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IL-32、IL-12的临床意义

夏玲;张继先;杨炯

关键词:IL-32, IL-12, 血清,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与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FP+NSIP)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8例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其中包括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RA-ILD组),2例硬皮病(SS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SSA-LD组);10例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PF+NSIP),其中包括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PF组),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NSIP组); 选择10例正常人(control组),采用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L-32 、IL-12的水平.结果 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IPF+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外周血血清中IL-32与IL-12水平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CTD-ILD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支气管哮喘34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经综合治疗后哮喘症状全部缓解,7例机械通气者,6例缓解,1例死亡.结论 大剂量激素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永文;张倩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ICU诊断为VAP的145例患者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185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41株(占76.2%),前五位的G-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6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鲍曼不动杆菌(17株)、大肠埃希菌(8株)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株);革兰阳性(G+)球菌17株(占9.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3株;真菌27株(占14.6%).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3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的药物还有头孢他啶、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率<30%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是院内G+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菌球菌的首选药物(耐药率为0%).结论 医院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普遍,临床需动态监测VA P 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渊;宫立新;唐安华;肖振鹏;鲁友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在青年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2月20例青年自发性气胸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及胸膜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60~100 min,术中出血量40~90 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5 d,随访6~24月,无气胸复发.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综合了传统开胸和常规VATS手术的优点,并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不易复发,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适合在中国普及开展.

    作者:王前进;赵汉卫;孙强;王礼俊;薛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周围型肺小腺癌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医学影像对早请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活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周围型肺小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6例,混合性磨玻璃影5例,完全性实变性结节5例.经纤维支气管及经皮细针穿刺肺部病灶针吸活检(PNB)证实腺癌4例,1例颈部淋巴结活检及3例胸水中检见到腺癌细胞.8例手术证实腺癌.CT动态观察发现毛刺征12例,小泡征6例,胸膜牵拽征5例,PET-CT假阴性2例.结论 CT动态观察病灶内部形态学变化有助于提高早期肺小腺癌诊断水平.

    作者:时靖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腔穿刺诱发癫痫发作1例报告

    胸腔穿刺既是诊断、又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据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发生气胸、血胸、胸膜反应、感染、麻醉意外等不良反应,但诱发癫痫报道少见,本院自2008年~2010年间胸腔穿刺患者中,诱发1例癫痫发作,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研究,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指导早期干预.方法 收集毛细支气管炎75例,其中单纯毛细支气管炎42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33例,对患儿发病72 h内的实验室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基础心脏疾病、贫血、心肌损害的毛支患儿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并且心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基础心脏疾病是毛支患儿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损害及先天心脏疾病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毛支患儿应及早给予心肺支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希晨;华亚军;潘伟;刘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撰写综述在儿科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目的 介绍儿科学医学教育新方法以提高医学教学效果.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某班90名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每人课前完成所授内容小儿肺炎综述,课后两组完成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对所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兴趣程度.结果 实验组对小儿肺炎内容掌握程度、课堂积极主动性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医学生撰写综述不仅能提高医学教学效果,并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丁圣刚;范晓晨;王亚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在疑难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和体会

    目的 探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在疑难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12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疑难胸腔积液确诊12例,阳性率100%.结论 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在病因诊断上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项准确、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余鑫;何军;张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17例空洞性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空洞性肺结核的外科治疗适应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方法 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外科治疗217例空洞性肺结核,其中厚壁空洞73例,薄壁空洞34例,张力空洞26例,慢性空洞127例.痰菌阳性94例,78例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果 择期手术191例,大咯血急症手术26例.空洞清除18例,肺段切除27例,肺叶切除44例,上叶加下叶背段切除34例,上叶加下叶背段病灶清除21例,中下叶切除20例,中上叶切除14例,右全肺切除12例,左全肺切除2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6例复发,4例术后合并脓胸,4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5例合并支气管残端瘘,其余全部病例无复发,治愈率97.1%.痰菌阴转率93.6%.讨论 外科手术是空洞性肺结核内科治疗失败者较有效的手段.手术原则为宁小勿大,以肺叶切除方式为主.

