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肺结核病现状与年龄职业的相关性

邢云翠;李丽

关键词:肺结核病, 职业, 显著性差异, 发病, 结核病防治, 内科病人, 调查分析, 大中专生, 农民工, 高中生, 点对象, 资料, 人群, 结果, 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与年龄、职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12月结核内科病人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各型肺结核的发病与年龄的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01).各型肺结核的发病与职业的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在校高中生、大中专生、农民工为常见的发病人群,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对象.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对淡水淹溺型兔肺损伤血清NO的影响

    目的 观察淡水淹溺型兔肺损伤中NO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21只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淡水淹溺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气管淡水灌注后于0、0.5、1、2、3、6 h抽血观察PaO2、PaCO2和NO变化,试验终点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果 淡水灌注后动物PaO2、PaCO2低,血清NO增高( P <0.01).肺组织中NOS、MDA含量增高( P <0.01),SOD降低( P <0.05).病理学显示淡水淹溺后出现肺间质、肺泡水肿及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地塞米松可减轻肺损伤.结论 淡水淹溺可升高兔血清中NO;地塞米松可减轻淹溺后肺损伤.

    作者:罗哲;段蕴铀;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前者主要以处理原发病为主[1].渗出液病因较多,常见原因有结核、肿瘤、炎症,以单侧多见,临床常予以抽液治疗辅助原发病的治疗[2],传统的抽液是多次行胸膜腔穿刺,现在应用较多的则是胸腔内置细管引流.我科自2007年起应用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郑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硝酸盐还原试验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

    目的 探讨一种廉价、简便、快速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的方法.方法 以绝对浓度法对照,对9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硝酸盐还原酶试验,并比较两种方法.结果 四种一线抗痨药物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的敏感度分别为96.83%、97.22%、94.11%、88.89%;特异度为92.59%、85.0%、87.80%、96.43%;符合率为93.48%、96.74%、91.30%、93.48%.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硝酸盐还原酶法的检测时间要比绝对浓度法快2~3周.结论 硝酸盐还原酶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结核药敏的方法.

    作者:罗丹;向延根;潘建华;王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98例胸壁结核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胸壁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胸壁疾病,也是常见的胸外科疾病之一,2000年3月~2010年6月我们共手术治疗98例胸壁结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明;潘道刚;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Th1/Th2失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原因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同为临床上两大常见疾病,当今世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进,COPD呈现出发病率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心脑血管病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尤为显眼.有观察发现,COPD病人存在CHD的高发病率[1].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也指出COP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危险性增加,对COPD发病机制的研究不但有益于COPD的控制,对探讨CHD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也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杨霁;王浩彦;刘领;赵淑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近年来人们发现各种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C反应蛋白(C-respons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

    作者:万鹏程;关国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TP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TP方案和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43例晚期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资料,其中Ⅲ期NSCLC患者27例,占62.8%,Ⅳ期NSCLC患者16例,占37.2%.总结接受的TP组和GP组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结果 TP和GP总的有效率分别为40.9%和38.1%.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的范围.结论 TP和GP 方案均对晚期NSCLS有效且安全,可作为晚期初治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周青;杨俊;刘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症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仅次于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后的第3大致死原因.据钟南山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40岁以上人口中,COPD患病率为8.2%.

    作者:高海燕;陈希胜;张文艳;刘亚明;崔丽萍;牛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呼吸机在重症肺大疱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研究呼吸机在重症肺大疱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5例重症肺大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机的应用并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5例患者除一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外,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14例患者中,呼吸机短使用2 d,长23 d,平均(6.8±3.8)d.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过程中,有5例出现对侧气胸.14例患者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血PaCO2降低明显.结论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重症肺大疱围手术期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文;于长海;崔建国;李英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10年6月呼吸科住院的230例老年患者卒中后细菌性吸入性肺炎病例,统计并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结果 卒中后细菌性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共检出病原菌316株.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206株(65.2%),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62株(19.6%),真菌48株(15.2%),混合感染127例(40.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属多见,且耐药率较高.结论 老年卒中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在临床较为多见,预后较差,根据其病原学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综合治疗,积极防治老年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戴莉莉;张翀;金烨;沈斌;刘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以喘息为首发表现的结节病1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多系统、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影响肺和身体淋巴系统的全身性肉芽肿疾病.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该例患者以反复喘息发作为主要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和俊;姚庆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89例追踪分析

    目的 追踪观察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在治疗结核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短期以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6~2008年我院89例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的气道狭窄,在规则内科抗结核同时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对扩张前后气道内径、肺功能等比较,并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 1例死亡,2例气管软化治疗失败,其余86例效果满意,有效率96.6%,追踪半年以上气道狭窄无复发.结论 球囊扩张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较好的短期以及中长期疗效.

    作者:游佩涛;卢小红;薛宗锡;邵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在肺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

    作者:荆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1]系1983年Davison首次报道8例以肺泡内机化为特点的间质性肺疾病并命名的独立疾病.1985年Epler和Colby[2]总结了50多例具有相似病理改变的临床症候群,提出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命名,亦认同为独立疾病.

    作者:张利群;陈杭薇;刘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AE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吸入激素组、全身激素组及对照组,三组基础药物相同,对三组的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进行评价.结果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组于治疗后7 d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且不良反应少于全身激素组.结论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作者:许立;吴智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ECMO辅助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4例体会

    目的 探讨ECMO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例并发ARDS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确诊病人,在常规机械通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给予实施V-V ECMO,实施ECMO期间降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并给予必要的镇静、镇痛,加强护理.结果 4例病人在应用ECMO后氧合明显好转,双肺病灶明显吸收,均顺利脱离ECMO,其中3例顺利脱离呼吸机、拔管、治愈出院,1例病人因原发基础疾病加重导致MODS而死亡.结论 V-V ECMO可较长时间替代肺脏功能,缓解机体缺氧,为肺脏病变的治愈和功能恢复赢得时间,对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尤其是常规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失为一种临时挽救生命的手段.

    作者:孙文青;李磊;刘春利;肖长国;周明香;杜庆;温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误诊肺栓塞1例分析

    病例报告患者男76岁,因反复咳痰喘20余年,呼吸困难一周于2010年4月16日入院.既往已确诊慢阻肺病史多年,多次在我科诊治,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入院前无明显诱因觉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无加重,无畏冷,发热,胸痛,咯血及痰中带血,饮食体力明显下降.

    作者:张昌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28例体会

    1994年5月~2010年10月,我们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11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资料一、本组128例,男109例,女19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25.6岁.右侧56例,左侧67例,双侧5例.首次发作35例,术前行胸腔闭式引流3~7天不等;发作2次及以上者93例.胸部X线检查示:肺压缩20%~90%,平均57.5%.术前均行CT检查,发现明显肺大疱81例.

    作者:闫云龙;刘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67例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肺结核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我所67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肺结核以Ⅲ型为主,起病隐匿、病情重、合并症多、症状及X线表现不典型、病灶范围广、痰菌阳性高、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高,易造成误诊.结论 掌握老年肺结核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的抗痨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对因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老年人,应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对肺结核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社会传染源.

    作者:常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80岁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成功1例

    病例报告患者男 80岁,因胸闷、心慌7年,伴刺激性干咳,胸闷,气短,低热半月,于2006年5月15日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入院.既往心脏ECT:心肌缺血,高血压史25 年, 2 型糖尿病5年.

    作者:贾勤惠;李志枚;徐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