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 w后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48 w乙型肝炎肝硬化老年患者95例,依据乙型肝炎肝硬化分为代偿组(46例)和失代偿组(49例),根据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分为低度组30例、中度组34例、高度组31例,依据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组31例、部分应答组64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间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补体 C3、C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失代偿组低于代偿组( P<0.01),补体 C3在低度组低、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 P<0.01);治疗后补体 C3、C4在代偿组高于失代偿组、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 P<0.01),补体 C3在低度组低(P<0.05);治疗后补体 C3、C4在代偿组及完全应答组、补体 C3在部分应答组、补体C4在中度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通过抑制 HBV 复制,可明显提高老年代偿期肝硬化补体 C3、C4水平,且治疗应答越好,补体恢复越快。
作者:崔敬荣;李秀丽;高风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在这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中,如何完善服务和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政府及社会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考察我国城市居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意义重大,在现代医学模式的三维视角下初步研究和分析我国城市居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作者:戴悦;张文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制定朝鲜族住院脑梗死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并与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以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整体护理质量。方法选取临床脑梗死患者共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并由责任护士用民族语言进行实施;对照组应用传统临床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满意度评分、再次入院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较对照组有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对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住院满意度、降低再次入院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徐明花;郑香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组织SOX18、整合素αvβ3和CD34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105例眼睑基底细胞癌术后组织为研究组,55例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术后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组SOX18、整合素αvβ3和CD34表达。结果研究组SOX18、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阳性率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研究组SOX18、整合素αvβ3和MVD表达均与肿瘤大径、脉管累犯、TNM分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密切相关。 SOX18和整合素αvβ3均与MVD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SOX18和整合素αvβ3高表达,间质中MVD增高,三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对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红兵;樊秀婷;龚莉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 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AP老年患者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按照是否同意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普通吸痰管吸痰),实验组(2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持续观察至出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的白细胞总数(WBC)及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第7天X线胸片中炎症病灶的变化。结果治疗第3天,两组 PaO2/FiO2上升,WBC下降,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第7天复查胸片,实验组有21例肺部阴影面积缩小≥50%,对照组有11例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PaO2/FiO2、WBC以及肺部阴影明显改善。证明在老年 AP患者的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吸痰管吸痰。
作者:王文秀;徐桐柏;黄景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协同治疗对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 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缬沙坦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检测干预后的血脂水平和心脏功能。结果联合干预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Ⅰ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ApoB 低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联合干预组的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内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力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LVDEP)低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含量及活性明显低于阿托伐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 P<0.05、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水平和心脏功能,在DC病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何煦芳;李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根据血浆渗透压分为两组,高渗状态患者47例为观察组(血浆渗透压≥320 mmol/L),非高渗状态患者109例为对照组(血浆渗透压<32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并发症、心肌酶谱,分析血浆渗透压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钠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血浆渗透压、血尿酸、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尿常规异常发生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血浆渗透压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的心肌酶谱显著升高,可将心肌酶谱检查作为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有效检测手段。
作者:徐娜;籍胤玺;殷伟;崔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磷脂转运蛋白( PLTP)主要参与磷脂在脂蛋白之间的转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1,2〕。近有研究指出PLTP和脂多糖( LPS)的代谢密切相关,可以促进LPS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的结合,然后以类似胆固醇逆转运( RCT)的形式运回肝脏,通过胆汁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中游离LPS浓度下降,减少脓毒血症的发生〔3〕。研究表明肝脏的X受体( LXR)和组成性雄甾烷受体( CAR)对LPS诱导的肝脏和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能够调节PL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 )等参与LPS降解的脂蛋白的表达〔4,5〕,但其是否通过促进胆汁酸的分泌促进LPS通过肠道排出,来完成LPS在体内代谢的后步骤尚不清楚,这些发现对于治疗和预防内毒素血症及其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其临床治疗学和药物研发的新的分子靶点。
作者:张延霞;金正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利用EDC对猪小肠黏膜下层进行化学改性后的小肠黏膜下层( SIS)形态学结构进行表面修饰和复合细胞,来鉴定其生物学支架特性。方法利用胃蛋白酶-EDC系统进行SIS改性,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观察体外的细胞生长、扩增和分化,从形态学,苏木素-伊红( HE)染色、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和未经过三维重建的SIS对比, SIS海绵在空间结构上更加合理,孔径大小为100~200μm,吸水率高,统计学意义显著,生物降解不明显,不同含量的SIS海绵,以1wt%、2wt%组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的变化比较明显,没有细胞的排斥现象。结果三维重建的SIS结构合理,弹性良好,结构稳定率低,细胞生长良好,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学材料,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
作者:田伟;王效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氨基末端脑钠肽( NT-ProBNP )已成为心力衰竭筛查、诊断、治疗的敏感指标〔1,2〕。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早期测得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方法为肺动脉漂浮导管法( PAC)。 PAC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费用昂贵。胸阻抗无创血流动力学( TEB )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动态连续监测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较多。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NT-ProBNP 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及其对预后评估。
