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玲杰;韩敏;乐军;张燕;高荣樑;王晓飞;陈晋
肺原发综合症占肺结核的10%左右,以儿童为多见[1].近年来由于儿童结核预防措施的普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及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使原发型肺结核在成人显得易感性增加,更为常见.随着CT检查的普及,成人肺部原发病灶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同时存在的状况经常可见,其影像表现与肺癌极其相似,很容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近10年来临床误诊为肺癌的成人肺原发综合症11例,重点分析临床资料,以期进一步提高成人肺原发综合症的认识.
作者:王国庆;章从金;王辉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AE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液中IL-8、IL-10的变化.方法 同步收集13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诱导痰和静脉血,检测IL-8、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观察各组缓解天数,比较不同治疗组IL-8 、IL-10变化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IL-8、IL-10浓度显著高于血清(P<0.001),治疗后组间诱导痰上清液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激素治疗的两组诱导痰IL-10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与血清的IL-10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好转组与非好转组治疗前血清IL-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ECOPD患者气道局部炎症较全身炎症显著,血清IL-8有助于预后的评估.吸入激素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局部IL-10水平,降低IL-8水平.
作者:朱峥;周奇兴;张云凤;邹盈;李敏;周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支气管镜对CT检查考虑单纯肺结核患者合并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2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支气管狭窄及堵塞征象,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大量排菌、肺部病灶变化大、痰菌难以转阴等;气管镜检查示炎症浸润型6例,溃疡及干酪坏死型8例,肉芽增生型6例.所有患者根据个人差异采取全身用药结合局部治疗,所有患者2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痰菌转阴,仅3例遗留轻度气管狭窄.结论 对于CT检查考虑单纯肺结核患者,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并早期干预.
作者:王剑利;李净;俞珊;陈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121例无糖尿病老年肺结核组中,随机抽样抽取52例作为对照组,与49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结果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中、下叶病灶,干酪渗出性病灶要多于单纯肺结核组,增殖为主病灶少于单纯肺结核.血糖控制良好的病情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黎志良;张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的肺损伤.方法 对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行分析.结果 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22例,与年龄、肺部照射体积、照射剂量、联合化疗和肺部基础疾病有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随着照射体积和剂量增加、联合化疗和伴有肺部基础疾病会增加放射性的肺损伤.
作者: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夏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皮肤消毒剂对气管切开处伤口的护理效果.方法 50例气管切开造口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24).实验组给予安多福(0.1% PVP-I)消毒气管切开处皮肤,对照组给予75%乙醇消毒,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情况.结果 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1%安多福消毒是气管切开处良好的消毒剂.
作者:孟云;张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注药组64例,常规穿刺组62例,对两组患者胸水引流量、胸膜肥厚及穿刺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引流注药组胸水引流量多,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胸膜肥厚及穿刺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胸穿组.
作者:许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PTEN、NF-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NF-κBp65的表达.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TEN平均吸光度(A)值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NF-κBp65平均吸光度(A)值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随着肿瘤的发展、转移、分化程度的降低,PTEN平均吸光度(A)值降低,而NF-κBp65平均吸光度(A)值增加(P<0.05);NF-κBp65与PTEN呈负相关(r=-0.841,P<0.05).结论 PTEN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NF-κB的活化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作者:张建;郝兴亮;崔丽华;冯涛;王世寿;蔺景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对102例肺栓塞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小板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肺栓塞病人经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有8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时可诱发血小板减少.
作者:何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影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两个不同专科监测中心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分别为19.82%(67/338)、11.79%(23/195),手术27.51%(93/338)、41.53%(81/195),两个专科之间手术治疗病例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作任何治疗的分别为34.02%(115/338)、37.94(74/195).结论 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与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经济状况、医生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作者:李成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属于气流受限性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常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合理应用NIPPV可挽救患者生命,无创正压通气已成为COPD的一线治疗手段,而家庭无创通气是治疗COPD的一种主要方法,本文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珍;刘艳芹;宋春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雾化吸入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凝血酶治疗咯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9例各种原因咯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1000U、尖吻蝮蛇血凝酶2IU雾化吸入治疗,2次/d,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时间.结果 39例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7%、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2.3±0.31 d;无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凝血酶治疗咯血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无痛苦且操作简单.
作者:张宏伟;于晓锋;董耀众;俞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病例报告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左侧胸背部胀感7~8年,胸痛10月余于2005年10月4日入院.患者7-8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侧胸背胀感,无疼痛,未予重视,当时未做特殊处理,本次予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左侧胸痛,呈持续性胀痛,左侧卧位时明显,与呼吸无关,当时发热2天,遂来我院,查CT示:左上纵隔囊肿.
作者:高福平;魏谨;朱有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95例,观察患儿雾化吸入4天后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及治疗过程中患儿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高敏CRP(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4天后,总有效率为97.9%,其疗效显著;雾化吸入后SaO2[(98.4±5.7)%]显著高于雾化吸入前[(81.9±5.1)%];治疗前外周血WBC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外周血WBC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外周血WB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清hs-CRP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血清hs-CRP定量测定可作为病情观察及指导治疗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焦凤兰;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物肝损害是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而在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更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为了找到迅速恢复肝功能,保证肺结核病人顺利完成疗程的有效药物,我们对102例正在治疗初治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用可予宁和护肝片来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晓曼;李华;王立春;邹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肺复张手法(RM)对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并维持合适水平的呼吸末正压(PEEP) 通气,分别观察患者肺复张前、复张后6 h和48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2)、肺顺应性、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以及肺复张中止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RM实施后,患者SPO2、PaO2/FiO2、均明显改善,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均P<0.01).HR、MAP、CVP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稳定,无CO2潴留(均P>0.05).结论 RM能改善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中止指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涉泱;冉景兵;林峰;周干;潘素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2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后,进行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 14例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无明显的改变;深吸气量(IC)增加;12例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患者,FEV1,FVC,FEV1/FVC无显著改变,呼气流速指标亦无显著改变但IC增加.结论 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
作者:吴浩;张海霞;颛孙永勋;李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收获CD133+肺腺癌细胞并评估其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 从13例新鲜肺腺癌组织中收获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并进行Transwell侵袭实验、裸鼠成瘤实验等对比研究,观察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的差异.结果 13例中有10例发现CD133表达,其阳性表达率高为13.12%,CD133+和CD133-细胞在侵袭性、致瘤能力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CD133在人肺腺癌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CD133+较CD133-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致瘤能力.
作者:王树岗;曾志勇;杨胜生;林建生;袁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34例行增强CT扫描,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结节状、肿块状、斑片状、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增强CT扫描周围型肺癌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增幅约20~60 Hu,CT值增幅小于20 Hu则提示良性病变如结核球,CT值增幅大于60 Hu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结论 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毅;王乐乐;倪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伴慢性高碳酸血症、pH值≥7.35住院患者效果.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对照组),药物治疗加NPPV组(NPPV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心率、呼吸困难症状评分(DSS)、血气、入住ICU和住院时间差异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动脉血pH和PaCO2均改善,NPPV组变化更明显.NPPV组24 h后R下降较快(P<0.05)、PaCO2(P>0.05)和pH值(P<0.05)改善、DSS减轻更明显.出院时,NPPV组血气值、DSS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出院,NPPV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胀和焦虑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AE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pH值≥7.35患者施行NPPV可更快改善血气、减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兴无;冯小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