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及细胞信号传导网络的影响

孙雅彬;王大广;宋鄂叶飞;张泳;孙雅敏;徐越超

关键词:高糖, 视网膜Müller细胞, 细胞增殖, 信号传导
摘要: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变化入手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新生血管的成因。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Protein Pathway Array ( PPA)技术检测细胞内146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Müller细胞的增长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50 mmol/L葡萄糖浓度是增殖强)。50 mmol/L高糖条件下,在视网膜Müller 细胞中检测出47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差异表达蛋白质(如XIAP,VEGF,HIF1α,NF-κB等),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生存、增殖、凋亡等几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结论高糖能够刺激视网膜Müller 细胞增殖,这种增殖作用是Müller细胞中多条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钛网支架材料对犬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维钛网支架( TW)材料对犬牙周膜成纤维附着、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犬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Fs),传代后与TW材料接触培养,噻唑蓝( MTT)法比较实验组三维钛网培养与对照组二维培养对种子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通过提取测量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含量比较实验组三维钛网培养与对照组传统矿化诱导液培养对种子细胞的促分化作用。结果酶消化组织块法可以成功获得用于实验的犬PDLFs,且细胞能有效的与TW附着,实验组的促增殖和分化作用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TW材料能有效促进牙 PDLFs的附着、增殖、分化,在牙周组织再生工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圣福;黄元丁;王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院外延续性干预措施对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干预措施对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医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于出院前均予以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实施院外延续性干预措施。结果出院后8 w,观察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满意率95.38%,高于对照组80.0%( P<0.01)。结论院外延续性干预措施能够改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申洁;张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椎动脉V1、V2段的扭曲与颈源性眩晕的相关性

    颈椎病有脊髓型、神经根型、食管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多种类型,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大部分能够确诊,但椎动脉型颈椎病(即颈源性眩晕)的诊断常缺乏明确的依据,有学者认为是骨质增生横突孔狭窄或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但缺乏影像学指标〔1〕;本研究分析椎动脉扭曲的原因及其与颈源性眩晕的关系。

    作者:居克举;高社荣;曹化;程冠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复方健耳剂对DBA/2 J小鼠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健耳剂对小鼠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老年性耳蜗感音神经性损害机制。方法选择断奶DBA/2J小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5只,对照组小鼠为常规饲料与日常饮水喂养;中药组小鼠为常规饲料与中药溶液喂养;至4.3月龄时两组同时终止实验,取出耳蜗,利用Real Time PCR 技术定量检测两组耳蜗组织SOD1的表达。结果中药组SOD1的表达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复方健耳剂通过对SOD1的表达影响可能是其有效对抗老年性耳蜗感音神经性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宣毅;黄正团;周仲昭;宣伟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成都市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和《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体质测试以及问卷调查,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及标准》进行综合体质评分,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都市老年人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体质评分合格率为91.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否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时间的长短、是否步行、步行时间的长短、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闲暇时间参加大强度体育锻炼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否骑自行车、在闲暇时间参加大强度体育锻炼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是否骑自行车。结论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①加强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②日常宜多骑自行车,减少自驾车和坐出租车的频率。

    作者:韩海军;龚海英;沈丽琴;宫川;陈希宁;杜喜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海南美登木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海南美登木提取物在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海南美登木提取物0、10、40μg/ml分别作用 HepG2细胞24 h后,以Hoechst 33528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分别用海南美登木提取物0、10、20、40、60、80μg/ml在24、48、72 h 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处理,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采用MTT法检测,对各时间点的IC50进行计算;流式细胞仪检测海南美登木提取物0、20、60μg/ml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24 h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对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海南美登木提取物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率较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HepG2细胞在海南美登木提取物干预后染色观察,呈典型的核质浓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的凋亡变化,且依赖于浓度变化;细胞数量在G2/M期增加,而 G0/G1期明显减少,与0μmol/L 组相比,呈浓度依赖性的凋亡峰有显著差异。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与0μmol/L组相比呈浓度依赖性明显增加。结论海南美登木提取物可能通过使肝癌细胞滞留在G0/M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宫爱民;杨世忠;冯钊;许朝霞;燕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近期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移植治疗脑出血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予钻孔引流术,术后留置引流管,当血肿引流基本干净、拔除引流管前经管注入自体MNCs悬液体3.0 ml。选择同期年、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相似但未行自体MNCs移植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与术前、术后第1天、1、2、4、8、12 w,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同时应用致残量表(mR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w临床疗效有无差别。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于2 w后开始下降,至8 w与12 w时试验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Barthel评分于2 w后开始上升,至12 w时试验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根据mRS量表,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7%,显著高于对照组46.8%( P<0.05)。治疗随访期间试验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9例,死亡风险无差别(P>0.05)。结论自体MNCs移植治疗脑出血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杨郁野;张宏义;于明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香烟烟雾暴露干预对雄性小鼠体质健康的影响

    目的:观察烟草烟雾对雄性小鼠体质健康的影响状况。方法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实验组于染毒柜内每天进行两次香烟烟雾暴露染毒,对照组在染毒柜内每天进行两次伪暴露实验,不参与染毒实验。于实验前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并与实验后测定力竭游泳时间。结果实验组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和干预前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且力竭游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较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香烟烟雾暴露环境,可使雄性小鼠SOD活性明显降低和MDA含量明显升高,促使其抗疲劳能力明显减弱,并且不利于小鼠运动后疲劳的恢复,对小鼠体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作者:胡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醛固酮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 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醛固酮( ALD)和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104例老年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52例单独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均连续6个月,并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血清中TGF-β1、ALD和 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 TGF-β1、ALD和CRP的表达。

