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NA对衰老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

宓林;于晓峰;邹健

关键词:衰老调控,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细胞功能, 神经退行性变, 有机体, 损伤, 衰老机制, 器官功能, 性环境, 功能紊乱, 糖尿病, 内源性, 骨关节, 干细胞, 组织, 肿瘤, 体内, 经历, 毒素
摘要:衰老( aging)是每一个有机体都必须经历的复杂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即使是在组织中具有替换损伤细胞功能的干细胞(stem cells),长时间暴露于有害的环境或内源性毒素中,也将导致细胞不断损伤或衰退。一旦替换与损失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机体就会出现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随着衰老的进一步发展,机体内的慢性环境容易导致神经退行性变、糖尿病、骨关节退行性变及甚至肿瘤的发生。因此,深入认识并了解衰老机制将有助于削弱甚至攻克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格列本脲片引起低血糖28例

    格列本脲片(优降糖)有较强的降低血糖作用,其降糖作用较D-860强100倍,两者代谢后主要从肾脏排出,治疗后空腹血糖较餐后血糖下降明显,适用于轻、中型、稳定型糖尿病病人〔1〕。优降糖副作用比较大,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在我国广大农村及城郊结合区仍应用广泛。本文对我院因服用含有优降糖及其成分的降糖药,引起低血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竟男;余冬阳;金东辉;刘国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及细胞信号传导网络的影响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变化入手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新生血管的成因。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Protein Pathway Array ( PPA)技术检测细胞内146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Müller细胞的增长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50 mmol/L葡萄糖浓度是增殖强)。50 mmol/L高糖条件下,在视网膜Müller 细胞中检测出47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差异表达蛋白质(如XIAP,VEGF,HIF1α,NF-κB等),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生存、增殖、凋亡等几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结论高糖能够刺激视网膜Müller 细胞增殖,这种增殖作用是Müller细胞中多条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

    作者:孙雅彬;王大广;宋鄂叶飞;张泳;孙雅敏;徐越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不同神经节段的选择

    交感神经切除术早是由Alexander在1899年报道,当时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突眼性甲状腺肿、白痴、青光眼等疾病,但其临床疗效不佳。后来又用于心绞痛、肢体血管痉挛、高血压和手足多汗症等疾病的治疗。 Kotzareff〔1〕早报道了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经验,但该项手术未能广泛开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视胸腔镜进入胸外科后,使微创化的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手术( TSS )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从而得到广泛推广。国内外对于TSS治疗多汗症仍存在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术后代偿性多汗与胸交感神经链切除节段的关系,笔者就TSS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的历史、合理选择胸交感神经链切除节段等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波;李光虎;崔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膀胱癌组织中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及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性膀胱癌石蜡标本48例,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的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P>0.05);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 P<0.05);膀胱癌组织中 p53的表达强度与 EGFR、VEGF、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20;r=0.278,P=0.001;r=0.218,P=0.004);COX -2表达强度与 EGFR、VEGF 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395,P=0.001;r=0.198,P=0.016)。结论 EGFR、VEGF、COX-2、p53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孙玉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短期疗效对比

    骨质疏松( OP)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OP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后果,通常是仅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1〕,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保守治疗法和手术治疗法。本文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木( PVP)与保守法治疗OP性穿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短期疗效。

    作者:孙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瑞芬太尼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氧化三苯甲基四氮唑( 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IL)-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α、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瑞芬太尼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瑞芬太尼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杨剑云;吴娅;臧晖;李翠林;金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香烟烟雾暴露干预对雄性小鼠体质健康的影响

    目的:观察烟草烟雾对雄性小鼠体质健康的影响状况。方法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实验组于染毒柜内每天进行两次香烟烟雾暴露染毒,对照组在染毒柜内每天进行两次伪暴露实验,不参与染毒实验。于实验前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并与实验后测定力竭游泳时间。结果实验组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和干预前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且力竭游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较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香烟烟雾暴露环境,可使雄性小鼠SOD活性明显降低和MDA含量明显升高,促使其抗疲劳能力明显减弱,并且不利于小鼠运动后疲劳的恢复,对小鼠体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作者:胡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瓦松黄酮粗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

