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联用β2-受体激动剂的研究

任志明;李梦杰;王燕

关键词:美托洛尔, 肺心病治疗, 慢性肺心病, 抗心律失常药, 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小剂量, 患者, 急性加重期, 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特布他林, 安全性, 死亡, 受体, 临床, 基础, 病情, COPD
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常见,而其急性加重期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这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部分患者随肺心病治疗病情好转心律失常减少乃至消失,但仍有一些患者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由于慢性肺心病基础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β-受体阻滯类抗心律失常药的选用一直存在争论和顾虑.我们采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及小剂量美托洛尔联用特布他林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进行观察,了解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BODE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不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5大疾病负担和第3大死亡原因[1].

    作者:陈萌;郭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127例.其中右肺上叶19例,右肺中叶12例,右肺下叶17例,右肺中下叶7例,左肺上叶44例,左肺下叶28例;对9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同期施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疗效可靠、技术可行,安全、微创、恢复迅速,适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和需要施行肺叶切除的良性肺部疾病,但需要娴熟的内镜下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作者:陈宽冰;石文君;宣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静脉麻醉与雾化吸入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与雾化吸入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0年3月间行纤支镜检查的本院住院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静脉麻醉无痛纤支镜检查,对照组性雾化吸入纤支镜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情况和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是一项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的术前麻醉方式.

    作者:田雨;李杨;喻益勇;唐雅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S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块对周围型肺部占位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S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块检查对周围型肺部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SCT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应用细胞块制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2例未与胸壁粘连周围型肺部占位进行诊断.结果 明确病理诊断39例,其中肺癌34例,良性占位5例.结论 SCT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块切片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细胞排列和组织结构,并且可多张切片做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可组织定位和分型诊断;对周围型肺部占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建团;邱跃灵;潘玉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腔置管引流及博莱霉素与白介素Ⅱ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应用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局部给药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予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待胸水放尽后胸腔内注入药物.A组注入博莱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与白介素Ⅱ200万u+生理盐水40 ml,B组注入博莱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C组注入白介素Ⅱ200万u+生理盐水40 ml.每周注药1次,至少2~3周.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63.2%、61.1%.副反应相似.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法安全、易行、简便,不良反应小,博莱霉素与白介素Ⅱ联用能有效预防恶性胸腔积液再发生,对缓解病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葛艳;杨志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家庭氧疗对COPD缓解期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COPD缓解期患者在家中进行氧疗对疾病缓解的作用.方法 选择缓解期COPD患者50例出院时教会他们使用氧气瓶或制氧机及氧疗方法.出院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配合氧疗呼吸操训练.结果 经一年干预50例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血气指标明显提高.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每天>15 h,配合呼吸操训练可明显改变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提高心肺功能、减少住院次数.

    作者:罗卜华;金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的肺损伤.方法 对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行分析.结果 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22例,与年龄、肺部照射体积、照射剂量、联合化疗和肺部基础疾病有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随着照射体积和剂量增加、联合化疗和伴有肺部基础疾病会增加放射性的肺损伤.

    作者: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夏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入住RICU患者下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呼吸重症监护病区(RICU)主要收治各种病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的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肠内营养,加上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故各种机会菌感染易发生,而下呼吸道是常见的感染部位.目前ICU的感染细菌构成比及耐药性在不断发生变化[1],给临床诊疗、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变得尤其重要.

    作者:秦辉;黄捷晖;蒯守刚;钟亚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93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分析影响临床诊断正确率及肺活检术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有90例得到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6.67%.病灶离胸膜距离≤5 cm和>5 cm的肺出血发生率分别是1.67%和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以气胸和肺出血为主,肺出血发生率随病灶离胸膜距离的增加而增高,其安全性较高.