    作者:赵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膀胱癌组织中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及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性膀胱癌石蜡标本48例,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的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P>0.05);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 P<0.05);膀胱癌组织中 p53的表达强度与 EGFR、VEGF、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20;r=0.278,P=0.001;r=0.218,P=0.004);COX -2表达强度与 EGFR、VEGF 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395,P=0.001;r=0.198,P=0.016)。结论 EGFR、VEGF、COX-2、p53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孙玉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不同神经节段的选择

    交感神经切除术早是由Alexander在1899年报道,当时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突眼性甲状腺肿、白痴、青光眼等疾病,但其临床疗效不佳。后来又用于心绞痛、肢体血管痉挛、高血压和手足多汗症等疾病的治疗。 Kotzareff〔1〕早报道了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经验,但该项手术未能广泛开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视胸腔镜进入胸外科后,使微创化的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手术( TSS )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从而得到广泛推广。国内外对于TSS治疗多汗症仍存在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术后代偿性多汗与胸交感神经链切除节段的关系,笔者就TSS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的历史、合理选择胸交感神经链切除节段等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波;李光虎;崔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纠正老年患者非杓型高血压的作用

    非杓型血压形态是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的一种表现,老年患者因多伴有大动脉顺应性的降低,非杓型血压形态的发生较为多见,已有研究证实该类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更严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观察给药时间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作者:叶春福;藏传兰;涂江红;胡建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瑞芬太尼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氧化三苯甲基四氮唑( 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IL)-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α、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瑞芬太尼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瑞芬太尼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杨剑云;吴娅;臧晖;李翠林;金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的年龄差异

    目的:探察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年龄差异。方法运用序列线索化范式和辨别任务对35名健康老年人和35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老年人的返回抑制容量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年轻组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3,老年人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2。结论返回抑制的序列化容量不存在老化。

    作者:陈衍;陈新宇;白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 )起病隐匿,多数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治疗方法不断改进〔1〕,本文观察采用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患者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2例老年CSDH患者,均符合CSDH的诊断标准〔1〕。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5例,年龄63~85岁,平均(71.4±6.7)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31例,其余3例无明确病因,病程24~62 d,平均(46.5±8.7)d。临床表现:头痛、头晕30例,一侧肢体肌力减低29例,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智力障碍18例,言语障碍5例,意识障碍3例。血肿位于左侧18例、右侧14例、双侧2例。血肿量80~190 ml,平均(104.1±20.7) ml。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62~86岁,平均(72.1±5.9)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35例,其余3例无明确病因,病程23~64 d,平均(45.9±9.1)d。临床表现:头痛、头晕33例,一侧肢体肌力减低30例,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智力障碍19例,言语障碍6例,意识障碍5例。血肿位于左侧19例、右侧16例、双侧3例。血肿量85~180 ml,平均(103.5±19.9) ml。两组术前临床状态近似,年龄、性别、血肿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徐伟光;殷利明;钟德泉;赵展;王文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胃癌组织HER2和AKT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检测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丝/苏氨酸激酶2(AKT2)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用胃癌术后石蜡标本135例,其中胃癌组织102例作为胃癌组,癌旁组织33例作为癌旁组,另外选用50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的 HER2和 AKT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HER2表达分别为17.65%、0.00%和0.00%,胃癌组与癌旁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9.835、6.871,均 P<0.05);三组的 AKT2表达分别为74.51%、12.12%和12.00%,胃癌组与癌旁组、对照组相比差异亦(χ2=12.647、8.734,均 P<0.05)。癌旁组的HER2、AKT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37、0.952,均P>0.05)。在老年胃癌组织中,HER2、AKT2的表达与 Lauren 分型、组织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型均相关(P<0.05),且AKT2的表达与肿瘤直径相关(P<0.05)。 HER2和AKT2的表达正相关(r=0.762,P<0.05)。结论 HER2和 AKT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与胃癌的靶向治疗和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作者:谭莉莉;魏亚宁;甄江涛;王娅南;贾友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性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老年人年龄因素、病程较长及内科合并症较多等原因,在寻求治疗的过程中大多希望通过非手术治疗来解决问题。现就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常用方法加以综述。

    作者:谢天琦;郭丽新;康治臣;李欣怡;丁伟;刘忠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并与42例老年患者的相应资料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除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外,值得重视的还有吸烟、酗酒、控制体重和适当的运动方式,尤其饮酒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能是独立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崔瑞娜;王田蔚;祖艳颖;方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人IFN-γ基因启动子的克隆鉴定及功能分析

    目的:克隆鉴定人IFN-γ基因启动子序列,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启动子区域,PCR克隆至 pGL3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法检测启动子活性。结果克隆得到人IFN-γ基因翻译起始点上游700 bp启动子区域,经检测具有活性,可启动报告基因表达;同时,该区域DNA被甲基化修饰后启动活性下降达4倍。结论克隆构建人IFN-γ基因启动子成功。

    作者:汤必奎;程禹;翟素莲;刘小粉;胡明洁;吴守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曲美他嗪对心衰大鼠心脏功能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 SD大鼠心衰模型,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期内径( LVD)和收缩期内径( LVS)、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短轴缩短率( FS);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脑钠肽( BNP)、心钠肽( ANP)、尿钠肽受体(NPRC)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乳酸(LD)。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 LVS、LVD明显缩小,LVEF、FS升高; BNP、ANP、NPRC mRNA表达水平下调;线粒体结构明显改善; FFA、 LD水平降低。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大鼠心衰模型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功能。

    作者:陶志强;高想;姜卫东;唐艳芬;蒋凤荣;张锋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