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山;陈祥;赵明;胡火珍
胆囊癌发病率占消化道肿瘤第5~6位,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高峰为60~ 70岁.胆囊癌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恶性程度高,浸润广泛迅速扩张、转移快,症状以右上或中上腹痛常见,可有恶心呕吐、黄疸、消瘦、发热、上腹部肿块等,但多不典型,难以与胆囊炎、胆石症区分.加之老年患者多伴其他基础疾病,常忽视局部症状体征[1].因此,对于临床上因急性胆囊炎就诊的老年患者应警惕胆囊癌的可能.超声可清楚显示胆囊局部特征性改变,并且无创、经济、简便、重复性好[2,3].现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及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检查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吴文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在由癌症引起的死亡病例中肺癌约占1/3.其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患者确诊为NSCLC时约有60%~70%已属于晚期[2].晚期NSCLC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其治疗现阶段多采用化疗作为其主要治疗方案[3].多个临床试验表明铂类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NSCLC较传统化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均有所提高,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4].目前临床多采用多西紫杉醇与铂类药物联合化疗3 w方案作为晚期NSCLC化疗的一线标准方案[5].本研究将评估采用多西紫杉醇加铂类2 w方案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侯秀珍;杨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干部人群中睡眠质量、心理健康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体检的64例中老年干部人群设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64例青年普通人群设为对照组,选用PSQI评估睡眠质量,SCL-90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两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SQI及SCLL-90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血压增高者PSQI及SCL-90得分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P<0.05).结论 在中老年干部人群中,睡眠质量、心理健康水平与血压密切相关.
作者:丁庆华;张夏莲;王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具有防治坏血病的功效,故又名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人们对AA的研究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集中于AA的抗氧化作用[1],近年来研究发现AA还可作为神经调质,参与多种神经元信息传递和电活动的调节[2],由此引起学者们对AA与脑功能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作用的关注.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AA的生理功能进行综述,分析其在疾病中的治疗意义,探讨其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徐丹;刘晓莉;乔德才;康道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基因ABCC8、KCNJ1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山东汉族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观察与磺脲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济宁地区的正常对照组(NC组)100例,T2DM组200例,并将T2DM组分为磺脲类继发失效(SFS)组86例,有效组114例,运用ABI SNaPshot技术(ABI Biosystem,USA)对ABCC8、KCNJ11基因上2个典型的SNPs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 ABCC8基因rs1799854在NC组和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危险等位基因t显著高于NC组(P<0.05);KCNJ11基因rs5219在NC组和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200例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T2DM患者中,仅发现ABCC8基因rs1799854在磺脲类继发失效组及有效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失效组人群中显著增高(P<0.05).结论 ABCC8基因rs1799854 t/t多态性可能显著增加山东汉族人群T2DM遗传易感性,并且可能与SFS相关;KCNJ11基因rs5219可能与山东地区T2DM遗传易感性及磺脲类药物疗效无关.
作者:邵倩;班博;施锦绣;张梅;孙海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甲状腺全麻手术苏醒质量中的影响差异,以指导临床选择更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组(瑞芬太尼组)和S组(舒芬太尼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为主的复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指标、副反应发生率、拔管后镇静程度、各时点伤口疼痛程度;术后24 h随访是否有镇痛药物的应用、术中知晓及围拔管期痛苦回忆.结果 与R组相比,S组患者于拔管后血流动力学较稳定;S组与R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相比,S组患者躁动、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Ramsay评分为1级的病例数明显减少;S组患者在拔管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24h内需要镇痛药物的病例数明显少于R组.结论 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为甲状腺全麻手术围拔管期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苏醒期疼痛、躁动的发生,且并不会延长患者的苏醒及拔管时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万兰兰;张大奇;潘振祥;纪茗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水平,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探讨早期针刺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我科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不同处理措施及疗效的对比分析,并进行随访.
作者:万学文;赵树华;薛钧来;刘明晖;曲庆阳;赵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并扩增带有Flag标签的ZNF580真核表达载体,用于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 pGB-ZNF580质粒进行SfiI酶切,琼脂糖电泳,切胶并纯化回收ZNF580片段,与同样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CDEF-Flag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EF-Flag-ZNF580.重组质粒转化细菌感受态,铺于氨苄抗性LB平板,37℃培养箱过夜,挑取转化了重组质粒的单克隆接种于液体LB培养基中摇床培养4~8h.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及送Takara公司测序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EF-Flag-ZNF580并转化细菌感受态,于大肠杆菌中扩增得到足够用于细胞转染和免疫共沉淀实验的重组质粒,Takara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序列完全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和扩增了重组质粒pCDEF-Flag-ZNF580,为后续进行真核细胞的转染及免疫共沉淀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罗玉玉;赵瑛;孔麟麟;张文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HBV病毒携带者达1.2亿[1],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是HBV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前S1抗原(PreS1)、HBV-DNA定量也是近年推广较快的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的标志物,本文旨在研究HBV感染患者血清PreS1、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之间关系.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尽管目前对于心衰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其临床预后仍然较差,当患者因心衰住院后,则在以后的3个月内约25%的患者再入院或死亡.如何在早期准确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以及发现影响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早对心衰患者给予正确的干预措施,这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清胱抑素C (Cys C)是近些年发现的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标志物,对肾小球滤过率(GFR)早期轻微改变的检测较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更为敏感[1].近年来国内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高水平Cys C浓度增加冠心病的全因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及CHF的发生率,而这种风险不能完全被Scr、BUN所预测[2].Cys 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于明;杨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员资格准入和工作内容,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经过文献回顾和调研,拟定专家咨询问卷,应用Delphi法对全国21名专家进行咨询.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确定长期照护从业人员准入资格,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认证培训;工作内容主要有七大类:卫生清洁,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服药,家政辅助,社区暂托.结论长期照护人员的准入资格和工作内容的确定,为从业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王玉环;黄方超;侯蔚蔚;冯亚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疾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比例占医院感染的40%以上,病情凶猛,病程长,致死率极高[1,2].由于普通抗生素耐药性高、有效率低,本研究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对比观察其疗效.