作者:陈艳;李风雷;方继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实验选取 Wistar雄性成年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AD模型组。切断大鼠双侧海马制备AD动物模型。肽指纹图谱是通过NCBI对特定差异蛋白点进行生物质谱分析、鉴定。对不同实验组海马蛋白进行测定。通过蛋白变化的比较,选取有差异的蛋白点条件:AV Ratio>1.3或<1.3,t检验 P<0.05,为有意义蛋白点。结果进一步通过 Swiss-Port蛋白数据库进行鉴定。结果质谱分析发现AD模型组海马内有一表达明显升高的蛋白点,经鉴定为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结论 NSE在AD的病程中,表达发生变化,是在AD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酶。
作者:贾楠;马涤辉;常明;宋月萍;詹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健康和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结肠癌手术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在减少对患者损伤的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风险,但腹腔镜手术毕竟不及常规开放手术方便,所以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是随着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优化以及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手术时间亦在慢慢变短〔1〕。本研究主要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的情况。
作者:白洪祥;刘现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肾癌(RCC)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低氧可诱导蛋白2(HIG2)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首先用已构建好的含有HIG2基因编码区HIG2/pGEX4T-3质粒,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经GST亲和层析纯化HIG2融合蛋白,获得的HIG2纯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建立浓度标准曲线,并定量检测100名健康志愿者和100例RCC患者微量血液(血清)标本中的HIG2蛋白浓度。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两组受试血清 HIG2蛋白临床检测的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85%。结论 HIG2蛋白作为新的RCC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上的适用性,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检测。实验结果为HIG2蛋白作为RCC临床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杨斌;张争;毛泽斌;辛殿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全世界糖尿病( DM)发病人数超过了1.8亿,而且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30年将达到3.66亿(占世界人口的4.4%)〔1〕。有规律的身体运动可以使骨骼肌内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增加,线粒体酶含量增加,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化〔2〕,为运动介导的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提供了附加机制,可以预防或延迟2型DM发生。尽管运动在调节骨骼肌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是这些重要现象的分子机制仅部分地被探明。阐明运动刺激的和胰岛素依赖的信号已经为DM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理学靶向〔例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及其信号通路已经成为治疗2型DM新药理学靶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有规律的身体活动使骨骼肌产生各种各样的适应,使肌肉更有效地利用能源物质产生ATP,而且变得更加抗疲劳。运动训练所造成的骨骼肌3种表型适应是:①肌纤维类型转化,②线粒体代谢活动和数量增加,③GLUT4表达增加〔3〕。
作者:赵喆;高前进;杨霖;杨惠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恶性青光眼指青光眼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眼压未降反而升高,前房变浅或消失,病情加重,于1869年Von Graefe早报道,初描述为继发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的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1〕。随着对恶性青光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恶性青光眼不仅发生于抗青光眼手术后,而且可以发生于其他眼科术后〔2,3〕,另外药物、外伤等均可诱发〔4〕。目前观点认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房水向前排出受阻,被迫逆流入玻璃体腔内导致前房变浅和眼压升高均称为恶性青光眼,也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房水迷流综合征。恶性青光眼发病率约2%~4%,若不及时诊治,可致失明〔5〕。临床表现为虹膜-晶状体隔极度前移,前房普遍变浅或消失,睫状体前旋与晶体相贴,急性眼压升高,缩瞳治疗无效甚至恶化,睫状肌麻痹剂可能有效,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不能缓解病情。恶性青光眼多见于中年患者,但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为老年人,本文就老年人恶性青光眼的形成机制及相关诊疗做进一步分析。
作者:刘杨;王淑荣;王爽;刘鑫;赵劲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由于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常常引发致命性出血,早期死亡率极高,尤其见于AP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出血以不同形式发生于不同部位。研究〔1〕对APL患者接受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伊达比星治疗期间发生致命性出血部位的统计发现,颅内出血是出血性死亡主要原因,并且致命性出血通常发生在诱导治疗的早期。APL患者并发出血,与APL病期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终导致了 APL出血,甚至死亡〔2〕。本文就APL出血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韩丹壘;郭静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44例老年NSCLC患者采用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1~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RFLP)方法对患者外周血DNA样本进行遗传分析,并判断基因型,分析 ERCC1 rs3212986多态位点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ERCC1 rs3212986所有3种多态位点的老年NSCLC患者中,携带CA基因型患者和携带AA基因型患者放疗更加敏感,OR值分别达到1.31(95%CI=0.59~2.62,P=0.542)和5.63(95%CI=1.01~20.37,P=0.028)。结论 ERCC1 rs3212986 SNP或可作为老年NSCLC患者放疗有效的潜在预测因子。
作者:周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粗针头针刺抽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急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对28例应用粗针头针抽吸结合冲击波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时采用18或16号粗针头对钙化灶进行反复穿刺,冲击波治疗后每2 w随访患者,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相同体位的X线片投照,应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商关节评分系统( UCLA)评分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结果。结果28例中25例在粗针头针刺抽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后钙化灶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10.6 w(4~22 w)。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101 )。结论粗针头针抽吸结合冲击波治疗是治疗急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娄楠;王洋;刘国雄;黄岚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敷料(优拓SSD)联合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优拓SSD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B组给予常规换药,并给予高压氧治疗;C 组常规换药。于治疗后记录各组方法对溃疡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患者舒适程度等指标;进一步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在溃疡治愈率、治愈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A组、B组均优于C组,A组效果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A组、B组溃疡组织EGF、VEGF表达均高于换药前,HIF-1α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换药前;C组仅 VEGF表达高于换药前;换药后 A组、B组EGF、VEGF表达均高于C组,而HIF-1α表达则明显低于C组(均P<0.05)。结论优拓SSD联合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溃疡局部缺氧状态,同时促进EGF、VEGF表达有关。
作者:刘艳萍;田松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占人体骨折3%~4%〔1〕,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直接或间接暴力极易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效果良好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孙波;段显亮;郭海峰;夏凤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