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的影响

杜荣品;吕妍琨;陈华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 Rho激酶抑制剂
摘要:冠心病(CH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血栓的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机制[1].研究发现,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斑块稳定性相关,已被列为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新的血清学指标[2].有研究表明,Rho抑制剂可在细胞水平调节细胞增殖、迁移黏附、骨架重排、胞浆移动、炎症细胞运动等,在分子水平调节炎症、血栓形成、氧化、纤维化等相关因子水平[3].本研究拟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ACS患者PAPP-A浓度的影响,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球囊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球囊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纤维蛋白肽A(FPA)等纤溶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球囊直径、球囊长度及球囊扩张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45、18.76、8.94,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即刻t-P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24 h,研究组t-PA含量较本组术后即刻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恢复至术前水平(t=5.32,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FPA、PAI-1含量均较本组术前明显上升(t =3.95、3.86、4.21、4.82,P<0.05);而在术后24 h两组PAI-1含量与本组术后即刻相比较明显下降(t=4.25、4.38,P<0.05),而且研究组在术后24 h与同期的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t=3.01、3.17,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FPA含量也明显下降(t=3.11、3.84,P<0.05),与术前FPA水平相接近.结论 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可以降低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预防术后再狭窄率低,即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可增强纤溶系统活性,减弱凝血系统活性.

    作者:金红来;胡晓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膀胱训练与托特罗定递减联合治疗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30例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为特征症候群,常伴尿频、夜尿等症,部分有急迫性尿失禁现象.据研究,欧洲中老年人群中,OAB发病率约为1/6,而美国OAB发病率也高达17%[1].因此,OAB对病人的生活影响较大,全世界发病率均较高,其中女性OAB全球患病率约为10%[2],自从新型竞争性M胆碱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等药物应用以来,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部分病人存在疗效不满意或药物副作用大等情况.本文采用膀胱训练与托特罗定递减联合疗法治疗老年女性OAB,并就其临床评价进行分析.

    作者:叶发根;陈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现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的组织损害.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在上升[1].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因其骨密度低下和日常身体姿势改变易导致驼背和食管裂孔疝,多并发GERD[2].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效果差或无效、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难治性GERD(rGERD)的增加[3].

    作者:李晓峰;王智昊;陈更;王英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40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再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关于老年患者接受PCI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报道较少[2].本文旨在观察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年龄45~ 59岁者30例(青中年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年龄60~78岁者40例(老年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心绞痛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

    作者:曹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来那度胺治疗老年MDS伴有单纯5q-患者1例

    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1974年Van den Berghe等首先报道,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具有红系病态造血、大细胞性贫血、血小板数正常或者升高等特点,以单个核巨核细胞为主,向白血病转化的比例低[1].2008年WHO的MDS分型中,5q-综合征作为一个亚型,命名为MDS伴有单纯5q-.来那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对染色体5q-异常者有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华;赵蕾;郝长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止痛效果

    目的 探讨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60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术后镇痛)和研究组(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术后镇痛),分析两组术毕即刻、术后6h、12 h和24h的镇痛满意度,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状态(Ramsay评分)和舒适程度(布氏舒适评分法BCS)及血浆PGE2水平,并记录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12 h(P <0.05)和24 h(P <0.01)的镇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痛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仅24h的无痛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h、12 h和24 h的VAS、Ramsay评分、BCS及PG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后静脉滴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止痛效果较好,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及镇静状态.

    作者:武斌;杜远立;向选平;乐锦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硫氧还蛋白对缺氧/复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ECV)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株ECV304(缺氧/复氧组)及TRX修饰的ECV304(TRX组)进行缺氧/复氧实验,另一组ECV304细胞不作缺氧/复氧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复氧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ECV304组),细胞内的MDA、ET-1及NO含量在24 h内变化不大;转染空载体的ECV304细胞在缺氧3h时,MDA、ET-1含量显著增加,复氧12 h时,MDA、ET-1含量达到高,然后缓慢下降;ECV304/Trx组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3h及12时,MD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在24 h 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ET-1水平在复氧的各时间点均比有下降,在复氧24 h下降明显(P<0.01);转染空载体的ECV304细胞在缺氧3h时,NO含量显著下降,复氧12 h时,NO含量下降到低,然后缓慢上升;ECV304/Trx组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3h及12时,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在12 h NO水平高.ECV304/TRX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12 h时,有显著差异.结论 TRX能抑制缺氧/复氧对ECV的损伤,对缺氧/复氧环境下的ECV起保护作用.

