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月;韩芬;吴恩东;骆宝建
目的 探讨高龄对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Ⅲ期NSCL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高龄组)和<70岁组(低龄组),分别给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低龄组疾病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0.0%和94.3%,高龄组疾病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1.4%和91.4%,两组间有效率和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下降、胃肠道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Ⅲ~Ⅳ级和Ⅰ~Ⅳ级发生率高于低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低龄组患者化疗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高龄组患者化疗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关注评分高于低龄组,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显著低于低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对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NSCLC的疗效无明显影响,可取得与青壮年患者相近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崔龙;龚志敏;魏微;陈辉;刘玉桥;赵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分析68例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和60例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长期住院、全身应用激素、侵入性医疗操作、糖尿病、低体重、恶性肿瘤等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OPD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50例COPD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与PCT水平.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治疗前hs-CRP及PCT血清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期患者治疗后hs-CRP及PCT血清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但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无差异;hs-CRP及PCT血清水平下降与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好转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0.90.结论 血清hs-CRP及PCT水平参与了急性期COPD的发病过程.
作者:宋毅;李婵;徐莉琼;王敏;曾凡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X线与CT诊断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93例经病理诊断为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检查方法 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X线表现主要是肺门区肿块,边缘模糊,呈分叶征,早期可见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表现;CT显示早期管壁增厚、管腔内小结节、管腔狭窄或阻塞,中晚期主要是支气管狭窄、阻塞、肺门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块呈分叶征,边缘脐凹样改变,可见毛刺征.X线检查准确率为60.22%(56例),CT扫描检查准确率为84.95%(79例),X线结合CT诊断准确率为93.55%(88例),以两者结合诊断率高(P<0.05).结论 X线和CT扫描诊断中央型肺癌各有其影像学特点,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高.
作者:许恺;王伯源;白德波;陈仁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影响.方法 157例重症肺炎分为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管理,测定肺组织局部IL-6、胸部SCT检查及血浆脑型利钠肽(BNP)了解心肺情况,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相比,液体管理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5 ),呼吸机支持力度下降(P<0.05 ),IL-6、BNP均降低(P<0.05),胸部CT病变好转,心肺功能改善.结论 强化液体管理可早脱机、减小呼吸机支持,与改善心肺功能有关.
作者:方志成;郑翔;陈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2011年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的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和药敏分析实验,应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我院呼吸科共收集致病菌1192 株.革兰阴性杆菌945 株占总分离率的79.3 %: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246株(26.1 %);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8株(20.9 %);肺炎克雷伯菌181株(19.1 %);大肠埃希菌133株(14.1 %);阴沟肠杆菌72株(7.6 %);粘质沙雷菌64株(6.8 %);产气肠杆菌31株(3.3 %).革兰阳性球菌112株占总分离率的9.4%,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5%.真菌135株占11.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几种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85%以上.革兰阴性杆菌中,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70%以上,其他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2011年我院呼吸科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刘兆玮;杜红丽;乔艳梅;李平;胡景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VAT)帮助下切割缝合器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肺大疱的效果.方法 150例肺大疱随机分为3组,A组在VAT下单纯使用切割缝合器治疗,B组在VAT下单纯使用结扎法治疗,C组在VAT下切割缝合器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费用,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的恢复等.结果 应用切割缝合器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肺大疱各项指标都优于单纯使用一种方法.结论 胸腔镜下切割缝合器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肺大疱值得推广.
作者:申六女;李凤茹;张金文;王乃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假丝酵母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纯化,法国梅里埃生物进行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年共分离出假丝酵母菌537株,占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9.1%)、热带假丝酵母(14.1%)、光滑假丝酵母(7.3%);在临床标本中,痰液分布率高,占78.8%;感染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占31.1%;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敏感率较高,而对唑类(氟康唑、益曲康唑)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5种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罗祥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脯氨肽酶(PLD)活性的差异,分析PLD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2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观察组)和28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对照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LD水平,应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及胸腔积液PLD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LD活性检测对鉴别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疾病所致胸腔积液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振红;吴妍雯;傅祖红;文芸;刁波;周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人巨细胞病毒(HCMV)所致不明原因发热(FUO)的重视.方法 对确诊的36例HCMV所致FUO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发病以年轻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FUO;血清学检测巨细胞病毒IgG、IgM(CMVIgG、IgM)均明显升高,而此项检查在发病早期均被医生忽视,致使延误诊断.结论 HCMV所致的 FUO是容易被忽视的病因; FUO引发患者的焦虑大于疾病本身的痛苦;HCMV相关项目检测是诊断该病重要客观指标.