    作者:李秀萍;吴纪峰;白云;李玉琢;刘佳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探讨肺结核病现状与年龄职业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与年龄、职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12月结核内科病人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各型肺结核的发病与年龄的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01).各型肺结核的发病与职业的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在校高中生、大中专生、农民工为常见的发病人群,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对象.

    作者:邢云翠;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对气胸者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吸引对气胸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气胸患者局麻下胸腔套管针置入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负压吸引排气.结果 37例患者中23例12~72 h胸腔积气引流彻底,肺完全复张,7~10 d拔管出院,10例3~5 d治愈,4例为复发气胸,引流未能够治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在气胸患者中具有效果确切,损伤小,恢复快,经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坤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8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其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体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与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单纯感染性肺炎平均CRP水平明显低于有合并其它疾病的感染性肺炎的患者( P <0.05);在CRP正常WBC增高的患者中,儿童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人;WBC正常CRP增高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比较多.结论 CRP可作为感染性肺炎诊断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与白细胞计数、体温同时检测,可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作者:梁结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以喘息为首发表现的结节病1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多系统、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影响肺和身体淋巴系统的全身性肉芽肿疾病.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该例患者以反复喘息发作为主要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和俊;姚庆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的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盐酸氨溴索15 mg加生理盐水2 ml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加用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利巴韦林氧驱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显效率(63.9%)及总有效率(94.5%)与对照组显效率(19.4%)及总有效率(75%)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4.63,P <0.05;χ2=5.26,P <0.05).结论 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齐军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联合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治疗复治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2PaVPtAK(Sm)/16PaVPt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57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2PaVPtAK(Sm)/16PaVPt方案治疗,疗程中第0、2、6、12月、18月摄胸片、痰抗酸杆菌检查.结果 57例中52例完成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82.7%,肝功异常率9.62%.2例因副反应停药,3例因治疗失败改个体化方案.结论 对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2PaVPtAK(Sm)/16PaVPt方案治疗的效果满意,药物副反应小,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蕾;吴桂辉;何畏;何钟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近几年20例确诊的肺癌,并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然后注入化疗药物,部分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观察改善情况,后1~3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变化.结果 肿瘤减小,咳嗽、胸痛、咯血、胸水等症状缓解.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等优点,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贺正欣;周永明;倪亚康;姜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吸烟人群COPD遗传易感性差异的内因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美国,COPD是第四种常见的致死疾病,每年有1600万患者因COPD到医院就诊,其中50万人需要住院,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45~180亿美元,2000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到12万[1];我国尚无完整的统计资料,据北部和中部地区做过一个10万人的调查表明,6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13%~30%,预计我国COPD患者有2500万左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COPD发病率还将上升,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大量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吸烟是导致COPD重要的环境因素,但并非所有的长期吸烟者终都会罹患COPD,吸烟人群中不同个体的COPD易患性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烟草以外的其它环境因素被称为外因,另一个是吸烟者的个体因素称为内因.本文就内因方面目前国际国内所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输液盒在临床中的应用

    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操作技术之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纠纷,我院使用输液盒摆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小兰;叶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症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仅次于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后的第3大致死原因.据钟南山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40岁以上人口中,COPD患病率为8.2%.

    作者:高海燕;陈希胜;张文艳;刘亚明;崔丽萍;牛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年龄20~58岁,其中男7例,女1例,症状有发热 7例(87.5%),咳嗽8 例(100%),气短3 例(37.5%),咽痛2例(25%),全身酸痛3 例(37.5%),腹痛、腹泻1 例(12.5%).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6例(75%)、升高2例(25%),心肌酶谱异常5例(62.5%),转氨酶异常4例(50%),呼吸功能不全3例(37.5%).胸部影像学以双肺散在、多叶段、多灶性或弥漫性渗出性病变,短期进展迅速.8例患者均经抗病毒、吸氧、对症支持治疗,7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合并症.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早期抗病毒、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胡智敏;魏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