患者Oswestry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1及6个月脊柱侧弯的正位角度及侧位角度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及6个月正位角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05),术后6个月侧位角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1、3及6个月 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3及6个月活动能力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3及6个月活动能力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术后3及6个月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是治疗 DLS 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融合固定可提高治疗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自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采用多种方法固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50例。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研究患者年龄、性别、术前ASA分级、术前牵引时间长短、骨折分型、治疗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等可能的相关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作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5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8 d,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而行内固定患者术后1 d可进行床上功能锻炼。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为术后2.5~24个月。住院时间18~35 d,平均为25 d。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例,突发肺栓塞形成2例,死亡1例,术后长期卧床而2年内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脑血管意外出现精神异常1例。术后无1例发生脱钉、断钉、继发性髋内翻等现象。术后半年随访对其功能评价按照黄公怡等方法,其中优4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6.0%。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 ASA分级、伤前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内周定方式、复位质量5个因素是影响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股骨粗隆骨折后,年龄、ASA分级、骨折分型三因素可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应尽早手术,选用稳定的内固定,术后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对于体质较差,预计生存时间不长者,明显有骨质疏松患者,均应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作者:徐诗雄;洪顺红;孙文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肌肌钙蛋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在老年慢性肾脏病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钙蛋白T(cTnT)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3例3~4期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双抗光电化学法测定受检者血清cTnI、cTn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cTnI、cTnT及NT-proBN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93例患者平均随访(49.7±5.9)个月,47例(24.4%)出现ESRD,23例(11.9%)死亡。慢性肾脏病组血清 cTnT、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cTnI阳性组平均年龄大于阴性组(P<0.05),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阴性组(P<0.05);cTnT阳性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高于阴性组( P<0.05),GFR及白蛋白水平低于阴性组( P<0.05),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 ESRD 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NT-proBNP高浓度组年龄大于低浓度组(P<0.05),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高于低浓度组(P<0.05),GFR及白蛋白水平低于低浓度组( P<0.05),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 ESRD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低浓度组( P<0.05)。 cTnT及 NT-proBNP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ESRD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2.41、2.87,P<0.05;HR=2.15、2.94,P<0.05)。结论老年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 cTnT、cTnI和NT-proBNP水平均升高,其中cTnT及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老年年龄(65~85岁)NSTEMI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抗血小板+抗凝+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他汀类+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治疗组(抗血小板+抗凝+ACEI+他汀类+尼可地尔)各50例。通过监测不同时间的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I( cTnI)、脑钠肽( BNP)、心脏彩超等指标评价尼可地尔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7、14 d心电图ST段恢复至基线常规组为27例、33例,尼可地尔组为40例、46例,两组差异虽不显著( P>0.05),但尼可地尔组有较好优势;两组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cTnI治疗后各时间段均逐步恢复至正常,但尼可地尔组cTnI在第7、14天时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尼可地尔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升高,BNP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对老年NSTEMI有明显心肌保护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邓翠云;董明慧;孙世博;吴易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化瘀填精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化瘀填精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 PO)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该中心收治的PO患者12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依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组(43例)和肾阴虚型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药物妊马雌酮联合甲羟孕酮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化瘀填精方。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机体指标水平情况、机体各处骨密度( BMD)水平及不同症状积分与患者腰椎侧位BMD及前臂BMD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各组间在血碱性磷酸酶( ALP)、血钙(Ca)、血磷(P)、血肌酐(Cra)以及尿钙/肌酐Ca/Cr等指标水平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在上述指标水平相比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的血Ca水平为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的血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治疗后的血ALP、血肌酐Cr a及尿钙/肌酐Ca/Cr等方面对比,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各组在腰椎正位、侧位、髋部、前臂BMD水平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各组机体各处BMD水平均有缓解,尤其是腰椎正、侧位 BMD水平和髋部BMD水平。其中治疗后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的腰椎侧位和前臂的 BMD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症状积分与腰椎侧位BMD呈显著正相关(r=0.846,P=0.023),症状积分与前臂BMD呈显著负相关(r=-0.772,P=0.011)。结论化瘀填精方治疗PO,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缓解 BMD水平,减少骨丢失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小玲;张诗军;徐成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与生存质量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生存质量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高密市抽取5个乡镇的20个自然村,采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与生存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身体功能( PF)、体格功能( RP)、身体疼痛( BP)、一般健康(GH)、活力(VP)、社会功能(SF)、情感作用(RE)及精神卫生(MH)等8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66.8、52.0、70.7、56.8、68.7、53.8、72.9、78.8,总得分为69.2;不同性别、原工作性质、子女情况、文化程度、年收入、患慢性病情况等因素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均有影响。结论家庭、社会和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精神慰藉、医疗卫生条件及娱乐活动等,通过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泽珣;杨帆;蒋玲玲;陈博;王玖;胡乃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以奥施康定为初始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以奥施康定为初始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有明确组织学诊断的晚期癌症患者,可准确评估疼痛强度,且数字评分量表( NRS)>4分,PS>2分,年龄≥18岁,既往未使用过奥施康定、盐酸吗啡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10 mg,q12 h 口服,应用氨酚羟考酮(泰勒宁)1~2片,长期备用医嘱,口服处理爆发痛。对照组:应用盐酸吗啡片10 mg,q4 h口服,盐酸吗啡片5~10 mg,长期备用医嘱,口服处理爆发痛。两组均同时给予胃复安15 mg,2次/d.口服预防恶心、呕吐。芦荟胶囊2粒,1次/d,口服预防便秘。每天进行癌痛疗效评估,癌痛评价标准采用NRS评分法,记录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泰勒宁及盐酸吗啡片用量。结果治疗组35例中,完全缓解( CR)11例,部分缓解( PR)16例,无效( NR)8例,总有效率77.14%;对照组35例中,CR 10例,PR 16例,NR 9例,总有效率74.2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奥施康定与即释吗啡片均能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初始滴定与即释吗啡片相比,达到相同止痛效果的起效时间无差异,且奥施康定给药次数少,给药剂量小、不良反应较少、服用方便;24 h内对疼痛控制良好率奥施康定组明显优于即释吗啡片组,奥施康定组可以更迅速的缓解患者的疼痛;24 h内平均发生爆发痛的次数奥施康定组明显少于即释吗啡片组,且处理爆发痛后疼痛缓解时间上奥施康定组明显短于即释吗啡片组。