    目的:研究瓦松黄酮粗提物对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血脂和脏器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以瓦松黄酮粗提物低、中、高剂量灌喂28 d,另设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试验结束时称量大鼠体重并解剖,取心脏动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甘油三酯( 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 AI)及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 GOT)和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 GPT)活性;同时取大鼠肝脏、脾脏和胸腺组织,计算脏器指数。结果通过28 d的灌胃试验,瓦松黄酮粗提物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TC、LDL-C和AI显著降低(P<0.01),血清GPT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1)。结论瓦松黄酮粗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的高脂血症和脏器损伤有明显的治疗和修复作用。

    作者:张桂芳;王颖;郭希娟;张东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沙普仑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无创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多沙普仑,治疗后12 h,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转归。结果治疗后12 h,观察组pH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 Sp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 PCO2)低于对照组,氧分压( PO2)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快于对照组,潮气量小于对照组,使用无创呼吸机后好转脱机高于对照组,临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COPD出现肺性脑病患者,使用多沙普仑联合无创通气,有效避免了有创通气引起的并发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陈尚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联合检测粪便基因mRNA标志物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诊断

    通过对环氧合酶(COX-2)、细胞酶蛋白(CK-20)、黏附分子(CD44v6)mRNA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病人粪便中的表达,证实粪便中COX-2、CK-20、CD44 v6 mRNA表达来源于原发灶肿瘤细胞的脱落所致,粪便标本中COX-2、CK-20、CD44v6 mRNA的表达可以替代结直肠癌原发灶中标志物的表达,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检测指标〔1〕。

    作者:马震;赵金伟;杨震;曹春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干预对策

    老年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 AD )和血管性痴呆为主,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呈渐进式发展,病情进展时间长,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目前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增加,已严重影响了家庭和个人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减轻家人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志华;陈加俊;张颖;吕明泽;邱长影;杨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自由力量练习对肥胖中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由力量练习对中老年肥胖患者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市老年康复医院55~70岁肥胖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适当的饮食控制,实验组在实施饮食控制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自由力量练习。8w后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的BMI、安静心率、舒张压、收缩压、闭目单足站立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体重、体脂、体脂%、肺活量、握力、反应时、8-foot up-and-go test、SPPB gait speed time的改善效果更为突出( P<0.01)。结论采取适当的饮食控制同时增加自由力量练习有助于改善老年肥胖患者的体质健康。

    作者:韩来国;钟全宏;春潮;岳建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甘油三酯的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甘油三酯( TG)的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前和餐后2、4、6 h时血清TG表达水平,并采用超声检测空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脂餐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同期选择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2 h、4 h及6 h时的血清T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餐前(P<0.05),且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的血清TG表达水平(P<0.05),对照组脂肪餐后2、4 h明显高于餐前(P<0.05),但餐后6 h血清TG表达水平恢复至餐前水平;糖尿病组患者空腹状态时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F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餐后4 h时 C-IM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 FMD较空腹均明显降低(P<0.05),且糖尿病组餐后4 h时F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ΔF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清TG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可促进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的发生。