    作者:苏伟;高枫;孙茂民;江家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膝关节假体相关羊胫骨近端解剖研究

    目的 验证在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用羊膝关节作为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正常志愿者及10只健康山羊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重建出完整羊及人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与假体相关的胫骨近端的解剖测量,并比较羊膝关节及人膝关节解剖参数的异同.结果 羊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宽度及胫骨棘的前后径约为人膝关节的2/5,截骨后胫骨平台前后径及内外径约为人膝关节1/2,两者具有较高的类似性.羊膝关节与人膝关节内侧截骨面具有相近的内外径与前后径比值(0.55 vs 0.54,t=1.47,P=0.13),但外侧截骨面内外径与前后径比值大于人膝关节(0.89 vs 0.74,t=8.24,P<0.05).结论 羊膝关节是进一步研究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较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何沛恒;徐栋梁;左建伟;李帅华;瓦庆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3、MMP-14和hs-CRP表达的价值

    近年来研究显示冠心病进展时血清和内环境中细胞因子会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关注多的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作为重要指标在临床中应用[1].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心病时,血清中多种指标均发生变化,这些指标临床中关注多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而MMPs家族中,人们研究较多的是MMP-9[2],MMP-3和MMP-14均可以有效地降解细胞外基质,削弱纤维帽的结构,增加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风险.因此推测MMP-3和MMP-14可能是引起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3,4].本实验观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MP-3、MMP-14和hs-CRP的检测情况,探讨其在不同病变程度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高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天麻通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神经再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天麻通脑颗粒对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血管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模型组(n=36).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8)和给药组(n=18),于24 h后分别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或天麻通脑颗粒,4ml/次,2次/d,共14d.术后2h、1d、7d、14d四个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脑梗死大鼠于术后第14天进行梗死灶体积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于术后第14天对缺血侧室管膜下区(SVZ)及纹状体进行5-溴脱氧尿核苷(BrdU)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从术后第7天开始大鼠神经功能就有显著恢复(P=0.043,P=0.031).模型对照组与给药组大鼠的梗死灶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BrdU免疫组化显示,术后第14天给药组在SVZ及纹状体区域的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09,P =0.044).结论 天麻通脑颗粒可以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缺血后脑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国媛;吴明华;韩漾;梁森;马立;吴颢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患此病者竟达50%,70岁左右几乎达100%[1].神经根型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以男性居多,多为慢性.症状可为一侧性或两侧性,通常为单神经根受累[2].发病主要见于颈4一颈5以下,以颈5、颈6、颈7神经根受累为多见[3].职业分布集中在制造业工人、财务人员、教师、办公室文员、司机等长期低头颈部负荷过度的职业.本文采用温针灸治疗该病,采用普通针刺作为对照,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王维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NF-κB p65在去卵巢大鼠骨丢失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通过检测骨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分析NF-κB p65在OVX大鼠骨丢失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3月龄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①Sham组、②OVX组,每组15只.实验12 w后,检测大鼠股骨及腰椎骨密度后处死大鼠,以免疫组化法观察骨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骨组织中NF-κB p65阳性细胞染色灰度值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OVX组大鼠骨组织中NF-κB p65表达与BMD呈负相关(r=-0.765,P<0.05),而Sham组大鼠骨组织中,NF-κB p65表达水平与BMD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随NF-κB p65在大鼠骨组织中表达增高,BMD有显著下降趋势,且OVX组中NF-κB p65表达与BMD呈负相关,推测NF-κB p65在PMOP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影;郭丽;张陈彦;狄建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Wnt1、Wnt3a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相关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80只1月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3、7、14、21、28 d组,通过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0.5h再通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甘(BrdU)检测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规律及通过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信号分子Wnt1 、Wnt3a的表达变化.结果 BrdU检测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小鼠海马齿状回区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后3 d 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高(P<0.01),缺血再灌注后7d达高峰(P<0.01),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缺血再灌注后28 d,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正常水平(P>0.05).原位杂交法结果显示正常组、假手术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均无明显Wnt1、Wnt3a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各组均可见Wnt1、Wnt3a阳性细胞,再灌注后1d表达开始增加,14 d达高峰,28 d减少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Wnt1、Wnt3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发内源性NSCs的增殖.当Wnt/β-catenin途径被激活时,Wnt1、Wnt3a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罗时鹏;余资江;肖朝伦;余彦;康朝胜;孙宝飞;李玉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及亚项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FNS组与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总分较前明显增高(P<0.01),但二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NS组定向力、计算能力、短程记忆力、空间能力4个亚项治疗后评分增高(P<0.05);奥拉西坦组定向力和短程记忆力治疗后评分增高(P<0.05);奥拉西坦组短程记忆力评分的改善优于FNS组(P<0.05),而定向力的改善与FNS组无明显差异(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前后MMSE总分及各亚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均能够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FNS对VD认知功能各领域的改善较为全面,奥拉西坦则在定向力和短程记忆力,尤其是短程记忆力方面的改善更为显著,而尼莫地平在研究期间未显示出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作者:韩颖;崔鹏;王娇兰;刘胥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区蛋白激酶C和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的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外,其余3组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以同等剂量注射生理盐水.电针组治疗3个疗程.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大鼠海马区蛋白激酶C(PKC)、β-淀粉样蛋白(Aβ)积分光密度值(IOD)和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等神经元PKC光密度值、阳性细胞增多,Aβ光密度、阳性细胞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治疗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PKC减少脑内Aβ沉积.