    作者:郭环宇;王玲玲;景年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金柚提取物对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金柚提取物对雌激素受体(ER)的调节作用,并鉴定其功效成分。方法利用哺乳动物报告基因系统检测金柚总提取物及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离的单一化学成分对ERα和ERβ的调节作用。通过与标准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 HPLC 图谱鉴定其活性成分,并与雌二醇、染料木苷等ER激活剂比较活性。结果金柚提取物能特异性激活 ERβ,对ERα无影响,活性成分主要为柚皮素和柚皮苷(部分激活剂),与雌二醇、染料木苷活性比较:雌二醇>染料木苷>柚皮素>柚皮苷。结论金柚含有ERβ特异性激活成分,能用作ERβ相关的药物治疗及保健品。

    作者:康战方;高军;张恬;印大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喉罩置入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喉罩置入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 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喉罩置入全麻,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 h、术后第1、3天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 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开始后2 h 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数值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数值与麻醉前比较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喉罩置入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较小,可以显著改善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晓建;倪鸣;王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Survivin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应用 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HCC标本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和 MVD,并将检测结果与 HCC的临床病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Survivin在40例HCC 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0%、27.5%,有显著差异(χ2=10.316,P=0.001);表达评分分别是(2.45±1.96)、(1.35±1.64),有显著差异( t=3.075,P=0.004);癌组织中MVD(66.42±11.8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6.56±7.39)(t=14.183,P=0.000)。②除伴转移病例癌组织中MVD(72.57±11.26)显著高于无转移病例(64.25±12.11)(t=2.121,P=0.04)外,Survivin 表达情况及 MVD与 HCC 其他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均无明显关系。③HCC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评分与MVD呈正相关(r=0.327,P=0.039)。结论 Survivin在 HCC 的发生、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HCC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作者:向志钢;杨竹林;刘云贵;周卫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D105与人脑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脑胶质瘤是颅内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肿瘤,生长迅速且呈恶性侵袭性发展,虽可采用手术切除、放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多方案对肿瘤进行干预,但肿瘤仍可在短时间内复发及远处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至今仍是神经外科棘手的问题〔1〕。广泛间质微血管形成是胶质瘤生长的生物学基础,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近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增殖标记物CD105与泛内皮细胞标记物如CD31、CD34、FⅧRAg等不同的是:CD105仅在处于增殖状态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即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强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的血管上无表达〔2,3〕。因此CD105可以作为人脑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中特异的标记物来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并结合其他的标记物及生长因子测定,共同判定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为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4〕。