作者:冯长顺;牟小芬;苏绍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尿激酶组)及对照组(尿激酶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后再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只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疗两个月后再粘连情况、胸膜厚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为25.0%(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100±250)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00±180)ml(P<0.01);治疗组的FEV1/FVC 及FVC(%)改善率、胸膜厚度改善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作者:厉银平;刘桂霞;彭清臻;钟敏华;谢志斌;黄文军;彭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时短期部分胃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短期部分胃肠外营养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实验组在普通饮食基础上加用部分胃肠外营养.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及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时短期部分胃肠外营养支持后各项指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时普通饮食加短期部分胃肠外营养,疗效肯定.
作者:刘新茹;李立群;刘飒;陈桂芝;喻昌利;王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住院的7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7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45岁以下者40例(40/72),影像学以干酪样病变为主者40例(40/72),空洞形成者48例(48/72),菌阳者60例(60/72),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者60例(60/72),治疗1月病灶吸收好转者52例,痰菌1月阴转者34例,2月阴转者5例,3月阴转者2例,12例空腹血糖>8 mmol/L,其中5例血糖>11.1 mmol/L,随诊痰菌3月阴转者2例,3~6月痰菌阴转者3例.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人群趋于年轻化,影像学表现常累及多个肺段,空洞形成多见,传染性强.有效地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 以下时,有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作者:毛晓辉;曹思哲;任斐;马庭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分析4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气管插管,在抢救治疗中疗效肯定.
作者:屈东明;粱宪梅;周斌;莫凤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长期家庭氧疗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3例COPD合并肺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长期家庭氧疗组(LTDOT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和2年的超声心动图、周围血象变化.结果 氧疗组1年及2年后的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比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2年后红细胞计数高于治疗前(P<0.05).超声心动图示氧疗组患者1年后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治疗前下降(P<0.05),2年后亦低于1年后(P<0.05).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可降低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恶化.
作者:肖靖华;王海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方法 1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内科胸腔镜,取病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获得明确病理结果 130例.镜下表现分为以下4种:①结节120例;②胸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分隔或粘连带10例;③胸膜充血、水肿6例,④胸膜弥漫性肥厚、凹凸不平2例.确诊病例中肺癌110例,肺腺癌转移93例,恶性间皮瘤8例,转移癌10例,病理无法定性的恶性胸腔积液5例.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科胸腔镜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国育;王岗玲;陈力舟;陈群;魏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节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海军总医院自2000年诊断明确的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与自然病程的预后.结果 本组资料中结节病患者男女之比为1:1.92,发病年龄集中在40~59岁之间.首发症状主要为咳嗽和胸闷,分别占61.9%,23.9%.Ⅰ期患者自愈率39.66%,Ⅱ期患者自愈率22.22%.9.68%的患者口服激素后出现严重的副反应.结论 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进行密切的随访,针对不同表现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宇;曹悦鞍;彭朝胜;张文洛;夏菁;杨璐;段蕴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下调GRP78的表达后是否增强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方法 通过蛋白印记的方法 检测内质网应激后GRP78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siRNAGRP 78抑制GRP 78的表达上调后凋亡细胞的数目;用A549肿瘤细胞对裸鼠进行了皮下荷瘤,在体内检验GRP78的表达水平对顺铂耐药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GRP78的表达水平.结果 内质网应激能上调GRP78的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GRP78的表达上调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将GRP78基因表达干扰后,荷瘤组织的生长明显受到顺铂的抑制;20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存在GRP78的高表达.结论 GRP78的表达水平上调降低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具体的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需要进一步的机制研究.
作者:郭亮;钟竑;梅举;丁芳宝;肖海波;胡丰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caveolin-1与ERK1/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型肺癌的(N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50例人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caveolin-1 、ERK1/2和p- 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 NSCLC中caveolin-1 、p- ERK1/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NSCLC的组织学分类、TNM分期间caveolin-1、p-ERK1/2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间caveolin-1、ERK1/2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caveolin-1与ERK1/2的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caveolin-1的表达上调激发ERK1/2蛋白的磷酸化在NSCLC的发生、分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caveolin-1基因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新靶点.
作者:李子广;夏申宏;马莉;吴华璞;王恩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减少误诊.方法 对2006年6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男55例(94.8%),女3例(5.2%),年龄 25~73岁,平均34.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下降、消瘦等.发热32例,多为不规则热,咳嗽48例,多为干咳,呼吸困难35例.56例颜面皮肤呈褐红色.肺部体征少,5例有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52例两肺出现弥漫性毛玻璃影,1例网结节影;2例双肺间质性改变,肺纹理粗乱,3例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58例血气分析均提示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58例CD+4T淋巴细胞数<200/mm3.住院过程中,46例好转或治愈,6例放弃治疗,6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PCP是AIDS患者常见机会性感染,起病隐匿或亚急性,肺部阳性体征少,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早发现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姚正钢;邓秋月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