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关键词:中国, 老年学, 数据库, 检索性期刊, 检索机构
摘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VSIG4的腺病毒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

    目的:探讨基于含V-set和免疫球蛋白城4(VSIG4)的腺病毒对1型糖尿病(T1DM)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含有 VSIG4的腺病毒,免疫NOD小鼠,观察对CD8+T细胞的抑制效应和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与携带β-半乳糖苷酶( 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LacZ)和PBS组比较,携VSIG4的腺病毒并能抑制NOD小鼠的CD8+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γ的分泌,并降低NOD小鼠糖尿病的患病率。结论VSIG4腺病毒对CD8+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并可以延缓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会为T1DM的治疗新策略。

    作者:石雁冰;张兰举;邢立志;张媛媛;马桂洁;李树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曲美他嗪对心衰大鼠心脏功能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 SD大鼠心衰模型,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期内径( LVD)和收缩期内径( LVS)、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短轴缩短率( FS);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脑钠肽( BNP)、心钠肽( ANP)、尿钠肽受体(NPRC)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乳酸(LD)。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 LVS、LVD明显缩小,LVEF、FS升高; BNP、ANP、NPRC mRNA表达水平下调;线粒体结构明显改善; FFA、 LD水平降低。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大鼠心衰模型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功能。

    作者:陶志强;高想;姜卫东;唐艳芬;蒋凤荣;张锋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复方健耳剂对DBA/2 J小鼠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健耳剂对小鼠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老年性耳蜗感音神经性损害机制。方法选择断奶DBA/2J小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5只,对照组小鼠为常规饲料与日常饮水喂养;中药组小鼠为常规饲料与中药溶液喂养;至4.3月龄时两组同时终止实验,取出耳蜗,利用Real Time PCR 技术定量检测两组耳蜗组织SOD1的表达。结果中药组SOD1的表达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复方健耳剂通过对SOD1的表达影响可能是其有效对抗老年性耳蜗感音神经性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宣毅;黄正团;周仲昭;宣伟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三维钛网支架材料对犬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维钛网支架( TW)材料对犬牙周膜成纤维附着、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犬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Fs),传代后与TW材料接触培养,噻唑蓝( MTT)法比较实验组三维钛网培养与对照组二维培养对种子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通过提取测量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含量比较实验组三维钛网培养与对照组传统矿化诱导液培养对种子细胞的促分化作用。结果酶消化组织块法可以成功获得用于实验的犬PDLFs,且细胞能有效的与TW附着,实验组的促增殖和分化作用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TW材料能有效促进牙 PDLFs的附着、增殖、分化,在牙周组织再生工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圣福;黄元丁;王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近期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移植治疗脑出血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予钻孔引流术,术后留置引流管,当血肿引流基本干净、拔除引流管前经管注入自体MNCs悬液体3.0 ml。选择同期年、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相似但未行自体MNCs移植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与术前、术后第1天、1、2、4、8、12 w,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同时应用致残量表(mR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w临床疗效有无差别。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于2 w后开始下降,至8 w与12 w时试验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Barthel评分于2 w后开始上升,至12 w时试验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根据mRS量表,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7%,显著高于对照组46.8%( P<0.05)。治疗随访期间试验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9例,死亡风险无差别(P>0.05)。结论自体MNCs移植治疗脑出血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杨郁野;张宏义;于明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并与42例老年患者的相应资料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除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外,值得重视的还有吸烟、酗酒、控制体重和适当的运动方式,尤其饮酒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能是独立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崔瑞娜;王田蔚;祖艳颖;方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3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对比

    高血压脑出血( HICH)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效果优劣并未得出明确结论,临床上对手术治疗的佳时机、术式选择等均存在一定争议〔1〕。本文对比分析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和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作者:杨勇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2012年该院收治的5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开展CAS(CAS组),15例开展CEA(CEA组),对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S组住院天数明显比CEA组少(P<0.05);CAS组的住院费用却比CEA组高( P<0.05)。两组术后1 w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1 w两组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狭窄患成功率相当,病人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和颈动脉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病死状况、缺血性卒中、轻微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相当,均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敬博;王海洋;刘冰;李哈莉;姚野;庄俊丽;单鹏;景宝;韩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Furin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Furin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方法78例胰腺导管腺癌作为观察组,以50例胰腺上皮性良性肿瘤(25例浆液性囊腺瘤和25例黏液性囊腺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CC1、Furin和PTEN的表达及三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ERCC1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Fu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ERCC1、Furin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和Ki67指数密切相关。观察组中ERCC1和PTEN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Furin和PTEN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 ERCC1和 PTEN低表达、Furin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结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RCC1、Furin和PTEN异常表达对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ERCC1和Furin的表达均与 PTEN 表达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段志英;朱秀芳;王竞;霍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围术期保温干预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术期进行保温处理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7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保温处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60、90 min及手术完毕时的鼻咽温,同时对麻醉前后各时间点和术后24、48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血管性学友病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尿量、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麻醉后30、60、90 min 和术后的 APTT、PT、TT、D-D、血小板计数、vWF、Fib 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麻醉后30、60、90 min和术后PT、APTT和TT延长,术后24、48 h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麻醉前,而D-D和vWF明显升高,Fib显著降低(均 P<0.05)。结论围术期保温干预保护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黄晶;王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20例老年T2DM患者及136例为对照组,测量其骨密度(BMD)值,采用病例对照法分析老年T2DM组中两个亚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使用 Logistic回归分析 T2DM 患者各种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82.5%,对照组为12.6%。两组相比BMD偏低(P<0.01)。糖尿病患者的BM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女性绝经年限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呈负相关,与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降钙素(CT)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老年T2DM患者BMD 的因素有年龄、病程、BMI、FINS水平、HbA1c、女性绝经年限。 T2DM患者骨量改变与PTH、CT等钙调节激素的变化有关。