    作者:刘悦;沈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ET-1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基因K198N、G8002A、+138A/-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SSP)方法分别检测98名海南籍黎族EH患者及244名海南籍黎族血压正常者组的ET1基因的+138A/-, K198N,G8002A位点多态性,基因频率采用基因计数法计算。研究对象与Hardy-Weinberg平衡的符合程度及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用χ2检验。以上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籍黎族EH组+138A/-位点的4A3A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3.1 vs 37.3)(P<0.001),高血压组中4A(+138/-)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6 vs 15.78)(P=0.003)。海南籍黎族EH组K198N位点的 GT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53.1% vs 37.3%)(χ2=6.595,P<0.05)。 EH 组 G8002A 位点的 A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4.7% vs 25.0%)(P<0.05)。结论 ET-1基因+138A/-、 K198N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EH相关,ET-1基因+138A/-位点的4A3A基因型和4A等位基因、 K198N位点的GT基因型、G8002A位点的A等位基因与海南黎族人EH相关,4A3A基因型、GT基因型、A等位基因可能是黎族EH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镇;张勇;吴恳;金水晶;苏娅;周代峰;邱逸敏;黄玲;晏辉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的致残、死亡及复发率,是近年来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目前脑卒中较为肯定的临床发病因素主要有年龄增大、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吸烟、酗酒等,但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脑卒中病人并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2〕。有报道显示,血浆半胱氨酸( Hcy)水平轻、中度增高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3〕。本文分析神经功能不同缺损程度患者的Hcy水平,探讨其相关性。

    作者:吴永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于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来源

    目的:检测各种腰椎间盘细胞能否自分泌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13。方法分离培养兔腰椎间盘的各种细胞,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用120 kD 纤维黏连蛋白( Fn)-f进行细胞诱导,以PBS作为对照。用RT-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种细胞内 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经120 kD Fn-f诱导的实验组椎间盘软骨细胞能产生MMP-13,对照组和纤维环细胞实验组均不能产生MMP-13。结论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能够自分泌表达产生MMP-13。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基本未见自分泌表达MMP-13。

    作者:胡宝山;许喜筠;郭元利;芮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九里香含药血清抗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对九里香血清药物化学抗软骨细胞凋亡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建立大鼠骨关节炎( OA)模型,含药血清培养软骨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建立中药九里香的指纹图谱、血清指纹图谱等方法,利用柱层析从原药材中分离鉴定主要成分。结果分离培养软骨细胞,九里香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OA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在大鼠血清中存在16个入血成分,其中6个为九里香的原型成分,10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分离鉴定两个主要成分九里香酮和phebalosin,分别与血清中色谱峰9和11的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结论九里香含药血清具有抗OA软骨细胞凋亡作用,入血成分或移行成分可能成为九里香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

    作者:吴龙火;温慧玲;李加林;郭小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更有效、更安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0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恩替卡韦+阿德福韦组(A组),拉米夫定+阿尔德福韦组(B 组),恩替卡韦组(C组),拉米夫定组(D 组),阿德福韦组(E组),5组治疗疗程均为96 w。抗病毒治疗第4、12、24、48、96周时五组治疗分别检测肝功能、肌酐、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BV DNA 水平,每半年做1次腹部彩超检测。结果在治疗4、24、96 w结束时,谷丙转氨酶( ALT)水平及复常率无统计学意义。4、24、48、96 w时,五组药物中D组的HBV DNA复常率低,而A组及E组高,B组及C组疗效次之,但各组间统计学差异不显著。4 w时D组HBV DNA下降水平低,而A组及E组患者高(P<0.05)。治疗4、48、96 w时的血肌酐水平组间比较及各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其48、96 w的CK-MB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组织学指标的观察中看到,三组单药的组织学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以 E组改善病例数居多,而A组及B组治疗后可以进一步改善肝脏组织学情况。 CK-MB水平升高患者在 A 组及 B 组各为1例,C组有4例因出现病毒学反弹、耐药而退出继续治疗。结论对于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患者来说联合治疗更优于单药治疗。

    作者:王海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2012年该院收治的5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开展CAS(CAS组),15例开展CEA(CEA组),对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S组住院天数明显比CEA组少(P<0.05);CAS组的住院费用却比CEA组高( P<0.05)。两组术后1 w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1 w两组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狭窄患成功率相当,病人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和颈动脉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病死状况、缺血性卒中、轻微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相当,均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敬博;王海洋;刘冰;李哈莉;姚野;庄俊丽;单鹏;景宝;韩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