作者:范丽霞;杨会彬;韩颖;杨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c-myc癌基因基因定位于染色体8q24,全长6~7 kb,含3个外显子,编码蛋白由4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达64/67 kD.在宫颈癌组织中经常发现c-myc自的过度表达和扩增Ngan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5例正常宫颈组织,38例CIN Ⅰ期,37例CINⅡ期,43例CIN期研究发现:在发育不良的细胞中,c-myc自表达活跃.提示在CIN演进中c-myc自是一个重要的原癌基因.
作者:刘桂玲;岳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前肾上腺素是公认抢救心脏骤停有效的药物[1].心肺复苏(CPR)时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与呼吸通道、尽早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与心电监护、及时心脏电击除颤与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合理应用是CPR成功的关键[2].本文就CPR时采用静脉泵输入肾上腺素和静脉推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对复苏成功率进行对比,观察如何获取好的临床救治率.
作者:杨春梅;王胜文;徐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旨在探讨Smad4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中Smad4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分析食管鳞癌中Smad4与MMP-2的相关性.结果 Smad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癌组织中Smad4的表达缺失及MMP-2蛋白高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mad4和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缺失和MMP-2蛋白过表达在食管癌的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Smad4蛋白和MMP-2蛋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食管癌中Smad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比单一检测一种蛋白对评估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更具有意义,也为临床治疗食管癌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韩聚强;杨江霞;傅天;李杰茹;李志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牙列缺失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上颌或(和)下颌牙列全部缺失,为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见于老年人,65~74岁人群中发病率在10.51%.牙列缺失常见的病因包括龋坏和牙周炎[1],会对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如牙齿原有的咀嚼、美观、辅助发音、生理刺激等,应当尽早修复[2].人工种植牙义齿修复是指以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为基础来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复体的缺牙修复方式,包括下部的支持种植体和上部的牙修复体[3].采用这种方法对牙列缺失进行修复可以获得与天然牙功能、结构以及美观效果十分相似的修复效果,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4].本文旨在探讨人工种植牙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
作者:彭国富;张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PDCD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CD5在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60例NSCLC组织中PDCD5的阳性表达率为25.0%,20例正常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7%,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5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1)及TNM分期(P<0.05)有关.PDCD5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型、是否吸烟及有无胸膜转移无关(P>0.05).PDCD5在NSCLC中的表达与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r=0.663,P=0.000).结论 PDCD5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检测PDCD5可能有助于NSCLC恶性程度、临床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作者:张婧雯;蒋军广;翟展艺;田蕊;刘瑞芬;杨超;孙曼;史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目前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都持续增高的疾病之一[1].COPD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临床上多伴发肺部感染,需要反复住院治疗.文献报道导致COPD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下呼吸道病原菌的感染[2].副流感嗜血杆菌是人类呼吸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中分离率有上升趋势,可能是致病菌之一[3].本研究旨在了解副流感嗜血杆菌在COPD患者痰液中的分离率以及耐药性.
作者:张桂玉;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轻微脑干梗死进展期血糖变化情况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总结67例确诊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对其进展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监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结果血糖水平较人院时基础血糖情况升高>50%组,入院治疗期间24~48 h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比例高为88.9%,而20%~ 50%组为52.3%,<20%组则仅为15.8%,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2例在消化道出血后12 h内病情呈明显进展,4例患者则在消化道出血之前病情即明显进展,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发生进展的比例占到94.73%,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消化道出血与病情进展线性相关(r=2.039 1).结论 轻微脑干梗死后患者血糖水平、消化道出血情况可能对病情进展具有提示作用.
作者:田海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有机磷农药属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在体内与胆碱酯酶(CHE)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磷化胆碱酶,而失去分解乙酰胆碱(Ach)的能力,造成Ach在体内大量蓄积,导致胆碱能神经与部分靶神经过度兴奋,继而转入抑制,出现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症状和体征[1,2].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疗机构急诊常见病症之一,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患者可迅速死亡[3].本文就在急诊科对AOPP患者快速、彻底清除体内残留毒物,及早、正确、适量地使用阿托品和复能剂,并配合周密详尽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詹海鸥;徐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