    作者:张海燕;刘忠锦;陈志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丝瓜络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调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丝瓜络(RLF)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调蛋白(CaM)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LF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与CaM的关系.方法 选择Wista大鼠,采用异丙肾上腺素法复制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分别给予RLF5 g· kg-1·d-1和10 g·kg-1·d-1,灌胃,连续给药28 d.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系统观察RLF对心衰大鼠心脏CaM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心衰模型组比较,RLF大剂量连续用药可降低心衰大鼠心脏CaM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RLF可通过减少慢性心衰大鼠心肌CaM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

    作者:房春燕;蒲旭辉;孙文启;许莉莉;韩慧蓉;王辉;康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疗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异常为主要特点;发病率约为1/10万,成年后发病率较高[1],与年龄、种族无明显关系,男性患者略高于女性.现就AC诊断与治疗现状做以下综述.1 诊断1.1 临床表现1.1.1 吞咽困难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但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典型患者初为进食固体食物发生,发展缓慢,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有时呈间歇性,部分长期患者形成食管扩张后吞咽困难反而减轻,易造成使患者认为病情好转的现象,应予以重视.

    作者:张琰;徐红;王京;马坦坦;商振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CH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血栓的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机制[1].研究发现,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斑块稳定性相关,已被列为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新的血清学指标[2].有研究表明,Rho抑制剂可在细胞水平调节细胞增殖、迁移黏附、骨架重排、胞浆移动、炎症细胞运动等,在分子水平调节炎症、血栓形成、氧化、纤维化等相关因子水平[3].本研究拟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ACS患者PAPP-A浓度的影响,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作者:杜荣品;吕妍琨;陈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沙棘叶水提物对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凝血作用

    目的 沙棘叶水提取物对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凝血作用研究.方法 配制不同剂量的沙棘叶水提物,用12号灌胃针头对小鼠连续10 d灌胃.观察和测定沙棘叶水提物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白细胞指数、胸腺和脾免疫器官的指数及其对小鼠腹腔内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结果 沙棘叶水提取物能够延长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增加小鼠体内的白细胞指数,能增加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 沙棘叶水提物具有活血抗凝血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

    作者:屈长青;丁计银;王新鲁;姬云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及与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40例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30例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30例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组)及20例老年健康人(健康组)血清VI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水平.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中,病灶范围大或有空洞形成患者17例,病变范围小患者23例.结果 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VIP、IL-4水平高于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及健康组(均P <0.01).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范围大或有空洞形成患者血清VIP、IL-4水平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P<0.05).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VIP、IL-4及IFN-γ水平与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VIP与IL-4呈正相关(r=0.672,P<0.01),与IFN-γ呈负相关(r=-0.406,P<0.01).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健康组血清VIP与IL-4、IFN-γ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VIP可能对评价老年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活动性以及判断其转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杨晓敏;董德琼;杨渝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