    作者:蒙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5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5例支气管哮喘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5例患者确诊2例,临床诊断3例.痰培养4例查见曲霉菌,2例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形态学及特殊染色结果符合曲霉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5例患者均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其中2例死亡.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和尽早抗曲霉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伟业;刘学东;葛云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核病院住院肺结核病人菌株分布及耐药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病院住院肺结核病人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住院肺结核病人498份痰标本做各种病原菌培养.结果 共培养出644份菌株.结核分枝杆菌190株,4种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率是链霉素26.5%、异烟肼24.9%、利福平22.7%、乙胺丁醇10.3%.革兰阴性杆菌318株,耐药率高的依次是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革兰阳性球菌34株,耐药率高的依次是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真菌98株,耐药率高的依次是益康唑和氟康唑.结论 住院肺结核病人检出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多,真菌检出率也较高,结核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多种药物有很高的耐药率.

    作者:陶波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COPD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2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后,进行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 14例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无明显的改变;深吸气量(IC)增加;12例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患者,FEV1,FVC,FEV1/FVC无显著改变,呼气流速指标亦无显著改变但IC增加.结论 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

    作者:吴浩;张海霞;颛孙永勋;李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和34例全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分析两种术后生存率和肺功能改变情况,并比较其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术后肺活量、第1秒肺活量和大通气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3及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作者:罗强;钟醒能;黄绍华;蓝碧洋;张晓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应用BACTEC MGIT960分析临床结核菌株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我院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药物耐药特点.方法 我院就医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临床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现状.结果 2008~2010年,耐药菌株为4825株(耐药率为66.68%,4825/7236,MDR为1142株,XDR为105株).XDR-TB比例2008、2009、2010年分别为1.73%(30/1732)、1.33%(34/2548)、1.39%(41/2956).结论 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形势依然严峻,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药物非常必要.

    作者:景玲杰;韩敏;乐军;张燕;高荣樑;王晓飞;陈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临床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分析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例死亡,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例,好转25例.结论 细致周到的临床症状观察和护理,及时反馈患儿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谈春芳;彭胜利;罗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2例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血细胞分析、凝血五项等检查,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结果 经给予停用低分子肝素及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症,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这一疾病的特点,并在临床中注意预防.

    作者:曾庆为;谢华;郑岩;马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坦度螺酮胶囊与黛立新治疗COPD患者焦虑症状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坦度螺酮胶囊对COPD患者焦虑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80例COPD合并焦虑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坦度螺酮胶囊组40例和黛立新组40例,观察组进行治疗6周观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药疗效相当,坦度螺酮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 坦度螺酮胶囊为一种安全有效和耐受性良好抗抑郁药物.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李党育;刘树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人激素对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17、白介素-8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其受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36例哮喘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度21例,规范吸入布地奈德治疗4周,行诱导痰,取其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痰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ls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结果 重度哮喘患者IL-17、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中度组;轻中度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吸入激素治疗后哮喘组IL-17、IL-8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EV1显著增加(P<0.01).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患者IL-17、IL-8与FEV1均呈负相关.结论 IL-17、IL-8均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吸入皮质激素可以下调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7、IL-8水平,改善肺功能.

    作者:孙秀兰;黄树红;王桂英;乔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纵隔成熟性畸胎瘤临床病理分析

    病例报告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左侧胸背部胀感7~8年,胸痛10月余于2005年10月4日入院.患者7-8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侧胸背胀感,无疼痛,未予重视,当时未做特殊处理,本次予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左侧胸痛,呈持续性胀痛,左侧卧位时明显,与呼吸无关,当时发热2天,遂来我院,查CT示:左上纵隔囊肿.

    作者:高福平;魏谨;朱有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利迭吸入治疗AECOPD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粉吸入剂(丙酸氟替卡松500 μg/沙美特罗50 μg)治疗AE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4例住院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血气、糖化血红蛋白(HbA1c)、8 AM空腹血糖(8AM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的变化.结果 两组FEV1/FVC、FEV1%预计值、PaO2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bA1c、8AMFBG及2 h PG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粉吸入是治疗AECOPD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光伟;毛先明;万军;黄小龙;杨硕;毛莉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