    作者:缪琪蕾;莫丽亚;王敏红;吴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irpto-1、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irpto-1、Survivin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14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113例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存档的蜡块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70例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后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的老年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irpto-1、Survivin和MMP-14的阳性表达。结果观察组Cirpto-1、Survivin和 MMP-1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irpto-1、Survivin和MMP-14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径、有无癌栓及 Ki67密切相关。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irpto-1、Survivin和MMP-14表达正相关。结论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irpto-1、Survivin和 MMP-14高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三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魏琳琳;王蕊;关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醛固酮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 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醛固酮( ALD)和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104例老年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52例单独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均连续6个月,并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血清中TGF-β1、ALD和 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 TGF-β1、ALD和CRP的表达。

    作者:赵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载脂蛋白E与脑梗死的关系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趋势。脑梗死病因较多,除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外,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有关。 AopE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种族、地域、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检测400例吉林省汉族脑梗死患者AopE的基因多态性以揭示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李爱丽;赵欣;赵丽丽;韩英博;姚建华;王彦红;王思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肾纤维化及中药组分的干预进展

    中药组分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发生机制,进而延缓肾纤维化。目前学界对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肾纤维化及中药组分的干预的研究比较多,本文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发生机制、肾纤维化发病机制以及中药组分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相关途径,进而延缓肾纤维化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顾铜;李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 LA)患者近期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STEMI合并LA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近期是否死亡(住院30 d内死亡)分成死亡组(n=101)和未死亡组( n=132)。对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与近期死亡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70岁、血糖≥7.8 mmol/L、血钠<130 mmol/L、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有心力衰竭史、心率≥100次/min、LVEF<40%、前壁AMI等因素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死亡组(均P<0.05);死亡组未紧急血运重建及使用利尿剂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死亡组(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前壁梗死、血糖≥7.8 mmol/L、血钠<130 mmol/L、LVEF<40%、无紧急血运重建以及使用利尿剂是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 STEMI合并 LA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70岁、前壁梗死、血糖≥7.8 mmol/L、血钠<130 mmol/L、LVEF<40%、无紧急血运重建以及使用利尿剂,临床治疗时应予以关注,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作者:杨梅;孔德岩;邢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癌患者血清胃肠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患者血清胃肠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6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血清胃肠激素、VEGF及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然后将其中不同疾病分期及病灶部位者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胃肠激素、VEGF-A、VEGF-C、VEGF-D及VEGFR-1、VEGFR-2、sVEGFR-1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sVEGFR-1则低于对照组,不同疾病分期者的上述指标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但不同病灶部位者的检测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肠激素、VEGF及相关指标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分期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沈艳丽;任中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神经急性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移植对大鼠脊神经急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取Wistar健康大鼠1只,采集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并进行培养和标记,培植细胞数约为5×104/μl的BMSCs培养液,供移植用。建立Wistar脊神经急性损伤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损伤1 w后,将BMSCs缓慢注入移植组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和检测移植后两组大鼠的后肢功能康复效果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损伤3~8 w 后移植组后肢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8 w后移植组NGF和BDN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MSCs同种异体移植可以显著提高脊神经急性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可能与BMSCs移植对促进大鼠脊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有关。

    作者:李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 T2DM患者70例(T2DM 组);空腹血糖( FPG)受损/糖耐量受损者66例( IFG/IGT组);正常对照者68例( NGT组)。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其他指标,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25-OH-D与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T2DM 组和 IFG/IGT组血清25-OH-D 显著低于 NGT组(P<0.05);T2DM组和IFG/IGT组总胆固醇(TC)、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尿微量白蛋白(MAU)显著高于 NGT组(P<0.05);T2DM 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NGT组(P<0.05)。血清25-OH-D与TC、TG、LDL-C、FBG、HCY、MAU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是HCY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维生素D 缺乏可能在 T2DM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T2 DM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郭晶晶;刘欣;肖正大;马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疆乌鲁木齐汉族、维吾尔族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女性骨代谢和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

    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后者将使相关骨折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1〕。本文拟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围绝经期女性骨量减少的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围绝经患者,确诊为骨量减少的女性312例,其中汉族191例,平均年龄44.6岁;维族121例,平均年龄45.7岁。(1)纳入标准:顺利完成上述各项检查项目,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测定值:-1.5 SD≤骨密度≤-2.5 SD;同时,还需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①绝经后一年以内的女性;②未绝经的女性,年龄在42~55岁之间,出现明确的月经周期改变或伴随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症状;(2)排除标准:①1个月内服用过其他影响骨钙代谢的药物(不包括单纯钙剂);②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明确的脆性骨折病史,或腰椎摄片存在明显的椎体楔形变;③继发性骨质疏松病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恶性肿瘤、肾上腺或性腺疾病、药物或酒精滥用、肝或肾脏器质性疾病、子宫附件切除或胃肠道切除术后等。按族别分为汉族及维吾尔族组。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

    作者:冯建军;钟慧琴;任江林;李原;袁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