    作者:杨世强;李蕴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变化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 CAD)合并高血压( HP)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AD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 组),UAP 合并 HP 4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α-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UPA患者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老年UAP合并HP患者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老年单纯UAP患者(P<0.05,或P<0.01)。结论老年UAP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体内存在多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并 HP的老年UAP患者中突出,可能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张敬文;王圣;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特点及预后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表现,MR、CT、血管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有脑实质损伤分为继发脑实质损伤组与无脑实质损伤组,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起病形式及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继发脑实质损伤59例,无脑实质损伤41例;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住院时间等与无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与无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乏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临床表现明显多于无脑实质损伤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继发脑实质损伤组与无脑实质损伤组实验室检查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59例继发脑实质损伤者均有脑实质改变。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P<0.05)。结论老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并纠正病因,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李晓红;张慧媛;王慕一;任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M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182例术前拟诊、术后病理确诊的早期周围型NSCLC患者。将已发生MLN转移( N2期)的82例患者记为观察组。未发生MLN转移( N0期)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发生MLN转移的单因素情况,并实施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总结相应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N2期的MLN转移率中,女性、吸烟史、咳嗽、胸痛、咯血、肿瘤家族史、结节大小0~2 cm、钙化、血管集束征等因素与之无显著相关性。男性占54.9%(45/82),消瘦占67.1%(55/82),既往肿瘤史占18.3%(15/82),结节大小2~3 cm者占79.3%(65/82),毛刺占53.7%(44/82),分叶占26.8%(22/82),胸膜皱缩占32.9%(27/82),边界清楚占23.2%(19/82),空泡征占9.8%(8/82),密度均匀占31.7%(26/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30/100),42.0%(42/100),7.0%(7/100),14.0%(14/100),31.0%(31/100),9.0%(9/100),11.0%(11/100),6.0%(6/100),2.0%(2/100),10.0%(10/100)(均P<0.05)。整理所得数据后发现,结节大小2~3 cm时发生MLN转移为<2 cm时的3.678倍;密度不均者是均匀者的5.857倍;胸膜皱缩者是非皱缩者的3.254倍;边界不清者是边界清楚者的8.257倍;有空泡征者是无空泡征者的7.122倍;消瘦者是无消瘦者的28.261倍。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消瘦和既往肿瘤史、结节大小2~3 cm、密度均匀、胸膜皱缩、边界清楚以及空泡征7个因素均为N2期发生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早期周围型NSCLC,发生MLN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结节大小>2 cm、密度不均、胸膜皱缩、边界不清、空泡征以及消瘦和含既往肿瘤史等,值得临床密切关注。

    作者:许川;梅宏;韩连奎;李震宇;刘波;刘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DCD5与P5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清中 PDCD5及 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疾病患者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患者血清中 PDCD5及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男性患者血清 PDCD5蛋白平均值为(131.18±110.12)ng/ml,女性患者血清PDCD5蛋白平均值为(296.78±243.9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0,P<0.05)。按肺部良性及恶性病变,分为肺癌未化疗组、肺部良性病变组,肺癌未化疗组患者血清 PDCD5蛋白平均值为(168.22±146.42) ng/ml,肺部良性病变组 PDCD5蛋白平均值为(255.67±194.8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肺癌未化疗患者血清P53蛋白平均值为(349.07±426.34)ng/ml,肺部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P53蛋白平均值为(919.73±902.0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1,P<0.05)。将肺癌患者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肺鳞癌、肺腺癌组,肺癌化疗前患者、肺癌化疗后患者,肺癌I~Ⅱ期患者、肺癌Ⅲ~Ⅳ期患者,肺癌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远处淋巴结未转移患者,血清 PD-CD5、P53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中PDCD5蛋白可能与抑制肺癌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与性别有关。NSCLC患者血清中PDCD5与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肺癌的病理类型、化学治疗与否可能无关,并可能成为 NSCLC治疗的新的方向。

    作者:李海燕;刘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肛垫悬吊术联合痔瘘熏洗剂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

    急性嵌顿痔是由于肛管、直肠黏膜下移,脱出肛门外不能回纳,局部血运障碍而出现组织水肿、缺血、坏死等临床表现。本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症,如果得到不及时的治疗,可发生肠管坏死、严重感染、休克等〔1〕。手法复位、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是复发率高,难以完全治愈疾病〔2〕。近年来的研究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急性嵌顿痔的临床疗效,减轻感染、坏死的发生,快速缓解症状〔3〕。本研究采用肛垫悬吊术联合痔瘘熏洗剂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刘旭昌;郭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吞咽障碍者营养与生活质量的现状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者营养和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对6所养护机构中60岁及以上老年吞咽障碍者进行膳食调查,利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生活质量指数分析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现状。结果303例老年吞咽障碍者中营养不良者122例(40.3%),117例(38.6%)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吞咽功能越差营养状况越差。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除锰、镁、磷、维生素E、烟酸、脂肪、钠外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推荐量。膳食结构中粮谷类、蔬菜、豆和乳类及制品类明显低于推荐量。老年吞咽障碍者生活质量指数低,平均分值为4.83±2.43。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r=0.668,P=0.000)。结论老年吞咽障碍者的营养状况差,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不良风险者比例高;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生活质量低下,并随着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下降而下降。

    作者:韩维嘉;孙建琴;谢华;易青;霍成;李臻;华莉;郭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阴囊水肿临床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阴囊水肿的有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两组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80例老年阴囊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给予基础物理治疗,对照组口服呋塞米片20 mg,2次/d。治疗组采用口服呋塞米片20 mg,2次/d,加口服迈之灵300 mg,2次/d,共20 d。对比两组患者阴囊体积大小变化,阴囊溃疡愈合时间,疼痛与不适评分等。结果经过20 d治疗,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治疗组阴囊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阴囊溃疡愈合,疼痛与不适评分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 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物理治疗、利尿药物均为治疗阴囊水肿的有效方法,迈之灵片与利尿剂同时使用有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老年阴囊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水肿,促进阴囊溃疡创面的愈合,减轻疼痛及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无副作用。

    作者:朱海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